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当代东方设计”是本土设计发展方向

“当代东方设计”是本土设计发展方向

https://www.biud.com.cn 2015年08月11日18:46 家居装修知识网  

3月29日,“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年度人物获奖人梁建国、梁志天、潘向东、琚宾共同开启当代东方设计的讨论。


主持人:胡艳力

论坛嘉宾:

北京集美组董事长 梁建国

梁志天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梁志天

广州城市组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潘向东

HSD水平线空间设计创意总监 琚宾

【精彩观点】:

梁志天——东方设计没什么不对,但不一定每个项目、每个产品、每件事都要把老祖宗的文化搬到我们的设计里,我现在已经全球化、国际化,当年做的东方设计,有本土文化在里面的,这是很对的,但同样我们也要会很国际化的设计。

琚宾——当下的设计用四个字可以概括:多元共生。文化是多元的,它是共生在这个地球上,各个国家、民族优秀的文化我们都去吸收,去包容,在这个基础上找到自己,有可能就是独特的自己。

潘向东——有些人坚持东方的设计,值得尊敬,但也不需要每一个设计师背着沉重的文化任务,顺其自然就好。

梁建国——我们国家民族很多,生活习惯不同,更多是做生活习惯。设计师应该告诉人们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把自己的心灵修好,才可以做好设计。

【胡艳力】:我在这个行业其实时间不长,只有八年,不说远了,只说这八年的时间,一方面我们感觉到设计发展的速度特别快,同时很多设计师去国外取经,很疯狂。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我们自己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从市场上,尤其是前段时间广州家居展,我们可以看到好多新中式 (中式 装修效果图)的产品出来,之所以出来,是因为它闻到了市场的味道,越来越多消费者注重本土文化,在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碰撞的背景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的本土设计,或者说今天主持人给我们的主题“当代东方设计”。在我的理解,东方肯定不仅仅是中国,还有日本、韩国和我们东南亚国家,但实际上,今天在座各位还是更多谈一谈中国,或是我们本土的东西。

我先把第一个问题抛给梁老师,在这样一种文明的碰撞下,您认为是否还存在本土设计?现在我们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经典的设计,中国可以说是中式设计,但往往处于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下,我想问得犀利一点,您觉得我们自己的本土设计是否存在?现在的设计该怎么发展?


【梁建国】:肯定是存在的,因为越来越强烈,实际上真正的设计就是做生活方式,由于我们的人文,我们的生活习惯造成了中式,原来对中式的理解和东方的理解都是造型上的理解,其实未来我们要大化设计、大化主义、大化型的风格,我们就做我们今天需要的生活,谢谢。

【胡艳力】:您觉得我们当代的设计该怎么发展?

【梁建国】:其实我觉得还是去做事情,结合我们今天的需求,我们这个国家的民族很多,生活习惯也不同,更多是做生活习惯,还有就是告诉未来的人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还有一种特别重要的,就是先把自己的心灵修好,才可以去做设计,因为我觉得现在的设计,如果后面的机器不好,人不好,他做什么设计,都是表面的。谢谢。


【梁志天】:建国是我非常敬重的设计师,我对潘先生不太了解,今天第一次见面,为什么我们四个人坐在台上要讲东方设计、本土设计的问题,毫无疑问,建国跟琚宾是在这个领域下都做得很好、很出色的设计师,他们没有错,都做得很棒。但我有另外一种看法,为什么一定要本土设计?为什么一定要东方设计?为什么在中国的设计都要做东方设计?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东方设计没什么不对,但也不一定每个项目、每个产品、每件事都要把老祖宗的文化搬到我们的设计里,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现在已经非常全球化、国际化了,当年我们做的东方设计,有本土文化在里面的,这是很对的。但同样我们也要会很国际化的设计,这是另外一条路,设计可以有所选择,或者两者都做,这是第一。

第二,无论你做什么设计,东方也好、本土也好,什么东西都好,我们一定要用表现的方式来表达,我们本来就是中国人,流的是中国人的血,想的东西就是东方人的思想,从小念的就是这样的书,我们设计的东西就代表了我们当代中国人想的东西,所以我们不要专门发掘什么历史、什么文化,我们只要代表当代中国人、当代华人、东方人想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不需要用很表面化的表现方式来表现我们的东西,就像开始时苏丹老师说的,今年中国国家馆就和以前的国家馆很有区别,它没有把中国很传统的东西搬到米兰,反而用很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方法表现出来,我觉得这也是另外的一个方法,但我没有说哪个对、哪个错,两个方式都可以选择,而且会同时发挥得很好。谢谢。


【琚宾】:两位梁老师都是我的前辈,也是我以前学习的前辈,以前画图的时候“抄”了很多梁老师的图纸,从他们图纸上学了很多。

现在阶段不一样,我认为现在有可能我更多是“被标签化”。现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完全是不可控的,当你被标签化的时候你很难用语言表达,如果一定要谈一幅画,如果谈设计,我个人不太主张从文化的角度去做设计,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人的本性,面对设计这件事情的时候,最感动我们的并不是文化,而是自然。我们去教堂去个五六次就不会那么有震撼性,但你到雪山,到西藏,你去一次会哭一次,因为那是自然的力量,它永远都在给你。所以,如果一个设计师懂得用自然,我们的设计离自然越近,你就会越感动,感动得越持久。我认为这是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在我做设计的时候我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怎样让我的空间离自然最近,这种方式,我可能会从材料本身的质朴性来做。

