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年度人物四个

年度人物四个

https://www.biud.com.cn 2015年04月10日11:05 家居装修知识网  

3月29日,“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

王铁、苏丹、潘召南、孙君、吴晞、沈立东、姜樱、谢天、肖平、林学明、郑忠、姜峰、梁景华、杨邦胜、梁志天、梁建国、潘向东、琚宾18位设计师评选为“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

网易家居特此推出“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系列报道,全方位解读,让您更加了解18位设计大咖。

孙君: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获奖人

人物简介

孙君 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

艺术家,设计师,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创始人,中国乡建院联合创始人、首席创意官。他长期关注和从事农村环境问题,是农村环境教育的实践者。自1999年起设计并实施过多个乡村建设项目,包括五山镇、郝堂村、樱桃沟村等,著作有《五山模式》、《农道》。开创了新农村建设的“五山模式”,与农民一起营造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家。他倡导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并组织实施农村实行垃圾分类第一人。孙君致力于为中国乡村提供既符合传统又具有现代(现代装修效果图)品位的生态美学。他凭借艺术造诣和公益行动力,为中国乡村建设提供了可贵启发。

当城市房地产开发热潮渐渐褪去,中国的乡村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乡建,是当下设计界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除了寄托或多或少回归自然的乡土情结,更多人关注的是设计师在乡建中获得的机会。

孙君主要的工作在乡村,工作内容是乡村建设,但他领导的中国乡建院在北京的工作室设在三里屯。他的同事孟斯说:我们做的是乡村建设,但要努力让自己洋气起来。孙君自己的说法是:“乡村是未来中国人的奢侈品。”

乡村问题千头万绪,问题的源头是能让年轻人回来,“可是如何能让他们回家,这就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至于乡村的规划与设计,一定是文化在前,技术在后。文化是方向,技术是方法。如果方向错了,速度便失去意义。

从艺术家到环保人士到乡村规划师,孙君和“绿十字”十几年来投身于乡村建设,打造了一系列的成功案例。但他却认为,最有价值的大多是失败项目,他从失败中找到了乡建的方法,积累了重要经验,形成了乡建理论,“这种价值我认为就是‘成功’。”

孙君: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获奖人

如何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喜欢、社会认可的新农村,孙君的看法是:“以自然为本,天人合一;以农为本,田人合一,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地以生物为心,人以天地生物之心为心。”强调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不可分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我们;合,就是互相理解。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因此,追求“天人合一”,既是中国先民崇尚自然的最高境界,也是对生态平衡的一种朴素的认识,“绿十字”所倡导的环保主义教育,可谓异曲同工。

而所谓“田人合一”,是指农民要与土地息息相关,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失去土地就不能称之为农民。一大批失地农民,是发展的产物,也是矛盾的焦点。乡村规划中,提倡城市要分散,农村要集中。要农民进城上楼,在农村也建设整齐划一的新社区,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也不便于生产生活。若干年后,上楼的农民还会下楼,进城的还会还乡。时间会证明,现阶段的做法是个错误。

在新农村建设中,他提倡先生活后生产。他所说的生活不仅是指物质生活,还包括民俗、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人的感情、道德等精神生活。当下的农村项目往往过多的强调产业、招商、发展,忽视了生活的配套。生活和生产只要不统一,这个社会就不安宁。既然做农村项目,一定是村民参与为项目主体,并且他们成为第一受益者,不能是政府为第一受益者,也不能是商人成为最大的收益者。

孙君: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获奖人

孙君喜欢和农民打交道,称之为老师,拒绝参与没有价值的专家论坛。十年乡建路不乏坎坷,最困难的是人们观念和思路的转变。“一说要建公园,就是要建一个威尼斯,要建一个巴厘岛;一说要建房子就要建红磨坊,建欧洲小镇。虽然在乡村建设过程当中,我算是成功者,但就是到今天找一个志同道合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帮助中国农村走向正道的人依然艰难。”好在随着品牌项目日益彰显的示范效应,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团队中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回归乡村、尊重自然,孙君相信“乡村建设对我们来说正是春天”。

孙君: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获奖人

孙君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曾经是一名职业画家。2003年,他创立了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从画室来到乡野田间,他称之为“回归和寻根”。那里有夏天在河边垂钓的童年记忆,也有身为一名艺术家想要探索和追寻的文明源头。

“中国在100年前并没有规划设计师,之前都是画家在做设计,建圆明园也是招了200多个画家来做,西方更是如此。所以这原本就是我们的事情。”在城市化和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乡村的居住环境和人文环境变化剧烈,统一规划缺乏特色和文化内涵,孙君想要“把艺术还给农民”、“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成为更多人的精神家园。

孙君: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获奖人

“这些年在乡村,走着走着会突然触目到真正能够感动你、触动灵魂的文化。我做乡村工作,大多数是当作艺术作品在做。”怀揣着在中国进行一次乡村文艺复兴的梦想,孙君继续在中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前行。

