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纽约华裔男曼哈顿大桥建屋 全球各地蜗居一览

纽约华裔男曼哈顿大桥建屋 全球各地蜗居一览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04月18日10:33 家居装修知识网  

小屋内部。(美国侨报网援引Twitter图片)

乔伊穿着是整齐。(美国侨报网援引《每日邮报》)

4月一名纽约市中年华裔男子无家可归,只能在曼哈顿大桥(Manhattan Bridge)用木板搭起一间小棚屋,并在这里居住了一年。

据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15日报道,华裔男子自称乔伊(Joey),英语水平有限,在纽约生活了13年。因为赌博,乔伊输了很多钱,无家可归的他只能在大桥的钢梁上用木板搭建了棺材大小的小屋。

上个月,一名经过大桥的骑单车者看见乔伊爬上桥,以为他要自杀,拨打了911。后来,他解释称自己只是要回“家”。过去一年,乔伊都这样悄悄回到小屋,然后再悄然离开。每天,路人熙熙攘攘地从乔伊的小屋下经过,但都没发现这个“蜗居”。

乔伊说,自己来自上海,移居美国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他透露,还有其他人生活在这座大桥上或者大桥附近,一名妇女已经将自己的东西从自行车道搬到了大桥入口。

事实上,乔伊穿着整齐,看起来并不像是居住在大桥上的人。目前,乔伊正在离“蜗居”只有15英尺(约合4.7米)的地方建造另一处小棚屋。乔伊的小屋长10英尺(约合3米),宽1.5英尺(约合0.45米)。

这样的小屋只够一个人平躺着,却可以为流浪汉遮风挡雨。不过,大桥上24小时车水马龙,十分嘈杂。汽车和卡车呼啸而过,鸣笛不断。乔伊的小屋就建在自行车道上,光线较暗,相当危险,但他觉得这里的桥结构可以为自己小屋提供一个屋顶。

目前,纽约警方拒绝对此事进行评论,交通部门(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也没有回复记者的询问留言。

全球各地蜗居一览:

12月4日,北京,朝阳区丽都花园(花园装修效果图)路井底下居住着一对老夫妇,两位老人近70岁,在此居住已有五六年,白天外出乞讨,晚上回来居住。老夫妇住的井盖上盖着纸板、薄膜。“看到一个老太太把井盖打开进入了下水道,慌忙跑上去想帮忙并且报警,走近一看,下水道里有灯光和孩子的笑声,还有床被子,应该是睡着人……我问老太太需不需要帮助,老太太说不用,挺暖和的……”昨日该帖一经发表,便引来网友围观。王巍摄

 

北京晨报记者按网友提供的线索,在丽都广场南门西侧的路边草坪找到了这口井,井盖上盖着纸板、薄膜,并用石头压住,井盖正中间写着一个“暖”字。不远处的铁栅栏上,搭着一床蓝色被子,还有一些袜子、泡沫纸等物品。“这下面住着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太,这些东西就是他们晾的。”在附近打扫落叶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两位老人近70岁,在此居住已有五六年,白天外出乞讨,晚上回来居住。

在张先生的帮助下,记者打开井盖,发现井内有污水,漂浮着鞋、雨伞、方便面桶等物品。“昨晚还在这里住呢,今天怎么井内渗出这么多水?”记者进入井内,微光中看到这里约有4平方米大小,湿漉漉的地面上铺着一张白色泡沫纸。沿着井壁有数根锈迹斑斑的管道,管道上堆放着各种杂物,还有两件外套。附近一位停车收费员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井内主要是老太太一人居住,“老头不知去哪儿了。”“那她换洗衣服怎么办?”“将台西路那边有一口水井,她就在那儿洗衣服,洗完后就晾在这铁栅栏上。”在收费员的指引下,记者打开紧邻马路垃圾桶边的井盖,里面存放着几包衣物、一个绿色塑料盆、一只小电筒,井边一个塑料袋内还装有一小瓶润肤露。“他们的东西主要就存放在这个井内,井内没有灯光,只能靠手电筒照亮。”

记者后来遇到这口井的“主人”王先生。他称自己今年53岁,家在怀柔农村,在井下已居住近20年,家里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正上高中,儿子上初中。“三个孩子上学得花不少钱,家里没有其他生活来源,妻子负责在家看孩子,我出来打打工,房租太贵,至少一个月也得300元,我在这里已经住了近20年。我这把年纪,就是每天在将台西路附近洗车,空闲的时间就捡废品卖。虽然回家只需要3个小时左右,但已经很久没回家了,没挣上钱。”他尴尬地笑了笑。据王先生介绍,他所居住的井内夏天会渗水,只得另寻地方居住。“冬天外面睡着太冷,睡在井内暖和一点。今天老太太住的井内渗水了,她今晚回来得换地方住了。”说完,王先生钻进井内。警方了解情况后,把王先生暂时安排在附近一位停车收费员的住所居住。“我们会与其家属联系,如需救助,会把他送往救助中心。”

