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盛夫专栏】家居界应有的态度

【盛夫专栏】家居界应有的态度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08月18日11:13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专栏·锐观点】

作者:盛夫

近日,家居界的微信朋友圈流传着落款某木门品牌创始人吴某某的一个帖子,标题为《关于XX木门负面的个人意见》。已核实,此贴确系吴本人发给其公司内部,后由品牌部发给所有员工。

吴在《个人意见》里首先判断,“这是一篇无头无尾的客户投诉贴,从文章中并不能反映出XX产品真的甲醛超标,因此我们不能传播谣言。”他认为,“XX木门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但越是对手越是需要我们尊重,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的品德!”“所有同行的负面,所有客户的意见都应该是我们的警示,我们以此来借鉴和要求自己,看别人的笑话只能让自己忽略自己的缺点,从而停止进步!”所以,他“建议大家看到我这篇意见时,自觉在朋友圈里不评论、不转发这篇XX木门的负面报道,如已转发请删除。”

尽管原文有一处别字,但瑕不掩瑜,通篇所反映的是行业应有的态度,也是品牌应有的品格。

比较遗憾的是,这种应有的态度和品格却在行业比较稀有。行业内传播竞争品牌负面的事件时有发生,某家居流通品牌,某床垫(床垫装修效果图)品牌,某沙发(沙发装修效果图)品牌,某板式家具品牌和某儿童家具(儿童家具装修效果图)品牌等知名品牌的“负面”常常成为业内和其竞争者乐于传播和炒作的素材。

事实上,我们不难理解某些媒体的“新闻理念”和部分品牌的“竞争行为”,但是只要稍加辨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报道”的缺陷,而报道的主角往往是行业领先企业,所以有观点认为这反倒印证了这些企业的成功。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品牌商都乐于相互抹黑,我们的行业媒体都热衷于新闻讹诈,那么我们将处于多么糟糕的舆论场和能量场。在连线对一系列行业知名品牌的“品牌舆情”研究中,发现不少主流贴吧、论坛等网络社区已经沦为一些品牌之间相互攻击的战场,而且蔓延到一些新兴的社交网络。尽管这些行为有的可能是个人行为,但是对外仍然代表了品牌形象。

真正的家居商业文明不应该是相互诋毁和抹黑,而是共同促进行业发展,为家居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更完善的服务。相互攻击不仅不符合正当竞争的商业逻辑,也违背了起码的商业伦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管理和数据管理有了更为特殊的意义。基于多个渠道包括商家和消费者的调查显示,不少家具品牌和渠道的零售顾客转介绍率均在30%左右,而信任的信息渠道这个比例还要更高,熟人社交圈占了40%,而随着信息对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个比例还将不断提高。这实际上反映了,“产品/服务即营销,用户即渠道”的新趋势的照进。在新商业时代,品牌商的主要用力点应该在不断完善自身业务的每一个细节,逐步实现“用户主导”,而不是停留于口号阶段的“以用户为主导”,更不是一味地竞争者导向。

行业内热传“负面”报道行业媒体也负有一定责任。媒体有监督的职责,但应基于真实和准确。而行业内转发甚广的一些标题惊悚的文章,不少是来源不明的网贴或是不良媒体的枪稿,大多缺乏严谨的专业态度或参杂了某些商业目的。我们欢迎严谨、专业和深度的调查性报道,但应自觉不传播倾向性报道甚至黑公关稿。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不再专享“把关人”特权,人人即媒体。行业媒体和行业人士更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真相、正见和良知!

作者简介

盛夫
盛夫

盛夫,独立媒体人,连线报告出版人,专注家具商业和消费者调查研究。

(专栏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作者授权发表,如有异议请直接联系作者处理。)

相关知识

【盛夫专栏】家居界应有的态度
【盛夫专栏】家居商业反思:进步背后的浮躁
智库观察:家居界应有的态度
【盛夫专栏】时代的迷思
【马晖专栏】:陶瓷厂商的喜与愁
【陆昕专栏】家居行业亟需科学规划和渠道创新
【唐人专栏】家居电商O2O结构分析
【周忠专栏】上半场已经结束了,论全屋定制家居下半场竞争的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
【尹博士专栏】:景德镇金意陶五周年引起的回忆
【尹博士专栏】:浅说我国陶瓷砖产品出口之二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盛夫专栏】家居界应有的态度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427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