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对装修浪费说“不”

对装修浪费说“不”

https://www.biud.com.cn 2011年07月24日20:26 家居装修知识网  
    如果你的新居正在装修,每天收工时都会看见工人一包包地往外搬垃圾。你是否想过:这些有多少是真正的垃圾,有多少是浪费材料而造成的垃圾呢?

      浪费的五种表现

      裁切板材时不做整体规划,造成大块的板材白白被扔掉。贴墙地砖边角部位时,以前切剩的尺寸足够用却不用,而又把整块的砖切割开来。铺地板前不挑拣,不但色差明显,还将有疤结的地板铺在显眼处,结果搞得要重新购买补齐。收工时,油漆、涂料未用完却不盖好封严,造成干结而只好扔掉。刷子用完不及时清洁,造成报废。

      浪费的根本原因

      材料浪费的情况,大多数发生在消费者要求清包或半包的装修过程中。因为材料不含在施工方的费用中,花的不是自家的钱,不心疼。另外,施工方从材料中所得的利润少了,产生不满,糟蹋材料就成为发泄情绪最直接的方式。

      杜绝浪费的办法

      有经验的装修工人,会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做好周详的计划,给业主节省一笔不小的材料费。但是,装修人员无意节约,甚至故意浪费材料的现象依然非常普遍。为免做“冤大头”,我们必须提前作出对策。当然,最好的防范方法,还是要找一家正规、负责的装饰公司,以严格的材料管理制度来控制材料的使用。

      确定方案,少作改动在对施工方严格要求的同时,作为业主的你也应该先做到心中有数。提前确定好设计稿,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少作改动,以免材料作废而重新购买。

      确定数量,按量购买如需要打制家具,买木材时先让木工按图计算用量,让他先确立节约的意识,如果施工过程中因浪费导致材料不够,那时也可将责任分清。买瓷砖时先向瓦工请教,了解墙面、地面的具体尺寸,购买时尽量选择规格合适的,避免尺寸过大或过小而需要大量的裁切。

      在合同中增加细节,分清责任在签订合同时加注条款,尽可能将这些事先就考虑到的细节都一一列出,先把责任分清,给施工队敲一记警钟,从而减少浪费,维护自身权益。

    在夏季装修过房子的人们可能会发现,装修过后,家中会出现瓷砖脱落、木器变形、油漆变色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夏季温度过高而过于干燥,雨水过多而过于潮湿。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呢?在夏季装修要注意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瓦工类让瓷砖多“喝水”

      夏天,由于材料较之平常更为干燥,所以对于地砖、瓷砖等需要经泡水处理的材料,要延长泡水处理的时间,使之水分接近饱和状态。这样,就不会出现在粘接时由于瓷砖干燥而从水泥中吸水的情况,从而发生与水泥粘接不牢固,出现空鼓、脱落现象,给客户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电工类防止电线受潮短路

      装修工程中的电气工程是重中之重,它关系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夏季装修时,更应注意对电路施工操作的规范化,特别是在阳台等容易被雨淋湿的地方,一定要将露在电线外面的铜制线头包好,以防止电线受潮后短路。对于环绕在受潮的木龙骨、细木工周围的电线,更应注意到这一点,一旦不慎,很有可能引发火灾。

      油工类基础施工很关键

      夏季刷油,墙面涂料容易出现泛黄及脱落,油漆容易出现泛白及起气泡等现象,这些现象是由于夏季干燥与高湿度交替所引起的。刘女士认为这就要求在施工细节和基础上多下功夫。

      在墙面基层处理时,可以将普通腻子改成防水腻子,使涂料与基层之间黏结更牢固,不容易脱落,同时还能避免因潮湿导致的墙面泛黄。另外,刮腻子时要注意刮的遍数和干燥时间。一般需要1—3遍,其间正常的干透时间为1—2天。但在阴雨天刮腻子时,应用干布将墙面水汽擦拭干净,以尽可能保持墙面干燥。同时还应根据天气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延长腻子干透的时间,一般以2—3天为宜。另外,上腻子是一项需要有干燥过程的工程,腻子不干透了会直接影响到以后涂料的涂刷,所以在安排工期时也需注意,不要将这项工程安排得太靠后,为了抢工期而使这项工程草率进行,后患无穷。

      对于油工类工程还要提醒您一点,那就是尽量不要在雨天期间刷油漆,因为这样的天气油漆不容易干,影响施工质量。

关健词:施

相关知识

杜绝材料浪费对装修浪费说“不”
对装修浪费说“不”
厂家对“甲醛家具”说不
衣柜企业自身品牌过硬才能对飞单说不
4.16世界噪音日,皇派门窗对城市噪音说不
皇派门窗“第三次”主动出击,以高端隔音对噪音污染说不
尚品宅配新居网对家具劣质“毒胶水”说不
毛坯房砸新换新花2万 济南二次装修浪费惊人
本科 集成水路引领净水器变革:对漏水隐患说“不”
九牧金硅水龙头向含铅说不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对装修浪费说“不”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59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