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知识 > 环渤海掀起海洋经济开发热潮 近海环境容量告急

环渤海掀起海洋经济开发热潮 近海环境容量告急 2011-08-21

  渤海漏油事件未了之际,《经济参考报》记者沿渤海的山东、天津、河北等地千里踏访,切身感受环渤海前所未有的海洋经济开发热潮。

  无论是在山东的青岛、烟台、日照、潍坊,还是天津的滨海新区、河北的曹妃甸,记者所到之处,随处可见雄壮的规划蓝图与红火的建设场面。

  围海造陆、滩涂改造,千里岸线变成红火工地。在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建设工地上,人们陶醉在各种工程机械繁忙的轰鸣声中;在曹妃甸广袤的土地上,一眼望不到头的人工造陆奇迹令人惊叹……

  向海洋要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成为环渤海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新攻略。

  目前,天津港所有的码头用地,都是一寸寸通过填海取得。现在,天津港陆域面积达107平方公里,而建港之初只有0 .18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天津港还将启动第二人工岛的填海造陆计划。在河北曹妃甸工业区,造陆工程和土地整理大规模张开,已形成陆域面积180平方公里,首钢京唐钢铁厂一期千万吨精品钢工程建成投产。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认为,本世纪以来,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明显在加快,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建设使天津的发展格局有了明显变化,山东、辽宁、河北等沿海省份发展都很快,这使得这个区域经济总量增长加快,在全国的地位有所提升。尤其是“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发展海洋经济的“百字方针”,使我国海洋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海洋消费总值突破3万亿元,约占国内消费总值的10%。在环渤海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初步形成,海洋开发热潮涌动。

  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教授刘洪滨认为:“这轮向海洋发展的热潮堪称空前。我个人感觉沿海各地迈的步子有些大,每个区对海岸的空间要求都很大,我担心围填海势头过大。”

  近年来,伴着海洋经济的持续升温,沿海省份对海洋资源存在过度索取的倾向,近海海疆资源保护工作形势日趋严重。

  刘洪滨认为,由于沿海滩涂没有纳入18亿亩土地保护红线当中,加上围填海造陆成本特别低,致使地方政府、企业投资开发的热情高涨。据了解,每亩人造土地成本只有几万元到几十万元,而其出让价格至少贬值十倍到一百倍。

  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近年来在不断加大。

  来自环境保护部的声响说,目前我国陆源排海物问题相当突出,近岸海疆水体富氧化严重,海上溢油事故时有发生,近海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由于部分沿海化工园区污染问题仍旧特别突出,一些地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海,个别地区围填海速度过快,海岸湿地面积逐渐减少,海洋生物繁育生长的重要场所不断遭到破坏。

  公开数据显示,仅1996年至2007年,渤海填海造地面积就达551平方公里,沿海滩涂湿地面积减少了718平方公里。沿海滩涂湿地面积年均减少1%以上,相当于整个渤海沿海地区减少2%至10%的污染消减能力。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山东最东端的成山头看到,近岸局部地区海水变得特别浑浊,而在曹妃甸部分海岸也可看到不少水母遗尸浅滩……

  另据中国近海海洋监测公报,2009年,全国一二类海水比例为72 .9%,三类海水占6%,四类海水占21.1%。

  环境保护部近期开展的包括环渤海海西地区等五大区在内的环评也表明,重化工工业规模飞快扩张,布局分散无序,沿海全线扩散的局面即将形成,与近海海疆环保的矛盾日益突出。渤海湾、辽东湾等近海领域的环境容量已特别有限。

  重化工热度不减环渤海地区减排压力加大

  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环渤海地区无疑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的又一增长极。  严格来说,海岸带经济是蓝色经济的基础产业体系,海床带经济是开发利用海上尤其是200海里经济专区海洋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产业体系。然而,与海洋经济的“蓝色调”相背离的是,《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环渤海地区调查发现,当前沿海省份临港产业仍旧趋向重化工业。

  即使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临港产业丝毫没有降温的迹象,钢铁、石化、制浆等大进大出的产业,加速向沿海地区布局,这为环渤海地区“十二五”节能减排带来巨大压力。

