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甲醛的危害,伊莎贝尔“S级黑科技”地板说NO

甲醛的危害,伊莎贝尔“S级黑科技”地板说NO

https://www.biud.com.cn 2017年10月07日10:38 家居装修知识网  

案例:

有个说法叫“城里人不怕假货怕甲醛”,这话对刘先生来说一点也不夸张。去年年初,刘先生他和母亲兴高采烈地搬进了装修一新的60平米新房,没想到,刚搬进去3个月,他和母亲同时觉得身体不舒服,到医院一检查,发现两人都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经昆明市相关检测中心检测,刘先生的新房里甲醛超标12.6倍,挥发性有机物超标3.3倍。正因如此,他和母亲同时甲醛“中毒”了。

如果说刘先生和母亲因为是成人,对装修污染的抵抗力还算强,发生在福州市马尾区市民林先生的惨痛经历则告诉我们,装修污染无异于儿童杀手。2004年8月,林先生夫妇和4岁的女儿搬进新房,不到10个月,孩子就被发现得了急性白血病,2个多月后,不治身亡。这是我国首例因新房装修造成甲醛超标致人死亡案件。

近年来,急性白血病的案例呈快速上升状态,只要在网上随便一搜索,就能看到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这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急性白血病的80%。很多人装修时提到甲醛直接联想到白血病,甲醛已经成为装修时最可怕、最恐慌的事情之一。

白血病偏爱刚搬新居的小儿

装修污染是一个特别值得家长揪心的问题,甲醛已成为儿童白血病的重要病因。因为甲醛往往藏匿于地板中,对于总喜欢在地板上玩耍的小宝宝们,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

根据相关检测结果,距离地面1.5米内的空气中,甲醛含量占室内甲醛含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宝宝离地面近,意味着距离这个污染杀手甲醛也靠近。而且宝宝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呼吸量比成人高出一半,吸入含有甲醛的空气量就比成人要多得多。而且家长们可能不知道的是,空气中的游离甲醛可持续存在10-15年,闻得到的刺激性气味时甲醛超标4-8倍,即便闻不到,空气中的游离甲醛仍然却可能超过国家标准的3倍。由于闻不到,疏忽了预防,只有当宝宝或者自己出现明显的症状时才送医院就诊,但此时为时已晚。

因此,家长要一定要懂得合理地选择地面材料。那么究竟哪些地面材料更为环保,能给家中的宝宝带来安全?

“S级黑科技”木地板,健康、环保,让你的家人更安全

在社会以及消费者对家居安全的强烈要求下,伊莎贝尔于2014推出的革命性专利产品“净醛抗菌”木地板,它能有效的净化空气,相当于一台24小时免费工作的空气净化器,伊莎贝尔的这一项领先技术为地板行业树立了环保标杆。

然而伊莎贝尔并没有满足于此,为了让消费者尽可能地少受甲醛危害,拥有更健康安全的家居环境,通过不断地技术革新,终于在2016年底推出,新款“净醛抗菌负离子三效合一”木地板,新款地板不仅在花色上有了更多选择,其地板表面可持续释放负离子,从而达到消除甲醛和细菌的功效,并能净化室内空气质量,健康环保而安全可靠。

其三效合一功能特性通过国家建筑材料检测中心检测:

伊莎贝尔地板负离子释放量达4000-10000个/cm3,其负离子释放量是普通的10-20倍。

净醛净化效率:净化性能90.5%,净化效果持久性83.3%;

为了让这款产品能达到眼见为实的效果,伊莎贝尔花重金购置了20台负离子空气检测仪,为每一位客户家里的空气进行免费检测,铺地板前检测一次,铺装伊莎贝尔净醛抗菌负离子地板后再检测一次,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让事实作证!

家居行业唯一敢于向自己的产品公开承诺

对于商家来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许多宣传大多有夸大的嫌疑,消费者凭什么相信呢?在伊莎贝尔地板销售店里,我们看到了两份检验报告:在一份(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出具的报告上,我们看到,这款地板的甲醛净化效率是80%,远远超过了标准要求的75%,而在一份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出具的分析检测结果显示:这款地板的抗菌率确确实实达到99.98%。

如果你对以上这些还不相信,伊莎贝尔向你承诺:对净醛抗菌地板做出的承诺负一切法律责任,这可是家居行业第一家敢于向自己的产品公开承诺的企业! 

相关知识

甲醛的危害,伊莎贝尔“S级黑科技”地板说NO
甲醛的危害,伊莎贝尔S级黑科技一扫而光
伊莎贝尔“S级黑科技”地板持续净化甲醛50年
别人能做到,我们就能做到 别人不能做到,我们能做到更好 ——伊莎贝尔“S级黑科技”,重新定...
打造绿色、健康家居——伊莎贝尔“S级黑科技地板”
伊莎贝尔“S级黑科技”消除甲醛细菌更消除消费者担忧
伊莎贝尔S级黑科技地板领新上市 不求利润,只为环保
伊莎贝尔S级黑科技,中国“智造”
伊莎贝尔丨木地板PK瓷砖,5大优势完胜!
“关停”成“环保督查”关键词,室内空气污染倍受关注 伊莎贝尔净醛抗菌负离子地板成“新宠”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甲醛的危害,伊莎贝尔“S级黑科技”地板说NO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687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