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知识 > 欧洲望远镜首次发现恒星嗜食同类证据

欧洲望远镜首次发现恒星嗜食同类证据 2011-07-11

  一颗超巨蓝星(左)的大量物质飞向一颗中子星。中子星周围的白线为强磁场线。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欧洲航天局的XMM-牛顿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一场恒星嗜食同类的“太空悲剧”,一颗微小的恒星疯狂吞噬同类物质。当时,望远镜观测到吞噬物质时产生的超亮X射线闪光,这是第一次发现直接证据,证明恒星制造嗜食同类的惨剧。

  这名凶手是一颗中子星,体积虽小但密度极大,是一颗巨恒星在超新星爆炸后留下的“尸体”。这颗独特的中子星距地球1.6万光年,通常情况下,这种恒星是X射线观测时亮度最低的天体之一。根据XMM-牛顿望远镜最近的观测发现,这颗恒星的亮度出人意料地增加1万倍。研究领导人、瑞士日内瓦ISDC天体物理学数据中心天文学家恩里克·伯佐表示:“一颗超巨蓝星据信从表面剥离大量超热气体,它受到附近一颗体积更小但密度更大的中子星强盛的引力场拖拽。”

  超巨蓝星剥离的巨大物质团宽度估计达到990万英里(约合1600万公里),是月球物质总量的1000亿倍左右。伴着成为中子星的一部分,这些物质的温度被加热到数百万度,产生耀眼的X射线闪光,持续了4个小时。天文学家此前就已明白中子星和超巨蓝星构成了一个怪异的搭配,所产生的现象被称之为“超巨快速X射线瞬变”(SFXT)。这些通常情况下较为暗淡的双星偶然也会突然“快乐”起来,争夺太空中最光明X射线源的头衔。

  可惜的是,这些闪光一年内只出现几次并且具有随机性,持续工夫只有几小时,让天文学家观测整个过程几乎成为一种不可能。此外,绝大多数安装敏捷X射线探测器的太空望远镜一次只能观测太空中的一小片区域,在这种闪光出现时,无法快速对其进行观测,这种局限性进一步提高了观察这一现象的难度。伯佐说:“通常情况下,只有移动速度极快或者观测区域较大的仪器才能观测到这一事件,但此时的这种观测敏捷度降低。因此,我们并不特别了解何种因素导致这一事件发生。”

  一种理论认为,这种闪光由中子星吞噬大型伴星剥离的物质所致。绝大多数大质量恒星都会产生持续的带电粒子风,超各个方向将大量恒星物质吹向太空。根据这项理论,SFXT系统的超巨蓝星剥离的并不是稳定的气体流,而是放射出布满大型“物质子弹”的风。闪光在中子星被这种“子弹”击中时产生。

  一直以来,观测发现都无法为这一理论提供证据支持。2010年,XMM牛顿望远镜在对一个被称之为“IGR J18410-0535”的SFXT系统进行持续12个半小时的观测中发现这种闪光。伯佐说:“我真的不敢相信我们居然如此幸运。我快乐的几天睡不着觉。我们最终为这种物质团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

  伯佐和他的团队希望借助XMM牛顿望远镜对其他SFXT系统进行观测,以进一步了解这种非比平常的闪光。他说:“我们认为现在正是一个好机遇,借助这架太空望远镜进行规模空前的观测,找到最终答案,了解这些X射线源的本质。”(编译:shooter)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责任编辑:NN017

相关知识

欧洲望远镜首次发现恒星嗜食同类证据
欧洲望远镜首次发现星际飓风:比地球飓风快万倍
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中心“吸血鬼恒星”
1.6亿光年外旋涡星系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图)
清华教授首次发现全新肿瘤标志物 研发试剂可测癌症
雅安东汉古墓首次发现陶做的鱼
大西洋海底液喷口首次发现怪异管状蠕虫(图)
陕西首次发现大型戎人墓地
老年恒星周围首次发现石墨烯与巴基球(图)
破解星系增长之谜:“宇宙牛”吞噬恒星物质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欧洲望远镜首次发现恒星嗜食同类证据 https://biud.com.cn/zhidao-view-id-8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