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盘点家庭卫生间十年变革:从简陋到享受

盘点家庭卫生间十年变革:从简陋到享受

https://www.biud.com.cn 2012年12月07日09:38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中国的卫浴行业虽然只有10多年的历史,但却经历了从胡同口的公共厕所,到家里的蹲式厕所,再到抽水马桶(马桶装修效果图)、智能马桶的一系列演化发展的过程。这期间,家里的厕所更多地被称为卫生间(卫生间装修效果图),面积更大,所实现的功能也由简单的如厕发展为梳洗、泡澡甚至按摩桑拿享受等多功能转变。

  蹲茅房到坐马桶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如果活到百岁,一个人一生中上厕所的时间加在一起,少说也要在马桶上蹲三年。厕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地方,它虽然平常,恰恰反映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古代厕所曾被称为“茅房”,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茅草为顶的房子,足见其简陋。渐渐出现了用砖砌成的石屋,并分出了男女,为厕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随着商品房的推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不再满足于温饱型的住宅,对于卫生间的私密性要求逐渐提升,胡同口的公厕难以满足需求,各家各户开始有了自己的卫生间。“那时候去胡同口上厕所,都是捂着鼻子去的,每次进去都恨不得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完了逃出来,没有谁会愿意一直在里面蹲着。”消费者袁女士回忆说。

  家用卫生间也经历了从蹲坑到坐便的一个发展过程。从胡同口的公共厕所,到蹲便式家用厕所。蹲坑的形式更经济,此时厕所的功能还是尽量简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北京业之峰装饰公司主任设计师宋欣东表示,蹲便式家用厕所出现的时间比较短,虽然现在仍然还有不少家庭使用,但是装修上大约也就流行了2年,到目前几乎所有的家庭在装修卫生间时都是使用的坐便马桶,“当然也有个别的家庭可能觉得家里来客人,一个卫生间使用起来不太方便,有些有洁癖的人出于对卫生问题的担心,还会在家里多装一个蹲便厕所。”

  技术改善卫生间环境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选择卫浴产品时,一方面越来越强调功能性,另一方面也开始追求更加舒适的如厕环境。九牧卫浴华北营销中心总经理陈增强表示,相比家具而言,建材产品受发达国家影响更大,特别是一些星级酒店(酒店装修效果图)的配套设施,起到了极大的带头作用。

  “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在旅行的时候可能会接触到一些星级酒店的装修,回家之后也会产生在家里面做同样装修的需求”。坐便马桶的普及从人自身的舒适度和整个卫生间环境改善的角度,都有很大的进步。

  博洛尼钛马赫别墅设计师李娜认为,中国古时候也有马桶之说,就是木制的桶,功能与现在的马桶一样,也有独立的厕所,是有钱人的象征。

  而中国卫浴行业发展进程中,马桶产品的发展也是一步一步前进的。在2000年,卫浴行业刚刚解决马桶漏水的问题,发现这个时候的马桶用水量还是9-11升,不利于环保。行业又开始研发节水问题,直到2005年提出6升水的概念,现在家庭中使用的都是6升水的马桶。

  中国建筑(601668,股吧)卫生陶瓷协会卫浴分会秘书长王巍表示,这个数字的缩减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从全行业去推动,包括技术上的改变、管道的设计、产品工艺选择等。“比如1997年以前的铸铁螺旋升降式水龙头,曾一度被称为星期式水龙头,就是用一个星期就开始漏水了,后来陶瓷片水龙头的出现,就可以算作一个革命性的转变,生产时就要求使用20万次以上,不仅直接解决了耐久性的问题,而且陶瓷片的精度也保证水管不漏水。”

  个性享受空间

  一方面是消费者对于家庭卫浴舒适性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建材产品越来越丰富,卫生间的功能性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审美情趣融入到住宅的设计中,作为居室内最隐蔽的空间之一,卫生间的设计开始从功能型空间转变为与居室空间统一的人性化、生态化区间,并进而发展成为仅次于起居室的第二休闲空间。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刘娜在其硕士论文《建国后卫生间设计的形式发展》中表示,短短的20年间,生态环保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卫生间设计当中,智能化的产品丰富了人们的卫浴享受,卫生间经历了一个从功能型发展成为集智能享受、生态环保、审美情趣等为一身的高享受型家庭私密空间。