 
相关链接

郝堂村项目:回家,把艺术还给乡村

2011 年4 月24 日,北京绿十字与信阳平桥区政府合作的平桥区可持续发展“郝堂茶人家”项目研讨会在平桥区委党校召开。这个会议决定了郝堂的命运,也让孙君开始在这里一点点实现梦想。

孙君: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获奖人

郝堂村格局很美,是典型的散集式村落。村里有一棵300 多年的古银杏树,男女老少视其为村的灵魂,原来还有一个庙叫昭庆禅院,在文革的时候毁掉了,可是这几个村干部保存了三个字。而留在村里的东西就是善缘,善根。所以,村民们愿意把土地拿出来,合并在一起,围着村庄种上90 亩的荷塘,只为开出一个美丽的花季。

孙君: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获奖人

“我们在郝堂村的系统性规划和设计也把多年的实践都在这里做了一个很漂亮的沉淀。在郝堂坚决不让一个村民搬出村庄,不拆一个农民的房子,不砍一棵树,全力修复而不是建设,确保外出打工的人回家能找到自己的家。”

孙君: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获奖人

郝堂村结合了最古老的文明和最时尚的元素,或许,是把一种古老的美丽在现代(现代装修效果图)的建筑与环境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孙君一说到今天的规划与设计就痛心疾首。今天的规划与设计本质上是对乡村文化的一种破坏,而这种破坏性的规划设计超过了近300 年的任何一个时代,并且是以合法的形式在破坏。郝堂项目是一次反常规的规划与设计,是用作品与感受来验证孙君的理念与思想。他说“规划不能落地就是骗钱,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就是谬论,文化不能助推文明与正气就是堕落,而乡村建设不像乡村就是一种破坏!”

这是郝堂的意义。

孙君: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获奖人

经过多次对郝堂村进行考察和调研后,与河南信阳平桥区政府合作,在信阳平桥区开展新一轮的乡村建设实践——郝堂茶人家。这个项目涉及到村民自治、文化修复、建筑艺术、水利交通、生态环境、乡村规划、民俗文化、健康与生计、有机农业、金融互助、乡村旅游、乡村岗位培训等诸多的内容。可以说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造和试验。目的是通过项目的系统实施,把中央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具体化,成为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典范。孙君说,这是10年乡村建设的集大成者。

孙君: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获奖人

信阳郝堂村项目的优势是市区领导思想开放,有较强的开拓精神,政府配套合理,村干部能力强,有较强的进取精神,社会各界精英支持也较多。项目从生活层面进入,从开展观念转变的培训着手。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关乎民生而广受欢迎,资源分类和搞好卫生的工作成本低见效快,对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搞大拆大建,重视旧村的保护。旧村保护体现了时代性的记忆,启发干部和村民对旧房价值的认识和审美观念的提升,让村民在熟悉的环境中改变自己,懂得生活,激发生活的热情。坚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的理念,进行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建设,实施过程奠定了村民自治的基础,郝堂村逐渐成为保持传统农耕文明的新型农村社区。

孙君: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获奖人

郝堂不做详细规划,只有一个目标与方向,是一个动态下的乡村规划。郝堂规划不在孙君本人心里,而在村干部的脑子里。孙君做的事本质是在完善村干部的梦想,让村干部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人。只有村干部弄不明白的时候,他才会指导与引导他们。

孙君说:“乡村建设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变成村干部的想法,最笨的做法就是我们去做村干部的事。乡村几千年来的规划是自然产生的,不是一夜完成的,是一点点从土地中长出来,不是从计算机中生出来的。我们不要与理论和国家行业标准说理,不要与专业的设计院评说,我们用作品说话,我们用标榜来证明乡村规划的专业性。”

孙君: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获奖人

很多农村的年轻人在城里面并不能找到归属感,能在城里真正安定下来的是少数,更多人游离在城市的边缘。关于农民工的问题报道铺天盖地,他们建设了城市,城市却不属于他们。而当他们想回家的时候,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郝堂始终在把握这样一个尺度,一是村庄,二是茶文化,三是生态平衡,四是文化修复,最后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郝堂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经营出来的,营造一个鲜活的有温度的,有规矩的,重要的是农民支持并积极参与的,同时又有一定权利与义务的郝堂村。郝堂人心灵在发生变化,生活也在悄悄转变,行为与心灵渐渐走向我们设想的乡村。

孙君: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获奖人

对郝堂项目,孙君倾心而为,亲自记录,亲自把握每一个细节,每一张图纸,包括郝堂的建筑与村庄定位。把新的乡村建设理念融入在规划与设计之中,把文化与艺术埋藏于一笔一划之中,把村民的愿望植入到一砖一瓦的过程中。所以郝堂的房子才会每个都不一样,桥也如此多形。因此,郝堂才会有那么多的文化与艺术细胞。

