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为重振与新生 从“鹰牌控股”到“鹰牌集团”

为重振与新生 从“鹰牌控股”到“鹰牌集团”

https://www.biud.com.cn 2011年07月22日15:24 家居装修知识网  

  8月18日,鹰牌集团在石湾总部隆重举行“鹰牌集团”挂牌仪式及鹰牌陶瓷36周年系列庆典。“国进民退”的股权变更终于水落石出,8月4日,鹰牌控股在新交所发布公告称:“大股东石湾信力投资管理公司收购佛山石湾鹰牌陶瓷有限公司、佛山石湾鹰牌华鹏陶瓷有限公司、鹰牌陶瓷实业(河源)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的相关交易手续已于8月3日全部交接完成”。从此,国内陶瓷行业第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陶瓷企业将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刚刚注册成立的广东鹰牌陶瓷集团有限公司。

  命运多舛的鹰牌,已经历过多次的蜕变,但每一次的蜕变,都未能为鹰牌带来重振与新生。鹰牌,这个中国建陶业曾经的骄傲,在历经短暂的辉煌之后就一直在低空徘徊。这一次的蜕变,可以说是鹰牌有史以来动作最大的一次变动,鹰牌能否获得新生,重新展翅高飞,无疑让每一位熟悉、热爱鹰牌的业内外人士寄予太多的等待与期望。

  此次变动最大的,一是鹰牌彻底从新交所退市;二是“国进民退”,鹰牌变身为全资国有企业;三是掌舵人是土生土长的鹰牌人,而非“空降兵”。让我们通过这些主要的变化,来看看鹰牌陶瓷未来的命运。

  先说说退市。陶瓷企业上市到底好不好?恐怕很难有一个定论。近年来,仅佛山就有数十家陶瓷企业在酝酿上市,上市工作准备了好几年,税款补交了几千万,但无论是主板还是创业板,企业基本上都无功而返,难见成效。虽然如此,仍未能阻止企业上市的步伐,从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变,成为无数渴望迅速做大做强企业老板的梦想。与此同时,与鹰牌控股同在新交所上市的亚细亚陶瓷,也于今年4月选择了退市,另一家国内主板市场上市的斯米克陶瓷,其经营业绩也远逊于国内同规模的未上市企业。而鹰牌现任领导人对于鹰牌退市,则认为是“解决了历史包袱,让鹰牌轻装上阵”。由此可以看出,上市与否,就如同“围城”,未上市的,想尽一切办法要上市,上了市的,又想退出来。上市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到底是利是弊,很难有一个定论,鹰牌退市能否成为鹰牌新生的一次机遇,现在还很难说。

  其次是“国进民退”。转制后的鹰牌陶瓷,由“鹰牌控股”变更为“鹰牌集团”,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全资国企的身份。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第一感觉中,“国进民退”是一种倒退。对于建陶产业这样一个垄断竞争性的市场而言,进入的门槛是如此的低,经过上世纪90年代初的改制,陶瓷企业的资本基本上变成了民营资本,而鹰牌在此次改制中仍然未能脱离国有企业的束缚,业内人士并不看好。虽然近年来国有企业效益普遍好于民营企业,但现在的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与经营范围完全不同于原先的国有企业,上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经营不善就是前车之鉴,而伴随着民营化的春潮,陶瓷行业则是一日千里。虽然鹰牌新任掌门人林伟表示,对于鹰牌这个老品牌来说,哪种经济体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种体制对鹰牌的未来发展更有利,但这也无非是职业经理人的一种托辞。据《南方日报》(8月17日)报道:“由上市公司转制为国有全资公司后,鹰牌集团在今年上半年已止住连续多年的亏损,实现赢利”。但是,从鹰牌新生的角度来看,民营化肯定要比国有化拥有更多更大的机会。但是,这一次的改制,鹰牌并未能彻底转换其身份。

  再来说一说掌门人。鹰牌自第一代领导人庞润流之后,第二、第三、第四代掌门人全部为“空降兵”,这些掌门人或拥有台资企业严格的管理经验、或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与背景、或是金融市场的专家权威,每一次的更替,都被外界寄予厚望,但最后的结局却如出一辙,并未能力挽狂澜,让鹰牌获得新生。被称为第五代掌门人的林伟,是唯一一位从鹰牌成长起来的领导人,他1989年从陶院毕业后就进入鹰牌,从一名普通的瓷砖研发技术员,一步步晋升至洁具研发经理、技术总监、研发中心主任等职,他与前四位掌门人都共事过,非常熟悉鹰牌的内部运作,而且作风扎实,为人低调。也可以这么说,他最了解鹰牌的问题与短板,而且拥有良好的员工基础。因此,林伟的履职,恐怕是此次鹰牌变更当中最值得期待的因素之一,希望他能将鹰牌带出低谷,让鹰牌这个中国建陶业的骄傲能够真正地获得新生,重返蓝天!

相关知识

为重振与新生 从“鹰牌控股”到“鹰牌集团”
精彩博文汇编:企业转制能否实现鹰牌蜕变重生
摸索前行 从鹰牌“逆行”谈行业体制转型之惑
鹰牌集团囊括第七届中国陶业新锐榜六大奖项
从贴牌到终端零售 卡森家具连锁店遍布全澳洲
鹰牌集团斥资3亿重塑华鹏品牌
鹰牌集团斥资3亿 重塑华鹏品牌
从箭牌衣柜工程案例看箭牌品牌实力
流水般激荡与惊艳 箭牌流线洞石瓷砖外观
彰显品位与追求,箭牌定制衣柜为你代言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为重振与新生 从“鹰牌控股”到“鹰牌集团”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50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