  这期间,采用防水防滑耐磨的大规格地砖做地面铺设;用防潮带有装饰性图案的面砖做墙面装饰;为避免受水蒸气影响而产生发霉,顶面采用多彩成型铝扣板和亚克力成型天花板;此外,还有浴霸、换气扇、取暖器等的普遍使用。近几年随着国外整体卫浴理念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人们更多的希望能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洗漱、沐浴、梳妆、如厕等多种功能且互不干扰,甚至有个性的家庭还会在卫生间里增加桑拿房、按摩房等个性化功能区。

  科勒厨卫集团亚太区总裁阮家明表示,所有的行业都会有一个从基本需求到享受需求的变化,卫浴也是一样。未来卫浴产品的发展可能会更智能、更个性,让卫生间变成一个充满个性的享受空间,比如你可以在上厕所时听音乐,在洗澡时看电视,在梳妆打扮的时候上网等,在卫生间内花费同样的时间,却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享受。

  风格演变

  统一白墙到个性流派融入

  卫浴空间作为居室里最私密的地方,其装修风格是整个室内装饰风格的缩影,也是追求艺术化生活享受的重要细节。随着审美情趣的融入,卫生间的设计开始走向人性化、生态化,人们的个性在卫生间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各种风格流派开始融入到了这一小小的空间设计中,卫生间的设计与住宅的设计开始走向统一化。

  现在多数消费者在确定卫生间风格时,会考虑搭配,除了和家中其他空间的整体风格搭配以外,在卫生间也要有一个整体的风格。为了避免单件卫浴产品难以形成统一风格,所以行业渐渐由出售单件的卫浴产品,到后来一些卫浴厂家为消费者打造一个卫浴套间,这个套间中的卫浴产品都是一个系列的,体现卫浴整体化的概念。

  设计师宋欣东表示,过去卫生间没有风格可言,以实用为主,墙面都是白色的,也不会有现在这样有各种花纹的瓷砖和马赛克。现在消费者有了很多更个性、更时尚的选择,墙、地砖的选择,颜色、花纹、款式以及搭配,都可以体现主人的兴趣、爱好。比如干湿分离之后墙上有贴壁纸的,还有用各种马赛克自己拼出图案的,为卫生间添了不少情趣。

  设计师李娜也表示,过去卫生间装修的时候可能会在风格上一味地追求豪华,现在有了更多的风格可以选择。但是不能说风格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因为目前市场上所出现的所有风格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比如现在市场上看到的简约的、欧式的、田园的等,都是从古典演变而来的,原有的各种风格流派逐渐由家里的其他空间发展到卫浴空间。

  空间演变

  公共空间向私密性的转化

  从最开始胡同口的公共卫生间,只有几个蹲坑,上厕所的人与人之间也没有遮挡的状态,到后来每家一个卫生间,以小见大,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私密性的要求。但是最开始出现在家里的卫生间,往往被看作是家居的附设单元,其设计是面积小、采光差、通风质量也不好。

  我们习惯上把卫生间叫做WC,是取Water Closet的缩写,它的本意是“有水的可以进行私人活动的小房间”,这个定义概括了卫生间的形式特征。后来卫生间也称为Toilet,Toilet在词典上的解释是“有进出水装置、可大小便的、梳洗化妆的地方”,这一用词的变化也显示出卫生间功能的多样化发展。现在卫生间作为多样设备和多种功能聚合的家庭公共空间,需要在梳妆、浴巾、卫生器材的贮藏以及洗衣设备的配置上给予一定的考虑。

  除此之外,随着近些年人们对于居住要求的越来越高,不少家庭都会在主卧再加一个单独的卫生间,一家两个卫生间的现象也逐渐普及。消费者刘先生回忆,当时买房子时被告知家里面有两个卫生间,还曾把其中一间拿出来做储藏室,后来父母过来住几天,早上还得排着队洗漱,才觉得有两个卫生间十分必要,“现在要再住进只有一个卫生间的房子,肯定会非常不习惯”。

