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陶业产能扩张与成本暴涨背后的忧思

陶业产能扩张与成本暴涨背后的忧思

https://www.biud.com.cn 2011年08月08日16:28 家居装修知识网  
产能扩张与成本暴涨背后的忧思产能扩张与成本暴涨背后的忧思

  核心提示:6月中旬,当通过各种途径传出江浙地区民间融资成本高达50~60%的时分,记者一度不敢相信其真实性。然而7月中旬走访江西的高安、上高、宜丰等陶瓷产区时,我们不得不相信,当前国内融资渠道和环境所面临的困局。上述泛高安产区的多位企业家告诉记者,当地的民间融资成本亦高达30%,个别案例一度逼近令人无法想象的50%。这在任何一个内地的县级城市都是不可想象的。

  而这一轮几近疯狂的融资现象背后,正是当前陶瓷产业产能急剧扩张、成本暴涨和市场竞争恶化的局面。经过坯、釉用原料超15%的增幅、硅酸锆、煤炭等产品的快速飙升以及用工成本的增长,陶瓷砖每平方米的成本普遍增长2元以上。与此同时,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资本激进行为,正遭遇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和金融政策收紧、渠道竞争恶化、产能增长而用工缺口严重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导致一些急火攻心的企业频出“乱拳”,危及“老师傅”。

  牵一发而动千钧的产业链,正在让泛高安陶瓷产区遭遇两年前全线飘红以来最为严重的考验。同时也让记者开始怀疑建筑陶瓷这一被誉为制造业“天使投资”模式的可持续性。

  陶瓷产业的快速膨胀,离不开它投资入局的低门槛模式——厂家投入肯定资金买地建厂→装备、基础建设、原材料依赖供应商巨额垫资→银行融资维持日常经营→经销商(客户)进货则必须向陶瓷厂支付现金→陶瓷厂再投资少量资金扩张,重复上述供应商垫资、银行贷款、客户现金买货的模式,循环发展。

  和少数分析人士的意见相同,记者认为这样一个看上去完美的模式,尽管能让投资者获得短期和快速的回报,但伴着快乐过度、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管理滞后的陶瓷产业,它的所有成功和淘汰,都与这个希奇的模式有着根本性的关联。

  当前的泛高安陶瓷产区,正经受着源于此模式本身和宏观因素巨变带来的种种考验。现实上,这也值得整个产业反思和调整。

  【名词解释】泛高安产区:本文中的泛高安产区,范围主要包括以高安陶瓷产区为核心的江西上高、宜丰三地,除此外的其他江西范围内产区因定位和模式不同,不在本文叙述范畴。

  【相关信息】新世纪以来泛高安陶瓷产业发展简历:2004年起,以美康陶瓷为代表的温州资本开始进入高安陶瓷产业,2006年以来,奥利斯、仁牌、长城、宏信、瑞福祥(2007年)、寰宝(2008年)等一批温州资本军团集中进入高安陶瓷产业。

  2007年,新中源、新明珠、欧雅、普京4家广东佛山陶瓷企业巨资落户高安,随后福建恒达集团控股的恒达利陶瓷进入高安。

  上述投资历程表明,2004年以来,高安陶瓷产区产能连年快速增长。同期,原有的高安本土陶瓷企业,亦不断在本土扩张,并辐射至周边的上高县、宜丰县,泛高安陶瓷产区规模显现,产能较2007年以前增长超过100%。

  根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和《陶瓷信息》报“陶业长征”全国瓷砖产能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泛高安陶瓷产区(仅高安、上高、宜丰三地)瓷砖单日消费量高达230.2万平方米,已投产和已建成的消费线多达167条。