孙君: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获奖人

乡村的视觉艺术是大自然的艺术,更是全村民参与的艺术。每个房子,每条道路,每座小桥,每朵路边的小花,都是乡村的视觉艺术。这种艺术可以换回乡村久违的自信,失去的民俗,忘却的乡规,城市的乡愁,让郝堂充满了生机。所以,当你来到郝堂,更能享受一次乡村的视觉艺术。

其实,艺术就在我们的身边。郝堂,就如这样一场乡村视觉艺术的盛宴。

我们用艺术营造了梦想,也用梦想还原了艺术。

孙君: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获奖人

本期有态度宣言主角:J&A姜峰设计有限公司 创始人/董事长/总设计师 姜峰 

态度宣言:坚持做最好的设计

姜峰:用设计在人间创造天堂

人物简介:

姜峰,J&A姜峰设计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设计师。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副主任、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委副主任等社会职务。在广州美院、天津美院、鲁迅美院、深圳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担任客座教授或研究生导师。多年来在国家级刊物中发表了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并多次担任国内外大型专业学术论坛的特邀演讲嘉宾,在行业中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荣誉

中国室内设计杰出成就奖

全国有成就资深室内建筑师

中国室内设计十大封面人物

“中国室内设计20年”设计功勋奖

深圳百名行业领军人物

福田区杰出人才

中国室内设计年刊“年度影响人物”奖

亚太十大顶尖酒店(酒店装修效果图)设计大师奖

中国酒店设计领军人物

中国室内设计十大风云人物

设计感悟:

创意的火花源于对生活的体验,设计的价值来自对空间的升华。

访谈实录:

【设计态度:坚持做最好的设计】

网易家居:可以谈一下您的设计态度吗?

姜峰:J&A的一贯理念就是坚持做最好的设计,而它包括着未来、理想、价值、完美四个层面的内涵。首先是未来,J&A十六年来始终专注于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室内设计,公共建筑、地铁、商业、酒店、办公项目是我们的重要业务领域,这些项目从设计到开业,整个过程往往需要至少三年左右的时间,而且它们的生命周期很长,这要求设计师必须要有超前的理念和前瞻的眼光去实践自己的设计创意。第二个是价值,我们希望通过设计,能够为业主创造更大的附加值,为项目带来更大的回报;而作为设计师,我们则希望每一个空间都能承担的一定功用,从而实现它的物理和精神层面的价值。第三个是理想,最好的设计,不是实现我们设计师的理想,而是通过我们的专业,去实现业主的理想,这其中也包含着J&A社会责任与城市理想的实践。最后一个是追求完美,通过功能、技术和艺术的高度结合,来达到项目的最佳效果。

【公司使命:用设计在人间创造天堂】

网易家居:此次您入选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网易家居战略合作的国家级奖项 2014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 ,您有什么感想?作为设计界的典范人物,您认为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去带领中国设计走得更好?

姜峰:设计行业愈发受到社会重视,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为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设计寄予更大的期望:它能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带来美好的环境和享受,进而满足人们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需求,这同时也是J&A的使命,与我们始终坚持“用设计在人间创造天堂”的精神内质不谋而合。

作为室内设计师,恪守设计行业规范,坚持用创意实践职业责任是从业的必要前提,但作为入行二十余年的设计人,我认为承担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同样重要,包括环保、绿色建筑等社会需求,以及对设计行业的贡献和回报。多年前,J&A就与多所高等院校达成合作,并设立J&A优才计划,鼓励并资助有追求、有理想的青年学子,希望能够对中国的设计教育和发展做出贡献。

【公共建筑设计要素和评价标准】

网易家居:J&A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城市化发展提供从建筑环境设计到室内空间设计的全程化、一体化和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代表作品涵盖了商业中心、酒店以及众多城市大型公共建筑。那么您认为一个城市综合体或大型公共建筑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才称得上是一个好的设计?

姜峰:大型城市综合体往往居于城市的核心地段,拥有将近几十万人口的辐射圈。一方面能够给城市的居民带来生活便利和更强的都市感,让他们体会到在都市生活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能为整个城市创造一些好的生活空间,成为满足人们某些特定目的所需的场所。J&A十几年一直专注于城市综合体等大型城市空间的室内设计,我们愈发认识到公共空间,尤其是城市商业空间,承载的不单是社会的物质需求,更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同时,由于土地与建筑可逆性低,我们面对项目的时候都是很谨慎的,既要考虑功能与外观,又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对城市综合体的判断标准不仅在于它能否成为一张城市名片,更在于它对于城市生活的积极意义以及影响。

网易家居:如果让您评价一些公共建筑的好坏,您将从哪些方面考虑?

