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盘点北京房价暴涨背后的七大“幕后黑手”(图文)

盘点北京房价暴涨背后的七大“幕后黑手”(图文)

https://www.biud.com.cn 2015年09月17日17:32 家居装修知识网  

近期楼市利好政策频出,专家预计即将迎来新一轮北京房价暴涨热潮。令人困惑的是,单凭几条新政新规就能给北京楼市带来这么大震动吗?其实不然,房价暴涨的原因肯定是多种因素,现在,小编就把北京房价暴涨背后的七大“幕后黑手”揪出来让大家了解一下。

1

1.经济高速发展 享受意识增加

经济高速发展,享受意识增加,导致房屋居住时限短而加大市场需求空间。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发现一套房子,通过在住了七至八年后便会换新房,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家庭)在买了一套新房子后,七八年后,又成了业主,这其中还附开投资炒房不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的享受意识得到加强,住了七八年后,新房就成旧房了,人们便再次换新房。

 

2. 北京地铁建设拉动房价上涨

2

据新华网,北京市于5月19日下发《缓解交通拥堵第十二阶段工作方案》提出未来从北京出发的市郊铁路将通往北京平谷、怀柔等四个区,并将联通燕郊、涿州、廊坊等周边城市。此消息一出,作为离北京最近的燕郊楼市再次火热起来,当地开发商紧抓机遇纷纷涨价,北京燕郊最新房价已经破万。

据北京晚报,今年年底即将开工建设6条地铁新线:新机场线、3号线一期、17号线、19号线一期和12号线。这些地铁的建设为人口流动提供了便捷,将使很多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得到发展,房价随之上涨。

 

3. 受女性的“房压” 中国男人会拚命去赚钱买房

3

今年年初,百合网在京发布《2014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71.8%的女性认为男性有房才适合结婚,有人说女人的这种思想,成了推高房价的帮凶,如果女人不要求男方一定要有房才恋爱结婚,那么,会有许多人不会加入到置业大军中去,但是,百合网发布的这项调查还显示,同时也有55%的男性认为有房才适合结婚。

“有房才适合结婚”的观点为房地产市场带来了非常大的刚需。

 

4. 开发商不可能降房价

4

只会走高不会下跌其实道理非常浅显,如果开发商降价,就更没人会买,因为买家看到开发商降价,心里就想打起算盘,终于降了,这一降可能就会降很多,并且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有可能起不来。买房也和买股一样,是买涨不买落的。

此外,今年年初开发商一线城市抢地势头十分猛烈。据报道,有房企2015年的战略经营目标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为土地甄选重点城市之一。这折射出房企的主体拿地思路,即全面回守一线城市及部分重点二线城市,撤离三、四线城市。

房企争夺一线城市市场,正是看到了其利好预期,才会巨额投入。开发商的积极行动表明2015年一线城市房价看好。

 

5. 地价猛涨 催高北京房价

5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4月土地供需量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土地交易热度攀升,供求量及出让金环比向好,京沪优质地块遭哄抢,溢价率呈回升走势,北京单日收金超百亿元。北京以107.7亿元的出让金居全国排名首位。

大家只看到房价在飞涨,实际上地价比房价涨得更快,有报道说,十年前买下的地,至今未开发,光地价就翻了几百倍,比做开发还赚钱,又省事。地价是一年比一年高,象孙悟空翻筋斗似的。而地价占了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一小半,地价上涨,房价肯定上涨。

 

6. 房奴推着北京房价上涨

6

受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国人总认为“有房才有家”,没有房就形同漂泊,像无根浮萍。这一思想根深蒂固,一直在影响、左右着国人,使国人在成年后,都为房而奋斗,所以产生了大批的房奴,由此推动房价上涨。

 

7. 北京正处于大拆大建的高速发展期

7

城市扩容将加速房价的上涨。今天的一个城市,几年前的城区范围还很小,三五年后,城区范围就成倍数扩大。北京由先前的城六区扩容到城八区,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带动下,会继续向外扩容,城市的快速扩张,必然导致大拆大建,扩张后,需要大量的居住、工作人口相匹配。

总之,北京房价暴涨是多种因素叠合的产物,同样的,想要拉低房价也受这七个因素的影响,现在,大家知道为啥北京房价这么难降了吧。

相关知识

盘点北京房价暴涨背后的七大“幕后黑手”(图文)
北京楼市成交均价创新高 房价“暴涨”背后的真相
北京房价跳水背后的逼宫 是真跳水还是搅混水
房价暴涨背后现国企身影 国企应退出商品房市场
北京房价暴涨!盘点买房最易犯的7个致命错误!
北京房价这么高! 怒揭北京房价暴涨的8大原因(图文)
北京房价暴涨不是空穴来风 看看这些消息你就知道了
房价“暴涨”背后的真相
买房人一定要注意 2015北京房价暴涨可能不再
北京房价暴涨 这4点比房价更关键你注意到了吗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盘点北京房价暴涨背后的七大“幕后黑手”(图文)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59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