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对话大师--王蔚:设计师经纪人必将呼之欲出

对话大师--王蔚:设计师经纪人必将呼之欲出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02月07日10:56 家居装修知识网  

素影设计师品牌策划机构创始人王蔚
 素影设计师品牌策划机构创始人王蔚

素影设计顾问事务所(SIMPLE IMAGE DESIGNSTUDIO)设计主持

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联盟(IFI)会员、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会员、

上海建筑学会(ASSC)会员、

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SDDA)装饰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设计师通讯》/上海EDC设计师联谊俱乐部特约顾问

第五、六、七届“上海十大优秀青年室内设计师”嘉宾评委

入选“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杰出青年百人榜”

荣获“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设计师”称号

荣获“上海十大优秀青年室内设计师”称号

首批中国室内建筑师资格

高级室内设计师----------------------------------------------------------------------------------------------------------------

【记者】:圈子里有种说法,说设计师是分为偏商业型和偏艺术型,您觉得您是哪一种?您认为设计师与客户的关系与设计师自身的成长轨迹有联系吗?

 【王蔚】:其实做我们这个行业,建筑师也好,室内设计师也好,跟艺术之间的距离本身并不远,是很近的。确实存在有些设计师偏向商业一些,有些设计师偏向艺术一些的现象,这是受一个设计师的个性或者说他本人对这个行业的感知以及他的某些价值观影响所致吧,没有好与坏的区分。而完全是出于设计师自身的选择,没有人会告诉你应该走哪条路,也没有人会去拦你,更没人来绑住你。对于我而言,可能还是偏向做艺术型比较多一点。

你做任何行业,通过你的专业能力去获取正当的利益这是应该的,因为你做任何行业都是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问题是你通过你的能力来获得利益的期望值有多高。就像人家说我早饭两块钱三块钱也可以吃一顿,但是你说:我到金茂几百块吃的也是早饭。都是早饭,那么就是说你的需求点在哪里,这个就不一样了。

做设计的人从刚开始从事这个行业始,你跟你的客户的关系,就像刚刚毕业开始找工作的“菜鸟”去面试一样,你一开始是被动的,只能对面试官说我想进你公司,我对公司没有任何要求,工资是公司定的,我没有任何资格来跟公司谈条件。随着三年五年你有一定工作经验积累了,再去为找工作面试的时候,你可以谈一下自己对工资的需求,因为我有经验了,我觉得我值这个价格,但是那个时候可能你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这个阶段最多说你和公司是趋于平等。这就跟你成为有一定经验的设计师在与业主沟通一样,到这个时候可能你跟业主的关系就不再像一个刚刚出道的新手设计师,完全就是业主叫你怎么改你就怎么改是一样的道理。但你可能再做上个几年,随着经验积累,或者随着你在行业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提升,可能就是你去选择你的客户了。这时候同样是找工作的话,但就不是你费心费力地到处找面试机会,而是会有猎头主动来电话问你:“我这边有一个怎样的薪资的什么职位,感觉你完全能够胜任,请问你有没有兴趣?”因为那时你已经在那个高度了。

我不是完全拒绝商业型的设计,我比较在意的是项目本身和客户本身。有些客人给你的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项目,造价也不高,但是项目的主控权愿意交给设计师,给你很大空间去发挥和施展,或者是与这个客户聊得很投机或他令人尊敬,遇到以上这两种情况,哪怕这个项目支付的设计费用因某些原因不能达到我的收费标准,有可能我也会接下来。但是也有设计费用对有一些客户来说不是问题,但是他对项目的主控欲很强,再加上如果他对这个项目的很多专业理念与我也不相符并且固执己见的话,那我会选择放弃这个项目。我希望自己在做每个项目的时候内心是愉快的、项目也能体现我作为一个设计师的价值的,所以从这点上来说我绝对不是一个商业型的设计师。

    找工作最好是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这个工作既可以养家糊口,同时又是你的兴趣所在,这是最佳的。但很多人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工作只不过是工作,他们只能把感兴趣的事情留在闲暇的时候去做。但我不希望把我的兴趣跟我的工作做很大的区分,否则我觉得这个就好没意思。除了我最喜欢的戏剧、电影外,现在的工作已然成为我最大的兴趣所在,因为我觉得做设计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王蔚作品:ABB传动分销商办公室-上海怡申科技有限公司
 点击查看更多:王蔚作品:ABB传动分销商办公室-上海怡申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做设计师这么多年,如何保持自己旺盛的创作灵感?