  当前,我国经济形态已经发展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了“大出大进、两头在海”的开放型经济格局。从2009年统计数据来看,海洋G D P是31964亿元,占全国G D P的9.53%,海洋领域创造了3200多万个就业岗位。但临港产业的重化工色彩,令业内担忧。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宏此前在青岛指出,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存在重近岸开发、轻远海利用,重资源开发、轻海洋生态效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谋划的问题,并存在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雷同,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高耗能产业多、低碳产业少的问题。

  山东是2010年启动的3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之一,近期正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作为山东经济的龙头,青岛市近期规划建设了一批海洋经济示范园区和产业项目。如,在青岛的北船重工造修船基地竣工投产,前湾保税港区一期封关运营,青岛国家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初展形象,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医药中试消费中心、武船重工海洋工程、董家口港区等项目加快建设。其中,青岛石化大炼油项目一年可完成100亿元税收,尽管青岛地留存不多,但却能带动地方消费总值的扩张。

  在青岛的近邻日照市,当地一位负责海洋经济开发建设的同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日照不是海南,仅靠发展旅行业不行。既要工业发达,又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港口有产业组织功能,必须在其周边发展临港工业,日照在工业发展方面有后发优势。以森博木浆厂为例,前边是码头,后边是加工车间,没法再近了,进口木片直接用皮带送入厂区,后期产业规模还要做大。

  据透露,未来在日照岚山区规划建设的山东精品钢铁基地,铁矿石可直接进入车间,所产钢材也可从成品码头直接输出,每吨钢可节省400元成本。目前,这个市临港工业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60%。

  在天津滨海新区,一批重大项目也纷纷落户。仅2009年,滨海新区就有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有375个,总投资5182亿元。在天津南部,中石化天津乙烯项目建成投产后,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500万吨,这标志着滨海新区成为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炼油加工基地。

  在河北曹妃甸,千万吨级钢铁项目也已建成投产。

  但工业结构偏重的特性,也增加了环渤海地区节能减排的压力,使这一地区环境容量越来越小。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认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重化工比重较大,资源环境较为脆弱。

  此前,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河北等地纷纷采取限产限电措施,这让唐山等工业大市承受压力。

  据唐山市发改委副主任辛晓武介绍,钢铁是唐山第一大产业,钢铁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49%,占G D P20%左右。目前,全市钢铁行业集中度达69%,精品钢材占近57%。年前的突击限产限电,在这一地区显得特别突出。

  显然,这种方式并不能带来真正的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基础耗能没有任何变化。特别是钢铁焦化企业,很多要靠能量维持。采取这种急刹车式的调控措施也是不经济的。

  在唐山这样的传统重工业城市,要发展高精尖的海洋经济并非易事。

  唐山市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到处长李大争认为,地区之间发展阶段不同,在节能减排上也不能搞“一刀切”。对唐山来说,要发展新兴产业谈何轻易。“十二五”期间,还要靠拉长产业链,提高钢铁的附加值。

  即使在山东沿海新兴城市日照,当地官员面临同样的困惑。日照市发改委副主任杨洪福说,日照是个新兴工业城市,没有万元G D P能耗支撑,经济能发展起来吗!

  天津市发改委主任张志强认为,天津市与周边产业发展趋同,重工业比重占80%。现在河北、山东、辽宁等环渤海省份沿海产业定位不明晰,各地竞相发展重化工业。在工业能耗下降到肯定程度的情况下,今后要连续大幅下降难度较大。天津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湿地,要连续保护好,成为城市之肺。环渤海要完成协调发展,亟须国务院有关部委进行区域发展的合理规划。

  专家呼吁,应加强宏观规划引导,在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周边居民感受。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教授刘洪滨说:“沿海各地都向海洋要资源,消费力从内陆向沿海加速布局,一些污染企业也移到沿海地区,环渤海污染越来越严重已是不争现实。凡是重化工业,没有不污染的。我们发展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G D P的竞争,而是为了社会繁荣,让广大人民过上好日子。当前,全世界宜居城市基本在欧洲,那里的人们生活特别恬静,心态平和。我们也要搞海洋岸线集中集约利用,把大量空间岸线,搞成宜居旅行岸线,留给后人。”

