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直播

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直播

https://www.biud.com.cn 2015年03月31日14:20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主办方: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战略合作:网易家居

赞助支持:佛山顺德赛德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活动地点:全国政协礼堂

活动时间:2015.3.29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领导,现场的媒体、设计师与企业代表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各位前来参加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颁奖盛典。

 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评选是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网易家居战略合作的国家级奖项,目的是为推动中国设计发展,树立中国设计典范人物,展示国内外设计师的杰出成就;是高规格全媒体宣传的年度评选活动,很高兴今天能与我们现场的数百位设计师一起见证这个盛典。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本次活动的嘉宾: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晓一;

网易房产总经理张媛媛;

网易家居全国主编胡艳力;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王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苏丹;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潘召南;

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创始人孙君;

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晞;

香港CCD郑忠设计事务所创始人郑忠;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沈立东;

金螳螂设计研究总院执行院长姜樱;

深圳市广田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院长肖平;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谢天;

集美组总裁林学明;

J&A姜峰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峰;

PAL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创办人梁景华;

YANG杨邦胜酒店设计顾问公司董事长杨邦胜;

梁志天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梁志天;

广州城市组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潘向东;

北京集美组执行总裁梁建国;

HSD水平线空间设计创意总监琚宾;

ADA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所主持人黄元炤;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副总建筑师曹晓昕;

十上建筑创始人和首席建筑师陈暄;

佛山顺德赛德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孟兄;

联邦高登执行董事林福来;

以及包括网易家居、搜狐家居、凤凰网、腾讯网、新浪家居、视觉同盟、designboom设计邦、PChouse、中华见诸报、北京青年报、《INTERNI设计时代》、《缤纷SPACE》、《旅伴》、北京电视台、《LUXE莱斯》、《师客莱德杂志》、城视窗、设计腕儿、非常设计师网、北京商报等在内的28家媒体。

接下来有请我们此次活动的主办方,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晓一上台致辞!

掌声有请!

刘晓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设计师精英们,大家好!在这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相聚在北京,一起来见证中国设计,见证中国设计和新型城镇化的变迁过程,今天,2014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颁奖隆重举行,在此,我代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向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每一个建筑装饰都是设计师的心路轨迹,既彰显了设计师的思想,也创造了文明的奇迹,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互,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设计师和领军人物,他们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民族复兴鼓振,值得国人为此骄傲,此次相聚不仅是精英的聚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是中国设计领军者高端碰撞,是设计梦想的传承,也是中国设计品牌迈向世界的起步。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成立30周年来,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住建部、民政部的指导下,在全国地方协会和全行业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也成就了一批优秀的设计精英和管理者,2014年,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下,为树立设计行业典范和榜样,推进建筑装饰设计的文化传统创新,以设计创新、文化传承为主题的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受到了设计领域及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获得网络在线点击达到400余万次,在线投票百余万次,通过自主申报等形式,网络投票、评审、终审等环节,最终产生了众望所归的年度大奖,在此,我代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感谢所有参与活动的设计师们、设计机构和品牌,也特别感谢网易家居在年度人物活动中的宣传工作作出的努力和赛德建材对颁奖盛典的支持,同时预祝本届中国设计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会长的精彩致辞,可以说对年度人物这个奖项有了更多了解,同时我们也会更加坚信未来在设计协会和全行业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设计一定会更加精彩。

接下来由我们此次活动的战略合作媒体,网易房产总经理张媛媛女士上台致辞!

张媛媛:尊敬的各位嘉宾、媒体和建筑设计师的各位前辈,大家好,我是网易房产和家居的负责人张媛媛,今天非常荣幸和大家欢聚在此。

我一直认为,建筑其实承载了一个城市发展的载体,对于每个人的人生来讲,价值观和审美观基本可以定义一个人80%的人生,其中建筑美学和室内装修设计美学就是人类对于家庭幸福最主要的情感诉求和表达载体,今天非常荣幸,我见到了以前在各种媒体及各种装修设计杂志上见到的很多设计师,非常优秀的各位前辈,以前参观过很多,包括香港以及国内高端豪宅的样板间等很多作品的设计者,包括梁景华这样的前辈,也有姜峰等国内非常优秀的设计师前辈。

刚才讲到,审美观能够主宰一个人的生活,我也认为,在座各位设计师其实正是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引导者,所以我再次特别感谢刘晓一副会长对网易家居的邀请,能够有幸和大家一起参与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的颁奖盛典,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优秀案例展示的地方,更是大家对未来美好设计、美好家装以及美好生活向往的案例和标本。

网易家居是承载于网易大门户平台上的一个频道,网易迄今为止已经有18年历史,我们是老牌门户,自2009年网易家居开通以来,我们始终贯穿的是整个网易“有态度”的新闻媒体和“有态度”的新闻内容和理念,凭借我们独特的视角及观点赢得了业内的认可和用户的口碑,其实,网易的风格总体一直是比较低调,我在网易工作已经有七年了,这七年里,我自己感受最深的,网易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作为一个网站来讲有非常吸引我的地方,网易有它独特的产品,网易新闻客户端、云阅读以及云音乐都非常好地契合了大众用户审美,是非常好的产品。2014年,网易家居作出了很多努力和改变,截止到目前为止,2014年网易家居在艾瑞排行上一直是领头羊的地位,多项数据指标远远超过其它同属性家装网络媒体,这样的排名流量,在我印象中已经持续了三年。

再说说网易家居的设计频道,其实设计频道是我们2011年才上线,截止到目前,网易家居的设计频道有自己的设计师库,旨在为用户提供扁平化点评以及信息交互的平台,设计师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发表微动态,建立个人中心,其实这正是媒体在设计师及专业属性之间所应该发挥的价值,网易家居也愿意起到这样的桥梁作用。2014年,网易家居还和designboom设计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用意也是为全球创意设计产业提供开放性的媒体服务平台,我们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设计活动,为设计师提供独特的分享、体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网易愿意用我们18年承载的历史打通移动端、PC端以及网易LOFT、云音乐、云阅读多项产品,为网易家居的用户、厂商和设计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即将到来的2015年米兰家居展是我们家装行业的盛会,网易家居会在这次的米兰家居展里全程直击,针对策划主题报道——“去米兰找中国设计”,这也是网易家居、在座各位设计同仁对家装设计界美好的诉求,希望我们的明天越来越好,也预祝这次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总,让我们对中国最大的互联网门户网站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媒体对创意文化产业的支持,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媒体能加入到助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大平台中来。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到此次盛典最激动人心的部分,中国设计年度人物颁奖盛典,颁奖的同时我们也将开启四个年度话题的讨论,首先有请我们第一位嘉宾主持: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所主持人黄元炤先生上台,为我们揭晓第一组获奖名单,并主持第一个年度话题《中国设计有态度》。

掌声欢迎!

 

(论坛一)

黄元炤:大家好,非常高兴见到大家,我是黄元炤。今天很荣幸接受主办单位的邀请参与这次活动盛会,并成为嘉宾主持,我想先在此祝贺各位2014年度设计人物获奖人,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揭晓第一组年度人物获奖者,他们是:

第一位获奖者: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王铁,王院长。

第二位获奖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苏丹。

第三位获奖者: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攀召南副院长。

第四位获奖者: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创始人孙君,孙老师。

大家掌声鼓励!接下来有请以上四位年度人物上台领奖,同时有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先生上台为我们的获奖人颁奖。接下来有请四位嘉宾与会长合影留念。

请会长就座,接下来请四位嘉宾直接就座,第一场论坛开始。

大家好!很高兴我受邀成为第一场论坛主持人,其实我是一个在学校教书的老师,最主要是从事建筑历史的研究,对今天的主题设计年度有点陌生,我到会场时不知道会场会这么大,来了这么多人,挺好的,见到了一些新朋友,还有一些老朋友,挺好的,今天北京天气很好,天气回暖,春天已到,在这个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季节里,我们来探讨一下什么是态度,聊聊中国设计有态度的话题,今天我们将围绕“态度”这个关键词,由我以及在座的四位老师进行一个简单的交流。

首先有一段话我必须说,也是这一次2014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盛会的主语,请允许我占用一点时间把它说出来。

“有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人们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总结并坚信的,独一无二的理念;“有态度”不是一句口号,说说便罢,它其实是融在每个人的血液里不可缺少的身体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2015年度主题,“中国设计有态度”,这个态度,我们是希望能够让越来越多具有独立精神的设计师加入到有态度做设计的行列中来,大家一起用行动为中国设计正名。这也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网易家居的核心价值,态度非常重要。

整理一下思绪,待会儿围绕“态度”,大家做一个基本交流,以我为例,我是什么态度呢?作为一个在学校教书的老师,平常就是教教书、讲讲课,其实我大量的时间都是在从事对建筑历史的研究,什么是建筑历史研究该有的态度?我觉得我的态度,作为一个做历史研究的人,就必须站在一个制高点,全面关照、辐射全面,这样才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去看待一个时代的历史,而不应该只是片断地截取,这样可能就会流于主观和狭隘了,这是我自己的态度。

接下来由在座老师各自谈谈您自己的态度,您怎样理解中国设计人应有的态度?作为年度人物入选人您自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从我右手边开始,大家抓紧时间,一个人发言三到五分钟,先请王铁院长讲几句话。

王铁:非常高兴,刚才李秉仁会长给我颁了一个奖杯,我认为很有份量,态度绝对不是物理,它如果是物理建造体那就简单了,中国设计者的态度,态度主要是要有很诚实的态度、很阳光的心理,这样才能使我们在面对中国国门打开以后知己知彼,知道我们自己是什么状态,发达国家是什么状态,以良好的心态更好迎接我们自己面前的工作,我认为这是一种态度。

苏丹:我觉得态度应该是反映在一种社会关系里,不完全是自己的事儿,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里表现的态度是有差异的,因此,从态度类型和态度内容上来看,它一定是针对目前自己所不满意或非常满意的东西提出的,顺着这个线索,我们提倡中国设计,这样就谈到了我的态度,我非常反感把中国设计表面化,表面化、简单化,就是表面形式,把它变成符号以后嫁接过来,甚至简单地断章取义,取一个历史片断,说这就是我们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自己。

其实我们自己挺复杂的,没那么简单,我一个朋友有次在论坛上引用了黑格尔的一段话,说很多东西都是我们臆想出来的,其实人虽然是不同的民族,但还是共同的东西更多,但大家处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理,每个社会环境不一样,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这时候你的态度可能就是针对那个存在的问题,这时候态度一定要有一种表达欲望,通过态度把你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表达出来,我觉得这些年在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尽量不套用表面的形式,而是要深入到设计的本质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觉得,如果中国的设计师能够向设计发达国度那样高度敬业地解决问题,这就是中国设计更良好的未来。

谢谢。

黄元炤:谢谢苏院长。有请孙君孙老师说说您的态度,中国设计人应有的态度和您自己的态度是什么?