【王蔚】:我会尽量利用有限的时间去看很多有意思的展览和书、电影,包括听音乐。你看我们现在国内的很多设计师,其实大部分都只顾埋头赶进度而已,但是大家都在说设计师的创意不够,那么我们创意为什么不够呢?因为设计的灵感并不是说你埋头做就有的,主要在于你看的太少了,你接触的东西太少了,你要走出办公室去多看看。有时候我会花很多精力去看各种展,好的东西我拍下来,然后回到公司叫助理做一些处理,然后再上传微博和微信给设计圈内的朋友们分享。像我最近看的上海艺术设计展,我觉得这个展就很不错,拍了照片上传后很多设计师在问,这个展在哪里?什么时间?……我会尽快告诉他们去哪里可以看到,或者也可以组织大家一起去看。当然做为设计人除了看一些跟设计有关的东西外,你应该再多看一些设计以外的东西,特别跟艺术、哲学有关的东西,有时候看这些东西给你带来的灵感可能远远超过前者。

 王蔚作品:ABB传动分销商办公室-上海怡申科技有限公司
点击查看更多:王蔚作品:ABB传动分销商办公室-上海怡申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您个人擅长什么风格的设计?您认为室内空间中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王蔚】:整个室内设计的所谓风格,其实最早是跟建筑风格“走的”,最早建筑是有风格的,“现代主义”、“极简主义”这些词汇大都是来自建筑风格,在国外大部分建筑师是连室内包含家具一起设计的。像高迪这个天才,他是连房子贴的瓷砖都设计,甚至连门把手都设计。所以那时室内的真正的风格是延续建筑的,建筑上有出处的“风格”的定义,才会是真正的室内风格的定义。你去问老外设计师,说什么“新东方”、“欧陆风情”,老外设计师肯定会觉得很奇怪。

    我认为这是现在的某些舆论导向产生的问题,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多非专业的客户觉得这就是时尚,这就是设计标准,他们会认为:我家里也应该做成这个样子,这个才算跟上了时代脚步。但是真正的职业设计师,你除了自己要“真正”跟上时代的脚步,还应该能够做的更好,走到时代的前沿,那你必须要说出你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力。不能说因为市场就是这样,我也只能是这样,那你只不过是一个“复印机”。作为一个设计师最起码职业道德是:不要去忽悠、欺骗你的业主。

    如果客户问我:你会做某某风格吗?我会告诉他们:我做不来,我不会做这种所谓的“风格”。但是我说:设计出跟你的生活匹配的空间,这个是我能够提供给你的。我不能给你做一个只是秀给你朋友看的“秀场”,而等你朋友走完之后,你呆在里面绝不感到舒服的一个空间,这就不是一个“家”了。我记得之前有一位客户给我看了张所谓“豪宅”照片,那我就问了他三句话“你觉得这是你要住的房子吗?这是你要的家吗?”“家”应该怎么样的?家是当你在外边再累再忙,你一想到“家”,你哪怕开上二、三个小时路程的车,你都愿意回去睡上一觉的地方,虽然你完全有能力花钱选择在豪华的五星级宾馆住上一晚,这就叫“家”。“家”对你有无限的吸引力,你会在毫无任何利益趋势下,那怕钻个旧被窝你都想回到那个让你有心灵归属感的“家”里。当我问这位业主:你还能够记得起你年轻时最有趣的生活片段吗?他说:我小时候最有趣的就是跟小伙伴到池塘里抓抓泥鳅,钓钓鱼。我说:对!如果你的房子前有个小鱼池,你可以闲来无暇钓钓鱼,边上有杨柳树轻抚,这个是不是你要的生活?这才是你要的“家”!

