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崔如琢专访:在故宫对话古典大师

崔如琢专访:在故宫对话古典大师

https://www.biud.com.cn 2016年02月22日10:54 家居装修知识网  

“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将在午门展厅开幕

以笔墨清隽雄浑、行事大气磅礴著称的当代国画大师崔如琢先生近期再次成为文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他向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捐资1亿元人民币用于故宫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同时将在故宫博物院举办“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展出他历年来创作的代表作209件(组)。

在“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即将盛大开幕之际,本报记者专访崔先生,听他讲述自己的艺术历程、创作心得和文化情怀。

艺术家崔如琢
艺术家崔如琢

公益捐赠:守护传统,回报社会

记者:您为什么要向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捐资1亿元人民币?

崔如琢:故宫博物院保存着我们国家、民族数千年来古典(古典装修效果图)文化最有经典性的作品,这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高的艺术殿堂之一,我捐赠1亿元,也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文化人带个头,希望能集合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故宫文物的保护、传统文化的传承、民族艺术的发扬光大。而且我个人和故宫也很有缘分,初中的时候,我就拿着笔墨纸砚,去故宫博物院的展厅对着很多宋元明清的大师原作进行临摹,20岁之前,我在故宫博物院临摹了很多名画。后来自己进行创作,从古代大师的作品中不断得到滋养启发,可以说这也是我对故宫、对古典艺术的滋养之功的一点回报。

记者:之前您也出现在各种慈善、公益捐赠活动中,比如2008年曾给汶川地震捐资5000万元人民币,2014年给国家博物馆(博物馆装修效果图)捐赠30幅指墨作品,这次捐赠和之前的捐赠有什么不同?

崔如琢:汶川地震也是卖画所得,性质与故宫这次捐赠一样。作为艺术家,我对救灾、教育、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等不同领域都有关注,我认为艺术的发展需要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希望能通过捐赠帮助到这些领域有需要的人,能让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可以顺利推进。根本上,这些捐赠都是因为我想对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出一点力,发挥一些带动作用。这次对故宫的捐赠的数额最大,可能在社会上影响会大一点,我想如果能带动大家关注民族传统文化、古典艺术的传承、发展,都能支持这方面的工作,就是我最大的成就了。

故宫展览:对话经典,古今辉映

记者:故宫博物院也首次在午门展厅举办您的个人展览,对这次展览您有什么期望?

崔如琢:我和故宫博物院的领导、专家一直有交流,他们也希望我能在故宫做一次展览,这样当代国画艺术和古典绘画可以产生对话效果,因此我这次展览也是把自己最好的作品带过来进行展览,让大家看看我对于古典艺术有哪些传承、融合、发展,有同有异,让大家看看水墨艺术的发展路径有哪些,未来的可能是什么。

记者:您觉得中国古代艺术大师身上最重要的精神是什么?

崔如琢:古代画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思想独立、精神独立”,而艺术家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保持自己“思想独立、精神独立”。艺术家,应该有你自己的艺术世界,从独立的个体到独立的精神再到独立的人格,这样你才能够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没有这种独立性,艺术家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记者:故宫午门是古典建筑,这个展览空间可能和您之前在国内外的现当代博物馆举办的展览空间不同,对展览效果会不会有挑战?

崔如琢:我很喜欢午门这样的展厅,很有传统的氛围,而且主办方故宫博物院、承办方北京观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都有很专业的团队进行相关设计、布展,不论是大尺幅的作品和小作品都有很好的展示效果,能让观众有不一样的艺术体验。

游艺中外:亲历新潮,回归传统

记者:您1980年代就出国到美国,客居异国近20年,但还是年年不忘水墨,最后回国张起“写意艺术”大旗,让你又如此坚持的初心是怎样的?

崔如琢:我对国画艺术从小痴迷,当年受李苦禅师的教诲和鼓励,还记得18岁的时候我在中央美院附中学习时画了一幅梅花,拿给苦禅先生看。苦禅先生看过画后,就对我说“你已经大学毕业了”。他还在画上题跋鼓励我“笔墨气势颇正确,从此努力可矣。”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我是“身处其中”而且“乐在其中”,虽然后来在国外也一直笔耕不辍,那时候我在国外一边进行水墨艺术传播和教育,一边也在收藏古典艺术,深深的感觉到虽然国外的博物馆很重视中国传统艺术品的收藏展示,但是毕竟文化基础不同,在民间、在文化上的重视还是不能和国内比,另一方面,也是看到国内艺术界对于水墨艺术如何继续发展有很多争论和迷惑,尤其是写意艺术甚至有所衰落,因此快到21世纪我就有紧迫感,决定回来将自己这些年的一些思考和实践公布开来,把各种“断线”重新接上,让写意艺术重新发扬广大。

记者:有留学背景的艺术家容易走上中西合璧的绘画路径,但您很“固执”地坚守传统艺术笔墨,这方面到底有什么定力让您如此?

崔如琢:在美国我见识了各种现当代艺术潮流,我是越是接触西方艺术,越是深爱中华传统艺术。这是心性如此,也是多年文化涵养所致,而且我觉得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情况下,东西方文化应拉开距离,距离越远越美。有人想用西方绘画来改造中国画,我认为这种观念、思维行不通。因为东方艺术是意象的,中国画的博大精深之处就在于,画以心为境,画路即心路;画以思为界,想不到故画不到;画以情为盛,情未达则画无趣。所以我认为,胸中蕴含天地之大美,笔下自有变化之万千。由此可以见得,东西方绘画有不同的文化体系和土壤,东西方绘画可以借鉴,但不能混淆。

艺术创作:写意精神,继往开来

记者:原全国政协李瑞环看过您的画展后曾给您定位“继往开来一大家”,作为当代国画创作的“大家”,您对继承传统、开创新路方面您有什么创作心得?