孙君:我是做乡村工作的,就乡村而言,我的态度是,一定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应该说,中国的设计者针对乡村来说,我们的态度是非常不好的,我们的乡村在近十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中,乡村在我们的设计师规划下变得面目全非,这个态度我非常反对,希望将来我们的设计师对乡村有个新的态度。

黄元炤:谢孙老师的回答,有请潘院长,您的态度,来自四川的态度是什么?

潘召南:谢谢大家,非常高兴在这里谈一谈,这个话题很严肃,平时谈不了这么严肃的话题。

态度对我来说有很多种,而且每个人面对的事情不一样,态度也就不一样,我认为设计行业是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首先它是一个知识的行业,知识也有一个态度,诠释知识的态度有一句最好的话,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过的,“什么是知识?知识就是为了打破偏见”。我觉得这句话真是会把一个人敲醒。

我们在设计上,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很多偏见去考虑问题,对待历史的态度,对待不同风格的态度,对待不同人群在设计中采取的态度,可能多多少少都会带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或者是带有自己的一些认识,但这些东西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出自于某种偏见,应该多去认识、多去理解,多去了解这些东西,把这些东西做得更好一些,做得更实在一些,我认为这就是我面对设计或面对自己工作的态度。

谢谢。

黄元炤:谢谢潘院长的态度。

谢谢各位老师在第一个问题为我们做的精彩分享,抓紧时间进入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将做针对性提问,第二个问题的主题是“您觉得做过的哪件事最能体现您的设计精神?”在座的四位老师,他们自己都有各自设计的项目,所负责的课程研究、所做的实践以及探索,第一位我想先请问王铁院长,我知道您有一个“四校四导师”的实验教学课程,这是倾向于一种跨校联合课程的教学,本来是四所学校,后来又扩增到十四所,这当中还有两所是国际院校,我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您能不能讲述一下您的设计教学的精神是什么?

王铁:精神,其实我们从小开始懂事时就有人给我们讲什么是精神,我不想展开说精神问题了,在座这么多业界名人,未来的名师以及协会领导,我想在精神领域他们都有非常饱满、非常热爱生活的精神。

说到“四校四导师”,最早是我和清华美院的张月聊天,忽然想起这么一个事儿,中国的教育,由教育部评估完以后,基本上教学大纲都固定了,都是比较完整的,各个学校都说有自己的特色,检查组到每个学校,都说有自己的特色,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特色,记得之前我们在贵宾厅说,中国建筑千城一面,其实是一个道理,社会发展了,很多东西要达到一个标准,实际上我们今天看的,我们所有的规范、所有的标准、所有的认证体制就让你做成一样的,因为这是最安全、最极致的,对于我们现在来讲,教育也一样。

我们在这种固定的教学大纲中,如何去突破它,我们走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想法就是把几个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手上自己的,因为整个学年我们做不到的,合在一起,我们共同指导,再加上邀请社会知名设计师、名企、名人、名校,由行业协会前头,把这事儿就做起来了,从开始到今天六年整,今年是第七届,我们在想,作为一个人从生下来到七岁,这个时间叫“学龄前”,我们的“四校四导师”到今天七年了,我们该上小学了,但恰恰在这个当口,我们迎来了最好的机遇,就是“创基金”,创基金的融入使我们打破壁垒的实验教学模式更加走上正轨,这样一来,我们从财力、物力的支持以及深度上都有了一定的品质,这样一来,我们能走出国门,目前有美国丹佛的一所学校,还有匈牙利的佩奇大学,欧洲排名第七位,世界百校之内,这样一所600年历史的院校和我们合作,这次我去那儿,又授予了我荣誉博士,张月,我和彭军老师,我们三个人被授予了它的工程信息学院的客座教授,接下来9月份我还要在那儿给上三周的课,被他们博士院聘请为博士导师,这一切不仅是我自己的荣誉,更多是我这个团队的荣誉,更多是这些优秀企业、名人对我们的支持,像创基金的组织里,至少有四位发起人都是参加过我们的“四校四导师”的。

“四校四导师”从无到有,到今天正式纳入轨道,我想,这是所有人的贡献,没有行业协会的牵头,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成绩,当然,我们这儿有一个最重要的一点,学生进来以后,实践导师在实践方面指导,我们的出口就是在中国建筑装饰50强企业内找到更合适的工作,因为这些人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加上这次去又跟佩奇大学签了五年的合作协议,将送出中国全额免除的15人,还有30人是只交学费不考试的。我们的“四校四导师”走到今天,从一个磕磕绊绊的幼儿走到今天,再加上明年,丹佛也会给我们一些相应的名额,现在我们严格控制在37名,我希望2016年的时候我们有一所香港的院校,再加上台湾的,那我们这个活动就做得比较完整了,也是基金会对我们的要求,因为基金会跟我们配合得非常好,所以我们每次的活动都是很细节的,及时向基金会汇报,跟基金会谈项目是由林学明老师谈的,非常认真的敲定每一个细节,我想在此代表我们课题组向基金会表示衷心地感谢,希望我们能更有质量地为中国学校和企业之间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创造出中国教育的美好明天。

谢谢大家!

黄元炤:谢谢王院长。接下来我想问一下潘召南院长,我知道潘院长在四川美术学院,来自西南地区,肯定有一些不同于北京的观点,潘院长,我知道您除了在学校教书之外,本身也是一名设计师,你的设计也获得了不少奖项,其中有一个“丽江古城民居风貌旅游酒店”,获得了2010年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大赛的铜奖,除了这个酒店之外还有一些其它度假酒店的项目,您是一位度假酒店设计的专家,请您谈谈您在设计度假酒店时体现的设计精神是什么?尤其针对丽江古城这个项目,我们知道,丽江有比较特殊的环境,设计中是不是要体现一些精神,融入了您自己怎样的观点,请您说一说,谢谢。

潘召南:我谈不上专家,下面在座的有很多专家,只是这样一些性质的项目我比较感兴趣。丽江这个酒店对我来说可能是从事设计这个职业,或者说设计教育这个职业一个很偶然的偶遇,因为那个地方,曾经我十年以前带学生去考察,去那儿写生,其实那个地方也不是很当道的,它在一个胡同里,鬼使神差的,我自己就转到那儿拿着笔画了一张画,十年以后有一天,这个项目的客户带我去看,走到那里,说这一片整个要做改造,当时我觉得这地方好象似曾相识,曾经好象在这里见过,我就拍了两张照片,回去找出那张画,一比对,一模一样,机缘巧合下,对这个事情做得就非常认真,前前后后将近两年时间,来回跑,连飞机上的空姐都认识我了,感觉已经不是在做一个项目,倒像是在完成一个愿望,因为那个地方的房子不能随便拆,是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城,传统的民居,有的还是文物级建筑,所以只能在保护的基础上考虑怎样运用的问题。

当然,这个项目最后还是有一些遗憾,大大小小我也做了一些设计,真正让自己觉得满意的真的没几个,如果硬要选一个可以说的,这算是一个吧,可以说一点,我在做的时候,希望怎样理解历史,怎样运用历史,如果你把它放在那里不动,这些房子再过一段时间就拿掉了,我们不应该用这种方式保护它,怎么运用?如果你拆了重建,做一个很时尚的东西,那它300多年的资源就浪费了,很可惜,它很复杂,它在做的过程中也面临很多冲突的问题,现在的生活和经济的需求以及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你怎样去理解它,只有你更多顾及到各个方面,才能做得尽量完善一些,才妥协得更好,当然,没有一个答案是完全正确的,这个做出来了以后,只有看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接待去住的人的使用体会的过程中才会给你一个答案,好用、有意思或是喜欢、不喜欢,后来我陆续也在那儿住两天,也去做一点回访,相当于售后服务,问一下住的那些人,有的觉得还不错,因为每个房间给他的感受不一样,因为我们希望做的每个房间都是不同的,的的确确,那个建筑本来就是老建筑,每个房间都不同,所以这也许是我在做设计的态度。

谢谢。

黄元炤:谢谢潘院长。我刚刚问了教育,接下来我问一个国际的问题,这就要问到苏院长了,我们知道您是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设计项目的总负责人,哇,非常国际范,这个项目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我想请你就设计和它的技术层面,在项目进行中所体现的设计精神是什么,在做设计的过程中,你觉得中国人的设计是否达到了国际的高度,中国给予世界什么样的机会,是市场?还是一种包容度?这其实是两个问题,先就米兰世博会和你做设计,对中国市场和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定位如何来谈一谈。

谢谢。

苏丹:我给各位简单介绍一下,世博会这次的中国国家馆是世博园里的第二大建筑,场地是4590平米,中国馆大概的面积是4000左右,现在没有准确的计算。

其实在国内看,这么大的建筑根本不算大,中型都算不上,因为中国出手阔绰,一做就是十几万、几十万、上百万平米的东西,但我觉得世博会形成了一种模式,人类文明,不同的地域,在一个特定时间内,五年一次,约到了这么一个地方呈现,呈现它文明新的成就,到后来,其实建筑变成了非常重要的表达,它不仅仅是租一批房子,在里面摆一批展览,实际上它是用建造的方式自然反映出你的东西来,最极致的就是1929年范德龙做的那个,没什么展品,谈通过建造的方式告诉你德国的建造到底是什么水准。

