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评论:楼市“维而不稳”考验经济转型毅力

评论:楼市“维而不稳”考验经济转型毅力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10月27日13:46 家居装修知识网  

     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高达69个,二手房价格则环比全部下降,房价平均同比更是出现今年以来的首次下跌。

    在地方政府“限购令”相继取消、央行房贷新政已出台之下,9月份楼市的依然不振,可能会大大出乎地方政府以及部分市场人士的预料之外,但是,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在楼市拐点已经相对明确的情况下,任何逆市场趋势的“楼市维稳”举措,均很难取得预期成效。

    当前楼市的日趋低迷,必然会给债务率高企的地方政府带来压力,在过去十年间,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40%—50%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卖地收入。而当地方财政的这一“定海神针”开始倾斜时,地方显然会坐立不安,故而,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各地层出不穷的“楼市维稳”举措还会进一步祭出——据《华夏时报》10月25日报道,10月份包括宁波、天津等20个城市已经在急推购房补贴政策。

    诚然,地方政府为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其“楼市维稳”的出发点或许可以理解,但事实不仅已经证明而且还将持续证明这是无用之举。这是因为,无论结合我国房价收入比、房屋租售比等技术指标,还是联系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走势,均明白无误地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仍存在较大的回调空间。当然,我们不排除在地方层出不穷的救市措施之下,可能会出现超短期房价反弹的现象,但这依然改变不了房价继续回调的大趋势。

    如果缺乏对上述大趋势的理性认知,地方仍然一如既往痴迷于“楼市维稳”,其结局不仅将于事无补,而且还将延缓我国经济转型的步伐。

    当前楼市的“维而不稳”,其实在考验我国经济的转型毅力。不可否认,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在包括行政改革、国企改革等多个领域发力,城镇居民就业率、民间投资增速等指标也已表明我国经济在渐进回暖。但是,在GDP持续探底之下,部分地方政府还是按捺不住,试图通过“楼市维稳”短期内重现往日的“繁荣”。

    事实上,地方政府并非不清楚土地财政无法持续支撑经济发展,也并非不知道往日的“繁荣”带有一定的泡沫,其之所以持续依赖这一路径,无非是相比经济转型所需的较长周期,卖地模式不仅可以短期见效,而且毋须费力费神。

    因此,相关职能部门有必要对当前地方政府层出不穷的“楼市维稳”进行厘清和界定,如取消限购等回归市场化的举措无须干涉,而对购房补贴等明显有违市场化的托市行为则应坚决叫停。

    通过经济转型来对冲楼市低迷所带来的冲击,这需要地方政府顽强的毅力。在当前楼市“维而不稳”的迹象已明之下,地方政府不仅应主动去除托市幻想,更应积极谋求当地的经济转型,将本不宽裕的地方财政用在扶持当地的实体经济上,而不是用在购房补贴上,只要地方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得到切实提升,必然可以给地方财税收入带来可续的增长。

    此外,相比层出不穷的“楼市维稳”举措,其实,地方政府更应针对当地的“软环境”下功夫,只要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得到改善和提升,必然可以使当地的楼市相对抗跌。 (作者系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    ■杨国英

相关知识

评论:楼市“维而不稳”考验经济转型毅力
评论:“组合拳”下房价何去何从
评论:地方“大项目依赖症”阻碍经济转型
评论:楼市走势是分化而不是崩溃
评论:央行“窗口指导”不应理解为救楼市
评论:楼市短期降温 不会长期严冬
住建部多次调研楼市:楼市调控仍以稳为主
评论:楼市投机炒作盛宴已成烟云
观点:楼市下半年“弱势企稳”局面仍待夯实
党报:楼市股市目前不存在跷跷板效应 曾此消彼长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评论:楼市“维而不稳”考验经济转型毅力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46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