  新工厂的挑战

  7月22日,江西荣威陶瓷有限公司的点火仪式上,股东、员工、政商界嘉宾代表、供应商及经销商代表等300余人见证了江西高安这支陶瓷产业新军正式踏上了它的慢慢征程。该公司总经理汪治荣正忙着招呼到场的嘉宾,但在他的表情里,记者更读到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沉重。一周前,汪治荣告诉记者,“开弓没有回头箭,7月22号无论如何都要点火,我们已经等了四个月了。再等,无论是股东还是员工和客户,信心都会受到影响。”

  在这样一场气氛热烈的新厂点火仪式的背后,是业界普遍担忧的严重形势——原材料价格暴涨,新增消费线集中投产在即,用工缺口大,新老消费线产品同质化、价格战残酷而持久,房地产调控开始进入二三线市场,银根紧缩政策未见松弛……几乎所有宏观与微观的复杂因素都集中在当前的陶瓷产业,尤其这样一个刚刚经历爆发式粗放增长的新兴产区,一切仿佛如同过山车般跌宕起伏。尽管三四级市场的总量仍在增长,但在上述产能扩张、成本高涨的形势中,加之价格战的持续,让很多企业在微利与亏损的边缘摇晃不定。

  “一不当心就会出问题”。就在荣威公司点火前一周,汪治荣这样对记者说。现在很多老厂的形势都很严重,规模大、成本控制得当的企业,会有略微的盈利,一些规模小和消费不稳定的企业,肯定是亏损的。汪治荣这个在江西建陶界历练了30余年的老陶瓷人,发出这样的论断让记者深感意外。

  因此,荣威公司的点火投产仿佛有一种逆流而上的悲壮和勇敢。

  我们从荣威公司的筹建历程中发现,这家公司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筹建,第一条消费线早在今年3月底就已经全部建成,并具备点火投产的所有条件。然而,那时的用工缺口、政府限电导致的企业停产、价格战背后脆弱的盈亏平衡线、原材料价格一路暴涨等等,最终荣威决定在观望中完善所有必须的准备工作之后,直到7月22日才正式点火。

  与此同时,高安、上高、宜丰等泛高安产区范围内,仍有四、五家类似荣威这样的新工厂面临同样的局面和压力,加之此前不久点火的几家新厂,泛高安产区一下子新增的近10条消费线,将不得不在这个时期踏上各自的慢慢征途。

  而根据汪治荣的说法,仅抛光砖消费线,今年年底前就有12条消费线陆续投产。以抛光砖为例,今年以来老工厂的发展形势并不理想,规模大、成本控制得当的渗花砖消费线盈利水平预计在5-8%,聚晶微粉类高端抛光砖的盈利水平可能会达到10%。而根据《陶瓷信息》报记者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600×600mm规格的渗花砖价格已经逼近8元/片,这样的价格跌势下,是原材料、用工、物流等综合成本普涨20%的残酷现实。不言而喻,汪治荣关于抛光砖消费线微利的论断基本无误。尤其一些消费不稳定、规模成本没有优势的消费线,必定陷于亏损或艰难的盈亏平衡状态。

  意外的是,记者在太阳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毅恒那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成本噩梦

  仿佛一夜之间,陶瓷行业集体经历了成本暴涨的噩梦。无论广东、山东还是我们正在调研的泛高安产区,陶瓷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持续增长,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将陶瓷厂推到一条脆弱的盈亏平衡线上。

  太阳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毅恒向记者陈述了这样一组数据:坯体、釉面的原料成本的综合增幅超过15%,尤其近年来受国际资源保护政策的影响,硅酸锆的单项采购就使该企业每个月成本增长200万元,煤炭运用成本增长每个月成本高出100多万元。“由此推算,每平方米瓷砖的直接制造成本比原来高出2元多钱。

  此外,记者在采访江西新明珠集团有关负责人时获悉,该企业2010年的利润总额比2009年下降了30%左右,而另一个戏剧性的现实是,2010年江西新明珠的消费线比前一年还增加了2条。