崔如琢:每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是大师,也可以说是大画家,也可以说是巨匠,代表这个时代的画家。现在自称“大师”的人很多,但真正的“大师”不是嘴上说的,还是要拿作品说话,要看历史的定位。作为大家,不仅仅有继承传统的文化精华和技法准则,更是要在文化理念上、在艺术风格上有新的发扬和超越,要有和当代文化对话的能力,有融合古今的能力。

记者:作为当代国画家,在继承传统和创新之间应该如何把握?

崔如琢:崇尚经典并不意味着摒弃现代(现代装修效果图),尚古而不拘泥于古。真正的艺术不能重复传统,不能重复别人,更不能重复自己。承传统而不拘泥,袭法度而不食古。要深入中国绘画,就不能不学习中国的哲学,文学对艺术可以说是点缀,但哲学却决定绘画的根本。在技法上可以广泛吸取,比如我画山水先从四僧入手,“石涛”、“八大”、“清四王”,这些我都看,不见得都临,最后研究“金陵八家”。近代也有几家,比如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我把这三家也都研究了。这些都是我的老师。但是学习中国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齐白石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那么要向谁学习呢?就是要学历史,切忌学一家之长,那样就很难真正成就为大家。当年苦禅师常说,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传统画家最看重人品、境界,因为东方写意绘画直接和画家的哲学观、人生体验有关系。中国画一直在传承,也一直在超越。所谓超越,并不是画本身的超越,而是精神上的超越。历史上的很多大师,他们在自己时代的创作,都是对前一个时代的超越。比如潘天寿学八大山人,在笔墨上就有超越。张大千、石鲁学石涛,在某些方面也有超越。

记者:据说您有意创办学校进行国画院艺术教育,对当前的艺术教育您有什么看法?

崔如琢:我认为从解放后的艺术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数学校都是用西方美学理念和美术思想来改造中国画,是以素描作为基本功来习绘中国画,这样走的路子有待商榷。培养出来的画家会更注重科学具象思维,却没有理解中国文化及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因为所有的具象都关乎科学,是有限的;而所有的意象关乎哲学,是无限的,这往往是只关注于技术所望尘莫及的。但现在中国画改造的现状,无异于舍本逐末。我正在和观唐文化等公司的有识之士交流试图在艺术教育方面做一些探索,希望能把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给予融合,在国画艺术教育方面建立一个全新的模式。

艺术收藏:与古为徒,滋养文教

记者:您也是著名的收藏家,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介入收藏,三十多年来对收藏您有什么心得?

崔如琢:1981年我到美国,正巧赶上了美国知名的纽约苏富比拍卖行首次进行中国近代书画拍卖,当时拍了4幅齐白石的作品,两真两假,拍卖结果假的比真的价格高。海外识货的人才十分匮乏,我就抢占了比较好的收藏时机。在纽约的一次小型拍卖会上,我用3000美元就买下了一幅八大山人的作品,如今都赶上数百万美元不止。1980 年,一张傅抱石作品100-500元就能买到,现在已经涨到数千万甚至过亿。我认为,在 未来10年,傅抱石、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等人的作品价格还会成倍上涨。在国外生活的20年,我把收藏当成学习中国传统的手段。我的主要收藏是历代名画, 宋元明清到现代的都有,而收藏这些作品是为了学习及继承中国传统艺术。

记者:您也是艺术市场上最受瞩目的艺术家之一,对艺术市场和艺术创作的关系您有什么看法?

崔如琢:以前我常说,齐白石的画在六十年前一块钱一平尺还无人问津,但现在已经能拍出几百万几千万的高价,这会让人们对艺术有更多的尊重,也会鼓励一代代艺术家进行创作。你看现在欧美现代派艺术家都能拍出上亿美元,还是要比中国艺术家的价格高,这是因为他们的创作水准就比中国艺术家高吗?我觉得不是,还是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艺术市场的发展有关,多年以来在艺术品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是西方,最贵的画家也是西方不是东方,现在过亿美金的画家只有西方,中国一个都没有。毕加索、梵高、莫奈过了,中国还没有一个人,作为画家,我认为中国艺术家、收藏家、艺术机构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我们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创作上不断超越既往,继续发展,而作为一个群体,我们也不要怕进入艺术市场,要有自信,要和西方的艺术家、收藏家较量一下。中国画的价值还远远没有展现出来,好的作品都被低估了其价值,中国的历代名画肯定是会超越西方的。

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

新闻发布会暨开幕仪式

Press Conference & Opening Ceremony

时间:2016年2月25日13:30

Time: 2016.2.25 13:30

地点: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

Location: Central Hall,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展览时间:2016年2月26日-5月25日

Exhibition Dates: 2016.2.26 - 5.25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

Exhibition Preview: The Palace Museum,Meridian Gate

主办单位:故宫博物院

Sponsor: The Palace Museum

承办单位:北京观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Organizer:Beijing Cathay View Culture and Art CO.LTD

执行单位:大宝堂艺术机构

Executing Agency: Beijing DOBOTO ArtInstitution

相关知识

崔如琢专访:在故宫对话古典大师
艺术家崔如琢:笔涵千秋,胸怀百代
“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将在午门展厅开幕
艺术家崔如琢:继往开来一大家
众家评说崔如琢艺术创作
崔如琢谈艺录摘选
【作品赏析】指墨江山 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
婧·如琢·瑞祥安美术馆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专访:Tony Morgan 橱窗陈列是一种生活方式
国际设计周预告:生活家对话大师之喜爱原创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崔如琢专访:在故宫对话古典大师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633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