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设计走进生活 设计创意展览、文化活动发展论坛

设计走进生活 设计创意展览、文化活动发展论坛

https://www.biud.com.cn 2011年11月18日11:03 家居装修知识网  

  2011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第六届设计艺术博览会等大型设计展览,是否意味着中国进入设计创意发展进入全新阶段?设计创意活动是否以成为全民关注、参与、互动活动?

  2011年11月22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览会开展之际,搜狐网、搜狐家居设计师网,携手著名艺术家、设计师邵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环艺系副主任杨东江,苏州市华丽美登装饰装璜有限公司 设计一院院长、总设计师姚成龙,常泰建筑装璜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所长吴翊敏等共同探讨设计创意展览交流活动的未来发展!

  论坛实录:

  主持人:国内的设计展和文化交流活动更多的是自娱自乐的一种盛宴,它如何走进百姓的生活,如何让民众更多的参与到设计中间,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先把话题抛给杨老师,您做北京国际三年展,您对国内的展会和设计交流会给出一个分数,如果是10分的话您打几分?

  杨东江:这次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我们也是和意大利的一些人一起来策划设计的。这个展和其他的展览稍微有所不同,首先,国家比较支持,它是由四部委主办的,文化部、教育部、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有政府的支持,整个的展览从规模上到投入的力度上都会比较大。像国家博物馆六千平米,有四十几个国家的五百多位设计师两千多件作品。我想还是基本上,因为我们是国际策展人和国际策展人合作的机制。不能说十分,七八分总有。里面有很多的遗憾,包括我们单元里面也有。

  主持人:您这个七八分更多的是打在专业分数上,总体的分数,包括艺术博览会,您觉得目前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和目前国际上的大展相比,有哪些差距?

  杨东江:作为一个博览会有一个举办的宗旨,这个博览会对大众、对设计师,如果博览会有很大的经济压力,我觉得不好做。我们的展览是由政府投入,有很多的设计师、企业支持。没有经济上的压力,所以在学术上可以坚持一些。但是国内大部分的展会要考虑展位、怎么样推出成本,如果再考虑利润,它的着眼点有一些刺激。

  主持人:把话题抛给邵帆老师。您觉得呢?

  邵帆:展览我看的不是很多,但是给我的感觉,首先组织上,也需要一些实践。展览、主题很不错。跟场馆的关系,观众来看的时候的引导、方便性稍微欠缺一点。

  主持人:国际展会已经办到那么成熟的一个状态了,为什么还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呢?

  邵帆:肯定还是时间短了,中国尤其做设计,在文化艺术里面,设计比书、音乐稍微滞后一点。我觉得还是经验的问题。时间长了慢慢就会好了。比如说北京国际博览会也办过很多年,上海办、北京办,最后到香港办。现代化管理模式还是需要时间上。

  吴翊敏:从第一次到这么多届,我们发现一个展会一定是有发展方向的。从上海、广州两次展会看下来之后,我觉得整体水平和国际上的差距,跟国际化接轨这一块好像还有点差距。我们这次展会进来,各方面的吸引力并不是特别的引人入胜。对于我们专业的设计师来说,可能并不是太在意这些。可是对那些平民化、大众化的人,他如果想来参加这个展览,对他的吸引力各方面稍微少一点点。这就会使我们的展会脱离大众,局限于设计师的范围之内,对创意生活稍微有一点差距。

  主持人:我觉得杨老师还没有意识到我提的问题。我自己做我的展览,我觉得我的展览够专业,从水平上包括国际化,为什么还要全民参与呢?这是我们媒体的一厢情愿。我们媒体一厢情愿,更多的是因为只有全民真正的和设计非常的融合在一块。全民懂得怎么去审美、怎么去懂得更美的生活,可能我们设计的土壤更为的健康。

  杨东江:这次三年展,20天有60万观众去看,一是媒体的宣传,北京电视台一直在做专题,一直在做宣传。另外,它的地点非常大。我们这个城市里面,设计装饰在设计里面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设计确实要全民参与。我是为大众来服务的。国内现在从设计师到企业到观众没有互动起来。在国外可能是企业推动设计师,他们俩之间互动的很好。他们俩之间结合的产品、出来的作品都正好是为大众服务的,大众会有很多的反馈出来。这个链条没有。一是企业,这个时候可能是希望企业大力参与。设计师很好的互动。但是企业和设计师之间找到怎么样一个交流的平台来互动。互相都要有吸引力这个事情才能办好。只有这两个其中的链条滚动起来,它才会产生好的产品。

  姚成龙:我感觉展会,来是为了学点东西。尤其是这个名声很大。整个机制感觉,像我们这个展会,今年有比较好一点的作品,是大家共同交流的平台。让我们来认识、改变。国内的设计师的一些作品,包括国际上的一些好的作品,需要信息流。

  主持人:苏州来的朋友特别老远来,感觉说话都没有力气,您来说说参展的感觉?

