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卫生间装电地暖会有触电危险吗?放心,他们不来电~

卫生间装电地暖会有触电危险吗?放心,他们不来电~

https://www.biud.com.cn 2015年10月09日14:50 家居装修知识网  

  电地暖作为地暖行业的一大分支,受到很多家庭的喜爱和信赖。然而最近又出现一个疑问,那就是卫生间安装电地暖的问题。

  很多用户在装修卫生间的过程中,都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也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卫生间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地方,地面长期阴冷潮湿肯定不舒服,尤其是洗澡时对室温要求更高。电地暖温暖舒适,采暖效果极佳,很符合卫生间的需要。

  但是,卫生间也是用水量最多的地方,水电不相容,二者在一起真的不会发生触电事故吗?

  这个真不会!

  虽然卫生间经常用水,会有潮湿问题。但如今电地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自身的绝缘构造相当安全,绝缘性及防水性都有其试验报告,在安装中再结合漏电保护及智能控制系统,可有效保证电地暖在厨房、卫生间等潮湿环境下安全运行。如果是正规的、有质量保障的地暖公司,肯定不会发生触电问题,比如丹佛斯。

  丹佛斯是欧洲最大的地板电暖系统制造商,在丹麦设有通过 ISO 9001 和 ISO 14001 认证的现代化工厂及全球最大的地暖研发中心。

  在欧洲,每三个地暖系统中,就有一个是丹佛斯出品。

  丹佛斯地暖系统将电缆铺设于地面下, 一方面透过电缆导热让地面温度上升。地热电缆同时和装置在墙面上的电子温控器连线感应, 进行温度的自动调节及开关控制。

  丹佛斯电热地暖系统的暖线外层有PVC外壳,对几乎所有的物质都有耐腐性,冷线和暖线的连接处是密封防水的。连接处、暖线末端及暖线外壳都在出厂前多次测试。高品质及暖线本身安全构造确保了使用丹佛斯电热地暖系统的安全性。

  丹佛斯新型发热电缆ECflex™ ,强壮结实、灵活易用、稳定可靠,使得原有丹佛斯发热电缆变得更加优秀!易于安装是最重要的发热电缆特性之一,ECflex™由于如下特性,而非常易于安装:圆形电缆截面,可向任意方向弯曲;圆形冷线截面,带有独立绝缘的实心导线,非常易于剥皮,安装更快更容易,同时防止意外短路;最低安装低至 -5°C,从而拥有更长的安装季节;弹性与可塑性适中的结构;ECflex™ 根据最新的国际标准 IEC 60800:2009 中要求最严格的M2 级制造;适用于多种应用;产品序列全。

  地线的联接根据大多数国家的标准,必须是与30mA的保护继电器联接。丹佛斯产品的设计是根据电采暖线现有的国际标准严格执行的。

  电工安装是按照当地国家的电工标准进行指导安装,再次保证了电热地采暖在室内采暖和户外应用是最安全的系统。

  多重安全保证和多年广泛实践应用,证明丹佛斯电地暖在卫浴空间中的应用,是最安全的采暖方式之一,完全不必担心!

  第一重保障:卓越质量控制,避免缺陷产品。

  第二重保障:独有接头设计,无薄弱环节。

  第三重保障:100% 接地屏蔽,防止异物刺入漏电。

  第四重保障:与漏电保护开关完美配合,防止漏电。

  第五重保障:2000N变形强度,减少意外破坏。

  除了安全,电地暖更是卫生间的最佳选择。

  首先,电地暖是通过地面辐射的形式自下而上传热的,足暖人自暖,而且电地暖还对人体有保健功能,能改善人体微循环。

  其次,电地暖可以彻底改善卫生间的潮湿异味等问题,减少卫生间的细菌。

  另外,电地暖避免了传统卫生间浴霸采暖对人体的烘烤、强光照射等问题,更加舒适,冬季洗浴温度也更加合适,更利于身体健康。

  最后,电地暖安装在卫生间,不必考虑成本过高问题。很多人问,为什么不选择水地暖?因为如果单独在卫生间做水地暖成本太高了,只是一个壁挂炉就好几千,还需要后期维护。

  不过,大家仍需注意,卫生间安装地暖建议做两层防水。电地暖安装前做一次防水,防止水流到楼下,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便,也可以保证保温板下是干燥的。在安装好发热电缆之后,最好也要做层防水,最好是新型的防水材料,选择阻热性小的防水材料。如果不做防水,万一水渗到地板下面,电缆长期泡在水中,电地暖工作时先要加热周围的水,水热以后,热量才会慢慢的向上传导,会影响卫生间的采暖效果。

相关知识

卫生间装电地暖会有触电危险吗?放心,他们不来电~
专家详解地暖知识 电地暖会产生辐射
丹佛斯电地暖常见问题解答
当初不听劝卫生间装了地暖 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暖气片和地暖混装有哪些注意事项?师傅说,这样就减去很多问题!
地暖空调一体机好用吗?有什么优势?
楼上装地暖会有噪音吗 地暖怎么安装
我家的地板还会有蛀孔吗?
发展电地暖: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 利国利民
杰纶·云暖系列智能电地暖:家可以不够大,但一定要温暖!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卫生间装电地暖会有触电危险吗?放心,他们不来电~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602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