首页 > 装修资讯 > 丁祖昱:"河南"建业,明天更好

丁祖昱:"河南"建业,明天更好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06月10日08:51 家居装修知识网  

  在所有房企都在进行全国化的过程中,只有一家规模房企迄今还坚持省域化的发展战略,他就是建业地产。2013年建业合约销售140亿元,销售面积204.7万平方米,销售面积位列全国30强。虽然金额未能入榜50强,但我还是觉得能够在一个区域内深耕到如此程度实属不易。在大家都在讲深耕的时候,建业早已成为了深耕的表率。2008年6月上市之后,资本市场并不特别看好建业这家公司,目前股价也仅1.86港元/股,较上市开盘价下跌29.5%。但是如果要讲特色房企,建业地产完全值得一提。

  一、区域深耕做到极致。建业地产成立于1992年,二十多年持之以恒在一个区域深耕。在今年的业绩发布会上,胡葆森说到“河南有120个城市,我们现在才做了40个,在没有做完之前不会考虑出去。”我的理解是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可预见的发展过程中,建业地产都不会走出河南。如果每一家房企都能够在自己所进入的区域里做到建业这种程度,那么中国的千亿企业还将更多。进入40个城市毫无疑问是在一个省当中进入城市最多、覆盖量最大、深耕程度最高的企业,建业是区域深耕的标杆。相比之下,新城、蓝光、金科等其他几家企业虽然还是以大本营区域为主,但早就走向全国了,真正坚持区域深耕到底的规模房企也就建业一家。

  二、因地制宜实现住宅全产品发展。建业2014年首四月平均销售价格6522元/平方米,最低项目单价仅约3000元/平方米左右,而在郑州项目最高价格超过25000元/平方米。建业能够在3000-25000的不同产品线当中,从一个县的保障房一直做到省会的豪宅,作为区域深耕的企业,建业能够在不同产品线做到这种程度,还要确保实现盈利,实际上比其他房企面临的难度要高得多,从这点来讲,我也非常佩服胡葆森。

  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建业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承担着沉重的社会责任。河南省相对来讲是落后省份,虽然人口众多,但除郑州等少数城市之外,大多数城市经济水平、人均收入与其他中西部城市相比都相对落后。实际上建业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更像一家承载了巨大社会责任的国企。建业进入了河南省40个城市,开发了众多中端低端的项目,为河南省众多城市的城市建设和整体房地产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从这点来讲,值得我们所有地产人的尊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建业地产有一个了不起的领头人——胡葆森,整个建业团队在胡大哥的带领下也非常稳定。胡葆森大哥平和、朴实、义气的作风,感染了每个认识他的人,所有合作伙伴提到建业无不翘起大拇指。

  但是如果单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建业地产还是有点可惜了。

  首先,区域深耕没有问题,但是建业进入的城市太多了。如果今天不谈社会责任,只谈生意,河南40个城市中一大半是没有必要进的。如果建业只进入河南最核心的10个(或者更少)城市,也许建业的业绩可能会更好。区域聚焦不等于区域全覆盖,更需要在数量上的精选,对于建业这种级别的企业其实大可不必进那么多城市。而且从企业角度来讲,应该做区域中高端或高端为主,更应求质而不应该求量。

  其次,建业在郑州的发展速度偏慢。2002年建业开始启动省域化发展战略,2005年-2012年是建业进入其他城市速度比较快的几年,影响了其在郑州市场的发展和地位,近两年建业都未能进入郑州房企销售前三位。河南省内城市之间差距巨大,郑州毫无疑问是整个河南最发达的城市,房地产业务可以顶掉半边天。赢郑州则赢河南,郑州房地产是河南的根本,10年前的战略对建业来讲是影响较大的,好在这两年建业又重新把业务聚焦回郑州。

  再次,建业的产品线主要偏重住宅,商业(我指纯商业,不含办公)考虑较少。实际上在做区域深耕的时候,商业这块完全应该考虑更多,这样才会有有更大的优势。没有抓住整个河南商业地产的红利,也是非常可惜的。

  从目前情况来看,建业最近两年也已经开始做了一些积极的战略调整,在郑州的土地储备大大增加。另外,建业在大服务体系方面也在加强。建业在河南的品牌影响力和溢价能力都是遥遥领先的,在这种情况下,尽快推动大服务体系,更是重中之重。"河南"建业,明天更好!

相关知识

丁祖昱:"河南"建业,明天更好
丁祖昱:万科合伙人计划对中国楼市的重要意义
丁祖昱:央五条、天津限购松绑与7月回暖
设计先锋秀|曾德辉×曾伟×曲晨:以专业的设计,营造更好的生活
易居中国丁祖昱:房地产未来五年仍将高位运行
丁祖昱:西安万科请真诚地说“对不起”
丁祖昱:老任退而不休,大炮依旧犀利
丁祖昱:房企两极分化加剧 稳定是今年楼市主旋律
丁祖昱:易居沃顿为学员带来更多收获
丁祖昱:2018年后房地产市场将缓步下行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丁祖昱:"河南"建业,明天更好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38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