这之后,我下面考虑更多的是空间本身的质朴性和它应该解决的问题,比如光、通风等技术问题,之后我会把艺术放上去,因为艺术是空间的眼睛,再之后我才会考虑文化。我认为,如果把文化前置化作为第一个要素去解读,我们就会形成当代中国结合美学下的一种构建,普遍的用一种符号式的方式去表达。当然,我个人更倡导一种气质美学,它是一个空间气韵生动的状态,像中国以前的绘画一样,懂得留白、懂得写意、懂得沉浸,而且有诗意。

再回来讲全球化这件事情,当下的设计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多元共生。文化是多元的,它是共生在这个地球上,我非常赞同李老师刚才讲的观点,各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我们都会涉足,去吸收,去包容,在这个基础上找到自己,找到那个我,有可能就是独特的你。谢谢。

【胡艳力】:琚宾老师更多的还是说,其实不必要把一个风格标签化,更多的还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多的尊重自然,潘老师,您也同意这个观点是吗?这样谈就不能唱反调了吗?


【潘向东】: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东方设计,现在市场上有一批这样的设计师,很强调这方面,我觉得值得去尊重。

问题在于,很多项目,业主可能并没有要求你这样去做,比如我做一个项目,我的概念可能是从一个海滩的概念来延展设计,你说它是东方的吗?可以,你说它是国际化的吗?也可以。设计这个东西,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每个人应对的项目不一样,最重要的一点是,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至于我自己,本身习惯在一种元素中放入一种跟这个项目有关系的东西,来发展,然后把设计连贯起来。

设计师,特别是室内设计师,有些人坚持东方的设计,值得尊敬,但也不需要每一个设计师背着沉重的文化任务,我觉得可以顺其自然,这是我的想法。

【胡艳力】:既然四位嘉宾观点比较一致,我们可以畅想一下,立足于本土设计,未来每一个我们自己行业里的成员,或者我们整个设计行业在国际上立足靠什么?自己的本土设计未来的发展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梁建国】:我觉得未来的空间越来越大,我觉得以前不正常,现在才正常,说实在的,有一点我想倡导,希望我们在座的设计师,包括我自己本人不要做产品推销员。因为现在从业的设计师95%是在做产品推销员,因为这是我们的商业模式,所有家装公司一进去就必须要卖这个卖那个,不收设计费,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可能做到。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内心强大,你爱设计,把设计做好,人家付设计费给你,你必须有这个义务也有这个责任完成好。谢谢。

【梁志天】:我个人来说比较喜欢尝试不同的设计方式,我说我的设计风格是现代(现代装修效果图)的,是简约(简约装修效果图)的,但简约不等于只有一种风格,我觉得是简约生活的态度,其实在我的设计里能看到,无论是室内设计的项目还是产品设计,都有一些国际化的东西,有东方味道的东西,有香港味道的东西,也有中式的东西,所以要看项目来定我们的出发点。

就像刚才我说的,虽然你说东方、说本土,但我们不一定要用一种形式来表现。我设计过几个产品,帮意大利公司设计一个卫浴产品系列,我的灵感是来自中国的砚台。当然,有些造型还是从墨砚上提炼出来的,一看就知道这应该是中国来的东西。刚才你们在PPT里看过,有一个矢量盘,不是圆的也不是方的,它的角都是圆的,你问它是什么形象,没办法说出来。有一次我这个产品在米兰推出来的时候,有些国外的媒体访问我,说梁先生,我觉得你这个设计很有东方味道。我说你怎么看出来的?就是跟我们西方的设计不一样,他问我这个矢量盘是什么型?我不假思索地说,这个是中国型。他说,什么是中国型?我说,这不是什么中国的造型,但它和西方的不一样。如果我问你,你喜欢这个设计吗?你问不同的人,他们可能会说,我很喜欢,太棒了,或者他说,我不喜欢。但如果在同样的场合里你找一些中国人来问,“这个设计好吗?”他们可能会说,“不错”,或者他不太喜欢,就会说“还好”、“还行”,中国人就是不说实话,不喜欢不说不喜欢,喜欢的也不说很喜欢,这就是中国人中庸的个性,我觉得我的设计就有这种个性在里面,我不能说我不是中国人,我肯定是中国人,我内心想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所以基本上我们中国人从心出发的东西都是跟西方人不太一样,这才是内心而出的中国人的设计。

【潘向东】:对于未来,我们公司是一个非常本土的设计公司,虽然也有外籍设计师,现在说新常态对每个公司没有影响,我觉得是假的,对于所有人,在中国市场上所有的公司、个人都会有影响。去年我们基本保持平稳,但付出了起码多三分之一的力量才做到,我认为目前还不是非常好,但从产品的角度,我一直支持目前这样的状况。