刚才我在接待厅里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其实建筑是制造业,只是我们觉得它的工序太复杂,把它排除在制造业之外,我们一般认为两三个工序,这就是制造业,去年《人民日报》登过我一篇文章,谈到了制造业的问题,制造业还有一种类型,比如飞机,就很复杂,飞机的复杂性可能不是两三个工序,而是几十上百道工序,是不同的设计和制造集成的东西,建筑有点儿这个意思,我认为,在这里面我们首要考虑的,你会发现,在一个国际舞台上做建筑的东西,分向的东西是很多的,很专业,每一个分向都很专业,不像过去,一个建筑师做幕墙,做结构,幕顶构造也做,我们看到,现在相比传统设计更重要的是集成,你有一个思想、有一种文化表达的方式,但要能够统合市场的制造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我们这次深有体会。比如说,幕墙的图纸是单独画的,而且是幕墙的厂家画的,建筑师控制到什么程度,并不是画到最终,因为你没有这个能力去驾驭这么复杂的事件,因为专业化很丰富,屋顶也一样,屋顶的材料,你定了什么样的材料,这个材料商就会把最终的节点图纸翻好几次,建筑施工完以后到现场,制造公私要再翻一遍。还有的,像强电、弱电、展览,每一个展览,每一个展项又分成好多项,这一项和那一项又不太一样,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工程,虽然只有4000平米。

现在我们团队光清华的设计人员就在现场放了4个,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我们每天大概三四点才睡觉,需要把前方消息汇总,每天出日报,看看今天检查完有哪些项目没完,哪些项目出现了问题,因为有些新材料出现问题是很可怕的,因为始料不及,比如房顶漏水的问题,过去我们说结构很重要,但忽略防水就麻烦了,那个屋顶很长,出现了天沟,学过建筑学的都知道,天沟是很要命的,水上去以后不一定马上能排掉,所以最近在解决防水的问题,很头疼。

如果说什么叫国际化,我认为我们讲的国际化一定是指那些最先进的水平,它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水平,设计也是这样,这次我们的团队用了犀牛软件和卡地亚来做整个的形体,结构构建做完以后你会发现它有很生动的韵律,和过去的、上一个时代我们做完的结构构建产生的韵律感完全不一样,它的变化更微妙,1052个房顶的构建,每片都不一样,今天的设计技术是可以达到的,这就是国际化。

不多说了。

黄元炤:什么时候展?

潘召南:5月1号开展,现在我们最担心的就是5月1号国家馆能不能准时开,意大利人工作的时候要喝咖啡,要休息的,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不要命的干活,24小时的干活。

黄元炤:谢谢攀院长,接下来我问问孙君老师,我知道您其实是一位画家,长期关注和从事农村环境的问题,其实乡村问题在中国建筑界也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在中国建筑界近两年,有人深入到乡村,或者说他开始深入到乡村,我们常常说,“上山下乡”,就我理解,在中国,你关注乡村问题其实是一个自然的问题,因为我们以农立国,如果要解决贫富差距,就必须要解决乡村贫穷的问题,再来,深入乡村的话,你可能会重构人与土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也很符合中国“道法自然”的观念,深入乡村其实有一些返璞归真、返还自然的心境,我知道孙老师有一个项目叫“好唐村(音)改造”,对房子结构和功能进行了一些改造,还有庭院景观、生态系统的重建,引入水池,请你来谈一谈你在这个项目中体现的设计精神是什么。

孙老师在“好唐村”的改造中其实已经跳出了设计的观念,是一种整理、整修或还原老房子的感觉,请您说说您这个项目,谢谢。

孙君:好唐村是2011年开始建筑的一个中国非常普通的村落,但政府跟我说,希望我们做一个代表中国水平的,我说我做不了代表中国水平的,可能能做一个代表河南水平的吧。

我们做这个村的时候并没有从规划和设计介入,做的第一件事,先对2800亩土地改良,这是做的第一件事情,用自然改良;第二件事,把村庄所有的资源分类,给它做好,因为中国传统农村是没有垃圾概念的,所以回到传统概念;第三就是还权于村,让所有乡村建设的规划、设计、土地、产业等等问题,权力归还给村委会;第四,我们的规划介入进去,介入进去的要求是不允许拆农民的房子,不允许砍30公分以上的树,而且在一年半之内不允许招商引资,因为我们不希望大量投资以后,结果原居民走了,商业进来了,另外,我们和政府要求,在我们建设过程中两年之内不允许比这个地方大的领导来参观,因为一来就很麻烦。

在这个之上我们更多关注“家庭”这个概念,因为对中国人来说,“家”是比较重要的概念,“家”和“村”是我们整个建设和修复过程中重要的元素,这个村的建设主体是以村干部带着村民来做的,我们其实在里面没有做太多具体工作,我们主要是把方法教给村干部,村干部教给村民做,这样就相对比较简单,我们一出手,可能就是西方的,我们一出手可能就是城市的,我们一出手可能就是酒店、宾馆和客栈,因为这种影响太深了,但地方的村干部或老艺人一出手,就是本地的,他都没见过酒店,都没见过国外建筑,所以说,乡村建设其实很大程度上,我们在做的是一种修复,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修复,一种顺势而为的建设。

黄元炤:谢谢孙老师说的。

我刚刚说了,建筑界其实有一批建筑师进入到农村实践,其实我自己有一个深切的体会,中国不管是近代或当代城市,改革开放之后进行一些城市建设,城市建设让中国的一些城市形成了“千城一面”的现象,我怕设计师、建筑师进入到农村之后,会不会多年以后形成“千村一面”的现象,不知道,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在农村实践,设计师必须把自己隐藏起来,你不是坐着,而是趴着,应该以第三人称进入到设计和实践中,而并不是以第一人称做设计,可能这样就比较符合孙君老师的想法和梦想,因为农村一直以来都是非常低调的。

本来我准备了三个问题,但时间已经到了,所以只能问到第二个问题截止,今天第一场论坛就进行到这里,非常谢谢四位老师精彩的点评跟回答,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再次恭喜四位获奖人,同样有请你们台下就座。

巍巍,今天很多设计师都相聚在这里参加这次盛典,我知道政协礼堂举行过全国很多大型活动,建于五十年代,如果今天我们在这里给您带来一些小小的意外,请大家见谅,接下来有请第二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的副总建筑师曹晓昕上台为我们揭晓第二组年度人物获奖人,并开启年度话题《低增长如何前行?》

掌声。

 

(论坛二)

曹晓昕:很高兴大会邀请我做开奖嘉宾,其实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我是品纳设计创意机构的创始人,它实际上是一个让很多设计师和建筑师一块儿玩产品,去协助他们完成产品,我指的是工业设计产品方面的机构。从事这个,算跨界也好,或别的什么也好,就算打开了,今天在这里让我开了眼界,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盛典,现在颁布第二批获奖嘉宾的名单:

先打个哑谜吧,让大家猜一猜是谁,一个装饰工程公司的董事长,他是以设计为龙头的装饰企业,2013年,产值达到2.5亿元,设计综合实力为行业前三甲,它有清华美院的血统在里面,它与清华美院联合设计了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中国馆,也把中国设计在世界上拉升到一个更新的高度,我想,这个人大家心里都有数,他就是清尚建筑装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吴晞先生,请看大屏幕,有一个简单介绍。

下面我颁布第二位,中国巨无霸的设计公司,盘踞上海,辐射中国,它是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沈立东先生;

第三位获奖嘉宾是装饰界非常知名的企业,金螳螂设计研究总院执行院长姜樱先生。

第四位获奖嘉宾和一位老演员同名,叫谢天,他是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谢天先生,恭喜。

我颁布的最后一位获奖人是深圳市广田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院长肖平先生。

曹晓昕:恭喜以上五位获奖人,有请以上五位年度人物上台领奖,同时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上台为获奖人物颁奖。

开启年度话题的第二场,第二个话题比起第一个话题可能有点沉重,实际上我们整个行业都面临萎缩的状态,2014年中国房地产进入全面调整,加上政策的调控,房地产销售连续12个月呈现负增长,整个房地产处于下行趋势,这是中国设计类企业所要面对的,当然,另一方面,随着工业4.0版本的到来,李总理提出“互联网+”时代来临,也给了企业一个契机,我们的第二个年度话题,组委会写的是“低增长环境下如何前行”。

组委会说“低增长”,其实我觉得可能是“负增长”,至少是大多数企业所要面临的,我也是个建筑师,在一线做设计,这一点我还是微微有一点感受,在这样一种新的常态下,我刚才看了一下,除了董事长,剩下的都是院长,所以这个问题留给你们,新常态下,设计企业该如何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从近处开始。

谢天:我想讲三点,第一,十八大后,整个国家,不仅仅是设计装饰行业,所有行业都提到了升级转型、创造设计(的议程),就室内装饰而言,创新设计是力量,所以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谨慎地去思考,这种创新升级对设计院而言,它应该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因为我们算是装饰行业,包括设计师非常庞大的团队,在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以及我们企业成长的这20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理解为不是能够面面俱到能做到的,作为现在的创新,应该在每一个板块里做得更加专业化,我认为这是创新的一种,更专业化。

第二,在专业化的基础上我认为要多元互动合作,对中小型而言,叫合作多元,作为有一定规模的,我们可以理解为并购或别的形式,我们装饰企业设计院过去如果理解为一种纵向的关系,那就是从经营到设计到生产到施工,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还要有一些横向趋向的多元,这种多元有几点,我们是纯粹的室内设计公司,室内设计院,可能要更多去兼并建筑类型,第二,我们原先做的更多仅限于室内设计,在这么一个背景下,或许我们要做更多和空间相关的,比如策划领域,除了策划领域以外,更多元延伸出机电顾问、形象顾问、灯光顾问以及后面的陈设,包括跨界的产品设计,只有把这一系列前后资源共同整合在一起,我想,你立足这个市场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