姜峰:公共建筑区别于私人餐厅(餐厅装修效果图)、会所(会所装修效果图)等空间的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公众性。而公众来自四面八方,因为成长背景、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审美和习惯。虽然我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需求,但公共建筑应该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或生活习惯,不见得具有多么强的视觉冲击力或独特造型,但它一定要有普遍的价值取向,能为大多数人接受。从功能上来说,城市综合体或者公共建筑体量更大,综合程度更高,所以要求设计师具备全局思维。

【J&A公司战略布局和企业文化】

网易家居:其实会有很多境外的设计公司,在深圳设立分公司。但像J&A这种在内地的公司,却在香港成立一个分公司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这样的举措对公司的战略布局有怎样的意义?

姜峰:J&A从1999年成立至今已有16年,我们在大型城市综合体以及公共建筑等领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需要正视自己的不足,比如与国际先进设计理念之间的差距以及高端设计人才储备与培养方面的欠缺。深圳毗邻香港,而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城市,这里有更优秀的人才与先进的设计理念,我们可以将他们聚集在一起,发挥其在专业和管理方面的特长,逐步提升J&A的实力与竞争力,成为兼备国际高度和中国深度的设计企业。

三年前J&A决定在香港成立分公司,努力也初见成效。现在我们在很多项目上都采用香港与内地团队联合服务的模式,不但为业主提供好的设计理念,更能满足国内客户的很多需求,可以说J&A具备了境外事务所以及本地设计公司的双重优势。同时,J&A也不断制造跨区域公司之间的交流,让内地各区域公司的同事们都能迅速直接地接受来自香港的最新行业讯息,不断更新思维模式。

网易家居:在你们公司的休闲区,我们看到公司15周年的宣传片,展示了很多J&A人的风采。那么J&A具有怎样的理念或者文化氛围?

姜峰:十六年来,J&A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设计人才,他们大部分都是毕业后就来到公司,进入公司后,我们会对他们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培训。在J&A的价值观中有非常重要的一条:让人才尊享公平礼遇。我们给每一个设计师都创造一个平等的成长发展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快速成长。我们也非常重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关心员工的生活,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希望创基金是持续强劲的设计推动力】

网易家居:创基金的成立是2014设计界最轰动的大事之一。加入到创基金、从事公益事业是出于您个人的意愿,还是公司的价值理念?

姜峰:创基金从去年12月3日成立至今,已有三个多月了,它创立的契机也十分简单。首先我们十个人是非常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交流。去年一个很巧的机会,我们在一起谈到未来的发展。大家都想到要如何回馈行业、回馈社会。因为我们都深深地感受到,我们享受了中国高速发展的成果,实现了诸多理想。我们一直思考如何能把自己成长的一些经验,让后辈设计师学习或者领悟到,让他们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之路。出于这种想法,大家就决定成立创基金,用我们自己微薄的力量,为中国设计教育做一点贡献。这个理念,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同时也跟我们公司的价值观相吻合。不仅要成为优秀的设计师或设计企业,同时还承担一个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网易家居:您在创基金里面现在做了哪些事情?

姜峰:我们采取轮值制,第一届我当执行理事长。我的主要职责是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制定一个好的框架,建立各种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整个创基金长久的发展,成为持续强劲的行业推动力量。

另外,2015年的一些公益项目已经开始落实,包括我们现在资助中央美术学院开展的“大运河2050”研究计划,清华、央美等院校的“四校四导师实践教学课题”研究,还有资助自闭症儿童画展等。另外,一些公益捐赠款项已经陆续到位。真心希望创基金能够在今后发展中,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引起业内更多关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

【兴趣爱好和家庭】

网易家居:我刚刚看到你们公司有一个走廊,里面全部是你收藏的一些艺术作品,这个也是您平时的兴趣爱好吗?

姜峰:虽然我们这个行业不是纯艺术,但是我们跟艺术的关联性非常大。对设计师来说,首先要具有一些宏观规范的把控,其次要增强自我的艺术修养,这些是完成一个好作品必备的条件。我平时非常喜欢去搜集一些艺术品,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这些艺术品,让公司的整体环境得到美化;另一方面让我们的设计师感受到,我们未来的设计作品要充满艺术氛围和情调,使功能、艺术和技术得到完美的结合。

在新技术研究方面,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包括在三维技术方面,我们都在努力尝试。在建筑智能化设计上,我们希望能够超出原有的室内设计范畴,向一个更广义设计的领域探索。

网易家居:我看到您办公室的门口摆放了一个柱头,听说那个柱头是您之前和家人一起旅游的时候带回来的。为什么对它特别钟爱,把它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

姜峰:这个是去年我们去巴黎旅行,在当地最大的古玩市场发现的,它是一个具有两百多年历史木质柱头。在建筑发展史上,这样柱式的发展,实际上是建筑发展的一个缩影,就有点类似中国的斗拱,我觉得这样的艺术品很有收藏意义,所以就把它带了回来。

