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葛千涛:场所精神,乡土建设

葛千涛:场所精神,乡土建设

https://www.biud.com.cn 2015年06月04日15:30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中国的乡土建设要有场所精神,更需要用我们中国文化去阐述。”5月30日,在网易杭州总部举行的“联邦高登·2015中国设计有态度启动礼”上,葛千涛分享道。作为国际竹建筑双年展的发起者,葛千涛与11位来自不同国家的设计大咖一同在浙江龙泉的宝溪乡开启了这项的探索。下面是葛千涛在本次活动中的精彩演讲以及接受网易家居独家采访的文字实录。 

葛千涛在做主题演讲
葛千涛在做主题演讲


葛千涛演讲实录《场所精神,乡土建设》

国际竹建筑双年展“在溪头”

大家下午好,我是葛千涛。我们现在在龙泉宝溪乡在做个乡村社区,这个社区里面有青瓷艺术馆,有一些文化设施,也有青年旅社。社区位于这座桥的对岸,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桥梁,让国际建筑师跟当地的古村落产生对话。这座桥是用达芬奇原来的图纸构思而来,它以竹子作为内支撑,也是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

这个乡村社区是一个系统,里面有青瓷的艺术馆,然后有陶艺家的工作室,也有青年旅社。我觉得乡村需要有这样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为龙泉主要出产青瓷和宝剑,我们希望有这样一个新的社区,一个面向未来的社区,而不是一个永远只是回望过去,回望历史的。因为大家谈到龙泉,都是谈到它的青瓷和宝剑,但是一直没有一种新的文化诞生,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双年展,让我们看到它的文化是有一种新的味道的,包括我们的一些理念,比如如何以竹代木。

宝溪乡·国际竹建筑双年展
宝溪乡·国际竹建筑双年展

而“场所精神,乡土建设”是本届国际竹建筑双年展的主题。刚才听胡总编讲话,我特别有感触,她就说到米兰的中国馆。因为里面有很多需要表达的元素嘛,中国文化应该如何去表达,用一种什么方式表达?我想这需要我们去思考的。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看到中国很多文化活动在欧美,的表达方式是有很大的问题的。我们在表达一种文化,一个符号的时候,就像我们一个公司有一个logo(商标),或一句slogan(口号),我觉得这个才是我们要表达的东西。如果有太多中心,反而会抓不到重点。中国馆也是这个问题,五十六个民族,其实什么都没有讲清楚。不管是博览会,还是双年展,我们能不能把它定义在非常精准的文化的事件上?所以我们就选了一个代表东方的材质——竹。我们希望用竹来做建筑的双年展。我们正是运用这种通行国际语言,以更为创新的“在地双年展”的方式,使龙泉宝溪乡成为全球“竹”文化互鉴互融的“交通枢纽”,构筑起我们共同的理想一一再造魅力故乡。

所以这个题目叫场所精神、乡土建设。所谓场所,就是一个空间,一个地域文脉,再加上灵魂。假如我们能够用对龙泉的历史,对宝溪的历史,对浙江的文化有充分的尊重,并对当地的老百姓有充分的尊重,那么这个建筑双年展的意义就会非常大了。

我们知道有很多双年展,比如威尼斯双年展,卡塞文献展,一般都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场馆。但我们想做一个在地的双年展,我想它的意义会非常大。因为我们如果把一个项目落在一个村里面,这个村里面会有非常强的文化感。而龙泉的宝溪乡是提供龙泉的瓷土的地方,因为龙泉大部分陶瓷艺术家的瓷土都是取自宝溪乡,所以宝溪乡的瓷土非常丰富,它有紫金土、高岭土、黄金土等。在宝溪乡做这种乡土建设,我觉得它的意义会显得比一般的在场馆里面做,它的意义更大。

而且这是第一个在地的建筑双年展,过去的双年展都是在场馆的。而它是第一个以天然材料结合现代建材的建筑双年展,第一个以中国文化竹命名的竹建筑双年展,第一个国际建筑师为乡村建设而设计的建筑双年展,第一个以乡村本土文化为核心的国际乡村的社区。当很多人在说4A景区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思考它是一个国际乡村。中国要做的是国际乡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4A景区。我们如果乡村停留在农家乐,这是没有前途的。