在我们三十多年的开发过程中,从前面很多理解为趋同化的,我想未来更多会是在趋同化与个性化之间的权衡,中国人讲“中庸”,其实“中庸”需要有两头,如果只有一头,肯定找不到中间,只有有头有尾才能找到头在哪、尾在哪,也就能找到中间在哪,作为我们这么大规模的企业,可能会更多去找那个中间点。

我们尽管依附于一个企业背景,但我们设计院也好、设计公司,在过去是所谓的企业模式,未来我认为应该改变模式,相对而言地去企业化,室内设计院也好、室内设计师应该更多类似于事务所制,也就是合伙制,只有更好的合伙人制,在大的企业背景下的系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下会有更好的出路。

另外,不管是大型设计院还是小型设计公司,过去很多时候,不管是主设计师还是团队负责人,我们更多称之为“老板”,我想未来应该“去老板化”,如何去老板化,过去一个设计师一年收入三五百万,争取做一千万,一千万之后要争取更多,这在过去是企业化,未来我认为要“去老板化”,让团队的整个收益,让团队中每个不同角色的人作出自己更专业化的贡献。我个人理解,我更侧重设计,这是自己喜欢的职业,因为你喜欢,你就应该更执着,在乎在这个价值体系下创造个人的多少价值,我认为这个价值不仅仅是财富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第三,刚才讲到了工业4.0时代,4.0时代在我们过去30多年开放过程中我们所做的基本上称之为“趋同化”,这个趋同化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社会没有太多阶层,在欧美发达国家,有所谓的中产阶级,在中国其实还没有阶层的概念,我想未来一定会有这样的阶层概念,工业4.0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更多大众其实是模块式、产业化链条的方式,在这个方式上,未来会更多面、更广义,未来的个性化有没有?有,这种个性化显然在未来会属于三角形的形态里顶尖的一小部分,现在所有人都追寻,往这个三角的顶尖跑,现在随着新常态,未来会有高端和中端之间非常明确的价值理解或价值体现,这是我对4.0比较粗浅的理解。

先谈到这里。

曹晓昕:有请沈总给我们谈一谈。

沈立东:大家下午好,非常开心能获得这个奖。

刚才主持人讲这个题目,我觉得很沉重的,我们不希望看到这个结果,但常规现实就是这样,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设计业发展迅猛,这种迅猛也造就了原来我们粗放型的设计、粗放型的管理,通过2014年一年的洗礼,应该说对我们这个行业是沉重的打击,但我认为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坏事是很多人会失业,很多人要进行再培训,好事是这个行业更加规范、更加有序,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协会,我看到了我们这十年的发展,也看到这里面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设计师,但更多的,我也看到了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所以我想,这个低迷有可能对我们是好事。

第二,设计,前一个论坛讲得很好,都是学院的,设计本身是纯理论性研究加上社会实践结合的很好的方法,但实际我们原来的设计,我至今认为,因为我也搞设计,我觉得很浮夸,我们的设计师,特别是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他们毕业以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我要创业,我要开公司,实际上我原来写过,我希望学生出来以后先在大院校、大企业里锻炼,然后再创业,现在去创业,栽跟头的人很多。

讲到4.0,我有个感想,工业4.0是什么概念?4.0是互联网加行业的,现在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和互联网联系起来,工业4.0也就是为前面的设计加后面的行业制造了科学化和现代化,刚才讲到,如果互联网+设计、互联网+施工、互联网+创意,都是很关键的方面,面对这个形式,我自己认为,好的企业会更好、弱的企业会淘汰,这当中是什么概念?这个行业所有的设计师、所有的运营商会越来越把资源集中到最优秀的单位、个人和团队,原来他们总是说中国喜欢抄袭,变成真正的中国创意、中国设计。

还有一点个人的感想,在经济低迷……实际也不叫低迷,实际现在中央提出的低增长是对的,如果按现在每年7%的增长率,它已经超过了我们之前,因为我们的总量很大,7%已经超过了原来两位数增长的总量,在这样的发展下,我们更要理性地走,对我们设计行业,我更关注的是要用创新的设计和创新的运营去打造我们这个行业,我想这是我们行业发展,也是行业所在的个人、单位和企业比较关键的。

我也在学习,大家知道,原来装饰施工行业上市的很多,今年你看到,设计企业上市的就像雨后春笋,什么概念?上市是很简单的,但上市以后怎么做,这对设计行业是很严峻的考验,大家知道,我们是知识密集型行业,设计集团、设计公司是轻资产,你怎么把金融、把资本运作起来,我们都在学习,也希望听到后面几位能谈一谈用资本+运营、资本+设计的方式把我们设计行业打造得更好。

谢谢各位。

曹晓昕:请吴总跟我们说一说低增长下怎么发展。

吴晞:刚才主持人说的是“萎缩”,沈院长说的是“沉重”,我觉得可能是“拐点”,国家的声音是“高速变成中高速”,我们这个行业,“中高速”能否维持也还不一定,也可能就是“中速”。刚才沈院长讲我们几十年来爆发性发展,这个好还是不好,不是我们能够谈论的,但各位大体是天天在加班,我们觉得这正常吗?施工也加班,刚才李会长讲了,没有科学性,设计就不用说了,多少小时,我们比什么还惨比什么还晚,这个故事我们都知道,这都不正常(台下有掌声),所以我认为,我们回归了常态,我不觉得悲哀,至少我本人并不特别担心,我是这样一个心情,这是第一。

第二,这个行业起步的时候是看大楼,谁的公司楼大,后来是看品牌,再发展,可能就要看设计师,又有人鼓掌了,这是行业发展的规律,过去我们走得太快了,为什么我们桥塌楼倒,建筑设计平均30年,太快了,国家发展为什么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回到符合规律的本质上来,我们设计师,不论是设计机构的负责人,还是个体设计师,我自己觉得,我们努力工作,少出“行活”,多出精品,这是最重要的,产值高也很了不起,但出精品,对国家、对社会和对我们,更重要。所以我想,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谢谢。

曹晓昕:有请肖平院长。

肖平:大家下午好,今天这个话题非常好,我们作为一个大型的综合性设计机构,说心里话,一个大的平台,要让设计师挣钱,作为管理者,我想从两个方面,刚才吴老师说得非常好,我全部赞同,作为具体的管理工作,我们把自己的准备工作做好,应对这样的低增长,不仅是2014年,我们预测2015年更严重,也许明年会好。

我们作为一个庞大的设计机构,上千人的设计机构,我们肯定要做好准备,具体准备,就像刚才谢天老师说的,我们把以前30多个所重新进行了人力组合来应对这样的低增长,要有很多办法,首先从自己内部做一些变化,率先把团队变成我们的合伙人,我们建立了合伙人制,现在我们有七个综合性分院和三个专业分院来应对整个经济的疲软,这是从结构上的调整,从专业技术方面还有一个调整,我们尝试着把我们的设计成立一系列的研究中心和设计课题,把设计真正转化成产品,因为我们经常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设计的可延续性不是很确定,我们想,怎么把设计变成一个固定下来的产品,在这一块,我们对设计标准化的建设、标准化的设定,也可以去应对国际上的工业4.0,国内现在比较热的互联网思维的新潮流、新经济,为此做一些准备工作。

作为企业,今年我们的重点,从设计机构这块,更加强调标准化设计,我们不是要打压个性化,而是要把个性化的东西提炼出来,让设计思想成为标准件,把它凝固成一个标准件,成为一个标准产品,推向这个社会,来和我们这个7%甚至更低的增长率做对接,度过难关。刚才和姜院长聊到,实际都是负增长,前几年40%、30%甚至70%的增长,现在只有10%左右的增长,但实际上相对于全国其它设计机构,我们还算不错,因为这条船确实太大,增长一点,就要付出非常大的劳动,我们做一些调整,不知道调整能否兑现,我们想进行一些努力,一些尝试。

谢谢大家。

曹晓昕:有请金螳螂的姜院长说一下。

姜樱:前面各位老师说得非常好、非常深入,我觉得市场的调整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它正常的规律,就像自然界的春夏秋冬一样,你能说冬天不好吗?其实冬天对于四季变更是很好的自然规律,所以市场也是有它的规律作用着,在这样的作用力下,调整是必然的,第一,我认为它是必然的;第二,我觉得它是好事。

对应我们的实际来说,各位老师也谈到了,在之前,我们有太多项目、太多机会,我们对每个项目做得不够用心,客户很着急,正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冷静下来,更多思考设计、把设计做得更好,这样的经济调整对市场更健康,而这样一个调整对于我们今后设计行业的发展也更健康,所以我觉得调整是好事。

第二,我们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具体企业怎么做,因为我们企业的项目更多是大型攻坚项目,考虑问题可能会更加务实,聚焦于怎么解决客户的问题,帮助客户进行项目分析,在这方面我们有一些体会,从九十年代开始,设计行业很多是美术工作者,设计更多是解决审美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客户更多要求设计师承担的是项目总导演的角色,而不仅仅是美工,市场给予了我们更多期待,我觉得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来看一看,是否把审美的层面、项目运营层面、成本运营的层面,把这些问题思考得更清楚,回到我们设计运营的能力上。

谢谢。

曹晓昕:刚才的问题是组委会委托我问的问题,现在我要脱稿,为每位准备一个问题,因为提这些问题还不够好玩,既然我有这个权力,那我就脱稿,说一些至少是我感兴趣的事情。

在座的都是公司掌门人,当然,可能你们每个人还在做着设计,因为从这个背景出来,很难割舍,但实际上你们不是设计建筑或设计装修的,你们是设计建筑师,是设计装修师,第一个问题我想问沈院长,在互联网时代,你对人的要求和标准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沈立东:一句话很难说,我要想一想。

因人而异,因事而尽。解释一下,根据不同的需求,实际上我们还是希望它有苗头,因事而尽,前面讲了,这个部门做什么,你要有专业性,这是比较难的事情,但人还是最关键的。

曹晓昕:我第二个问题留给肖平院长,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尤其国家现在要把整个行业门槛降低,这是国家的政策,甚至于未来很多资质都要去掉,你认为将来我们的企业是往大了发展,还是往小了发展?因为现在有些公司在上市融资,我相信国家并不希望大家都变大,在万众创业的时代,这是另外一回事,不知道您对这个事怎么理解?怎么回答?