希望它能够带来一些美好的回忆,同时由于从事设计行业,需要有跟建筑相关联的一些艺术品。所以我认为,作为设计师,应该多去国外考察参观。我们J&A每年都会派很多设计师去国外考察学习,让他们能深深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体会到设计的无限可能性,让设计师能真正做出符合国际审美情趣的作品,这些对设计有很大帮助。


年度人物四个

沈立东

人物简介

沈立东 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学士、加拿大皇家大学(ROYAL ROADS UNIVERSITY)工商管理硕士、菲律宾比立勤国立大学(BULACAN STATE UNIVERSITY)工商管理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室内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兼任国际设计联合会大中华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和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及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常务理事设计委员会副主任等社会职务,并担任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兼职教授。曾获“中国室内设计杰出成就奖”、“金座杯”中国建筑室内设计卓越奖和“2013CIDA中国室内设计大奖”(上海)大师奖等荣誉。

精彩观点

设计应该结合地域、文化、民族性,结合时代烙印。

访谈实录

【网易家居】:2015网易携手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发起“中国设计有态度”的征集,您作为设计人,您的设计态度是?

【沈立东】:我是做室内设计,也做建筑设计,我觉得设计应该结合地域来谈,结合建筑的文化来谈,绝大部分建筑应该结合民族性,文化性,应该结合时代烙印。

现在的建筑存在很大的问题,千城一面,奇怪的建筑受追捧。室内设计现在也走入了玩材料的时代,变成了材料的堆积。我们设计师应该追求什么?建筑室内应该体现文化,体现时代烙印,而低碳、节能、环保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烙印。建筑这块已经开始推行低碳理念,但是室内这块现在还没有,我们可能都知道要低碳环保,但是没有标准。今后的设计应该怎样?

我觉得把竹子作为课题研究,现在是个很好的点,是一种尝试。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尝试。我们经常受邀参与室内设计比赛的评审,但是都会发现没有办法评,都是欧式(欧式装修效果图),美式的,混搭的,千篇一律,除了样板房我们能看到一些不同的设计,但仅仅也就是一些。不同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没有自己的设计理论。

我的观点是设计应该更加简约,更加归回时代感,更加回归理性。我们现在看到很多设计,医疗、公共空间等等都没有去研究室内设计理论。现在的设计现状是很畸形的。我觉得说到源头是我们整个教育体系出问题了,以前建筑是理科的,但是需要美术功底,但是现在的建筑设计却不需要了,我不懂,一个不了解美术理论,没有功底的怎么去做好设计?

年度人物四个

沈立东

室内设计有两条路,一条是从美院出来的,从艺术的角度向室内发展,一条是建筑设计转向室内。如果是一个经过空间训练的设计师,会先从空间的角度考量,给你整个空间的剖析,但是现在很多室内设计是从平面出发的,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所谓的混搭。欧美现在已经到了艺术享受的阶段,已经忽略了功能,因为他考量的时候已经把功能考量清楚了,他们现在对艺术的理解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我们中国现在有追崇,有观望、有反对。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了解当代艺术,包括我自己。我觉得政府应该做一些规划,引导设计向理性发展。但是真正要让设计向理性发展,需要行业各方面的努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

【网易家居】:从习大大发表言论说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开始,就引发了一大波的话题。那么您认为这个时代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设计?

【沈立东】:设计应该回归理性,考量一个设计的时候应该看他对社会承担了哪些责任,给人民带来了什么,对前沿艺术带来了哪些作用?

设计师在设计中是参与者,应该对自己的设计负责,我们的意识领域认可的价值是什么,这个要很明确。

我们现在也成立了绿色建筑相关的组织,研究绿色建筑。现在绿色建筑有很多标准,但是要完全达到还是很难的。目前,国内的三星标准还是比较容易达到。但是绿色建筑在设备的投入方面还是很大的。运营实际上很简单,建筑运营一年以后,测量是否达到三星标准了。我们集团搞了一个也达到了运营三星,一个老厂房改造,你对所有自然资源的利用一定要最大化,碳排放最低。

现在的趋势是建筑工业化,也就是装配式建筑,所有零配件都是预置好的,现场就是装配。但是这个也是有利有弊,一个是解决了材料的运用,但是对创造性会有些影响。因为单栋建筑做装配成本会高,所以一定是十几栋的。但是这个问题设计师也在解决,孩子玩的乐高玩具,就是很典型的创意来源。日本和德国现在的装配式建筑做得很好,中国现在就很少。

【网易家居】:您觉得作为设计行业先行的前辈应该给年轻设计师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沈立东】:年轻设计师从思想方面,应该多学习,积极上进。我觉得行为上面,年轻设计师应该多去交流,多看,如果是一个很内向的设计师他不会是一个很成功的设计师的。如果一个设计师想要让自己的观点让别人去理解的话,一定是要去交流的。有争议时可以的,创造性的工作一定是需要争议的。

