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曝光家居家装忽悠消费者典型案例:“特惠套餐”特坑人

曝光家居家装忽悠消费者典型案例:“特惠套餐”特坑人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09月26日10:05 家居装修知识网  

制图 杨仕成

  国庆黄金周历来是家装行业的旺季,许多消费者会选择在大假期间买家具、搞装修。面对各大家居卖场、装修公司的促销优惠信息,如何才能省心省钱?由华西都市报发起、省消委会指导的“黄金周假优惠大调查”今日聚焦家居家装行业,曝光其中忽悠消费者的典型案例,揭秘特惠套餐、全包装修等消费陷阱。

  特惠装修套餐“诱人” “包干价”并不包干

  近日,网友“小酱包”在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留言吐槽其装修新房的曲折经历:前段时间,他看一家装修公司推出“中秋特惠套餐”,70平方米的房子“包干价”才39800元。但他预订后才发现,“包干价”根本没有“包干”。

  “当时客服告诉我,乳胶漆、卫生间、橱柜、洁具等全部包完,还有沙发、床、茶几、电视柜等家具都在内。”当时他觉得很实惠,于是就交了钱。谁知道合同签了才发现,水电改造并没有包在内,且之前承诺的许多品牌也没有。

  去年12月,广元市安先生找了一家装修公司并选择“全包”装房子。按照约定,工程有效期为 90 天,也就是说在2014年3月16日前应全面完工。随后,安先生支付了67200元预付金。然而直到5月28日,装修仍未完工,且磁砖品牌、部分装修材料颜色都与合同约定不符,新房水管也出现了渗水现象。安先生向当地消委会投诉。调解过程中,装修公司以未缴齐尾款为由拒绝整改。最终,安先生只得向法院起诉。

  “特价仅一套”别轻信同款 成交价可能差几千

  “搞装修、买家具不仅是体力活,更是跟商家斗智斗勇的技术活,假优惠太多了!”网友“wikki”也在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上吐槽,去年国庆期间,她在城南一家居卖场看中了一套牛皮沙发,挂牌价为4万多元。“商家使劲向我推销,国庆节搞特价促销售价1.8万,只有一套。”该网友因怕买不到当场就交了定金。令她郁闷的是,收货那天她看到司机送了两套同样的沙发,一问才知别人成交价比她便宜一千多。

  家具市场高标价、低折扣已是行业内“潜规则”,消费者砍价能力不同,家具最终成交价格差可高达数千元。此外,家具商常在材质上做文章,忽悠消费者。“说是全实木,进口材料,结果只有框架是实木,还是国内贴牌的。”读者李先生也通过华西传媒呼叫中心96111吐槽,许多朋友都跟他有类似遭遇,被销售人员忽悠,多花了冤枉钱。

  消委提示

  消费者选购家装要谨慎

  据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消费投诉为369件,占投诉总量的2.56%,同比上升0.64%。“近年来,消费者购买商品房及装饰装修服务质量问题所引发的消费纠纷案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家装防水类和内墙乳胶漆安全性的消费纠纷占比较大。”省消委秘书长肖向荣说,从成都市7个大型建材市场的21家销售商随机选购26组防水材料和11组内墙乳胶漆进行比较试验,总体来看,内墙涂料产品质量较好,而防水材料不合格率达34%。

  防水材料良莠不齐,如何选择?省消委提醒:一定要选择包装完整、标识清楚的产品,并看清生产日期。由于消费者大多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最好在专卖店购买,对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的产品要慎选。此外,一定要向商家索要发票,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将成为购买及维权的凭证。此外,在装修前签订合同一定要仔细,在施工过程中,要留心装修项目随意添加、装修材料不过关等问题,一旦出现违约要主动维权。

  华西都市报记者 吴冰清 童星燕

  原标题:装修包干价没包干“特惠套餐”特坑人

相关知识

曝光家居家装忽悠消费者典型案例:“特惠套餐”特坑人
家装忽悠消费者被曝光:特惠套餐特坑人
居家装忽悠消费者:特惠套餐特坑人
家居家装行业需要以安全为标尺
家居家装业首个服务规范讨论稿出台 惹争议
品友互动:2016家居家装行业营销大趋势
家居家装行业网购消费趋势:定制、环保、智能
因赋能而来|GIIS 2017家居家装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开幕
线下寒冬将至,但家居家装行业的春天来了
主编专栏 | 刘耀儒:边界频遭打破,2018家居家装上下发力是否靠谱?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曝光家居家装忽悠消费者典型案例:“特惠套餐”特坑人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450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