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消费高不适应 北京一回迁小区留下“五元店”

消费高不适应 北京一回迁小区留下“五元店”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05月27日14:51 家居装修知识网  

    本报记者 祁梦竹 通讯员 刘婧

    旧村拆迁,从平房住进楼房,从农民变成居民,生活环境变好了,但生活中也出了些“别扭”:动辄三五十元理个发、百八十块吃顿饭,对于在村里住惯了的农民,这些显然不太适应。

    社区化的农村,不能把农民完全“踢”给市场。

    大兴区庞各庄镇推出“贴身微服务”,在回迁小区里设置便民早点车、理发店、超市,三五块钱在家门口吃顿丰盛早点,在村口理个发倍儿方便,楼下超市还能送菜进门,磨剪子抢菜刀、修车修鞋都有地儿去,让农民的新生活不再犯别扭。

    便宜的小店儿不能少

    大兴区庞各庄镇,京开高速西侧的御佳园社区,高楼林立。2012年12月,该镇民生村、繁荣村、幸福村等6个村的1617户、5515名村民回迁到这里。

    “生活环境确实变好了,”52岁的民生村村民肖占芬对记者说,“住大楼房,干净了卫生了,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做饭有天然气,在家里就能洗澡。”

    但生活环境的变化,也带来些“不便”。

    “搁过去,在村里有许多‘五元店’。买个早点,不超过5块钱,路边有那种理发的小摊,理一次发也就三五块钱。进了这么大个新社区,就怕跟城里一样,理个发得三五十,我还真是不舍得。”

    与肖占芬同样担心的农民,还有很多。

    镇里意识到,农民搬迁上楼了,习惯的生活改变了,但城市生活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期间不能把农民完全踢给市场,而是需要政府提供贴身的服务和合理的引导。于是,庞各庄镇提出了打造“3个1”的服务圈,把农民喜欢的“五元店”留下来,为农民提供贴身微服务。

    所谓“3个1”,就是让居民家门口有1个便民早点车、1家便民理发店、1家便民超市。

    不仅便民,更要放心。比如早点车,镇里先在小区里组织了一次厨艺大赛,凡是有意愿开办早点车的村民都能参加,经过村民投票评选出来的前3名,获得了早点车的经营权,分别在社区的3个位置开办便民早点。

    “比过去还好,”肖占芬告诉记者,“过去早点摊,都是外地人摆的,也不知卫生不卫生,如今的早点车都是咱知根知底的老街坊经营,用的面、使的油肯定错不了!豆浆、豆腐脑、油条、包子、烧饼,样样有,吃一顿不超过5元钱。”

    理发店也开起来了,5元钱理个发,“比美发厅便宜多了,手艺也好。”肖占芬挺满意。走在小区,还能看到磨剪子抢菜刀的、修车修鞋的,虽在楼房区,但依旧和村里一样方便。

    老习惯也有了新变化

    留下了理发店、早点车,留下了搬迁农民的老习惯。其实,村民的一些老习惯,也在上楼后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你看咱社区,干净不?看得见垃圾吗?”肖占芬笑着问记者。一进御佳园社区就能感觉到,这里和很多回迁小区不同,看不到一丁点垃圾,处处整洁。

    “在村里,垃圾站就几个,走过去不近,有些时候就丢路边了,”她说,“可如今小区这么干净,谁也不愿意破坏,大家都自觉扔到垃圾箱,还组建了清洁队,天天搞卫生。”

    变化还有很多。

    比如买菜,过去村民都在自家院种点儿,很多菜都不用买,即使买,村里也都有小店。

    “现在有社区菜店,咱农民也能网上买菜了。”肖占芬说,社区里的“任我在线”超市就开在楼下,去买也方便,实在不愿出门,在网上订菜,或者直接打个电话,就能把菜送上门。

    “别以为我们老农民不会上网,”肖占芬领着记者在社区里转,“你看,这些乘凉的老头老太太,多少人手里都拿着iPad玩儿?”

    还有文化活动。“过去村里,要么聊闲天儿,要么打打牌,其实没什么意思。”她说,现在组建了8支文化活动队,唱歌跳舞练瑜伽都有。“跟你说,就连咱穿的衣服都变了,”她笑着说,“过去村里,穿的是土,现在楼房了,我们都爱穿漂亮衣裳了,洋气。”她一身宝蓝色连衣裙,倍儿时髦。

    老习惯也有了新变化,农民们在自觉地转变着。

    城市化还需要引导

    农民需要符合他们老习惯的服务,也在适应着城市化的转变,这期间,离不开政府的引导。

    “刚搬进小区时,有些村民要办红白喜事,提出来要像在村里一样,在小区里支大棚办流水席。”该镇有关负责人说。后来,镇里专门组建了社区红白喜事理事会,成员都是村里老党员、老干部,号召村民到正规场所办红白喜事,并指定了小区附近的几家餐饮企业,设置不同档次的套餐折扣,鼓励村民节俭办事,不要铺张浪费。

    “过去流水席,好多菜都直接倒了,确实浪费,”肖占芬说,“现在都节俭了,有多少人办多少桌,吃不完还打包。不光这样,就连在小区里结婚放鞭炮都少了,大家都注意小区卫生,不愿意弄一地鞭炮皮。”

    为了让村民们更快适应楼房生活,镇里发放了口袋书、文明手册,还举办各类讲座和知识竞赛。

    被问到还需要政府提供什么服务,肖占芬说:“其实我们确实需要一些知识讲座,尤其是老年人,过去很多事情都没有接触过,如果政府能经常给我们开些课,我们都愿意学。”还有就是文化活动设施,“现在文化队伍都多了,老在小区里蹦蹦跳跳,也影响邻居们休息,如果能有专门的排练室,那多好。”

    对此,镇里已经有了动作,一座新的社区文化中心今年将启用,舞蹈室、音乐室、棋牌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

    “提供贴身服务的同时,引导农民适应城市化;倡导新风尚的同时,引导农民移风易俗,”该镇有关负责人说,“既保留农民的传统,又要引导他们适应新生活,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课题。”

相关知识

消费高不适应 北京一回迁小区留下“五元店”
北京一回迁小区收停车费引不满 业主堵门抗议
北京副市长陈刚:高端产业不适应发展也应拒绝
消费者对家具网购不满:周期长 运费高 不便宜
央视曝北京一套三居室住34人 经适房变群租屋
叶檀:房地产大格局不变看好一二线城市
「智库沙龙」实录:家居人 你的企业凝聚力高不?
张晶:万家灯火试水连锁模式 差异化竞争决胜终端
深圳高端家具又添新军 福溢家居旗舰店新装亮相
升达地板罗宁:不求一次高回报 但求一次长回报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消费高不适应 北京一回迁小区留下“五元店”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38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