有些年轻的设计师出道五六年,有时候我去参加活动,经常带着案子找各种老师帮忙点评,行动很重要,我觉得这个设计师肯定有前途,一定会成功。而另外一个年轻设计师的普遍现象,就是刚刚毕业就开始创业,我是最不愿意看见刚出校门的设计师创业的,我觉得你的设计从学校出来,一定要找一个好的设计单位,一个大平台去实践。我们现在集团是全产业链的,这个平台上也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师,我相信如果一个设计师进入到这个平台,你的专业知识一定会是不一样的。但是人各有志,我觉得如果想创业尝试一下,也是可以的。

还有就是频繁跳槽,五年换四个单位,我觉得这些时间肯定是浪费了,因为你频繁换工作,都没有时间好好工作了。

还有一个就是要博学,有可能一个设计师在设计领域有天赋,如鱼得水,但是设计涉及的行业很广,可能有艺术、法律、哲学、管理等等。我觉得设计师一定要学习管理。

【网易家居】:您觉得设计行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会是什么?

【沈立东】:我自己认为,如果设计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核心竞争力包括几个方面:第一点就是要创新,具有原创性。你可以奇奇怪怪,但是一定要节能环保,解决实用性功能性,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做大型建筑时,一定要回归理性。

第二就是实施性,就是你用什么方法可以实施你的设计,我觉得很重要。像中国一些建筑,挑出过长,一定会造成造价过高。我们造空中楼阁是不可能的,但是一根柱子顶一栋建筑是可能的,就是需要付出巨额的造价。

第三就是团队整体性,在中国很多优秀的团队到最后总是会分开,合伙人最后都会分开,除非是夫妻。所以我觉得未来如果中小型的设计事务所,团队的稳定性一定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媒体在这方面应该起正面的引导作用。

苏丹 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意大利米兰新美术学院、Domus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知名设计师、设计评论家、策展人。著有学术专著《迷途知返-中国环艺发展史掠影》、《工艺美术下的设计蛋》、《意见与建议》、《公众领地》等。 曾担任2014年北京APEC会议"金秋颐和"环境设计项目总负责人,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设计项目总负责人,北京前门大街景观设计项目总负责人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年度人物四个

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现场

精彩观点

1. 必须包容,我们不要被建筑束缚。中国最有活力的就是这个,千万不要抹杀,抹杀了之后我们什么都不是。每个人都是为了实现他们的梦想,觉得在中国可以施展他们的才华,这是中国最吸引人的地方。

2.有设计教育,再有好的市场,这样设计自然就有了。市场是一个社会关系,人和人相互尊重,有契约精神,好的教育能够储备人才,这样设计的状态自然会很好。

3.我们强调教育的基础性,掌握了教育,技术才是可控的,是能够表达出来的。

4.我们不能在技术上落下,我们的文化还在,观念也在。因此也不要担心做完了东西,就找不到自己了。

5.未来的教育模式就是学位不一定是由一个教育机构来颁发的,而是最好的院校把自己最好的课程拿出来,像一个俱乐部一样,大家都是会员,都能够互认。

6. .因着我的职业,所以只有做教育有可能会留下一些东西,比如方法、思想、态度,至少在死后能让大家知道,这个人曾经在中国的设计教育方面有过一些帮助,甚至在世界范围内能够让大家听到你的声音。

访谈实录

【网易家居】:您觉得作为中国设计人应该具备怎样的态度?您在设计道路上一直坚持着什么?

【苏丹】:其实设计每方面都不太一样。比如建筑或者风景园林,是其他的体系,都有自己的特征一盒价值观,都不是末端;而室内设计更贴近生活,基本上算是生活的末端,因此对人性的感知和触摸更多一些。比如书籍装帧的设计是平面设计,比绘画更自由,打交道的都是写书的人。而做建筑装饰的人更综合,接触的人什么样都有,因为任何人都需要房子,但是基本上还是给有钱人做的。像孙君这样拯救农民的还是比较少,还有拯救下岗工人的,虽然也有,但是这个行业实际上还是决定了就是给要投资的人做的,要置业的时候才会用到。建筑装饰这块,差异性很大,基本职业态度要好,技术要好,要敬业,做事不要潦草不要马虎,要对得起专业,不厌其烦的解决问题,用手艺把事情做好。

作为我个人来说。我有太多不一样的身份,接触人太多,各行各业都有局限性。总体来讲还是把设计作为谋生的手段和工具。我觉得我们不能苛刻的要求个人有何作为,而是要在行业里建立文化,大家在这种氛围内才会对自己有约束。

【网易家居】:您希望设计行业能够建立怎样的文化氛围?

