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知识 > 颅内转移瘤的中医论述

颅内转移瘤的中医论述 2011-04-24


  颅内转移瘤(Intracranial Metastatic Tumors)为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癌瘤、肉瘤及黑色素瘤均可转移至颅内。临床所见颅内转移瘤大多数为癌瘤转移,占90%以上。

  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有三条途径:①经血流,②经淋巴,③直接侵入,其中经血流为最多见的途径。转移途径和转移部位与原发瘤的部位有关。如肺癌、乳腺癌、皮肤癌等主要经血流转移,易在脑内形成多发转移癌。消化道癌瘤较易经淋巴系统转移,而播散于脑膜。

  传统中医学虽无颅内肿瘤的病名,但对颅内肿瘤的症状及成因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论述,如《素病·奇病论》曰:“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灵枢·九针论》曰:“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至 宋代《圣济总录》已明确指出:“瘤之为义,瘤之不去也……乃郁结雍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初为小核,渐以长大。”对颅内肿瘤的专论,如《中藏经》曰:“头目久痛,卒视不明者,死。”这可能是颅内肿瘤患者始见头痛,继之目盲,不治而死的详细症状。《张氏医通》对脱营者的描述:“始发之时,见证甚微……逮至肿大硬痛,盘根错节已极……与乳岩同源异派。”也系肿瘤渐次肿大,压迫症丛起的描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分别归属“头痛”、“呕吐”、“目盲”、“癫痫”、“眩晕”、“痿症”等范畴,也归属于“症瘕”、或“岩(癌)”的病种中。

   中医学对颅内肿瘤的认识,原在殷墟甲骨文上就有“瘤”的记载,在《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认为瘤的病因病机主如果由于“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聚日以易甚,连以聚居”所至致。颅内肿瘤是为颅内有形的肿块,属于“症瘕”、“积聚”的范畴。何以形成颅内肿瘤的==积聚,朱丹溪说:“凡人身上中下有快者,多是痰“,且”痰之为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也指出肿瘤与痰浊有关。然而本病病位在上,初起以头痛为主,有认为系风痰所扰,但其病症为进展性,待症显之时,已头痛不已。《证治要决》曰;“诸痛,乃是痰为气所激而上,气又为痰所隔而滞,痰与气相搏,不能疏通。”是为气滞痰凝之病机,气滞则有血瘀之变。《灵枢·百病始生篇》云:“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故颅内肿瘤者,痰瘀交阻或气血郁结皆有之。

  古人云:“气有余便是火”,又云“痰为有形之火。”痰、气均可蕴而化火,火具炎上之势,故火热也为颅内肿瘤的病因之一。临床上以肝胆实热而致头痛、目赤、呕吐、烦躁,诸症皆现。肝瘀化火以能动风,遂成肝风内动之症而见抽搐。然而何以痰凝、气滞、血瘀、邪毒积聚成块?《医宗必读》曰:“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可见乃正虚邪恶之候。究其正虚之因,一是脾肾阳虚,盖脑为髓之海,肾生髓通脑,肾虚髓海空虚而贼邪乘虚而入;脾主运化,脾虚湿聚生痰,而致痰凝血瘀入颅占位而成颅内肿瘤;而是肝肾阴虚,而致阴虚阳亢,肝阳鸱张,化火生风,而居上位。总之,颅内肿瘤是为髓海之病,多由痰湿之邪恶凝聚于脑,颅内气滞血瘀,内压增高,脉络受阻,日久化热动风,风火鸱张,又可损伤阴津,而致肝肾不足,耗津脱营,邪毒积聚,因此该病病机关键为痰凝血瘀,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进一步演生各种并发症,而各种症之间,又可相互作用,正气益伤,邪壅益甚,而使头痛、呕吐,抽搐诸症持续不得缓解,而胶固之疾。病位于脑,与肝、肾、督脉关系密切。

参考资料:

北京肿瘤医院 http://www.zhongliu365.com/shenjingkezhongliu/lunazhuanyiliu/

相关知识

颅内转移瘤的中医论述
颅内转移瘤的预后措施
颅内转移瘤的病因
颅内转移瘤的临床表现
颅内转移瘤的治疗措施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原因与症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脑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
脑结核瘤的临床表现
谁是替罪羊 陶瓷产业转移背后的“新圈地运动”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颅内转移瘤的中医论述 https://biud.com.cn/zhidao-view-id-1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