  让陶瓷企业老板无奈的是,成本的上涨并未带来水涨船高的常规现象。陶瓷砖的价格除了少数产品略微提升,大部分仍处于让人纠结的价格战,因为近两年来持续扩大的产能,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进一步恶化。根据《陶瓷信息》报社“陶业长征”全国瓷砖产能调查的数据显示,泛高安产区自2009年以来,消费线的数量比以前增长了35%以上,而根据单线大产能的想象,瓷砖的产量增长至少突破57%,这是直接导致成本增长而价格下降的重要原因。而毗邻江西的湖南、湖北等地产区,不仅产品的渠道与前者一致,产能的增长亦超过20%。

  有分析人士以至预测,未来两年内,如果成本控制和渠道优化得不到有效平衡,即使一些企业想方设法提升,依然逃脱不了亏损以至被收购的噩梦。对于这样的观点,胡毅恒、汪治荣、武和平以及罗斯福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群等,均令人意外的表示认同。但胡毅恒进一步表示:“但是陶瓷企业不会那么轻易‘死’掉,只是不能停。”

  胡毅恒的这句话,巧妙地道出了行业的巨大内耗。

  资本凶险与融资困境

  在上述的部分新工厂中,资本来源的复杂与脆弱,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凶险。这是泛高安陶瓷界一个不争的现实。这些资本当中,有来自农产品收购领域的,有养殖业的,有煤炭和酒店业的,也有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而背后更多潜伏的股本金中,以至有更多我们无法想象的资本来源,他们的集中进入,让众多分析人士的观点不约而同——1、激进心态明显,把陶瓷产业想得太幸福,期望能够快速收回投资;2、缺乏对陶瓷产业的准确认识和管理经验,消费难以稳定,尤其在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下,必将急火攻心,挖人、降价、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系统和成本体系带来破坏,市场战争必将日益严重;3、传统的银行融资和供应商垫资思想恐遭变故,银根紧缩和供应商对客户的选择日益谨慎等,后续资金的运作已非从前那般轻松自如……等等这般潜在的资本激进和大环境变故,不仅给这些新工厂带来严重挑战,也将对泛高安陶瓷产区的整个体系酿成风险。

  当分析人士把这些观点陈述给记者的时分,我突然惊觉这和2010年以前的泛高安产区相比,简直是一种突如其来的转变。

  考验还来自宏观金融政策。

  从去年国家和地方连续推出房地产调控“搭配拳”政策之后,全球性通胀环境下,中国抑制通胀而采取的银根紧缩、利率调整等一系列金融政策,让2011年的中国经济,进入增长放缓和着陆之势。在陶瓷产业发展步入上述成本高涨、价格下降导致的脆弱盈亏平衡线状态时,“活下去,并坚持到云开雾散、曙光初露才是关键”,太阳陶瓷董事长胡毅恒在说这句话的时分,又补充了一句,关键中的关键,就是资金链的健康和稳定。因此,在这样一个特别时期,自身的资金实力和企业的造血功能,成为众多企业必备的重要前提。否则,只能依赖外来“输血”,而当前银行也已经开始对陶瓷产业保持了高度警惕。记者在采访期间联系多家银行高管,对方除了表示充分调查客户的实力和信誉度之外,其他关于放贷的政策,未提只言片语。而多位企业老板告诉记者,四大国有银行基本只对多年有着成熟的管理运营模式和盈利能力的企业充分放心之外,对于大多数新企业和一直以来盈利能力偏低、信誉一般的企业采取观望以至封锁政策。

  唯一的资本来源,就是民间借贷。但此时泛高安陶瓷产区的民间融资成本已经高得超乎人们的想象。

  武和平,江西瑞州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亦是江西上高县金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负责人。他坦承,目前民间融资成本已经高达30%以上,个别案例以至更高。而胡毅恒认为,这样的民间融资即使解决了一时问题,但事后的高额利息,同样会令企业无法完成盈利。“它要么让一个企业度过困境,要么会将企业推向一个更为艰难的境地。”