【苏丹】:文化是一种思维存在的习惯,是价值观,是不自觉的会影响到人,因此要照顾到环境因素:一是要关注自己和周围人,也就是人性这个层面;二是要考虑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是社会层面的问题,做的任何事都要考虑社会效益;三是要关注自然、社会、人这三者的关系。

【网易家居】:您个人现在比较关注的领域是什么?您目前主要致力于哪些领域?

【苏丹】:现在关注的太多了,接触的人很多元化,类型比价丰富,比如独立的艺术家、音乐人、诗人、演奏家、实业设计师……还有广义的设计师,就是跨界的,什么都喜欢去做的。

之前各种都尝试,但是最终还是回归到教育,把精力又全部收回来,聚焦到教育体系。我觉得这是对我的职业会有帮助。像我这种人如果做一个非常知名的设计师还是有问题的,因为身份的原因,是职业的教授、职业的教师,所以只有做教育有可能会留下一些东西,比如方法、思想、态度,至少在死了以后能够让大家知道,这个人曾经在中国的设计教育方面有过一些帮助,甚至在世界范围内能够让大家听到你的声音。我现在欧洲有一些影响,可能在中国做教育并不是谁都可以这样,而在欧洲大家接受我,在欧洲一些特殊的群体里,大家认为我的想法在国际的设计教育这个范畴里有一些深度。

网易家居】:您能简单聊一下您最近在设计教育方面的新思想吗?

【苏丹】:我现在在筹备世界艺术与设计教育联盟,是全球最好的20个艺术院校,组成一个公共平台的形式,彼此分享和交流经验,目的是在新的价值观基础之上探索未来设计教育的形式。同时他们过去的那些经验可以帮助现在正在建立的这些教育机构,在这些机构上诞生一些推动发展的奖项和培训资金,最终做成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就像美国70年代做的cook union一样,其实影响了一大批的建筑设计师。未来的趋势一定是国际化的,我们应该要推广一种普世的价值。

【网易家居】:您可以具体谈谈这个项目吗?

【苏丹】:这个项目主要是全世界最好的美术院校进行对接,比如佛罗伦萨美术学校,这是排名第一的,还有英国皇家艺术学校,我自己发聘书邀请这些学校。我这次去意大利,佛罗伦萨刚上任的校长听了我说的很感兴趣。意大利的还有博洛尼亚美术学院,这是18世纪的美术学院,还有多莫斯和纳巴,这是意大利最有发展潜力的学校。还有英国的两所学校,还有比利时的,法国的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还有索邦大学……他们都愿意接受,并且觉得这个是有价值的,他们对我描述出来的未来的教育模式很感兴趣。未来的教育模式就是学位不一定是由一个教育机构来颁发的,而是最好的院校把自己最好的课程拿出来,像一个俱乐部一样,大家都是会员,都能够互认。

【网易家居】:这种形式会不会考虑互联网方面?

【苏丹】:这个肯定脱离不了互联网。因为如果你到不同的国家去学,费用会很高昂,但是我们现在用互联网思维,大家把最好的课程做成网络课程。现在美国的劳瑞教育集团就在做,全世界75个大学。春节前我去意大利的时候,他们专门派了两个人从美国飞到意大利与我见面,来谈在中国推广的想法。这个东西很可怕的,一大批不好的老师就会失业了,因为这里都是最好的老师,和制作最精良的课程。

【网易家居】:在未来互联网将会是一个常态化的工具性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密不可分,所以您的理念是不是也会在师生间打造出一个相互的交友平台,大家在上面可以在线的实时交流课题?

【苏丹】:这个肯定是有的,比如现在的微信。原来的博客我是不会用,但是现在的微信我就用的很好。每天有一两千人在等着看我的东西,我每天会写一两千字,针对一两个个问题谈我的看法,这就是交流。我想做一个新的出版,我在意大利找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品设计师,让他帮我做设计。那么我半年的微信内容就能够做成一本书,这里面的东西都写出来的,而并不是之前的作品集。我坐飞机的时候就在写。有一段时间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学校,在我的小阁楼里写到九点,那个时候手写,写了一大摞。现在在设计界很少有人还住执笔,甚至基本上没有人能够长时间的坚持十来年下来。

【网易家居】:针对刚才的话题,您觉得我们现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设计教育的形式?

【苏丹】:有设计教育,再有好的市场,这样设计自然就有了。市场是一个社会关系,人和人相互尊重,有契约精神,好的教育能够储备人才,这样设计的状态自然会很好。

【网易家居】:您觉得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更适合当下的中国?

