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经济转型进入下半场 今明两年是触底期
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决策层以“新常态”概括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并获得广泛共识。
2014年中国经济7.4%的增速是最近一些年来的新低,但增长态势总体平稳、就业状况较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大体同步。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经历具有长期意义的转折性的变化,正在转变为更多依靠消费、依靠服务业、依靠内需、依靠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经济。
经济发展转入新常态,所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必然多于其他时期。从国际经验看,许多经济体正是在该时期出了大问题,甚至陷入危机,中国经济在过去一年时间里能稳住阵脚,守住底线,且结构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不论从中国自身来说还是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说均属不容易。
中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或经济转型,在前几年只是走过了上半场,遇到的主要是认识问题,即如何调整由来已久的高增长思维定式。
去年10月份以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经济的转型开始进入下半场,短期内经济过快下滑的风险加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可能超过以往。今年和明年我们认为很可能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一个触底期。这样的话,我们感到一个值得关注和争取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转型再平衡。
具体地说,就是在避免增速快速下落的同时,实现平稳触底,并转入稳定且可持续的新的增长平台。要实现转型再平衡,我们认为需要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高投资触底。以往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主要依托于高投资,而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可以解释85%左右的总投资变动,其中制造业投资只有直接依赖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投资以及出口的增长。
所以投资的增速触底,通俗称为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这三只靴子要落地,目前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这两只靴子已经相继落地,房地产投资也开始回落,当然现在是一个分化的态势,我们认为有较大的可能性实现比较平稳的软着陆。
第二个条件就是严重过剩行业的退出和重组大体完成。标志是低效企业关闭货币重组,产业集中度提高,严重过剩行业的价格主要是PPI指标开始回升,相关企业逐步达到正常的盈利水平。
第三个条件是新的增长动力可以填补投资减速和过剩行业调整留下的空间而有余。主要包括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展,更重要的是创新。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网上购物的火爆程度是超过了我们在座各位的预想,但是我们感到这仅仅是一个序幕,重头戏很可能出现在互联网对生产过程的改造,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融合和改造严重过剩行业的洗牌,这有三重因素,叠加起来以后将会大大提高中国“互联网+”这个创新的成功机会。
促进转型再平衡的实现,宏观政策应当是缓冲性的,也就是说要通过政策工具扩大需求,防止短期内过快下滑,提供一个缓冲带,同时又要避免放得过松,延缓必不可少的调整。
最近中国有一个问题讨论比较多:通缩。中国现在出现的价格低迷现象,我们感到与成熟经济体的通缩相比成因大不相同,如果一定要把它叫成通缩,那么这种通缩主要不是因为流动性不足,而是由过去30多年,特别是过去十多年重工业高速增长所导致的严重产能过剩所引起的。
如果不经历一个实质性过剩产能的退出和调整,这些行业的价格不可能回升,相反如果流动性过多还会延缓低效企业的退出。
更重要的是,应当以全面提升要素生产率为主线,把一批改革摆上优先位置。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来得到过以量的扩张为特征的第一次重大机遇,进入新常态后将迎来以质的提升为特征的第二次重大机遇,而且质的提升内涵更丰富,空间也更大。
中国的产业层次丰富,且处在转型升级之中,配套条件也是世界最好的之一。更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改造实体经济的创新活动,在中国也是最为活跃的。抓住并利用好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次重大机遇,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也将有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据其在论坛上的演讲,有删节)
相关知识
刘世锦:经济转型进入下半场 今明两年是触底期
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房地产今明两年是拐点
楼继伟详解财税改革方案:今明两年是关键
专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 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态势是L型加上若干个小的W型
全国政协委员刘世锦:“热楼市”亟待“冷处理”
刘世锦:经济成功触底后会有反复 不会出现大反转
刘世锦:中国房地产业或在明年中触底反弹
刘世锦:房地产已进入历史性“拐点”
业内:今明两年东莞房价不会有大波动
人民日报:经济增速今明两年要实现平稳触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