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佛山陶瓷废渣利用率仅5% 行业遭遇阵痛

佛山陶瓷废渣利用率仅5% 行业遭遇阵痛

https://www.biud.com.cn 2013年06月06日21:05 家居装修知识网  

  溶洲二厂是佛山非常有名的外墙砖企业,对于罗淑芬来说,她并不需要依靠循环利用废渣的环保产品来养活企业,但眼看着环保理念得不到政府和市场重视,很难高兴起来。

  据悉,该厂去年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发出利用陶瓷废渣生产的轻质保温砖,废渣参与率达到40%。按照有关专家的估算,如果建筑保温材料市场中能够挪出5%的份额使用这种保温砖,全国陶瓷企业的抛光砖废渣处理问题就可以全部解决。

  但这仅仅是一个愿景。现实是,今年1月,佛山陶企随意倾倒废浆现象被媒体曝光,陶瓷行业污染再次成为焦点。经历了数年产业大整治,200多家企业被迫转产、转移甚至关停的陶瓷产业,现在究竟是什么样子?

  阵痛中的行业逆流

  “佛山陶瓷整体水平较高,一个工厂的废品率一般维持在5%至7%之间,如果能够用陶瓷废渣替代10%的生产原料,那么废渣的出路就不是问题了。”

  2007年,佛山启动陶瓷产业大调整,220家陶瓷企业转产、转移甚至关停,溶洲二厂是少数的仍然留在佛山进行清洁化改造的企业。

  这一年被视为佛山乃至中国陶瓷产业的分水岭。在很多人看来,这并不是简单的时间分割线,其前后十年所包含的复杂演变,可以说是中国式产业进化的最好标本。

  分水岭的前五年是佛山陶瓷非常特殊的五年,迅速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仅一个南庄镇,在最鼎盛时期就有75家陶瓷生产企业、400多条生产线,陶瓷年产量超过6亿平方米,占全国1/4。

  然而,数字背后的陶瓷产业是另外一番景象。2006年初,媒体开始用“危机四伏”来形容佛山陶瓷能源危机、运输危机,环保压力、反倾销压力开始浮现,新线变少,老窑炉纷纷停工,一年中出现了20多家企业倒闭的罕见现象。

  更糟糕的是,整个行业已经与环境“水火不容”。在2007年的佛山环境统计中,陶瓷行业“贡献”了大部分的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工业废气排放量。而生产环节产生的废砖、废渣等废弃物,也达到历史高峰。

  2008年4月,佛山连续出台三个文件进行行业整治,220家陶瓷企业转产、转移甚至关停,仅剩下60余家企业还保有生产线。

  留下来的企业也不轻松,迫于环境的压力,除了清洁化改造,企业还必须解决陶瓷固废、废渣的出路。“那几年许多陶瓷企业都搬迁出去了,但即便如此,佛山每天仍有超过1000吨的陶瓷废渣被处理至填埋场。”罗淑芬说。

  2008年,禅城陶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成陶瓷行业清洁生产技术产学研创新联盟,并承担起2008年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陶瓷行业清洁生产产业共性技术项目,其中的关键就是陶瓷固废如何回收利用。

  “佛山陶瓷整体水平较高,一个工厂的废品率一般维持在5%至7%之间,如果能够用陶瓷废渣替代10%的生产原料,那么废渣的出路就不是问题。”曾参与项目的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建青告诉记者。

  一年后,“陶瓷冷加工装备节能降耗以及固体废料循环利用的技术与设备”模块已在溶洲二厂示范应用,废砖的参入率达到60%以上。

  循环经济的两极分化

  陶瓷循环经济非常诡异地呈现出两极分化:在废砖普遍回流生产线的同时,其他类型的废渣却迟迟无法回收,仍然大量用填埋等粗糙的方式进行处理。

  溶洲建筑陶瓷二厂车间后面一块巨大的场地上,从各个陶瓷厂运来的陶瓷废砖堆积成山,有些已经被机器碎成砖粉,准备重新投入生产线。

  对于罗淑芬来说,这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事实上,溶洲二厂最早从2005年就开始尝试陶瓷原料中掺入固废生产,而当时正是佛山陶企忧虑陶瓷固废、废渣出路的高峰期。

  仅2009年,溶洲二厂每日吸纳的陶瓷废砖就已经达到500吨,其中大部分都由溶洲进行自我消化,掺入外墙砖生产中。

  这个共性技术很快在行业内推广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掺入废砖进行生产,甚至出现废砖抢购的现象。罗淑芬说,由于溶洲的储存量最大,不少企业也会来购买溶洲的存货。有些大量收购陶瓷废砖的企业还表达出对将来废砖量可能不够的担忧。

相关知识

佛山陶瓷废渣利用率仅5% 行业遭遇阵痛
佛山陶瓷废渣利用率仅为5% 行业遇阵痛
佛山陶瓷废渣利用率仅为5% 行业遇阵痛
佛山陶瓷废渣利用率仅为5% 行业遇阵痛
佛山陶瓷废渣利用率仅为5% 行业遭遇阵痛
佛山陶瓷企业的生产状况处于稳定状态
楼市限购令限住了佛山陶瓷 销售市场夏季遇“寒流”
发改委: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仅5%
2011年佛山陶瓷出口贸易情况总结
“赋•能”——2016佛山陶瓷卫浴电商高峰论坛顺利举行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佛山陶瓷废渣利用率仅5% 行业遭遇阵痛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24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