肖平:关于互联网,最近说得很多,我觉得这个话题是可以没有结论的,怎么说都可以,我又看好、又不看好,对于我们来说,现在它的功能并不强大,有很多话题,互联网是不是对传统设计行业有所冲击?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没有结论,至于刚才你说的,第二个话题更有意思,做大还是做强,作为一个设计人,或者我暂时管理着我们的设计机构,我觉得还是要把作品做好、做精,作为管理者来说,我希望我们把平台化的建设、把我们所有的制度、所有的系统更加地国际化、合理性。从大机构和设计师来说,我觉得我们还是缺少精品的东西,缺少积聚量的好作品,这是毋庸置疑的,是我们要持续坚持做的工作,并且这件工作也是没完没了的事情,挺有意思的事情。

曹晓昕:下一个问题留给谢院长,还是跟互联网有关,互联网时代,你觉得服务于客户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将来我们企业有没有什么机会?

谢天:这个我们广田也做了,我们去年收购了蘑菇街,从过去的趋同化到未来,因为审美提高,对价值的理解,不是所有人都追崇个性化,未来的个性化可能是极少一部分,更多的是趋同化,这部分趋同化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网络实现有几个好的优点,第一是产品比较成熟,第二是价廉物美,第三是更加便捷,塑造家的时间更加迅速,把这一块理解为产业化集成,但也不是完全失去了个性,也可以有个性定制,网络时代,更多是给予“居住空间”的平台,个性在未来是会必然存在的,而且会有更多的创新不断呈现。

曹晓昕:我向金螳螂的姜总提问,我有一个问题,前面有些互联网人跟我说了一些特别危言耸听的事儿,说现在你们这些玩设计的还可以幸福一小段,等到哪天哪个互联网大佬发现这事儿,他会过来用互联网思维跟你玩一下,因为它是全产业互动,设计这块甚至有可能成为免费的,那时候你们设计师就没饭吃了,就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怎么回答?

姜樱:我觉得互联网首先是个技术手段,我觉得设计的核心还是在于解决问题,如果你把设计做好了,通过互联网的手段,那么设计可以做得更好,为客户解决问题,在互联网上,更多专家、更多专业人士,通过这个平台,你可以把项目服务得更好,所以我觉得它仅仅是手段。如果从好的一面,借助这样的手段和技术,你可以把设计做得更好,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你不从设计的本身出发,只是简简单单做一些好象很容易的东西,那很可能互联网就将使你没有事干。

曹晓昕:最后一个问题还是留给吴总,可能跟在座很多年轻设计师有关,实际上是他和您的博弈,在互联网时代,都是扁平化的状态,有很多个人平台,或者有很多客户,可能是O2O的状态,也许他对你的公司不是那么在乎,就像追崇一个网络名医一样,对某个设计师的品牌非常赞誉,这至少是一个趋势,同时您又是一个领军企业的掌门人,您如何处理好一个行业的集体品牌将来如何屹立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怎么处理好您个人和群体的品牌,我替在座很多设计师问一下,请回答,谢谢。

吴晞:我同意你的观点,互联网的共性就是要卖得快、卖得便宜,最大的特征。那么,卖什么?互联网绝不会像电商颠覆实体店那样对我们这个行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这样的例子,各位同意吗?

按规律做事,做文化,做设计师该做的事,别想那么多,用便宜的价格去把别人的生意变成自己的,很卑鄙,是吧?家装在二十年前就说设计不要钱,现在又来一个网络,说设计不要钱,这是强盗逻辑,全世界哪个地方能把一个有价值的东西用不要钱的方式来卖出?没见过,如果有,它是不健康的。

曹晓昕:谢谢五位,因为脱稿,可能给你们来了一个突然袭击,抱歉。

下面进行下一个环节。

主持人:

感谢以上五位获奖嘉宾,以及嘉宾主持曹晓昕先生,接下来有请第三位嘉宾主持人十上建筑创始人陈暄来到舞台上,有请。同样有请陈暄女士为我们揭晓第三个年度人物获奖以及主持论坛三——“酒店未来的设计之路”,有请。

 

(论坛三)

陈暄:大家好,很荣幸成为今天活动的嘉宾主持人,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揭晓第三组年度人物获奖人,他们是:

林学明,集美组总裁。

第二位获奖人,郑忠,香港CCD郑忠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第三位获奖人:姜峰,J&A姜峰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设计师。

第四位获奖人:梁景华先生,PAL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创办人。

第五位获奖人:杨邦胜先生,YANG杨邦胜酒店设计顾问公司董事长。

陈暄:请以上五位年度人物上台领奖,同时又请我们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晓一上台为我们获奖人颁奖。

大家好,我是陈暄,这次活动第三组论坛话题的嘉宾主持人,刚刚在台下我就被时间压定了,因为论坛上大家都非常有主张,所以这次我直接切入主题,各位设计师都是酒店领域里的明星设计师,我们的主题是“酒店的未来设计之路”。

大家都知道,这两年地产行业在国内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新一届政府在反腐倡廉的政策基础上,让酒店消费也处于低迷状态,大家对酒店设计未来之路有哪些看法,想先请吴先生聊一下,我们的趋势、机遇或挑战是什么?

林学明:我们国家在过去二三十年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且更多经济活动都集中在城市里,所以城市商务酒店发展特别快,现在可以说是经济拐点,从高速发展到现在的放慢速度,我觉得这样很好,社会也需要调整生活的节奏,过去可能太忙于商务、太忙于工作,忽略了休息、忽略了修身养性,我觉得这对于酒店设计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课题,过去这几十年建了那么多的商务酒店,和现在休闲度假的功能是极不平衡的,慢慢的,这些年国家已经有了很好的休闲度假酒店,过去我在国外的一些度假胜地,很多类似的环境,不管是它的人文还是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可能有很多还比不上我们国家,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那里可能是更好的地方,比如西南,我觉得海南不行了,因为海南太多了,方向搞歪了,没有把很好的人文资源保留下来,中国有很多地方,广西、贵州、云南,很多很好的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很多未开发的环境,但问题是我们怎么去做,如果我们能够让人去体验、感受自然的美,把少数民族,把一些特殊的人文景观融进我们的酒店,正好适合了我们现在的经济转型。

人不能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地干活,挣了钱就应该去休息,所以我觉得中国的社会发展一定会从粗放型的、急躁的生活状态慢慢舒缓下来,让生活更有闲暇、有时间,这对于所有设计师来说,可能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所以我并不担心社会发展出现的变化,我觉得设计师有能力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状态)。

陈暄:林先生您是想说,整个酒店其实并没有进入瓶颈,它进入到了转型期是吗?从商务酒店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变成休闲度假酒店的模式,更关注不同地域里不同的酒店开发方向。

林学明:不完全,说瓶颈也对、说转型也对,过去很多城市的开发模式本身就是没有创意的,哪个城市一开发,搞个什么工业园区,就弄一个五星级酒店,当地领导也就照着这个模式把某些高端品牌的酒店引进来,这样的太多了,我们现在有很多城市的高端酒店根本就和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匹配,那里的经济水平还没有达到,却造了非常高造价的高档酒店,房价自然上不去,这样的盲目发展肯定到了一个瓶颈,但从另外一点来看,从经济转型上来说,可能又会有一种新的机遇,新的模式,哪怕是城市商务酒店,也不一定非要做得那么豪华高档,高档豪华肯定有其必要性,也有它的位置,但不像现在那样普遍。

陈暄:郑忠先生,您对这个事情是什么看法?

郑忠:CCD见证了中国1995年开始到现在20年酒店的发展,在座几位老师都在做酒店,见证了中国酒店品牌刚刚引进来时发展到现在,刚刚林老师也说,这是拐点,可能底下坐着很多设计师,不要给他们泼冷水,中国这么大,中国毕竟还要发展,还有很多机会,不至于像大家说的,现在就会停下来,我觉得是另外一种发展,习主席提出了“新常态”、“一带一路”,我们的设计师可以不在中国本地做一些常有的事情,我们可以走出国门,把中国的设计带出去,我们有一些机会在外面做,“一带一路”,这个词可能比较大,但一路沿线过去,以中国为主心国来发展,这是比较漫长、比较远的,却也可以马上带出去、走出去,设计师可以去做。

在这个拐点时刻,我们有幸在美国洛杉矶、三藩市,在东南亚做一些酒店,在这点上我希望有所不同,给大家带来一点希望,我们中国设计在国内“新常态”(的状态下)可以往外发展,在东南亚,甚至是发达国家都有机会。

未来酒店怎么发展?我觉得还是创意为先,做任何设计,人们都不会不喜欢豪华,但豪华的定义不同,过去“豪华”(的定义)是政府造成的,政府限定一块地,这是一个综合体,综合体里必须要有酒店,酒店要在一两年内盖出来,业主就要找设计师,设计师必须要很快做出来,就会造成一些急速状态下做出来的产品,我们的市场中也会有这样的业主,但现在就是机会,像今天,我们在礼拜天有机会拿这个奖,五年前你拿奖的时间都没有,这种生活让我们开始有了创意的生活、高品质的生活,不想把话一下子说完,简短回答一下开始的提问,是有希望的,不是没有希望。

就说这么多,谢谢。

陈暄:姜峰姜先生,您在从业过程中,您觉得这一两年酒店方向设计有改变吗?从商务性转向度假性,有这种转变吗?