  姚成龙:我的感觉,来参展就是为了交流。中国现在在发展,国内的设计师很有水平,但是中国没有这些因素。

  主持人:我知道台下很多人都去参加过很多国际的大展。从你们的角度怎么来看待国际国内展的差距的?

  观众:我今年4月份有幸和胡艳力小姐一起去了米兰展。我是从江苏过来的。4月份我们参加米兰展给我最大的碰撞跟今天的话题有一点点相似,创意源于生活。我们现在做室内空间和平面设计的同时,我们很多时候去思考,我们怎么样将我们室内和产品结合在一起。刚才前面日本的大师也谈到了一些他做的东西,从材质上去出发。我认为我们在做空间的时候不要单单考虑空间。希望将产品和后期延续的东西做成一系列的商业系统。这是我们国内目前需要的。昨天晚上我们去体验了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活动,他这里面有一些设计师以前是做平面的,现在转行做空间设计。这里面提到一些跨界的合作。大家可能会发现,影视界、动漫、高科技的公司他们现在再做跨界,包括乔布斯、苹果、iPhone4。国内的设计师往往很被动,总是追赶别人。通过4月份的米兰家居展,胡小姐也跟我们一起去了米兰家具展,但是同时我们也是米兰理工大学国力米兰班的学生。我在那里学了两年半的课程。我发现最终的创意,真正欧洲的设计师和中国的设计师,我们往往很被动,没有生活的体验,去追逐别人。而且没有民族自信心。这是我学完米兰班最大的感受。

  主持人:没有民族自信心?

  观众:我现在有了。通过学习国际大师,很优秀的设计师,阿玛尼的设计师,我们做了一系列的交流。我发现真正老外对中国民族的东西非常羡慕。特别是米兰设计学院的佐罗博士,他到中国来第一件事情去了琉璃厂。他说中国的文化非常有魅力,觉得我们中国人应该坚持走中国的设计路线。这是我非常感谢胡小姐在今天这个大会上允许我说出我的心声,我希望把民族的东西做强、做大,不要有自卑感。我以前的从业经历也很复杂。我在北京做了七年的北漂,我觉得这个城市的语言是什么,我想从当观者,我想跳开这个圈子去思考一下。我走了一系列的过程。

  主持人:他表达了一个设计师参加我们这个国际展览会,包括对民族设计的观点。

  嘉宾:我认为这个国际博览会给我们一个更大的机会,刚才前面几位老师说到了,特别是苏州的前辈说到,多一些国际的设计师,我昨天仔细看了一下,苏州的设计,杭州的设计、北京的设计形成了三足鼎立,以及上海、深圳那边的。几个亮点,我看到很多中式的元素,有些东西我看了挺感动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杭州的亚细亚的设计公司,那个老师做的作品。我看了很长时间,我很感动。因为他坚持民族的东西,民族的东西才是国际化的,这个东西不是我说的。

  主持人:每个人都会从国内的或者国际的设计大展上汲取营养,也去丰富自己的设计。我觉得刚才大家谈到了我们国内和国际上的设计到底是有哪些差距。有人说是环节上、链条上没有打通。有的专家也说是时间的问题。更多的可能大家关注的是在差距这个字上。未来怎么走,我们这个设计展览怎么让我们的设计更加深入人心,更加让我们的设计感动更多的人,这是我们这个展览更大的使命。女士先给我们谈一下,你觉得未来我们这个展览、这个交流活动怎么走?

  嘉宾:我来自长春,现在我发现起码在我们长春市,它的创业产业发展的非常好。从动漫产业基地到创业产业园区,这些东西一直在不断的深入到我们心中。这也造成我周围有很多并不是我们设计界的朋友,他们对我们的设计也非常的感兴趣。我们长春没有举办过设计展览会、设计展。但是上次办了一个动漫展,有很多的学生,包括我们做设计的也都去看。因为设计的确是相通的。不管是服装设计还是装修设计都是相通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设计展览要做的更好。就一定要让大众接受设计这个概念。不要以为设计仅仅是做装修。其实设计的确无处不在。它的每一个小小的细节、每一个小改变对于文化的底蕴、反向的表现,往往就是一个创意。所以我们如果要想把设计展办好的话,一定要在大众化方面要下工夫。使大家都能过来接受,让设计继续再深入下去。

  杨东江:第一,这个使命、设计方式也好,本身是体验性强的专业。需要我们只有了解才能拿出自己的体会,完成一个设计。提到这个博览会,一定会变成设计师的节日、庆典,对于组织者来说,它是分层的。对于民众来讲,民众有吸引力。他从这个设计里面,能够对他的生活有所推动,对设计师来讲,一方面他们有自我的互相的交流。另一方面,有很好的设计师,有很多的人物的作品让他们有学习的机会,但是国内很多的博览会现在大家接到电话要参与的第一个问题一定是说,收费吗?收多少钱?但是对于主办方来说,这是肯定的。但是是不是主办方可以从其他的方面来考虑,可能通过吸引很强的设计师,企业对设计师感兴趣。这些设计师带来的作品大众又感兴趣。这样让企业来更多的参与。而不是让设计师买单。艺术博览会,就是因为它有很高的价值,参与的人越来越好,层次越来越高。那样更好一些。

