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政府工作报告谈民生:住有所居分类调控

政府工作报告谈民生:住有所居分类调控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03月06日08:04 家居装修知识网  

●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

●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

●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建设质量,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让翘首以盼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

●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摘录】

●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医保,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

●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

●提高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能力,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补助标准增加到35元。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谈粮食】

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楼市调控政策不会搞“一刀切”

北京市房协秘书长陈志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住房问题的阐述,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政府要把保障房做足做好。关于市场上的,则主要依靠市场资源配置来解决,实现分类调控。”

对保障房建设“分类指导”

保障房方面,北京大学法学院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楼建波认为,这次提出了分类指导是非常正确的。过去,保障房是定一个任务指标,即使是县城,都要建一定目标的保障房,“但每个城市住房困难的程度是不一样,分类指导才会更加精准。”

对于报告中提出的“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楼建波认为,当前,保障房、尤其是公租房建设中,资金是一大瓶颈。如果政府直接建设公租房并直接经营,会造成各级政府负担过重,而且管理机构膨胀,由谁来监督也是一个大问题。

他建议,政府应该推出土地、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采取市场化运作,保障家庭按照接近市场租金的标准缴纳租金,政府再给予保障家庭一定的补贴。

“地方政府会有更多自主性”

对于房地产市场方面,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楼建波认为,这意味着楼市调控不会搞“一刀切”,不会出台全国统一的调控政策,会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分类调控。

“一方面,地方政府会有更多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责任也更重了。过去,国家提出了调控政策,各地只要贯彻执行了就行。如今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控,看的是最终的效果。”楼建波说。

“以房价指标为特点的调控是不科学的。”陈志认为,今年国家很可能不会要求各地明确房价控制目标。但并不是就不调控了,也不意味着三四线城市就会放松调控,而是更加精准。

相关知识

政府工作报告谈民生:住有所居分类调控
为什么“工匠精神”能上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让更多百姓“住有所居”
中国民众“三中全会”期待:住有所居公平正义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地产商机
政府工作报告谈城镇化:有序落户棚户改造
两会权威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房市”信号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
政府工作报告:十大关键词影响2016生活与投资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政府工作报告谈民生:住有所居分类调控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344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