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印度女外交官在美遭脱衣检查 印度报复:移除美使馆路障

印度女外交官在美遭脱衣检查 印度报复:移除美使馆路障

https://www.biud.com.cn 2013年12月20日13:39 家居装修知识网  

印度女外交官在美遭脱衣检查 印度报复:移除美使馆路障

印度女外交官在美遭脱衣检查 印度报复:移除美使馆路障

印度17日移除美国驻印大使馆门前道路上的混凝土路障(上图一)。当天媒体解读为,此举是为报复印度驻美国纽约总领馆副总领事德夫亚尼·科布拉加德(上图二)在美遭拘。科布拉加德遭拘事件迅速成为印度一大新闻,一些政客呼吁政府采取外交报复。

受辱 女外交官遭脱衣检查

科布拉加德现年39岁,女性,12日因涉嫌伪造材料为其管家获得美国签证并拖欠佣人工资在纽约遭警方拘押,在交纳25万美元保证金并交出护照后获保释。

印度官员说,科布拉加德送女儿上学时被抓,警察给她戴上手铐并对她脱衣检查,还将她和吸毒者关押在一起。

美国执法官局17日发表声明确认,拘押科布拉加德的程序同其他嫌疑人无异,包括脱衣检查及与其他女嫌疑人共同关押。声明说,如果没有特别风险或隔离命令,嫌疑人通常被安置在多人间。

美国当局表示,正在调查收押程序。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玛丽·哈夫说:“我们理解,这对不少印度人而言是敏感问题……因此,我们正在调查围绕这起拘押的程序,确保程序合理和给予适当礼节。”

她说,美国对待外交人员的安全非常慎重。联邦当局将与印度合作处理这一事件,不希望影响双边合作关系。

纽约检察官说,科布拉加德声称支付印度女仆月薪4500美元,但实际支付的工资低于美国最低工资。外交人员为其随员办理在美签证需要出示证据,证明签证申请人能领取与美国员工相当水平的工资。

检方说,科布拉加德原先告诉这名女仆每月可以得到大约573美元,即每小时3.31美元,但后者从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为她效力,每周工时远超40小时,所获月薪还不到573美元。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纽约州最低工资标准为每小时7.25美元,每周40小时。

科布拉加德的律师上周说,科布拉加德不认罪,打算以外交豁免权为由回避指控。如果两项罪名成立,科布拉加德面临最高15年监禁。

科布拉加德的律师丹尼尔·阿尔什阿克说,科布拉加德应该有外交豁免权。不过,哈夫说,作为副总领事,科布拉加德仅在行使领事职能时有某些领事豁免权。

报复 印方移除美使馆路障

印度警方17日接到命令,用拖车和挖掘机移除美国驻印大使馆门前道路上的混凝土路障。媒体说,这显然意在报复科布拉加德在美遭拘。

这些路障原本用于令汽车驶近使馆区时减速,保护使馆免受自杀式炸弹袭击。使馆外还有一层高墙保护。

印度警方和政府拒绝说明移除路障原因,但印度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这是印方几项报复行动之一。

大使馆邻近派出所的警官阿马尔迪普·塞加尔说:“我们接到命令,移除水泥路障……它们妨碍交通。”他拒绝透露谁发出的命令。

美国国务院说,已经向印度政府表明,希望印方保护大使馆。印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官员说,部署在这片区域的警察会继续确保使馆安全,称这一举动是为控制交通流量。

另外,作为对美国的报复,印度收回发放给一些美国外交人员及其家属的特殊身份证件。美国外交官不得再使用印度机场的外交特别通道、停止受理美国驻印大使馆进口自用货物的通关申请。

愤怒 政客呼吁外交报复

科布拉加德遭拘事件迅速成为印度一大新闻,一些政客呼吁政府采取外交报复。国家安全顾问希夫尚卡尔·梅农说,科布拉加德在美国所受待遇“卑劣、野蛮”。

印度执政党和反对党领导人17日拒绝会见美国一支前往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代表团。印度政府说,对外交官在美国遭羞辱的方式感到“震惊”。

外交部长萨尔曼·胡尔希德说,逮捕科布拉加德“完全无法接受”,称这起事件牵涉“更大问题”,但没有详细说明。他表示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应对。

科布拉加德的父亲乌塔姆·科布拉加德17日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说,女儿的遭遇“相当可憎”,对他整个家庭带来创伤。

印度议会前议长索姆纳特·查特吉先前拒绝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一场国际会议,原因是他没有得到无需过安检的保证,认为即使安全扫描也是“对印度的冒犯”。

安晓萌(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相关知识

印度女外交官在美遭脱衣检查 印度报复:移除美使馆路障
农村疯狂生活 庙会上大跳脱衣舞
传博洋家纺使用盗版软件在美遭起诉 回应:清者自清
传博洋家纺使用盗版软件在美遭起诉
中国人在美生活最怕谁?印度人!
卖橱柜卖到骑马又脱衣 博洛尼2016给你一个未来家
世界杯专辑之葡萄牙:魅力C罗和华丽家居(图)
赞!当玫红爱上灰色 时尚女魔头的美家(图)
女企业家温馨美居 木地板打造干净的家(组图)
成长在房地产下游的衣橱柜业的发展现状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印度女外交官在美遭脱衣检查 印度报复:移除美使馆路障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320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