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李莲英告老还乡造就今日“京作之乡”大城

李莲英告老还乡造就今日“京作之乡”大城

https://www.biud.com.cn 2013年05月07日17:48 家居装修知识网  

  初融的护城河水无风自漾,推送尤带微凉的湿气浸润着驮马的鼻腔;青黄的氤氲草色沁染了原野,也将归途尽头的地平线侵蚀得渐次模糊;耳畔余情未了的鞭炮声,是孩子们对纵情时光的难以割舍,又仿佛在触发远行者此去经年不知何处的遐思。

  清宣统元年,二月初,京师南门外。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也是这一大队车马的主脑——李莲英,刚刚失了靠山慈禧太后而告老出宫,开始他最后、也是最大规模的“搬运”活动。

  还在当差掌权时,这位总管太监、“九千岁”就不时从宫里“倒腾”出一些物件,比如全套的楠木紫檀家具,摆放在直隶大城(今河北大城县)老家厅堂内,引得当地缙绅瞩目、艳羡和仿造。

家具,从来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家具,从来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此外,自明以降,特别是有清一代,朝廷专门设置宫廷造办处,集天下优秀工匠为皇室制造家具等器物。“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受到统治者推崇的宫廷家具,在京畿民间被仿造。大城临近京师,再加上像李莲英这种大人物的推动,产业蔚然。到清末民初,造办处随皇权解体而成历史,能工巧匠流散民间,有相当一部分人流向大城,使这里竟成宫廷家具仿制的重要“产区”;进而在宫廷家具仿制的基础上,形成中国传统家具三大流派之一的“京作”家具这一重要派别。其后随时间流逝,大城宫廷家具则嬗变为一种符号,成了传统家具文化的一部分,以及有关传统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若李莲英当年能预知自己返乡之“功”,又会作何感想?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易·系辞下》)

  上世纪70年代前的一段时期,是大城家具技艺的蛰伏期。一些默默无闻的优秀匠人,承前启后,口传心授,将京作流派的手艺传承下来。世易时移,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城古典家具终于二次兴起。

昔日的大城
昔日的大城  

最初是有人收古旧家具发了财,就有人跟着学,一来二去成了规模。干的人多了,能收的东西越来越少,于是有人开始修补,进而又想到做旧,再从做旧改为做新。发展至今,大多数都以做新为主。

  本地人上点年纪的,很津津乐道于李莲英的老家在距县城7华里的南赵扶镇;他们更自豪的是,民国将军冯玉祥老家在距南赵扶镇3华里的冯庄。也巧,以冯庄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范围涵盖大城南赵扶镇及沧州部分地区,密布着大小四五百家古典家具企业。仅冯庄就有超过200家,因此成了大城古典家具企业的龙头产区。

  冯庄人要么做古典家具,要么做相关副业,为主产业服务,所以有个笑话说,冯庄人大小都是个老板。之所以有大小之分,因为很多所谓企业其实还只是停留在作坊阶段。

  “最初都是作坊。不过因为过去十年,有人真赚大发了”——路人甲如是说。

  “过去这十年,以冯庄为核心产区的大城古典家具发展了不假,但真的变化是传统家具文化的回归和复兴”——明眼人如斯言。

  所谓传统家具文化回归和复兴,是指过去这十余年,不仅是全国古典家具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十年,更重要的是,少数有远见和底蕴的企业,突破了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和有钱可赚无论做啥的庸俗商业观,从文化入手,从传统中挖掘,积多年财力、物力、精力、耐力倾力打造,重新将“京作”这面文化大旗高擎起来,跟“苏作”、“广作”再度形成鼎足之势。而这个“京作”的根子,就扎在大城。

今天现代化的大城家具企业展厅
今天现代化的大城家具企业展厅

  由此就不难理解,在2013年初在大城县举行的“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授牌仪式暨“红木十年”大型纪念活动中,大城县被中华全国木工委授予“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荣誉称号。自此,“京作家居文化故里”这一誉称实至名归。

  “红木十年”是一次发现之旅,大城县是此次发现之旅的开端。从这开始,关于红木更久远的记忆将被揭开,而更多有关红木未来的思考也将被开启。(渔火_文 李怒舲_摄影)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相关知识

李莲英告老还乡造就今日“京作之乡”大城
大城被授“京作之乡” 当地企业压力倍增
大城副县长 京作之乡正研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奢侈 太监李莲英的京城老宅院(组图)
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花落大城
“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跟踪调查
新浪红木走进京作古典家具之乡——大城
红木十年活动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卖脱销
大城县特色大集 红木小件受追捧
柏旺源吴柏旺 品位古典 打造中式文化空间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李莲英告老还乡造就今日“京作之乡”大城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23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