  产业链生态危机

  更为严重的问题,暴露于陶瓷产业链的供应环节。

  7月上旬,一家在江西高安拥有十多年发展历程的知名化工企业,在年中经营工作会议上突然公布收紧政策,要求业务人员对应收账款超过规定数额且支付预期不明朗的陶瓷企业,停止供货。同时要求所有业务员在规定工夫内向客户催收货款。

  这样的政策调整,在该公司十余年的发展中史无前例。供职于该公司的华东营销部经理徐先生告诉记者,整个江西陶瓷产区就是他分管的业务范围之一。“今年的形势特别严重,和两年前相比,陶瓷企业的信誉仿佛无法让人接受,拖欠货款的金额和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我们公司华东销区的应收账款数额已经突破2000多万元,其中泛高安产区60%,虽然公司有实力支撑这样的局面,但客户的表现让我们失望。”徐先生坦言,这不能归咎到某一家企业,而是整个产业扩张和成本增长带来的恶果,陶瓷企业的产品价格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不仅没有上涨,反而一直走低。而该化工公司的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认为这样的趋势很可能是一个恶性循环,公司情愿少赚一些利润,也应当尽早控制局面的进一步恶化,我们不能成为产业链生态危机的牺牲品”。该老板还表示,我们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供应链的健康和活力,一旦供应体系崩溃,受拖累的不仅是供应商,而是整个陶瓷产业。

  7月15日上午,高安市陶瓷工业园。佛山一家陶瓷原料供应企业的业务员在午餐时告诉记者,他们原本想在以高安为核心的江西陶瓷产区开辟新的销售渠道,但结果正好相反,连续供应半年的产品,货款仅收回了35%。其他货款全部被客户压在手里。“像我们这种中小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发渠道特别困难。希望走过这段严重的时期,高安及周边产区的陶瓷企业能够进入一个向好的发展趋势。”业内人士深知,该业务员提到的这个“向好的发展趋势”,是即将到来的传统旺季“金九银十”。然而一些陶瓷企业老板本身就表示,在今年的这种特别形势下,即使“金九银十”到来,亦很难保证市场容量能够消化这么多产能和库存。

  根据《陶瓷信息》报记者的走访,当前泛高安陶瓷产区的库存不容乐观,一些企业库存以至突破3000万元,逼近5000万。普遍库存2000万以上。而记者随后在江西南昌、湖南长沙一些批发市场的走访发现,经销商的库存也未见明显松动。

  由此,一场布满悬疑的“金九银十”市场大战,将正式拉开今年考验泛高安陶瓷企业的大幕。

  除上述供应链的调研之外,记者还关注到陶瓷企业存在的一些让人唏嘘的付款政策。

  在部分投资高安的广东陶瓷企业,一条人尽皆知的采购合作条款明确规定,供应商货款必须压三个月。而这些工厂的有关负责人以至宣称,三个月只是协议,实际支付有可能拖到5个月以至半年才能完成。

  如果以4条消费线计算,按照上述付款政策,一家陶瓷企业拖欠供应商货款额度至少超过1亿元,以至更多。

  这再次让记者想起陶瓷产业一贯以来的发展模式——厂家投入肯定资金买地建厂→装备、基础建设、原材料依赖供应商巨额垫资→银行融资维持日常经营→经销商(客户)进货则必须向陶瓷厂支付现金→陶瓷厂再投资少量资金扩张,重复上述供应商垫资、银行贷款、客户现金买货这样的模式,循环发展。

  这个看上去令人快乐的完美投资,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产能无序扩张、产品同质化加剧、原材料成本上涨、市场环境和宏观经济下行,企业盈利能力会急剧下降,以至面临亏损。最终巨额贷款利息和拖欠供应商货款将面临回收困境,供应商因为资金流淌困难导致产品开发不力、掺假、偷工减料等,倒逼陶瓷厂消费不稳定、产品质量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影响和破坏性因素开始在整个产业链滋生,直至出现不可预知的巨大风险。