【苏丹】:还是强调技术的比较适合当下的中国,因为中国人相信技术,甚至有些迷信技术,而不相信观念,不享受观念带来的快乐。只有艺术家能够享受这些东西,知识分子都够呛。大家还是享受技术,觉得是占有你的劳动。比如我花了十万块钱,你给我干了一千个小时这样。其实这是我们的文化出了问题,光靠设计解决不了,所以回过头来还是要靠教育。在社会这个外围的大环境中,我们个人来讲只能把自身的技术做好。这个技术并不是技法,过去一说到技术我们就想到手绘效果图,这其实是把技术贬低到了最下流的一个层面。实际上技术是对人类有意义的,是人的能力的外延。如果人没有什么能力,没有什么特长,是能靠技术来掌握这个世界,解决各种问题的。如果变成表面的画几个图案就是技术了,那太可笑了。中国普遍对技术的认识都很低层次,因此都需要通过教育来解决。

【网易家居】:除了这个层面,您觉得这个时代我们中国更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苏丹】:这是一个观念性的东西,观念是强调技术的,所以你不能说它是无厘头的。我们现在对AA有误解,你看到的东西你无法理解,过去经验里没有,你就以为是搞鬼搞怪的,实际上他的训练我认为是很理性的,这种理性包括对感受的培养和对身体的重视。比如参数化最早做的也是这个。我之前够跟一个老师合作过,他是最早在全球做参数化的教育。这种方法是不能回避的,因为确实做的好,做出来的是没见过的,设计是很特别的,不在我的经验内,就认为是追求新意的,其实未必。我们这次中国国家馆,在空间的韵律感远远超过过去机械时代的那些东西,这就是参数化。参数化的辅助设计导致了过去从来没有看到过的生动的律动感。

我过去有一本书就是讲这个,叫《庸俗建筑》,庸俗建筑背后的这些东西并不简单,我们所有的理解都简单化、表面化、口号化了。美国的罗伯特文丘里对后现代的理论实际上是在这个背景之下的,是非常合理的,要尊重商业、尊重平民的感受。我们经常批评燕郊的福禄寿喜酒店,我对那个酒店没那么反感,和普通的农民趣味很符合,是很真实的,实际上它比“小天安门”“小白宫”那些东西要好,比五粮液做成的高楼大厦那种很粗暴的东西要好。

【网易家居】:所以您对中国当代的建筑仍然是很包容的心态。

【苏丹】:必须包容,我们不要被建筑束缚。像意大利的建筑设计师就很困惑,所以他们跑去搞小产品了,因为在那个领域他们更自由。中国最有活力的就是这个,千万不要抹杀,抹杀了之后我们什么都不是。西方的建筑师来中国并没有恶意,并不是在阴谋的指使下来破坏中国的和谐,并没有。每个人都是为了实现他们的梦想,觉得在中国可以施展他们的才华,这是中国最吸引人的地方。我们五十年后再来看,中国在这个阶段其实是最包容的,这么多群星都在中国的天宇之下星光灿烂的闪耀。这是一个很让人激动的事,不要去排斥它,就是百家争鸣的辉煌期。就像我们回当年的上海滩一样,包括维也纳分离派、芝加哥学派,等等都有,这些都能放到一起,是因为上海还有机会。上海不是伦敦和巴黎,格局已定,对于发达国家还有诱惑力,有创造的可能性。这些要交给有能力有素质的人,如果交到暴民手里就变成了革命,就完了。所以我们强调教育的基础性,掌握了教育,技术才是可控的,是能够表达出来的。

【网易家居】:您觉得对于未来,设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苏丹】:一是不要脱离技术,不要回到过去的砖瓦时期,在过去建筑是游离于设计业之外的,工业革命来了之后,建筑半推半就的接受了部分的产业化,跟制造业部分接轨。今天新出现的参数化的设计,数控的技术,3d打印的技术,这些又是新的可能,这种东西永远不要脱离。这次我们在世博会做国家馆,钢结构都是意大利人做,中国没有自己的东西,有工业但却只是提供了原钢。现在的钢结构、木结构多么精致,不就像过去的原木集成、钢木结合。这就提示大家不要在技术上落下,我们的文化还在,观念也在。因此也不要担心做完了东西找不到自己了,我觉得不会。

【网易家居】:作为此次米兰世博国家馆的负责人,您觉得此次世博馆对于中国设计的意义是什么?

【苏丹】:这是中国第一次以新面貌出现,告别了大屋顶、告别了砖瓦结构,与其他国家用一样的语言来讲中国的事情,这是之前从没有过的,比以往的世博要好很多。所以前两天世博园的推介会上,他们把中国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buliding expo展览在米兰开幕,中国放在最显眼位置,其余的映衬有德国馆、日本馆和法国馆。我带着团队做了两年,上周在都灵的孔子学院刚做了讲座。我们现在没有大力宣布,打算建完了再说,具体的展出可以以后再聊。

相关知识

年度人物四个
蒋缪奕×何宗宪 | 7.20相约苏州 中国设计年度人物城市公益巡讲第四站
雅宝家具杯2014“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启动
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20位候选人入选榜单
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将于3月举行
话题征集丨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盛典论坛议题由你定
18位“2014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揭晓 共论设计发展之路
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直播
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颁奖盛典
2014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揭晓共论设计发展之路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年度人物四个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53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