姜峰:中国酒店发展二十多年的时间,应该说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商务酒店,在未来,度假酒店是发展方向,这是毋庸置疑的,还有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做高性价比酒店,我们知道,原来地产商可以说是“人傻钱多”,往往一投资就是多少个亿,我们做了很多类似这样的酒店项目,确实,每平米的造价高得惊人,同样一个品牌在中国可能远远高于国外。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地产商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卖房子,现在房子卖不出去,卖不好,他们整个收入受到了影响,这时候他建酒店就要考虑如何在有限投资的情况下做一个高性价比的酒店,我认为这也是我们未来酒店的发展方向,我们公司在这样的方向下也做了很多研发、做了很多案例。

我们知道,现在国际一线的品牌酒店基本已经遍布中国,甚至有些国际一线品牌进入到了三线城市,和这些城市的经济地位已经完全不匹配了,其实更多需要的是合乎当下“新常态”合理投资的高性价比酒店,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服务给他们带来的体验,功能完善给他们带来的体验,这非常重要,关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我们还是要和互联网结合,酒店的设计,甚至酒店未来的经营也不能落下这个宝贵的发展阶段,落下时代给予我们的这个特殊礼物,我认为酒店设计同样也要插上互联网这双翅膀,可能会产生新的模式,给人们带来一些新的体验,

陈暄:这是我感兴趣的话题,不知道今天能不能展开,酒店跟互联网之间的关系,我想在论坛之后专门问一下姜峰先生。梁景华先生,您作为PAL事务所的创始人,经历了这么多酒店设计,您觉得在当下,酒店设计面对养老等更民间的需求,您有这样的案例吗?您的看法是什么?

梁景华:品牌酒店都是慢慢发展的,现在稍微慢了一点,过去我们真的太快了,一个酒店一两年建成,在欧洲,人家要花五年时间,在中国很奇迹的,两年左右就盖好了。

现在二线、三线城市很多地方都开始出现一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品质提升以后,很多需求都转向了更好的品质体验上,这是一个无可避免的发展,现在我们公司有一些案例,我们刚刚在桂林做了一个设计,在成都的郊区也做了一个设计,我在娄山(音)也有一个度假酒店,过去我们在丽江也有酒店,现在来讲,一直在往外发展,这是一定的,相信大家也都是这样发展下去。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过去都说发展酒店,问题是现在很多酒店出现了问题,在经营上比较困难,比如热水、空调不行,有很多不符合规格的东西出现,未来实际上有一个另外的生意,这些酒店未来可能要重新装修,重新打破再做,所以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重新再来,重新再做,再做的时候要严格一点,认真一点,因为你把作品做得好,以后就会很容易,做得不好,以后就会很痛苦,过去我们有一些教训,以后对于我们的酒店发展应该会更加正确、更加光明。

陈暄:杨先生,您是专门做酒店设计的事务所,通常您是把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欧洲时尚潮流结合在一起,您对这个酒店之后的趋势有什么看法?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意见?

杨邦胜:我常常说,咱们这代设计师是很幸运的一代设计师,九几年开始,我们经历了快速发展,我们这批设计师非常忙碌,很短的时间积累了很多经验,当累得不行的时候,“新常态”来了,我们开始慢下来,我们有更多时间去思考,作为设计师来说,我倍感荣幸。

说到未来酒店的一些情况,其实我是持很乐观的态度,第一,未来中国的酒店一定会朝个性化、特色化的趋势走,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趋势有太多所谓非常奢华的酒店,但真正能够打动人的、记得住的还是要有强烈的个性、有非常独特的味道,在这一点上,未来竞争加剧,有大量酒店竞争,所以势必要走特色、差异化道路。而且投资也会越来越理性,也就是说,我们未来建造的酒店一定是用最少的面积保证客房数,最少的投入保证最大的产出、收入。

另外一点,我觉得未来的酒店会更加强烈地表现当地的文化,因为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域来说,其实国际化的浪潮不是一件好事情,真正的未来,尤其在中国,我们会更多关注当地差异化的东西,你的民俗民风,你的当地特色,地域文化的表达会越来越强烈,我特别敬仰我们国内的一代设计师,林老师、杨老师,这么多年执着地探索中国文化的国际表达,这一点其实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任务,当我们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中国设计师怎么用中国语言把中国设计展现给世界,让中国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所以今后地域文化也是很重要的表现。

第三,我还是坚持,创新和创意是未来酒店核心的竞争力,无论你是什么大牌酒店,还是小酒店,特色酒店还是个性酒店,没有创意就等于是死酒店,策划上很有创新,设计也很有特色,这就是设计师时代来临了,企业发展、行业发展的最终应该是设计师用作品说明,用你独特的东西,你的表达方式去展现你对文化的理解,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将来我们的酒店会走向世界。

谢谢。

陈暄:谢谢。其实,酒店设计是所有设计里很时尚、很梦幻,很想去争取的项目,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各位老师们,在国内现在有很多小型事务所,他们对设计有些看法、有些态度,其实他们还是蛮难的,如何接触酒店设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梦想,很难接触,我想问问林先生,对国内热爱设计、体量比较小的事务所,您认为他们应该怎样一步步地坚持设计,怎么生存下去,最后怎么做到可以五星级酒店这种高端设计项目的。

林学明:是谁提这个问题的?

陈暄:我。

林学明:可能你的问题不一定代表设计师的想法?(笑)

其实我觉得,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如果你要实现你的理想,理想不是做一个大公司才叫理想,你把设计作品做好了,那才是理想,这样的状态有可能是小型公司才能实现的,大公司未必能实现,因为人多了,公司成本就多了,什么项目都得做,但我觉得,只有很多小型公司才能做出很好的项目,比如酒店,很多精品酒店,很有意思的,大公司反而不容易操作,小公司才容易操作,必须要有很好、很贴身的服务,才能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很精微,更艺术、更天性一点,生活的品质更细微一点、更精致一点,类似这样的反而是小公司才能做到。

陈暄:我想回到“大美术”这块的理念,您能够单独阐述一下您的想法吗?

林学明:那个书有点像我的自传体小说,因为我的出身比较特殊,没有大家那么幸福,我们经过了文革,是年纪比较大才入行,所以我们是属于经历过痛苦的一代,烙印了我的很多记忆,我一直想把它写出来,正好有一个生死经历,一个事件,所以也让我重新思考人生,回想起来,我写了很多东西,也是平时在飞机场等飞机时下来的东西,想了想,其实我的整个人生就是撞撞跌跌,不知天高地厚,那本书就是这个意思。

关于美术,不管是学建筑出身的还是学艺术出身的,我们现在从事的都是为人类创造美的工作,作为设计师,你必须要有很高的情操,所谓情操就是对美的一种追求,这是不能放弃的,这是我对于您刚才提出问题的一种态度。

陈暄:谢谢林老师,刚才主办方对我挥手,表示时间到了,但我还有问题想快速问一下嘉宾,大家都是以设计明星呈现,我想问一个问题,您提到东方文化和禅意,张力,这块在您的设计理念中是贯穿始终,还是剥离出为您个人的?

郑忠:这个话题比较大,其实我挺有兴趣回答刚才问林老师的。可能设计师对酒店感兴趣,为什么一定要对酒店感兴趣?我觉得做好一个餐厅、做一个美术馆,做一个很小的东西,就算是一件家具,只要做好了,我觉得比做酒店还精彩,因为大会小会写会我参与很多次,很多设计师都希望做酒店,我觉得做酒店是集团的做法,是不容易发挥个人才能空间的,往往是做好……比如餐厅、美术馆或是一件小产品,更能体现。

关于禅意的话题,未来酒店,因为是这场的主题,未来酒店,实际上我们是跟着市场发展,跟市场接触比较多,未来怎么发展,这是我必须要做的思考,我几乎跟每一个地产商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都要研讨下一步怎么走。关于网络的问题,刚才提到了,还有我们做的奇观酒店,还有养老院,跟我们的人口政策有关,我们的生活结构在变,因为品质提高了,所以他需要一些度假的地方,歇息一下,马云说过,能够做过他的,可能就是健康产业了,所以健康产业应运而生。

说到产业的话题,就这个问题,我刚从东京回来,特意去感受了几天,刚刚新开的丽思卡尔顿、豪华精选这两个项目,还有东京的阿曼酒店,东方的色彩在日本表现得特别极致,在那里感受很多,在座各位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去感受一下,刚才主持人问的话题,我想这样回答。日后的酒店,关于网络这方面,我特别关注科技网络,不一定是在运营方面,我觉得它已经变成了一个装饰艺术,我们看一个空间,美术馆或别的空间,我们常常是装饰物体,用物体来填充,但现在科技发展,一天里可能有不同时段的变化,黄昏时是一个状态,到了明天,到了你下次来,它又变成了另外的艺术品,有很多很多可以想像的空间,所以未来酒店也是有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间。

谢谢。

陈暄:梁先生,请您快速回答,在您做的所有业主里,酒店方面的,哪个集团、哪个品牌是最买设计的、最尊重设计的?

梁景华:应该是凯悦吧,要求特别高,要求设计师做很多东西出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酒店管理公司越来越限制我们做的东西,因为它要保持它品牌的形象,而且它关于品牌的要求逼着我们做很多东西,所以刚才林先生讲了,做酒店不容易,因为有很多限制,我们要根据它的品牌形象、他们的要求下很多工夫,很多酒管不愿意冒险,比如我们做了很多设计,但他们可能会考虑这对于它的酒店经营有困难,不会像我们想得那么好,如果是做其它项目,我们就可以开放一点,Open一点,因为没有限制,可以天马行空,我做设计,有时候酒店反而比较保守,但做其它项目,我们会比较开放,可以“玩”,两者有所区别,“玩”的意思就是你可以尽量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释放出来,但做酒店不容易。

时间不够,就不多讲了,谢谢。

陈暄:最后两位嘉宾给一个统一的话题,北京的W酒店,大家认为注重设计的酒店,您对设计的看法是什么观点?