去年9月份一家媒体请我去帮他们做了一个国际家居展中的展区的总规划,他们采访问:室内当中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我说如果从室内角度来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反而不在室内在室外。如果窗外有一片美景,那这个价值是比你房间里任何一件最昂贵的东西都“贵”。如果你住家里放着好多了不得的世界名牌的东西,但往窗外一看有一栋很丑的建筑物挡在你的视线前,你觉得你这个空间还有价值吗?记得当时有位设计界的人士也谈到过类似的话题,他问:一个带有一千平米景观的一百平米的房子和一个带有一百平米景观的一千平米的住宅,哪个算“豪宅”?我认为前者才是真正的豪宅。但是我们现在大部分的客户都可能会选择后者,室内的空间越大越好,外边哪怕再小也无所谓。这是一个价值观问题,我们在跟客人沟通的时候,虽然不一定会接下这位客人的案子,但是我还是会跟他沟通这些理念,因为这是我的职业道德。我觉得这是你一个设计师在社会上所存在的价值,你的价值是要告诉一些非专业的人士,什么样的空间是适合他的。其实小屋子照样可以住的很有生活,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人其实是一个非常感性的动物,很多空间和生活是可以靠你自己去改变的。

 

 

【记者】:我知道您设计过不少样板房,您觉得好的样板房标准是什么?

【王蔚】:最开始发展商的样板房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不会象现在那样先造好楼,然后在楼里做实景房。那时的发展商大都会搭一个临时房,临时房往往在室内空间尺度上做得比实际房型尺寸要大,好让买房的人觉得空间够大。早期我们为一家世界500强的日本投资商做过样板房,还好日本投资商要求设计与施工必须是以一比一的实景呈现。样板房做出来的效果怎么样的,客户将来买的就是怎么的,这个是我们和投资商之前达成共识的。所以我们做的样板房不是单单为了好看,还要让人住起来是舒服的,买了样板房的客户是可以马上就搬进去生活的。我们设计的所有样板房后来全部被一些VIP的客人买走了,包括连我们为样板房内选配的小到餐盘也都全部买走。我觉得样板间就是这样,不管何种生活状态是必须在里面真实而完美的呈现出来的,样板房不是纯粹当作秀来用的。

 王蔚作品:上海婚房设计
 点击查看更多:王蔚作品:上海婚房设计


【记者】:您除了样板房设计之外也做办公空间、商业空间的设计,特别还有展馆空间的设计,能否介绍一下去年您设计的一个获得了多个设计大奖的展区?

【王蔚】:去年 9月份帮“中国国际家居展”做了展馆中“设计师展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师展区”主要是以类似样板房的形式来呈现,整个展区空间通过五位上海室内设计师来将一些优质品牌家具、家居产品整合到室内空间中。去年第一届展区我看了之后就跟主办方聊过,我说:你们这个空间有问题,当时的展区是放在整个展馆的中心位置,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位置,但是由于没有做好总体规划,那个展区有很多出入口,观众这边也可以进,那边也可以进,展区动线很零乱。而这次我反其道而行之,把展区外立面全封起来,把四个“盒子”围合成一个内场,你在外边是几乎看不到里边的,只留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我对“动线”有一个要求,整个动线类似世博会的参观动线设计,它的好处在于你只需要一直往前走,空间动线会强制将你把所有展馆的内容一遍兜完(不会走“回头路”)。从一个“盒子”看完出去,到下一个“盒子”进去之前必须要先走出去才能再走进去,我必须强调要有这个过程。我是用建筑的概念来做这个展区的,展区的中央我留出了一大片面积当作一个内部厅院,四个“盒子”朝向内厅的地方我都留有开口,所以在这四个“盒子”内走动的观者会透过每个“盒子”的开口看到“内厅”里的观者,而在“内厅”的观者也可以看到在四个“盒子”里的观者,将展区设计成一个观者之间可以互动交流的场景。有人在室内有人在室外,内跟外都是风景。

 

 

 

【记者】:您作为上海设计师,如何看待本地设计师和外地设计师的区别?

【王蔚】:相对而言,上海的设计师并不是很擅于做交流。你看广州、深圳、北京,他们那边的设计师经常做一些圈内的交流互动。上海可能也是由于这个地域文化造成的,大家都关起门把自己做好就OK,他可能偶尔也知道你在做什么,但他也不评价,也不拿自己做的东西出来分享,可以说是比较“自闭”的。但这几年由于媒体主办的有关设计师活动开始多起来,参与的设计师也比较多了,但是我发现大部分参与的还是年轻设计师较多,真正高端的设计师参与度还真不高。这可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年轻设计师对专业的求知欲较高吧。

 王蔚作品:上海婚房设计

点击查看更多:王蔚作品:上海婚房设计


【记者】:您有想去改善这种状态么?