  莫让蓝色经济沦为灰色经济

  吕福明

  地球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家园,对自然资源过分的索取,往往会得不偿失。  大量历史教训表明,无节制地围海造陆会带来生态恶果。如,荷兰在经历一段时期的向海要地后,开始打开堤坝让海水进来;日本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也曾大规模围海造地,但带来赤潮、青潮威胁,最终要投入很大资金进行管理……

  人定胜天的时期结束了,围海造陆是需要节制的。国土资源部官员表示,原则上支持各地在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过度利用海岸线的前提下,进行围填海造地,以拓展发展空间,同时也要对围填海造地规模与速度进行控制,对围填海形成的土地要进行统一规划集约利用。

  但现实很残酷。一位多次参与规划项目评审的资深专家说,如今很多项目都是先上后评。一些热衷于铺摊子的地方政府领导,如果有专家在评审中坚决反对,他们干脆换一个专家。还有一些自然保护区,原来规划保护区时希望越大越好,这样国家财政补偿大一些。现在想用地时后悔了,就找理由修改调整功能区。原来的旅行区,要建工业区。专家对此感到特别无奈,希望政府不要再单纯考核地方G D P了。

  显然,全国海洋岸线、滩涂不能在几年内全部规划用完,要给后人留下充足的开发空间。现在,一些沿海城市已基本没有自然岸线。我们看好蓝色战略,但也担心蓝色经济建不好,最后成为灰色经济。现在一些地方在发展经济中,目光远大,只争朝夕,恨不得三五年大变样,这种苗头值得警惕。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越来越重要的北方经济重心。这一地区要完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必须改革唯G DP是瞻的考核方式,打破“诸侯经济”,合理布局港口资源。而现在都是“诸侯经济”,每个地方首长都在为当地经济谋划,都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这种体制不改变,就没有方法改变乱开发的现状。更高层政府应协调区域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尤其是在工业园区布局上,上级政府部门要有所作为,尽可能地避免同质化竞争。

  对于沿海重化工产业布局与产业雷同现象,国家应引起充足重视。重化工业、危险产业要远离人口密集区,要相对集中到一个地方,从全国布局上要很好进行规划想象。

  我们是否需要建那么多钢铁厂和炼油厂,还有那么多的港口?现在,威海、滨州、东营等地都在建港口,渤海湾港口建设有点乱。国家对港口布局要从严。一些地方官员说,我们深化理解有港的幸福,没港的疼苦。可想过没有,上那么多港口能做什么,货源哪里来,维护费用多高。

  而且,未来港口发展面临最大制约因素是港口岸线资源严重匮乏。港口发展建设应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以提高港口岸线、港口集输运通道所占用土地和航道所占用水域的运用效率,节约港口岸线土地和海洋等资源。应大力发展公用码头,创造普遍公平竞争和普遍提供公共港口服务的新局面,防止利用港口资源形成垄断或热炒港口岸线资源的局面出现。

  我们的政府部门正在努力改变一些发展乱象。近期,环境保护部正以近海陆源污染防治为重点,抓好近海海疆防治污染“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和施行,进一步开展海洋保护环境执法检查。特别是重点沿海工业园区的监管检查,严肃打击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违法行为。

  而从各级地方政府的发展意识里,更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我们不能再走先破坏后管理的老路,而要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之路。在沿海开发热潮中,我们不能再借发展海洋经济之名,行竭泽而渔之举,把大自然宝贵的岸线资源开发殆尽了,总要给我们的子孙留下片原生态的海滩和芦苇荡,别让后人在道义上责备我们。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责任编辑:NN050

相关知识

环渤海掀起海洋经济开发热潮 近海环境容量告急
北京牵头环渤海合作 非核心功能转移扩围
依抗跌性优势 郑州掀新一轮外来房企开发热潮
环渤海精英讲坛暨中华传统文化廊坊论坛
全球家居大变局环渤海利剑出鞘
秦皇岛区域度假地产受追捧
旅游地产成开发热潮 投资者异地置业要注意空置率
环渤海大区总经理乔永东:争取三标落地 再创佳绩
关于召开河北省家具协会理事扩大会议暨环渤海家具行业高峰论坛的通知
国际新体验 全球家居批发采购大会明日空降蓉城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环渤海掀起海洋经济开发热潮 近海环境容量告急 https://biud.com.cn/zhidao-view-id-9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