姜峰:W是J&A的顶级品牌之一,主要是强调个性、强调前卫,北京W更多是反映这样一个主题,另外和北京这样一个当地文化有结合,其实从形式上来说,W的存在有它必然的意义,但这种个性化的酒店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我个人认为是多元的,前些天创基金在台北开会,我们也去看了诚品,它完全是以书作为主题,把诚品这个书的主题反映到它的酒店设计上,也是做得十分典押,十分与众不同,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个性化酒店的表现,所以无论是“W”也好,还是其它品牌的个性化酒店也好,只要能够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抓住时尚这样一个潮流,抓住地域文化的主题,我相信都可以创造出一个时代所赋予的精品酒店的称呼。

谢谢。

杨邦胜:北京的“W”,吴老师用了很多心血来做这个酒店,把京城文化、皇城文化融进来,用他的方式演绎,我们看到了很多精美的细节,定制的工艺,做得很不错。当然,可能也有他的苦衷,是不是有其他因素影响到了他自己的发挥,尽管有他满意的地方,也有很多他认为耽于设计的方面。

所以引入到了另外一点,让设计师的东西尽量发挥,让你自己的思维独特地释放,把它完美演绎出来,中国的业主,当然现在他们非常开明,给设计师更多空间,会做得更好。

陈暄:谢谢各位嘉宾,我有一个私人问题想问林先生,不好意思,最后一个问题,这其实是给我自己问的,在国内,女性设计师占的比例还蛮高的,但在这个行业里,女性设计师一直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我希望您能给女性设计师一个简单的概括,或者是这个行业里正确的方向和态度。

林学明:我的女性朋友不多,但我觉得女性设计师都很优秀,让我这个没有太多女朋友的人(给建议)(笑),我觉得中国的女性设计师都很好,女性有男性所没有的心态,对很多事情都很细微,男士肯定是比较粗线条的,如果男性都做得细微,他就倾向女性了,这肯定是一种互补,女性能做的东西有很多男性是做不到的,男性能做到,女性做不到,也很正常,如果男性既能做男性的,又能做女性的,我反而觉得不太正常。

陈暄:谢谢各位嘉宾,希望国内的女性设计师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加油。

主持人:结束这段话题之前请杰出设计师获奖者在舞台右侧的西厅结合,感谢以上的获奖嘉宾和嘉宾主持人陈暄,请五位就座。

接下来有请第四位嘉宾主持,网易家居全国主编胡艳力为我们揭晓第四组获奖人和论坛话题:当代东方设计。

 

(论坛四)

胡艳力:时间很紧张,我语速也加快,很荣幸。

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揭晓这一组年度人物获奖者:

梁志天,梁志天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胡艳力:我特别想问一下梁志天老师有没有国语版的,因为我这个位置既看不见字幕又听不懂粤语。

下一位获奖者:梁建国,北京集美组执行总裁、创意总监。

潘向东,广州城市组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琚宾,HSD水平线空间设计创意总监。

胡艳力:掌声有请以上四位获奖嘉宾上台演讲,同时有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晓一上台为我们颁奖,掌声欢迎!

请获奖嘉宾和颁奖嘉宾合影留念。请刘会长移步台下稍事休息,各位老师台上就座,开始这场论坛。

时间非常紧张,30分钟,我们只讲干货,我在开始之前强烈地倡议一下今天获奖的中国年度设计人物一定要联手改造一下全国政协礼堂的音响设备,50年代的,时间有点长了,看看下一个项目可不可以接这个项目,我是希望有所改善的,题外话,我们进入正题。

我在这个行业其实时间不长,只有八年,不说远了,只说这八年的时间,一方面我们感觉到设计发展的速度特别快,同时很多设计师去国外取经,很疯狂,我就不说了,大家懂的。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我们自己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从市场上,尤其是前段时间广州家居展,我们可以看到好多新中式的产品出来,之所以出来,是因为它闻到了市场的味道,越来越多消费者注重本土文化,在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碰撞的背景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的本土设计,或者说今天主持人给我们的主题“当代东方设计”,在我的理解,东方肯定不仅仅是中国,还有日本、韩国和我们东南亚国家,但实际上,今天在座各位还是更多谈一谈中国,或是我们本土的东西,我问,大家答,尽量干货,时间特别有限,我先把第一个问题抛给梁老师,在这样一种文明的碰撞下,您认为是否还存在本土设计?现在我们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经典的设计,中国可以说是中式设计,但往往处于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下,我想问得犀利一点,您觉得我们自己的本土设计是否存在?现在的设计该怎么发展?

梁建国:肯定是存在的,因为越来越强烈,实际上真正的设计就是做生活方式,由于我们的人文,我们的生活习惯造成了中式,原来对中式的理解和东方的理解都是造型上的理解,其实未来我们要大化设计、大化主义、大化型的风格,我们就做我们今天需要的生活,谢谢。

胡艳力:您觉得我们当代的设计该怎么发展?

梁建国:其实我觉得还是去做事情,结合我们今天的需求,我们这个国家的民族很多,生活习惯也不同,更多是做生活习惯,还有就是告诉未来的人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还有一种特别重要的,就是先把自己的心灵修好,才可以去做设计,因为我觉得现在的设计,如果后面的机器不好,人不好,他做什么设计,都是表面的。

谢谢。

胡艳力:谢谢梁老师,另一位梁老师,您同意这位梁老师的观点吗?

梁志天:他是我的五哥,他的观点我必须要同意的,而且建国是我非常敬重的设计师,我对潘先生不太了解,今天第一次见面,为什么我们四个人坐在台上要讲东方设计、本土设计的问题,毫无疑问,建国跟琚宾是在这个领域下都做得很好、很出色的设计师,他们没有错,都做得很棒,但我有另外一种看法,为什么一定要本土设计?为什么一定要东方设计?为什么在中国的设计都要做东方设计?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东方设计没什么不对,但也不一定每个项目、每个产品、每件事都要把老祖宗的文化搬到我们的设计里,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现在已经非常全球化、国际化了,当年我们做的东方设计,有本土文化在里面的,这是很对的,但同样我们也要会很国际化的设计,这是另外一条路,设计可以有所选择,或者两者都做,这是第一。

第二,无论你做什么设计,东方也好、本土也好,什么东西都好,我们一定要用表现的方式来表达,我们本来就是中国人,流的是中国人的血,想的东西就是东方人的思想,从小念的就是这样的书,我们设计的东西就代表了我们当代中国人想的东西,所以我们不要专门发掘什么历史、什么文化,我们只要代表当代中国人、当代华人、东方人想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不需要用很表面化的表现方式来表现我们的东西,就像开始时苏丹老师说的,今年中国国家馆就和以前的国家馆很有区别,它没有把中国很传统的东西搬到米兰,反而用很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方法表现出来,我觉得这也是另外的一个方法,但我没有说哪个对、哪个错,两个方式都可以选择,而且会同时发挥得很好。

谢谢。

胡艳力:我们给琚宾老师吧,因为刚才志天老师聊起建国老师和琚宾老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经典,我想听听琚宾老师自己的想法。

琚宾:两位梁老师都是我的前辈,也是我以前学习的前辈,以前画图的时候“抄”了很多梁老师的图纸,从他们图纸上学了很多。

现在阶段不一样,我认为现在有可能我更多是“被标签化”,现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完全是不可控的,当你被标签化的时候你很难用语言表达,如果一定要谈一幅画,如果谈设计,我个人不太主张从文化的角度去做设计,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人的本性,面对设计这件事情的时候,最感动我们的并不是文化,而是自然,我们去教堂去个五六次就不会那么有震撼性,但你到雪山,到西藏,你去一次会哭一次,因为那是自然的力量,它永远都在给你。所以,如果一个设计师懂得用自然,我们的设计离自然越近,你就会越感动,感动得越持久,我认为这是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在我做设计的时候我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怎样让我的空间离自然最近,这种方式,我可能会从材料本身的质朴性来做。

这之后,我下面考虑更多的是空间本身的质朴性和它应该解决的问题,比如光、通风等技术问题,之后我会把艺术放上去,因为艺术是空间的眼睛,再之后我才会考虑文化,我认为,如果把文化前置化作为第一个要素去解读,我们就会形成当代中国结合美学下的一种构建,普遍的用一种符号式的方式去表达,当然,我个人更倡导一种气质美学,它是一个空间气韵生动的状态,像中国以前的绘画一样,懂得留白、懂得写意、懂得沉浸,而且有诗意。

再回来讲全球化这件事情,当下的设计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多元共生。文化是多元的,它是共生在这个地球上,我非常赞同李老师刚才讲的观点,各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我们都会涉足,去吸收,去包容,在这个基础上找到自己,找到那个我,有可能就是独特的你。

谢谢。

胡艳力:琚宾老师更多的还是说,其实不必要把一个风格标签化,更多的还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多的尊重自然,潘老师,您也同意这个观点是吗?这样谈就不能唱反调了,嘉宾是这个意思吗?