【王蔚】:这两年我开始在考虑这个问题,最早从微博开始,我在微博里就建了两个私密群(“上海精英设计师咖啡吧”和“上海国际设计师下午茶”)。我想把它做的很纯粹,里面既没有建材商,也没有媒体,是真正的室内设计师的群。其实我当时一个最大的想法就是说是不是能够把我们国内一些好的产品设计师、家居设计师跟我们国内一些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在群里做一些互动。因为目前很难看到国内很多优秀的设计产品真正用到国内室内设计师所设计的空间内,那么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这是为什么会造成?

我分析了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为我们现在国内室内设计师会参加一些国际的比赛,基本上现在行业内也都是以实景的照片进行评审打分。那你实景照片当中,除了一些硬体的东西,接下来大部分还是靠软体的搭配。比如说软装中的灯具、家具等,这是占整个空间效果份量比较大的一块。当然相对来说你如果在整个空间当中能用到一些国际品牌的设计产品的做搭配的话,由于它们有一个国际识别性,自然就可能会无形中影响到评委的打分,不可否认它对整个空间的品位提升的确会有帮助的。

第二个因素是现在国内的设计师,包括室内、家具、产品设计师,相对来说还没有真正设计师的“经纪人”出现(客户的“经纪人”—--管理公司早已出现)。在国外是有设计师的经纪人的,那么你的产品怎么走向市场,走什么样的渠道,有专门的公司和专业的人会来帮你操作,国内现在这个方面还没成熟。相对来说,我自认为在我们室内设计这个圈子当中,算是个对国内的这批优秀的家具、产品设计师比较熟悉的室内设计师了。我觉得我可以做一个平台,不管你是优秀的家具、产品设计师还是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只要你愿意参与都欢迎进到这个平台,大家在这里可以秀一下自己的作品、分享最新资讯、专业互补共同成长。我很希望将来在一些优秀的室内设计师的作品中能够看到那些同样优秀的国内家具、产品设计师的作品。

我觉得中国这个设计产业链当中,设计师的“经纪人”这个角色必将呼之欲出。客户请设计师做项目设计的时候,不应该是设计师先出面沟通,而是应该由设计师的“经纪人”这个角色先出面,他应该是拥有基本的设计专业知识、较强的谈判能力、熟悉设计公司业务操作流程、了解设计师的做事风格和专业能力、善于挖掘客户真正需求……总之,经纪人就是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桥梁。这样我们的设计师与客户的沟通就可以直接进入“正题”,而不会出现让设计师与客户面对面去谈设计费用这种尴尬事情了。

 

 

 

【记者】:那您只做纯设计是不是也跟这个有关系?

【王蔚】:对!这么多年我是一直把设计跟施工做分离的。你看我们现在还没有设计师的“经纪人”,连设计费都是设计师自己跟客户亲自谈的,在这种前提下,如果你设计带施工就更惨,为什么?施工大家都知道,在国内利润要高于设计。客户会想:那你施工和设计都做了,不就能拿两份利润了。既然施工都给你做了,那设计费就低一点,减半,甚至免费。这是因为很多的客户还是没有真正理解设计的“价值”,他们会觉得你设计就这一本东西几张纸,为什么那么贵?!但是他们会觉得施工和建材贵是正常的,因为这个大理石是“实实在在”的,那个家具是某某品牌的,他们觉得这些材料我都看得见摸得着,而“设计”在没有装修竣工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客户心理不踏实。这也是大众对设计所持的认知度还不够的表现,这确实需要有一个让大众慢慢了解的过程,进而改变他们对设计的认知和态度。所以我说:我是绝对不会去碰施工的,一碰施工,你在客户面前是个设计师还是个包工头?你两者都是,你既是个设计师又是个包工头,做到最后你变成了包工头,你就可能离设计师的角色越来越远。

