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博雅堂梁伟:传统文化与红木家具的品鉴

博雅堂梁伟:传统文化与红木家具的品鉴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07月03日13:46 家居装修知识网  

  加强传统文化修养,掌握红木专业知识,是品味鉴赏红木古典家具的必然条件。那么,到底什么是红木文化?在这里,我们姑且把红木文化理解为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审美思想为依托,凝结在红木家具、红木装饰构件等红木制品的信息、艺术、技术的总合,包括材料文化、造型文化、纹饰文化等等,这些所有相关的含义汇集到一起就是红木文化。

  众所周知,红木家具所用的材料无一不是经过成百上千年在恶劣的环境中成材的,蕴含着天道自然的至深法则,这本身又是一种物化的文化象征。用材讲究的红木家具,采用雕刻、榫卯、镶嵌、曲线等传统工艺,集中在木性、造型、结构、技艺等方面给人以美的感受。

博雅堂董事长梁伟

  首先说红木材料的木性美。红木原材也和其他木材一样,会随气候变化产生缩涨,这是木性的本性。干燥较好的木料制成的红木家具一般不会发生开裂、变形。这样的家具放在过于潮湿或干热的环境里,如南方的霉雨季节、北方冬季有暖气的楼房中,家具上的肩口即横竖材相交处,潮湿时会向外“开口”,干燥时会向内“张嘴”,但会随着湿度恢复正常而自然消失,而且具有强健的木质活性,即使反复多次也不会影响家具的结构和寿命。

  再说红木古典家具的造型美。传统的红木家具,分有多种风格流派,这些流派基本都是从古延续至今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沉淀于历史经久不衰,具有古典的风格特征,数百年来为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士所喜爱。在现代,红木家具在基调不变的情况下,略微添加了一些符合现代人生活的元素,与现代生活环境相融合,是使用者品位修养、精神境界的标志。其次是红木古典家具的结构美。传统家具讲究自然,在结构上采取不用钉、不靠胶的榫卯结构,使得木材有机成为一体,不仅能控制木材变形、缩涨,还能保证家具经久耐用。

  榫卯结构是中国红木传统古典家具的核心,是中国传统家具技艺的巅峰。从外表看完全相同,内部结构的优劣、工艺水准的高下却有很大差异。家具上每一个部件的榫卯形式都可以有几种不同做法,这取决于制作者的知识水准、手艺高下和职业道德。手工制作是经典红木家具的一大典型特点。不同于机器生产制作出的家具外形千篇一律,手工制作的家具融入了很多工匠个人的技术特点和艺术体验,制作出的家具各有各范,极富个性。实践证明,传世精品家具,多出自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的工匠之手,充分体现了作品呈现的技艺美。

  了解红木文化,就是要掌握红木古典家具一些基本的鉴赏知识。比如纹饰,家具上的纹饰是指家具中的构件、花件线条、木纹和所有装饰的图案。看花件构图的粗细疏密、深浅和大小线条的匀称度、木纹走势是否清晰、光洁柔润是否发自木质内部。可逐层地感受构件线。条或装饰图案是否干净利落、精致细腻活灵活现、动感突出,从视觉上感觉是一种协调与对比的艺术表达,是一种动态的美。

  人们常说的紫檀工,是指紫檀家具的制作工艺,简称为紫檀工。一般人讲的紫檀工,是指以造办处京作和老广作风格为基调的一种制作风格。它图案多为卷草蕃莲,云龙拐子,博古八宝。纹饰刀法生动,布局丰满,磨工细腻,一般为浮雕,起地干净平整。结构上多为底带倒棱成圆弧形,带与大边交接处格肩,柜类后身活插,桌椅面子下不上漆麻,铜活镏金錾花等等,均是紫檀工概念。

  再比如常见的茶几,茶几是由明代的长方形香几演变而来,到了清代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新品种,清代时期茶几较少单独摆设,往往放置于一对扶手之间,成套陈设在厅堂两侧。由于放在椅子之间成套使用,所以它的形式、装饰、几面镶嵌及所用材料和色彩等多随着椅子的风格而定。在居家使用时,讲究红木家具色彩与室内背景的协调。装修房间时,室内背景色调和灯光是主要的考虑点。一般来说,室内宜选择比较调和的色彩,不宜过暗或太强烈。木地板比较容易选配红木家具。如果是磁砖、水磨石、或大理石地面,建议室内局部加铺地毯,以缓和冷而硬的感觉,等等,不一而论。

  总之,只有培养传统文化修养,在社会层面推广、普及红木文化知识,才能整体提高对红木古典家具的鉴赏、消费能力,繁荣产业发展。(梁伟_ 文 朱方刚_摄影 )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相关知识

博雅堂梁伟:传统文化与红木家具的品鉴
米兰大宅:传统文化与家装的相得益彰
书画艺术与红木家具的完美融合
有家如此,夫复何求! 旗袍美女与红木家具的组合竟如此惊艳
如何处理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与当代性的关系?
软装协会徐刚:传统文化复兴 促家具企业成长
通路快建林翰: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三个层面
缘木原谢文明:古典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完美交融
2015“木成金”中国传统木雕及红木家具精品拍卖会圆满落幕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红木家具设计理念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博雅堂梁伟:传统文化与红木家具的品鉴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40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