我们在广州的设计团队也经常会谈这个问题,但都是达成了一个共识,现在就应该趁这个机会理清楚一个设计系统,根据每个系统里的每个专业,把每个领域做得更加专业化,同时又展开专业上的布置。一个设计不要只是简单的画图,施工、方案、概念,而是要通过智能化、科技、灯光、新材料等等领域,把每一个事情都做到最精,这样不至于在未来的生活里措手不及,所以未来发展,我觉得还是专业化的问题。

【琚宾】:有可能我不是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提出我自己的疑问,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文化或我们的话语权更强,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想。特别是我们行业,我想,第一点特别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我们不缺乏学校培养人才,我们不缺乏每个设计师埋头苦干,我们缺的是中间转换的过程以及没有研究,或者说没有人专注于研究,因为没有这个环节,就意味着你的发动机是不转的,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特别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每个公司的发动机没有启动,仅仅是在做技术性的生产,我认为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掉,第二个问题,有可能就会面对当下互联网平台上自由职业者的出现,大家都会变成自由职业者,因为大家不太愿意在一个体系里,在一个特别大的盘子上变成其中一分子,除非那个平台做得非常细腻。

当每个人都变成个体,变成个体之后的能量场,它一定会产生更多能量,一定比一个企业化过程里产生的能量更多,有更多可能性和未来,这个可能性之后可能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游戏的革命者和重新制定游戏规则的人出现,我相信一定会出现。有没有在现在出现,有没有在我们前辈身上出现或有没有在我这代人身上出现,我都不知道,但我相信这一代人里一定会出现革命者,借助互联网平台,借助研发,借助资本,再借助平台上面革命性的管理方式所得出的结果。

我们回望美国,美国一百多年以来一直是当代艺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我们都跟着它走,不管你们提及谁,所有人,我们都天天捧着那群人,为什么?因为游戏规则是由美国人掌控的,他们要怎么拍,为什么当代艺术就是喜欢,如果游戏规则变成中国人制定,中国人会不会制定那个当代艺术的游戏规则呢?中国有大写意,宋代的时候我们已经把当代艺术解决完了,大写意已经有了,当伊斯兰掌控文明之后,他们会不会制定新的游戏规则,相信这是21世纪我们应该想的问题。

讲得有点儿大,设计师最终还是要做好自己。

【胡艳力】:刚才一直在探讨本土设备怎样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或是争夺更多的话语权,4月份即将到来的米兰展,回顾以往的米兰展,很多中国设计师都去参展,在座的还没有来的一些设计师都会参与其中,但其实今年这种声音特别多,我们年年都去参展,我们应该是点赞的态度,还是吐槽的态度?比较尖锐,你们可以拒绝回答,也可以在现场分享一下你们的观点。

【潘向东】:拒绝回答,有不一样的想法。

鼓励和反对都是对的。有些人去的话,能够推崇中国的设计,那是好的,但有一些,要表现出来,非常正面的,这方面还要考虑。

【琚宾】:一个事物的发展要尊重自然规律,它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长成歪瓜咧枣,顺其自然就好了。去,不要强求,不去,要顺其自然。但我认为媒体导向不要去捧,一旦去了之后就代表中国什么什么,我感觉这件事情非常丢人,一定要长张脸在那儿,这不是中国人的轻轻的状态,非常淡然、非常优雅,我没办法形容,但这就是我的态度,要自然。

【梁志天】:一定要去,因为我有一个产品要推出来,今年我帮意大利的一个一线品牌做了全系列的家居设计,他们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找华人设计师、东方设计师做设计,我觉得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应该说是我们华人设计师的荣誉,所以你们一定要来支持我。

【梁建国】:我是不反对去,但是我不会去。

【胡艳力】:感谢四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分享。

【主持人】:感谢嘉宾主持和嘉宾的精彩分享,也恭喜以上所有获奖人。

2015中国设计年度人物暨2015中国设计有态度征集正式启动,2014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获奖人也将成为2015中国设计年度人物的提名人。

设计有使命,这个使命就是“设计有态度”。态度是设计师的使命和责任。

把中国制造发展成中国创造,首先要提高我们的设计水平,希望设计师们为提高中国的设计水平不懈努力,为设计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我们也希望新的一年有更多的优秀设计师参与进来,2015中国设计年度人物盛典,朋友们,再聚。

相关知识

“当代东方设计”是本土设计发展方向
安华卫浴刘广仁:智能化是今后行业发展方向
华耐设计基金 | 李善军:简约、轻奢,未来设计发展方向
环保型厨柜产品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掌上明珠阿尔贝托:定制化是未来家居发展方向
18位“2014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揭晓 共论设计发展之路
2014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揭晓共论设计发展之路
红鼎国际|关注人居与智能是未来设计的方向
博洛尼林周勇:建材业发展方向是设计和审美
定制设计与个性化服务 是衣柜企业发展方向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当代东方设计”是本土设计发展方向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583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