潘向东: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东方设计,现在市场上有一批这样的设计师,很强调这方面,我觉得值得去尊重。

问题在于,很多项目,业主可能并没有要求你这样去做,比如我做一个项目,我的概念可能是从一个海滩的概念来延展设计,你说它是东方的吗?可以,你说它是国际化的吗?也可以。设计这个东西,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每个人应对的项目不一样,最重要的一点是,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至于我自己,本身习惯在一种元素中放入一种跟这个项目有关系的东西,来发展,然后把设计连贯起来。

设计师,特别是室内设计师,有些人坚持东方的设计,值得尊敬,但也不需要每一个设计师背着沉重的文化任务,我觉得可以顺其自然,这是我的想法。

胡艳力:四位嘉宾都商量好了,观点比较一致,既然这么说,我们可以畅想一下,立足于本土设计,未来每一个我们自己行业里的成员,或者我们整个设计行业在国际上立足靠什么?我们畅想一下,自己的本土设计未来的发展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从梁老师开始。

梁建国:我觉得未来的空间越来越大,我觉得以前不正常,现在才正常,说实在的,有一点我想倡导,希望我们在座的设计师,包括我自己本人不要做产品推销员,因为现在从业的设计师95%是在做产品推销员,因为这是我们的商业模式,所有家装公司一进去就必须要卖这个卖那个,不收设计费,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可能做到,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内心强大,你爱设计,把设计做好,人家付设计费给你,你必须有这个义务也有这个责任完成好。

谢谢。

梁志天:我个人来说比较喜欢尝试不同的设计方式,我说我的设计风格是现代的,是简约的,但简约不等于只有一种风格,我觉得是简约生活的态度,其实在我的设计里能看到,无论是室内设计的项目还是产品设计,都有一些国际化的东西,有东方味道的东西,有香港味道的东西,也有中式的东西,所以要看项目来定我们的出发点。

就像刚才我说的,虽然你说东方、说本土,但我们不一定要用一种形式来表现,我设计过几个产品,帮意大利公司设计一个卫浴产品系列,我的灵感是来自中国的砚台,当然,有些造型还是从墨砚上提炼出来的,一看就知道这应该是中国来的东西,刚才你们在PPT里看过,有一个矢量盘,不是圆的也不是方的,它的角都是圆的,你问它是什么形象,没办法说出来,有一次我这个产品在米兰推出来的时候,有些国外的媒体访问我,说梁先生,我觉得你这个设计很有东方味道。我说你怎么看出来的?就是跟我们西方的设计不一样,他问我这个矢量盘是什么型?我不假思索地说,这个是中国型。他说,什么是中国型?我说,这不是什么中国的造型,但它和西方的不一样,如果我问你,你喜欢这个设计吗?你问不同的人,他们可能会说,我很喜欢,太棒了,或者他说,我不喜欢。但如果在同样的场合里你找一些中国人来问,“这个设计好吗?”他们可能会说,“不错”,或者他不太喜欢,就会说“还好”、“还行”,中国人就是不说实话,不喜欢不说不喜欢,喜欢的也不说很喜欢,这就是中国人中庸的个性,我觉得我的设计就有这种个性在里面,我不能说我不是中国人,我肯定是中国人,我内心想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所以基本上我们中国人从心出发的东西都是跟西方人不太一样,这才是内心而出的中国人的设计。

胡艳力:非常好。潘老师。

潘向东:对于未来,我们公司是一个非常本土的设计公司,虽然也有外籍设计师,现在说新常态对每个公司没有影响,我觉得是假的,对于所有人,在中国市场上所有的公司、个人都会有影响,去年我们基本保持平稳,但付出了起码多三分之一的力量才做到,我认为目前还不是非常好,但从产品的角度,我一直支持目前这样的状况。

我们在广州的设计团队也经常会谈这个问题,但都是达成了一个共识,现在就应该趁这个机会理清楚一个设计系统,根据每个系统里的每个专业,把每个领域做得更加专业化,同时又展开专业上的布置,一个设计不要只是简单的画图,施工、方案、概念,而是要通过智能化、科技、灯光、新材料等等领域,把每一个事情都做到最精,这样不至于在未来的生活里措手不及,所以未来发展,我觉得还是专业化的问题。

胡艳力:琚宾老师。

琚宾:有可能我不是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提出我自己的疑问,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文化或我们的话语权更强,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想,特别是我们行业,我想,第一点特别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我们不缺乏学校培养人才,我们不缺乏每个设计师埋头苦干,我们缺的是中间转换的过程以及没有研究,或者说没有人专注于研究,因为没有这个环节,就意味着你的发动机是不转的,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特别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每个公司的发动机没有启动,仅仅是在做技术性的生产,我认为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掉,第二个问题,有可能就会面对当下互联网平台上自由职业者的出现,大家都会变成自由职业者,因为大家不太愿意在一个体系里,在一个特别大的盘子上变成其中一分子,除非那个平台做得非常细腻。

当每个人都变成个体,变成个体之后的能量场,它一定会产生更多能量,一定比一个企业化过程里产生的能量更多,有更多可能性和未来,这个可能性之后可能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游戏的革命者和重新制定游戏规则的人出现,我相信一定会出现,有没有在现在出现,有没有在我们前辈身上出现或有没有在我这代人身上出现,我都不知道,但我相信这一代人里一定会出现革命者,借助互联网平台,借助研发,借助资本,再借助平台上面革命性的管理方式所得出的结果。

我们回望美国,美国一百多年以来一直是当代艺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我们都跟着它走,不管你们提及谁,所有人,我们都天天捧着那群人,为什么?因为游戏规则是由美国人掌控的,他们要怎么拍,为什么当代艺术就是喜欢,如果游戏规则变成中国人制定,中国人会不会制定那个当代艺术的游戏规则呢?中国有大写意,宋代的时候我们已经把当代艺术解决完了,大写意已经有了,当伊斯兰掌控文明之后,他们会不会制定新的游戏规则,相信这是21世纪我们应该想的问题。

讲得有点儿大,设计师最终还是要做好自己。

胡艳力:非常好,非常好。我就不概括了,真的是非常好。

还有5分钟的时间,我简单问一个小问题,这也是媒体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刚才一直在探讨本土设备怎样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或是争夺更多的话语权,4月份即将到来的米兰展,回顾以往的米兰展,很多中国设计师都去参展,在座的还没有来的一些设计师都会参与其中,但其实今年这种声音特别多,我们年年都去参展,我们应该是点赞的态度,还是吐槽的态度?我想听听四位的声音,比较尖锐,你们考虑好了,可以拒绝回答,也可以在现场分享一下你们的观点,时间特别紧张,只有4分钟。潘老师先回答。

潘向东:拒绝回答,有不一样的想法。

胡艳力:你背后的意思是什么呢?

潘向东:鼓励和反对都是对的。有些人去的话,能够推崇中国的设计,那是好的,但有一些,要表现出来,非常正面的,这方面还要考虑。

胡艳力:非常圆滑的回答,琚宾老师。

琚宾:一个事物的发展要尊重自然规律,它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长成歪瓜咧枣,顺其自然就好了,去,不要强求,不去要顺其自然,但我认为媒体导向不要去捧,一旦去了之后就代表中国什么什么,我感觉这件事情非常丢人,一定要长张脸在那儿,这不是中国人的轻轻的状态,非常淡然、非常优雅,我没办法形容,但这就是我的态度,要自然。

胡艳力:清风拂面。梁老师。

梁志天:一定要去,因为我有一个产品要推出来,今年我帮意大利的一个一线品牌做了全系列的家居设计,他们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找华人设计师、东方设计师做设计,我觉得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应该说是我们华人设计师的荣誉,所以你们一定要来支持我。

梁建国:我是不反对去,但是我不会去。

胡艳力:这里面有很多可延展的话题,但时间非常有限,我们非常遵守时间,30分钟内颁完奖并聊完天,感谢四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分享。

主持人:感谢嘉宾主持和嘉宾的精彩分享,也恭喜以上所有获奖人。

接下来将宣布2014年度优秀设计获奖名单。

接下来我们要有请的是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获奖人上台为优秀设计获奖人颁奖,请以上优秀人物共同来到舞台上,有请。

有请之前的获奖人一起来到舞台上。

已经颁发完奖品的,颁发完奖品的获奖人请留步,包括颁奖的嘉宾一起留步,共同合影留念,有请摄影摄像老师记录下这一时刻。

同样跟大家说一下,一会儿的获奖人可以离开,但颁奖嘉宾还要留在舞台上。

接下来宣布第二组获奖名单,同样有请之前的颁奖嘉宾,也为他们再次颁奖。

请以上获得优秀奖的朋友们一起来到后方的位置共同合影留念。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要共同宣布的是中国建筑装饰设计领域推荐品牌奖,他们分别是:

赛德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联邦高登家私有限公司、简一大理石陶瓷有限公司、航标控股有限公司.航标卫浴、西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九诗厨卫股份有限公司、施琅陶瓷有限公司、莱博顿卫浴有限公司、金丝玉玛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蓝珀瓷砖有限公司、伽蓝洁具有限公司、亚细亚陶瓷有限公司、法恩洁具有限公司、罗博托曼陶瓷有限公司、易华塑料有限公司、大唐合盛陶瓷有限公司、尼罗格陶瓷、KITO金意陶、ROSERY玫瑰岛,以及Porcela’bobo陶、蒙娜丽莎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请以上获奖单位来到后方。

接下来有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会长李秉仁先生为我们致辞。

李秉仁: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祝贺各位获此殊荣,设计有使命,这个使命就是,设计有态度,这个态度就是我们设计师的使命和责任,设计是文化,是创意,是创新,设计是创造性的劳动,我们想要把中国制造发展成中国创造的话,首先要提高我们的设计水平,我也真心地希望我们的设计师们为提高中国的设计水平不懈努力,为我们的事业发展共同努力。

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

感谢李会长的发言,请李会长留步。

接下来请工作人员将启动球搬上台,同时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刘晓一、网易房产总经理张媛媛女士上台,接下来有请年度人物获奖者和优秀企业家、优秀设计师共同开启2015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暨2015中国设计有态度征集,有请。

我们正式宣布,第二届中国设计年度人物2015中国设计有态度征集正式启动!

2015中国设计年度人物暨2015中国设计有态度征集正式启动,2014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获奖人也将成为2015中国设计年度人物的提名人。

设计有使命,这个使命就是“设计有态度”。态度是设计师的使命和责任。

把中国制造发展成中国创造,首先要提高我们的设计水平,希望设计师们为提高中国的设计水平不懈努力,为设计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我们也希望新的一年有更多的优秀设计师参与进来,2015中国设计年度人物盛典,朋友们,再聚。

相关知识

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直播
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颁奖盛典
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将于3月举行
话题征集丨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盛典论坛议题由你定
18位“2014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揭晓 共论设计发展之路
2014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揭晓共论设计发展之路
讲述:中国设计年度人物手里的故事
2015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评价推介活动启动
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20位候选人入选榜单
关于举办 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评选说明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直播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527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