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杜东:学习西方设计首先应学习当地历史

杜东:学习西方设计首先应学习当地历史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05月28日11:45 家居装修知识网  

  摘要:2014筑巢奖作品报名已经启动,并实施网络报名,国内诸多设计师积极踊跃地投入到本次作品评选,并提交了自己最满意的设计作品,并对今年9月份即将启动的米兰游学活动抱有诸多期待。针对本次筑巢奖启动,新浪家居采访了博洛尼设计总监杜东。

  采访时间:2014年5月23日
    采访地点:北四环东路博洛尼展厅
    采访记者:新浪家居 陈琴
    采访人物:博洛尼设计总监 杜东

  记者:今年的筑巢奖已经开始启动了,并且也启动了网上的报名,您今年提供的作品是偏哪一种风格的?

  杜东:今年提供的作品,实际上我的作品是没有风格的,主要有这么几套,一套是中国的东西和西方的东西结合的东西,我给它起的名字叫“宫”,就是中国的皇宫的感觉和法国的皇宫的感觉,放到一起,因为现在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不建议提倡风格,因为风格这个东西就是两个框框把人框到一起,这叫风格,一阵风刮过来,拿个格子把人框起来,这叫风格,所以这些东西会有很多局限,我们也不建议提倡客户讲风格,这些东西不要做。

  还有一个是针对客户的要求,比如我作品的名字起的叫“音乐”,因为客户就是弹钢琴的,而且在国内很有名的一个人,他的生活状态平时就是非常温文尔雅,但他实际上弹钢琴的时候非常疯狂,会形成一种性格上的冲突。所以我们整个风格里边,整个色调出来的时候,就是红色和蓝色,非常冲突的两个东西,一个很热烈,一个很安定的东西,是这样来做的。这是第二套方案。

    第三套方案整个是黑白灰的色调,因为现在都市人有好多的生活的状态当中,就是黑白灰的色调,喜欢安静、喜欢安逸,我也做了一些尝试,回头可以看一下我们的东西,感觉感觉。

    记者:因为今年筑巢奖是携带去年获得筑巢奖金奖的作品去参加米兰三年展,我相信圈内很多设计师都听说这件事情,您觉得针对中国的作品针对世界的舞台,您怎么看?

  杜东:现在中国装修的行业,大概也就在20多年,西方有200多年,比咱们多很多很多,中国的设计师是非常伟大的设计师,为什么这么说?就跟中国的发展速度一样,用了30年赶上美国了,或者赶上日本了,中国人也是一样,包括咱们说的中国设计师,把他自己理解的东西放到西方去,站在西方人角度来看这个东西是很新颖的,他们也是可以学习的,因为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中国的设计师,中国的室内设计自己做的欧式风格拿到西方去,法国人都不认识。法国人为什么崇拜中国呢?因为觉得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太奢靡了,全都是故宫的感觉,普通老百姓家里生活的也是故宫的感觉,其实不是,这是一个曲解,包括中国人去国外旅游也是一样,参观的地方是教堂、宫殿,没了,那实际上不代表着人家本地的生活状态,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理解的东西,有偏差的,这就是偏差,所以你放到那儿,人家也觉得很有意思。但是你要说去讲欧式的风格,这完全不是,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通过历史过来的,必须有历史的积淀才可以。

    记者:筑巢奖这边在今年9月份的时候还会启动米兰游学的项目,您这边是对这个9月份的有血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杜东:实际上比如像去留学,或者去旅游,去国外参观,你看到的都是表象的东西,包括你去留学,教你的东西也是表象的东西,你想真正去学习人家、了解人家,首先学的是历史,就是人家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来的,经过什么样的变迁,什么变化,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说好多老师、好多大师给你讲半天这个东西,你不理解,只是皮毛的东西,只是讲这个造型、那个造型,这个柱子,那个柱子,你不理解,你只是死记硬背,回来还是用不上。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跟历史有关系的,包括风格,包括法式的、美式的都跟它的变迁有关系,这就是去留学,实际上学的是人家的生活状态,和人为什么产生这个生活状态。

相关知识

杜东:学习西方设计首先应学习当地历史
美克美家跨界直播丨对话陈文令&杜东:艺术玩家如何营造空间腔调与气韵
赵伟东:关注自身设计作品的提高
陈晓东:坚持以设计为原动力的国际化道路
赵晓东:设计来源于生活
东华大学汪芳:家纺设计大赛应更多吸纳学生作品
红创奖 | 刘东:继续将设计的初心传递下去
Grado柴晓东:坚持原创设计 做有故事的公共家具
赖旭东:设计师的使命就是“以美好致生活”
欧派橱柜梦想设计家 | 东易日盛设计总监侯燕芳:在不断的学习中探求无尽的设计灵感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杜东:学习西方设计首先应学习当地历史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382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