    只做纯设计,你是完全站在客户的立场在思考问题,希望整个项目用最佳的设计效果去呈现。如果你做施工,你会尽量用最简单,最快速,成本最低的方式去完成,后者的思考方式必然与前者的相冲突。这两种对立的角色综合在一个人身上,不变的精神分裂才怪呢。如果说你要很坚持设计这个东西,那你施工这块必须放弃,这个利润点你必须放弃,否则你就做不好设计!所以我们现在国内这个业态就变成这样一个状态,如果某家公司既做设计又做施工,一般来说,我都会把它归为设计不会太好,因为它被这个利润点绑住了。但是一家纯设计公司,它能靠纯设计坚持生存个三五年以上,最起码一方面证明它的设计能力有优势,已经受到了认可并获得了正常的收益;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它拥有了做出好设计理念的可能性。另外来说目前国外的施工这块都精细化了,任何一个项目它不会真的是由一家公司全包施工,而是做油漆的是专门请的油漆班底专业团队,做木工的专门请木工班底专业团队……,这样的话对专业要求就更高了,比如像日本、德国,甚至台湾都是这样。我们这边的施工公司从木工、油漆、水电都有,看似很专业的“一条龙服务”,其实弄到最后就“喇叭腔”了。

 

点击查看更多:王蔚作品:ABB传动分销商办公室-上海怡申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你是怎样理解跨界设计与设计的经典性?

【王蔚】:跨界其实就目前来说,越来越偏向于“玩设计”的状态,但绝对不属于某个专业。因为专业讲的是你在某一个细分的领域里面,你做的越精,你可能会做的越强越棒。如果我是做家具的,可能我并不是什么家具都做,我就做椅子,我可以把椅子做的很棒很棒。

这让我想起之前的“脉● 搏丹麦设计师论坛”,当时主办方请我做的主持,我当时问:你们是如何阐述丹麦家具的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位丹麦设计椅子的某品牌第三代传人回答我的那一句使我觉得印象深刻,他说:很抱歉,可能我这个回答要冒犯到你,我认为我们丹麦做的东西是传承的艺术,就是说我一百年前在用什么样的工艺,什么样的专注力在做,我们一百年以后还是怎么在做。他说:我认为经典的东西是不存在时不时尚的问题,所以我也很难说我们的趋势会怎样。就是说我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做的,我祖辈一百年前这样做,我一百年以后还是能够保持这个品质,保持这个工艺。那我就觉得他其实回答是两个字,什么叫“经典”。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很多产品刚刚出来就贴上所谓“经典”的标签,什么叫经典?“经典”没有五十年、一百年传承,你哪来“经典”两个字可谈。丹麦设计恰恰真正回答什么叫“经典”,就是他们对这种专业的专注度,包括他们的那种专业精神以及赋予这个产品的文化,包括他们的这种传承,我觉得这是丹麦设计真正赖以生存的东西。还有一个设计团队的老外设计师说道:我们对产品并不追求很大的生产量,我们只是希望把它做的更精致更完美而已。其实像北欧产品是一个较典型的“慢生活”代表,而我们的设计和施工现在好似坐在高速列车上往前飞奔,越快速就越容易出错,所以我们生活的周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吃的、穿的、住的、用的都出现了问题。这个“快”看似是整个趋势所在,但是你从设计和艺术家的角度来说,你应该把这个节奏度放慢,你要想办法去调节它。你在高速列车上,你调整不了车速,你要调整自己的节奏,怎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你的身体是跟车在走,但是你的精神世界是不是可以把节奏放慢点?

 

 

 

【记者】:经常看到年轻的设计师说好辛苦又加班了,又通宵了,感觉很疲惫,您有过这样的阶段么?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王蔚】:我觉得这个所谓“加班”这个是阶段性问题,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也经历过。通宵,连续两三天不睡觉,这个太正常了,做设计的哪个没这样过。但当时我觉得这绝对不是我的未来,这个绝对也不是一个职业设计师的未来。因为真正你要做出一个赏心悦目、非常棒的东西,不管是做室内、做产品,只要跟做设计有关系的工作,你绝对不会在一种非常不舒服的工作状态下做出来,这是肯定的。你说你的工作状态是那么个糟糕,我不是说生活品质,也不是说生活条件,如果你还是企业的管理者可能还要考虑很多其它的事情,比如公司的运行、成本,抑或是签单量、客户关系维护等等,因为太多的压力让你的整个神经紧绷,我很难想象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你还有可能做出有创意的设计来。

 王蔚作品:ABB传动分销商办公室-上海怡申科技有限公司
 
点击查看更多:王蔚作品:ABB传动分销商办公室-上海怡申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最近发现王老师经常是以主持人的身份参与到各种重要的设计活动中,您是怎么想到去做高端论坛和沙龙的特邀嘉宾主持人?