  一个家庭配备主卫客卫,装修时可以稍作变化。与主卧配套的卫生间,私密性要求更高,装修时最大的特点在于情调,可以适当增加主人的私密乐趣,甚至选用一些占地面积较大的洁具,如按摩浴盆、蒸汽浴盆等。至于客卫,是家中的公共卫生区,除了供家人和客人使用外,还应担负着洗衣房、收纳杂物等重任。因此,在设计上要更注重它的多功能性,通常会设置一个简洁的淋浴房,不仅节约空间,还易于清理打扫,不仅使用非常方便,多人使用也比较卫生。

  行业故事

  最初的马桶由酒店引入

  阮家明,科勒厨卫集团亚太区总裁

  1873年时,科勒的第一代创始人一个奥地利移民在美国威斯康星开了间小作坊,当时美国经济也很低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开始了创业行动。1883年时他把一个马槽加了四个脚,改造成一个主体浴缸,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浴缸,科勒的发家史从这开始。

  马桶是在上个世纪初即1900年的时候就有了,但是科勒的马桶进入中国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上海的一些著名建筑,如上海的锦江饭店、大光明电影院都使用了科勒洁具。最初的马桶是由一些酒店引入的,现在科勒的马桶不仅仅在星级酒店、写字楼里可以看到,也逐渐进入到各家各户,成为家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词链接

  釉面砖

  现在卫生间墙上贴的都是瓷砖,但是十多年前墙面贴的可能是陶土烧制的砖,又称釉面砖,砖的表面经过烧釉处理。釉面砖根据光泽的不同,可以分为光面釉面砖和哑光釉面砖两类,其主体又分陶土和瓷土两种,陶土烧制出来的背面呈红色,瓷土烧制的背面呈灰白色。最开始都是长宽在15厘米左右的大白砖,没有花纹,后来才在砖的表面加上各种图案和花纹。

  釉面砖在烧制的过程中经常能看到有针孔、裂纹、弯曲、色差、釉面有水波纹斑点等。敲起来跟现在的瓷砖声音不太一样,黏合度也不好,容易出现脱落、开裂等问题,再加上表面是釉料,耐磨性无法与抛光砖相比。

  民间记忆

  清早倒痰盂

  老徐,北京人

  20年前住在胡同巷子里,只在胡同口有一个厕所,但是感觉也挺习惯,因为你在里面呆不了多久。每家每户还有痰盂,供晚上小便之用。一到大清早,就各自拿着自家的痰盂上公共厕所去倒。一个大院里面只有一个水龙头,大家都围着水龙头,搭着个毛巾,拿个碗一块漱口,这也算是过去胡同里的一道街景吧。

  没有干湿分区

  蓝女士,教师

  以前住的都是单位分的公房,厕所都是装修好的,面积大约1-2平米。空间小,洁具都凑在一起,柱盆前挂一面镜子,底下放塑料盆、洗衣粉之类。

  洗衣机就放在卫生间门口,要洗衣服的时候就给搬进去,免得水弄湿了外面的地儿。以前厕所小,也没有干湿区分开,洗澡的时候忘了盖上马桶盖,再有人上厕所,经常会坐一屁股水。

 

相关知识

盘点家庭卫生间十年变革:从简陋到享受
家庭用水方式变革:从粗放式到智慧用水
新十年报道:穿越长白山 二十年的森与木之情
再出发:从解读到重构--粤港样板房案例品鉴
家居市场:从家居到居家 服务社会经济辉煌二十年
揭秘万科新十年战略:4000亿房企plus
四维卫浴人物专访:从教师到经销商,他用十年时间完成华丽转型
十年“居”变 四川家居产业迎来新竞争格局
十年攻防:特地陶瓷的谋与略
家庭用水方式的变革:从“粗放式”到“智慧用水”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盘点家庭卫生间十年变革:从简陋到享受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193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