乡村建设,关键要有认同感

做乡村建设,我觉得比较难的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创新。目前我知道很多人都在做乡建,但我觉得一个项目的出发点之一是认同感,认同感非常重要,假如没有认同感,观念上的突破是寸步难行的。所以我觉得中国政府现在每天都在说创新,但是真正的观念上的创新是不够的。假如观念上能创新,我们的项目可以完成的快一点,但实际上我们的项目做得很慢。它是一个非常小的项目,50亩地,十八栋建筑,但我们已经做了快三年。我们这里碰到了无数的困难,主要在观念上。因为到今天为止,对于这个项目,当地政府的很多人是不认同的,他们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政府要花那么多钱,把一个项目投到村庄去。

今天中国的发展最大的问题还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在欧洲、美国、日本,那些大项目往往不是在城市中心,真正的大项目比如戛纳电影节,不是在巴黎举办的,还有威尼斯双年展,爱丁堡的戏剧节,它们都会在三线甚至在乡村举办这样的活动。意大利有一个小镇叫卢卡,它每年会举办爵士音乐节,但是他请来的都是世界各国的一流爵士音乐家。所以,中国政府、企业和设计师要有这样的社会担当去把一些好的项目放到二线城市,甚至三线城市,我觉得这样意义更大。目的选址是个策略,需要花很长时间去研究思考。

而我们为什么要把项目选在宝溪呢?因为我不太希望这个项目在龙泉市的边上。一方面有我的私心,如果项目在龙泉市的边上,每天会有政府官员来看,我在上海也做过类似的乡建,所以我觉得应该远一点。另一方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可以看出我们的决心,这个项目我是选在有七座龙窑的村庄里。所以我觉得这是思想观念上的设计和创意。创意和设计要去找到载体。

以竹代木,原生态才是最好的

那么,什么样的载体才能够表达中国人的创意呢?我觉得这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考。这个项目从开始到启动差不多花了七年时间,因为我们需要大量的可行性分析。到底是竹还是木还是其他材料,还是我们讲的是夯土?

在这个问题上,我跟杨旭的分歧是很大的,有时候经常吵架。但我最终选定了竹,我觉得我们可以去想象,可以去发挥,而且竹是有充分的弹性,无论是它的物理性质还是文化性质,所以我觉得可能它在表达上会意义更大。

我还想着重讲的改变技术和施工的创造。中国人是缺乏创造力和创意的,也缺乏观念上的创新。因为我们认为技术施工上的创造非常重要,但我个人是比较喜欢低技术的。低技术不是差的技术,它是手工。但低技术,可以有更多人去就业。今天中国乡村在凋敝,所以在一个偏远的村庄,我们必须用当地的低技术,于是我们用了夯土,用了垒石,用了竹,还有很多其他的材料,我们叫匣钵。在技术施工层面,我们是在当地研发的。今天中国的进步还不够,跟我们的基础研究滞后是有关系的。我们有一个新材料研发中心,可以在当地做稀土研发。但稀土的研发和竹的材料的研发是未来我们经济上很强的支柱点。我们可以投入很小,但是它的成果一定会很大,以竹代木是未来的大趋势。

对话葛千涛:原生态是乡土文化最好的语言

乡土建设需要文化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网易家居:葛老师,您携手十一位国际著名的设计师,策划了宝溪乡的竹建设双年展,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个背后的故事?

葛千涛:这个双年展,我开始比较关注中国的乡土建设,乡建是一个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思考的。我希望通过一种艺术的形式,一种文化的形式,去做乡土建设,这样它对中国未来的乡土建设的文化传播,意义会更大。上海建筑师杨旭、日本建筑师国广、亚洲建筑协会的主席乔治和我一块儿开始讨论,得出采用双年展的形式在中国做这个乡村建设的想法,考虑到以往世界各地的建筑双年展都是在场馆内进行,因此我们把这个双年展做一个在地的项目,落到一个村庄。

网易家居:您认为中国目前的乡土建设是怎样的一个状况?