女孩为省房租出奇招 楼顶搭建蒙古包

前天,网友王丽(化名)发文称,她在胡同房顶上搭建了一个蒙古包并居住了一年,此事引发热议。

昨天,王丽本人拒绝透露蒙古包位置,记者和城管亦未找到。众网友质疑该事件真实性,疑其商业炒作。

>>事件起因

自称住蒙古包一年

王丽自称在东四十条附近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工作,11月20日,她在公司的官网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我在北京胡同里住了一年蒙古包》的文章,讲述在京生活时因房租过高,奇思妙想,决定在二环内胡同的房顶盖一个蒙古包。

王丽在文章中说,她和朋友经过多番寻找,终于找到一家在呼和浩特的厂家,花费4000元定制了一个主要为木材质地、直径3.5米的蒙古包,并已在蒙古包内居住了一年时间,“除了外面发生什么事我都听得很清楚之外,感觉和普通的房间差不多,可能还更温馨一点。”

>>记者走访

未找到涉事蒙古包

昨天下午,记者找到王丽本人。记者向王丽提出采访要求,但被她及在场的同事婉拒,“现在很多人都在联系我,我还没有想好(要不要接受采访)”。

文章发出后,有王丽同事曾在微博称蒙古包已被相关部门要求拆除,记者问及此事,王丽则含糊回应称自己“不知道”。记者随之问及蒙古包所在的位置,但王丽拒绝透露,只称是在“北京二环内”。

昨天下午,京华时报多路记者在王丽公司周边的胡同一带大范围寻找,但未能找到与王丽文章中匹配的蒙古包。

>>网友质疑

众网友认为其炒作

王丽的文章经过微博转载后,引发了网络热议,网友对此褒贬不一。有网友认为,王丽的行为很有创意和想法,不失为北漂一族解决高房租问题的好办法。

另有很多网友则质疑王丽在胡同房顶搭建的蒙古包应属违建,理应被拆除。同时,由于网文的图片并没有显示拍摄时间,也无法判断胡同的具体位置,网友们认为事情的真实性有待核证,“看起来有点儿像炒作”。

>>城管回应

是否违建仍需考察

东城区城管工作人员介绍,昨天下午城管已接到举报称,东四胡同内的平房上有人搭建蒙古包。昨天下午,城管已派工作人员到东四附近寻找,但并没有找到蒙古包。

针对在平房顶搭建蒙古包是否属于违建,该名工作人员表示,蒙古包是否属于违建仍需实地考察。

>>相关

蒙古包当“包房”

无独有偶,昨天下午,在北新桥三条一饭店露台上,记者找到了两个大小不一的蒙古包。

该饭店员工称,蒙古包系用餐包房,整体为木质结构,专门从内蒙古运到北京,并雇用内蒙古的工人进行搭建,“这在二环内比较少见”。

14日上午,有居民向记者反映,南京市江宁区天元中路上的21世纪现代(现代装修效果图)城内,一幢200平方米左右的跃层公寓,竟被房东隔成了19个房间,然后出租给了30多人,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这所神奇的微住宅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牛蜗居”。(京华时报)

 

全球各地“蜗居”一览

“南京最牛蜗居”

接到居民反映之后,记者赶到了江宁区21世纪现代(现代装修效果图)城小区,在知情者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他们所说的“南京最牛蜗居”。由于房门无法喊开,记者只能在附近住户家中走访,每当谈起此事,该小区居民无不摇头。

到了下午2点,因为该“最牛蜗居”有一年轻女租客出门,记者才得以进入,发现6楼客厅卧室(卧室装修效果图)早被打通隔成了密密匝匝的10个房间,所留通道也只能一人正常通行,楼上的9个房间也是房门靠着房门,万一该楼发生火灾,至少楼上租客逃生几率甚小。

英国设计师的蜗居“立方体”

蜗居“立方体”

英国设计师设计一种仅9平方米的微型房,虽然面积有限,但厨卫设施一应俱全。它还有一大优点,就是采用节能设备,低碳环保。设计师麦克·佩奇是赫特福德大学认知心理学教师,给微型屋取名“立方体”。屋如其名,小屋约9平方米,有一门一窗,据说是世界上最小的生态屋。