  在多数陶瓷企业老板看来,信心一直是投资者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一旦产业链出现危机,合作各方产生信任危机,将直接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转型,转型

  “转型”这个喊了多年的辞令,在陶瓷产业如同“狼来了”一般,被视作虚无的发展口号。每一次危机,每一次市场形势低迷,每一次宏观微观形势的下行,每一次企业遭遇迷茫的时分,我们都能听到那铿锵有力但未见真正施行的口号——转型。

  但在记者看来,这次受访的多位泛高安陶瓷产区的老板,是发自内心地举起了转型大旗。

  7月14日,江西上高县陶瓷工业园。瑞州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和平在他的办公室里向记者陈述了上述严重形势之后,透露了其正在施行和即将持续的转型计划。一直以来以消费传统外墙砖的瑞州公司,已经将第一条消费线改造为通体仿古砖。瑞州的这一做法,意在彻底改变原有产品与竞争对手拥挤在国内三四级市场的恶性竞争,转产通体仿古砖开辟海外市场,以获得新的销售渠道,确保利润。同时,瑞州已经着手第三条消费线改建电板窑,消费一种小规格超薄高档外墙砖。记者见到这类产品的厚度仅有3mm,武和平称这种产品目前受到国内外高端建筑外墙工程的青睐。除此之外,武和平还透露,瑞州最新投资的恒古陶瓷有限公司的定位也与泛高安产区的其他企业不同,恒古公司将专注消费高档精品瓷砖,彻底离别原有的销售渠道,采取全新的品牌运营模式,规避产能与成本剧增、价格战带来的不利影响。

  同时,武和平在谈到未来的远景规划时,以至暗示记者陶瓷产业未来发展的局限性,无论瑞州公司还是他个人,将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会投资其他新型产业。“市场的残酷与严谨是必然的,无非是自我提升与调整,优化管理。不应当慌乱和盲目,说白了,你说形势严重,出局者有,但进入者依然不少。关键是在自我提升。”武和平的话,正是多年来陶瓷产业的真实写照。

  作为高安市陶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的胡毅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对泛高安产区一些现象给予了肯定。他列举了一些仿古砖企业今年在产品品质提升上作出的努力,无论从坯底还是釉面的花色,江西仿古砖在去年以来,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在市场表现方面,这些企业正与多数企业不同,呈现稳定发展的健康状态。胡毅恒说,形势严重并不可怕,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如何优化管理,通过创新节约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亦是应对危机的有效途径。此时,记者想起两年前采访胡毅恒时他所说的那句话——市场形势不是什么时分好,什么时分不好,任何时分都有可能出现危机,任何时分都可能不好,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要有风险意识,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而在泛高安产区本土企业思考转型的同时,我们不妨观察一下广东企业在江西的运作模式——产品高端化、品牌化,管理精细化、流程化,渠道多元化,价格过度偏高,这样的定位,决定了该类企业在成本控制、产品利润上占据优势。因而他们在严重形势中的表现依然呈良性增长,尽管缓慢,但不至于对危机产生恐惧。

相关知识

陶业产能扩张与成本暴涨背后的忧思
盘点北京房价暴涨背后的七大“幕后黑手”(图文)
北京楼市成交均价创新高 房价“暴涨”背后的真相
“陶业长征”正式开启全国陶瓷砖产能调查之旅
实录:陶业长征Ⅱ终端建材市场发展及消费调查活动启动
品牌定胜负 建陶业处在品牌与非品牌分水岭
陶业长征Ⅱ 携手搜狐家居调研终端
陶业厂商矛盾凸显 代理换成洗牌?
陶业长征Ⅱ·读城 中国终端建材市场发展及消费调查
“朝圣者”的目光——意大利陶瓷展及陶机展印象与感慨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陶业产能扩张与成本暴涨背后的忧思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6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