【王蔚】:首先我本身就是圈内人,并且自己还在做设计,这可以说是做设计类活动主持人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前几年开始,有一些国内做设计师这个平台做得最早最大的媒体有时候会请我去帮他们做一些设计师沙龙和论坛的嘉宾主持人。这个可能也是正好那个时期行业的一种需求,当时最早做一些设计师的论坛或沙龙的交流总归要有一个主持,常规来说,或者他们主办方自己有人来做这个角色或者请一个节目的主持人。后来发现有很多论坛或沙龙的高端的品牌赞助商提出一些异议,就是说你是找了个主持人,但他根本不是设计圈内人,特别是在做到一些高端论坛的时候,你这个主持人角色是要参与到互动当中。比如说嘉宾和来参与的设计师之间有一些问题需要互动,你不是圈内的人,都搞不清楚状况,你管控不了场面,你只是一个答问的“传输带”,这里传过来,那里传过去,根本没有自己对互动问题的判断能力。所以后来有一些高端品牌在做活动的时候,跟主办方就提出了找圈内的人来做主持人这个角色的建议。其实我本身也是上装协装饰设计专委会的常务理事,同时也是上装协装饰设计专委会下面设计师联谊会的特约顾问。所以上装协这几年的一些上海设计师年会,包括下面的设计委组织的一些论坛上我都是担任主持人这个角色。

 

 

【记者】:做高端论坛和沙龙的特邀嘉宾主持人感觉怎么样?

【王蔚】:从专业角度来说,上过舞台的人你会有舞台感,有把控舞台的经验。因为我中学时是上海市中学生艺术团话剧队的演员,在大学也是大学生艺术团话剧队的队长、导演兼主演,还为此获得过第一届上海大学生艺术比赛的“优秀演员奖”,那个时候经常会有演出。其实你站在舞台上面时,舞台上的强光一打,你放眼望去台下是黑茫茫一片,你根本就看不清观众的脸,所以也不觉得紧张。但是要学会把控舞台,就像演小品,你要知道笑点在哪里?要知道哪句台词或哪个形体动作做出来,肯定会有观众的反映。但是你怎么让这个剧场效果演绎得更出彩,那你自己要去把控这个度,这个都是需要舞台经验的积累。一个高端论坛的主办方曾说过:高端论坛的主持人最好具备三点:第一,最好圈内人;第二,最好能够擅于主持;但是在这个点上他们也觉得很困难,因为做设计的人有舞台表演经历的毕竟不多。第三,当然他们也希望论坛和沙龙邀请的嘉宾层次高一些的同时,邀请的主持人最好除了是圈内人,还要是圈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所以综合下来,那个时候的我就有了这么一个契机吧。所以也就造成了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甚至到目前每年都在担任一些高端论坛和沙龙的特邀嘉宾主持人,说实话这个“活儿”已经分散了我一些设计工作的精力,虽然如此,我好象感觉有点乐此不疲!因为戏剧是我设计之外的最大爱好和兴趣。

 

 


相关知识

对话大师--王蔚:设计师经纪人必将呼之欲出
专访王亮:设计师以人为本的,客户满意了就是好作品 | 诺贝尔大板瓷抛砖“设享无界”
对话王蔚:酷爱戏剧的设计师
王大力:设计师要把自己做成品牌
对话李海玻:设计师需要有“自省”的态度
王红:设计师首先要对得起自己,才有可能对得起别人
王波:每个设计的实现都是一种符号
十间坊 | 刘世平&林云志:设计师可能都有个大师梦
国际设计周预告:生活家对话大师之喜爱原创
设计周:生活家地板对话大师之喜爱原创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对话大师--王蔚:设计师经纪人必将呼之欲出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33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