  主持人:从所谓的链条打通。

  杨东江:对,我觉得参加博览会应该像去参加一个大的节日、活动。而不是参加博览会像参加一个婚礼一样,心情很矛盾。一是高兴,要去参加。二是要准备红包,而且这个红包还很重。

  嘉宾:把展览会办的更好这个话题,我没有真正做过投资,只是我自己的个人角度,我觉得展览层面要多,我觉得现在展览层面比较单一一些。跟生活、或者跟厂家的关系,可以去生产,做其他的可以探讨的。我们一再说设计和生活有关系。当你做脱离生活的东西,也是对生活的把关。但是他也是让你反过来去想,也是一种不同。

  姚成龙:我感觉主办方也多想想,多想想一些国外的品牌。就国内设计师来说,搞聚会、搞活动,影响力,吸取国外好的东西,我们看看。

  主持人:你心目中最好的设计交流活动、设计的博览会应该是怎样的?

  姚成龙:国际展应该将国内的好的作品和国外一些好的作品放在一起。博览会规模更大。范围也比较广,包括领域上、行业上。

  主持人:在座的设计师还有没有愿意跟我们再交流两句的?因为大家都是处在设计的圈子内,但是可能更多的还没有话语权。您觉得应该怎么办展览更好、更有号召力,让全民参与进来?

  观众:我来自中建八局一建公司的。今天非常荣幸能上来谈一谈个人感受。我也参加过好多这样的博览会,我从上海过来的。展览会怎么能够办好,刚才清华的老师也说了,一个是费用,怎么去交流,这位先生谈到了,我们的设计能不能专业化。我个人的看法,刚才美国的一个教授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的导师是邓昆燕,也是世界大师。他一直主张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我有将近十多年的设计,一直跟在他后面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因为我的导师保护了苏州河沿岸,现在又在保护北上海。由于保护民族文化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他不受整个大趋势的影响,也不受整个房地产商、大企业的欢迎。所以他现在一直也是苦恼。我们作为一个中国的设计师,甚至国外的设计师,我们要主张发扬民族文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概念。我们国外的设计理念设计一个管理思路,来更好的发展我们民族的文化。我这次来参加提出一个新的,我们平风老师,他谈到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这种会议,个人的看法,我们每个设计师,因为我跑过多个城市,也跑过很多公司,甚至单位、甚至基层。现在我们中国的设计师,我认为企业花钱,愿意花这个钱,参与这个博览会,这是小的一部分,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把整个设计的水准,设计的理念,反映我们民族文化、民族设计理念。各个省、各个区,甚至每一个种类的设计风格、文化理念,把它提炼到我们设计会议、生活会上来,把它来进行展示、交流、沟通。我来了三四年,看到反映整个中国文化,甚至中国理念的很少元素。但是我看到匈牙利馆,德国这一块的设计,上海现代院,现代集团现在很大,但是它里面很多的公司都挂了一个牌子在那边,但是没有任何的讲解员。你作为一个很大的中国的设计单位,如果你来进行参展了,竟然没有讲解员,你的设计结构,也没有对于任何一个来参展的人一个交往。我认为这是在设博会上面,我个人认为是挂着羊头在卖狗肉。这可能有点严重,作为设博会,肯定是沟通、交流、市场的沟通、文化的交流。我漫谈匈牙利馆做的非常好,他们不但有理念、还有概念,还有创新。

  主持人:谢谢。我觉得设计师是一个非常健谈的群体。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多说了。我觉得在整个民族比较焦躁的时代,可能谈让全民参与设计、享受设计、懂得真正的生活美感的话题有点我们媒体的一厢情愿。因为更多的可能来自于这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心理状态。感谢今天出席本次会谈的四位嘉宾,感谢你们带来精彩的观点,本次论坛到此结束,谢谢!

  

  

相关知识

设计走进生活 设计创意展览、文化活动发展论坛
2016“中国的椅子”木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暨原创设计大赛颁奖典礼成功举办
中国卫浴产品人文化创新发展论坛在武汉拉开帷幕
走进生活家 感受巴洛克 佛山设计精英寻源之旅
中国设计 世界看见——用“味道”讲述中国设计的新人、新品、新故事
第三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创意博览会落下帷幕
设计创意培训系列讲座——中意精锐双响炮
预告:中国好设计之“看见米兰”北京站活动
见证设计的力量 居然之家大师设计季本月启动
“中国的椅子”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出炉 助推木文化产业发展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设计走进生活 设计创意展览、文化活动发展论坛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74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