葛千涛:现在中国乡土建设,有很多人在关注和参与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很多乡村都有一些外来基因,比如我们现在在做的这个浙江宝溪乡,却能看到徽派的建筑,同质化现象比较厉害。我觉得中国的乡土建设需要沉下心去,研究各个地方的人对自己家乡的一些不同的看法。首先,需要了解当地村民的想法,对原住民有一个系统的研究。其次,是对当地人和当地物产形成一定的了解。在对中国乡村进行重新梳理的过程中,因地制宜是非常关键的。

原创乡土文化,需要找到自己的语言

网易家居:可能乡村建设跟城市的发展有一些不太一样,因为现在很多设计师可能越来越喜欢做大繁华都市里的很多项目,可能就没有那么重视乡村的建设。您觉得在我们目前乡村的这些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如何做出比较有符合当地特色,比较有原创气质的这种设计?

葛千涛:我觉得中国的城市有太多的外来基因,很能少看到有中国自己文化脉络、文化体系的这样一种存在。这就需要建筑师更多的去了解中国,然后了解世界,发现一种语言。中国文化欠缺的是,缺乏一个国际表达。中国的乡村和城市,它们也需要一种国际表达,并且这种国际表达首先是在坚持自己文化的基础上来进行思考的。

每个地方文化也都需要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代表一种思想脉络,同时它又是一种国际语言,真正让西方人看到我们的软实力。设计师不要太多的追求宏大的叙事,要潜心研究自己的一种文化,去找到一种国际通行的语言。

特色教育,原创设计的回归点

网易家居:在您所策展的这些项目也好,或者您所了解的一些项目当中也好,您能不能给我们举例,您觉得有哪些项目是对中国的原创文化做得比较到位的一些作品?

葛千涛:就我自身而言,我们现在在做的这个竹建筑双年展,这个项目意义是最大的,我们中国人心中对竹非常有认同感,竹是一种形式,一种样式,不需花很多的语言去宣传和诠释。但是我们希望的是,用西方人心目中认同的那种东方元素去做,把它作为一种材料,作为一种文化去表达,这样就比一般的双年展来得更有意义,我想它也是国际上第一个用某一种材质去命名的双年展。

这个项目落地在浙江龙泉,龙泉是仅次于安溪的产竹城市。在某一个村里面做这样的项目,对建筑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并且它可能会影响到很多国内研究材料的建筑师。竹有没有可能性?有没有可能以竹代木?包括它的很多处理方式,能不能可为建筑师借鉴?中国有那么好的一种材料,我们能以竹代木去做更多的事情。

网易家居:您觉得这种在当地,寻找当地的一些文化符号,然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会是我们未来中国设计发展的一种方向吗?或者说您觉得中国的原创设计的方向,应该是往哪里去走呢?

葛千涛:原创设计,最关键还是在于教育。实际上我当时有这样一种想法,我当时是希望通过竹建筑双年展,能在当地产生这样一所学校,在龙泉或者在安溪,在那些产竹的地方,这些学校培养有创造力的工匠,就好像是一个竹的包豪斯学院。这样的话我们会去让这些孩子重新认识他们身边的事物。因为我觉得中国人有一个大的问题是,好像会忽略我们身边的东西,所以我们会有很多外来的基因。

网易家居:谢谢葛老师。

相关知识

葛千涛:场所精神,乡土建设
葛千涛530网易见 看他与11位国际大咖玩了点啥
“联邦高登·2015中国设计有态度”启动礼圆满举行
郑州格莱斯韩卫涛:新常态,新出路
大自然地板蒋修涛:客户第一,结果至上,科学精神,尊重共赢
人物专访|张涛:用心设计,缔造美好生活
海跃庭院专访:回归自然,还您宜居梦想
专访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葛亚曦:设计,是价值观之后的形式呈现
新浪专访|王涛:设计生活,生活设计
安华瓷砖邓涛: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葛千涛:场所精神,乡土建设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55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