纽约8平方米超级蜗居

8平方米超级蜗居

嫌自己的公寓太小吗?不妨看看纽约这间只有8.25平方米,可能是美国最小的公寓。位于纽约上西城高档住宅区的迷你公寓,近中央公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一家五口人的蜗居“房车”

蜗居“房车”

河南省淮阳县农民冯增离家打工多年,用积蓄在郑州郊区开了一个汽车修理店。为了解决一家五口人的居住问题,买不起房的冯增几年前花费8000多元买了辆旧中巴车并自己动手改装成一辆“房车”。一家人便蜗居在这辆“房车”里,一过就是四年。直到2010年冬季,耐不住寒冷的冯增才到附近的城中村里花200多元给上学的孩子临时租了一间小房。

冯增的收入远远买不起昂贵的商品房,但让孩子在郑州读书是他最大的心愿。蜗居“房车”的冯增一家人受到媒体和网络的关注,这辆“房车”还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牛房车”。

 

水泥管“胶囊公寓”——真正的心酸!

【水泥管“胶囊公寓”——真正的心酸!】海口市海秀中路南大桥下机动车道边一个桥墩旁横放着一根约2米长,直径60厘米的水泥管,仔细一看发现水泥管内竟安着一个“家”。这个“家”就像一颗大大的“胶囊”横在路上。这个“家”一头顶在南大桥的墙壁上,另一头用木板做了个圆形的“门”。

这间“小屋”内铺着草席和被子,可以容纳一个**平躺着睡觉,除此之外没有其它东西。

主人是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该男子情绪激动不愿意多说,匆匆离开,临走时还不忘把水泥管“公寓”的门堵住。一位在南大桥底下等活的民工介绍:“他住在那里已经半年多了,靠捡破烂为生,由于没钱租房,就把家安在了水泥管里。”

环卫工人蜗居公共厕所

绿化工人为省钱住公厕——最辛酸的“蜗居” 浙江杭州笕丁路一家公共厕所,一边是床铺,一边是蹲坑。厕所里住着10多名男女,他们都在此安“家”。他们大都是一家公司的绿化养护工人,据了解,如果在杭州租一间房子,要花掉他们大半的工资。

一边是床铺,一边是蹲坑。

木板床床头旁,正是一个供残疾人使用的抽水马桶式的坐便器。

 

郑州一家4口蜗居中巴车4年来自淮阳的冯增师傅在郑州做汽修工,带着一家老乡蜗居在一辆报废的中巴车里四年时间。外观已经生锈的中巴“房车”,四个车轮已经扁了,金属轮毂结结实实的扎在地上。

车窗上挂着空调室外机,车门把手上一把老式房门大锁,都很显眼。冯师傅的“房车”,车厢后半部分被并排摆放的两张床占据,是按照尺寸专门焊制的,妻子刘宗英带着3个孩子挤在上面

床头是“客厅”,家人吃饭和孩子学习都在那里。放置的三角铁电视桌是3个孩子的书桌(书桌装修效果图)。

蛋形蜗居——用竹子DIY 来自湖南邵阳的24岁小伙子戴海飞,在海淀区的一家建筑设计公司上班,他用竹子造出一座“蛋形”小屋,已经居住了几十天。毕业半年的他,因难以承受租房的费用,便居住在这个“蛋壳”里。 “蛋壳”位于海淀区成府路的一个大院里,在公司楼下。

戴海飞称,小屋重约800斤,在平地上两人就可推动。掀开“蛋壳”,戴海飞坐到1米多宽的床上。小屋的内部空间由竹条、竹席钉制而成,为了防雨和保暖,小屋夹层还加盖了两个防水层和一个保温层。随后,他按下位于床头的蓄电池转换器按钮,电能转换后,“蛋屋”顶部的藤艺节能灯亮起。从床尾的储物柜里,戴海飞拿起一个打气筒,用力打气后,洗脸池上的水龙头(水龙头装修效果图)开始有水流出。

相关知识

纽约华裔男曼哈顿大桥建屋 全球各地蜗居一览
华裔男子曼哈顿大桥建蜗居 仅够一人平躺
美国华人的辛酸生活 曼哈顿大桥上的中国人
28万巧装141平 单身小资男打造欧式简约屋
宅男宅女独立屋 20款卧室组合式家具设计欣赏
白领男晒自家舒适屋 优雅男人偏爱淡米色调
疯狂原木控 纽约教授的现实版“飞屋”(组图)
破旧的时尚艺术 纽约小夫妻的海边度假屋(图)
破旧的时尚艺术 纽约小夫妻的海边度假屋(图)
最具北欧范儿 宅男62平出租屋大改造(组图)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纽约华裔男曼哈顿大桥建屋 全球各地蜗居一览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360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