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孙群:未来时尚与生活方式消费趋势研究

孙群:未来时尚与生活方式消费趋势研究

https://www.biud.com.cn 2013年01月25日06:19 家居装修知识网  

  尊敬的会长,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今天非常高兴来了非常多的朋友,也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北京国际设计周参与2013搜狐焦点家居新视角论坛。2012年中国的家居行业过得不容易,2013年中国家居行业需要新视角!所以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国家设计周,向搜狐焦点家居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讨论关键话题表达我的敬意,也对各位在百忙之中抽空参与这个活动表示敬意。今天主办方给我的一个话题是“未来与我”。我想在我说自己话题的时候先给大家分享一位被设计界称为天才的人的观点。他说话非常极端,在几次采访的时候他都说:“设计死了,设计现在没有了。现在年轻人要么为环境设计,要么为政治设计。”各位在谈到中国变化的时候都谈到了互联网,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不要忘了因为微博而促进了我们国家的体制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讲,已经不能仅仅从技术角度理解互联网,设计师在设计互联网的时候,可能也没有想到今天互联网对我们产生的巨大影响。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意大利RCS出版集团中国出版人 孙群

  我把我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家居行业和我有很深刻的渊源,自己创业的时候也是从家居行业起步。那个时候中国的高端设计也还处在起步阶段。米兰家具展和设计周是我认识最早、最高端的一个课程。在座很多人都知道,米兰家具展是1961年起步的,今年是53届。我在1996年去看家具展的时候已经是36岁了,大家可以想一下,对一个刚刚入道的年轻人来讲,第一次看到几十万的大展会,第一次看到琳琅满目的高端设计遍布米兰的时候,除了震撼外,还有很多困惑。这些困惑当然是很肤浅的问题,比如说怎么看米兰?到底哪些是大品牌,怎么参与设计周,哪些人需要认识?设计到底是什么?随着展览看多了,这些困惑会变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设计为什么?

  设计为谁?设计当然是为人,当然是为我。米兰家具展从来没有变过这个主张,半个世纪以后依然保持全球家具创作发布平台,体现了天主教国家崇尚人文关怀,也彰显优美的设计,更体现米兰对世界各地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的包容。“设计为我”这个主张,听起来非常的简单自然,其是并不容易实践及传播。因为不是每一个国家都会把人作为核心对象考虑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要懂得,如何在社会化的生活守护自己的家庭成员。更不要说在创意、研发、制造、销售、传播、消费等全链条消费中保持自己的主张。我相信今天依然有很多的中国家居同行在为这个问题感到困惑。某种方面来说,个体的需求和个体的感受历来不是最重要的东西。设计师想表达自己的设计主张,企业则参照市场份额,消费者要的却是面子。作为一个消费者和使用者,我很能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家居行业会高频率地使用大大小小的港台明星和影视明星代言,因为也许只有借助这些明星传播,才能让消费者和使用者在淡化自我身份意识,快速识别一个品牌和一个产品。中国的家居行业为消费者找到一个具像的我和一个放大“我”还需要很长的过程。汽车行业、乃至刚才说的快速发展的电商行业,我们发现他们已经在全方位地把消费者这个“我”植入到经营的运营当中。

  回到我自己,10年前从家居代理行业,转到民企行业。这个转型也让我想到第二个问题,设计为什么?在美术学院教材当中写到设计是一门“艺术”,设计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首先的关键是在于要发现问题,之后是直面问题,最后是寻求解决之道。在这个回避问题的国家,认真实践一些方法论,你也会感到步步为营。但是当我们把设计和一个城市化提到一个高度的时候,我们的团队意识到要做好设计周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诚实面对问题。

  所以2012年宣读2011年北京国家设计周举办的消息时,我们就承诺要国际设计周要通过策划运营,实现设计与城市产业的良性互动。我们想通过树立这四个目标,通过努力去接近这四个目标,来回答“设计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从北京到任何一个小县城,全中国都想与世界互动。但是真正的实现互动,并不像口号说的那么简单——“走出去,走进世界,让世界走进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人,同样也是生活在全球化市场和价值体系中的中国人,我们知道无论世界如何发展,无论我们自己的英文考级考多少级,通过设计与世界产生良性互动,肯定不是一般的招商引资。2011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到2012设计周举办以来,参与国家已经超过30多个。从伦敦,到米兰。2013年我们获得三个城市的邀请。设计周的团队在不同的话题当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设计不是一场竞技比赛,设计是在用不同的智慧面对环境发展过程中,解决卫生、交通等问题。作为政府举办的活动,当然要让园区、学校参与,但是这显然又违背了自发的原则。所以在这里我非常感谢设计周前任的创意总监。他在担任创意总监之前是纽约时报,主流媒体资深的专家。他从2011年设计周开始,就和著名建筑师一起把北京老街的创意改造和设计周结合起来。现在商业老街区用针灸疗法替代了以前的外科手术疗法。所谓针灸疗法就是用”不搬、不拆、不迁“的情况来改造城市。通过把现在的文化建设深入到街区,不把人搬走。

  我还要感谢751,感谢设计周的创意总监,这个在中国生活15年的设计人,他把乡村变成一个散发新思想和新创意的舞台。设计周就是通过这样的城中城的实践,让这些充满矛盾的城市形态为设计工业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经过三年的经营,我们北京国际设计周已经涉入家居、地产、汽车、服装、餐饮等领域。只有行业动起来,设计周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在所有的行业中家居行业是重中之重,大家众所周知,米兰设计周就是起源于家居产业。

  而从2011年开始,我们不仅组织了大量的企业参与设计周的各类活动,也开始了探讨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课题。大家所熟知的2012年北京米兰建设周展览,在三个月之后,就会在米兰有一个新的展览。我们还希望能够邀请到中国家居的行业协会一起参与设计周,同时就设计周就如何进入中国市场,组织一些B2B的进入。我们说行业互动的时候也现实地发现,中国的家居企业在如何运用设计周这个平台上做推广上,远远不如国际品牌做的那么主动,那么到位。如果企业不动起来行业怎么动起来?为了让设计周有更多的参与观众,我们冒了很多风险,政府也做了很多动作。我们把时间定在重要的展览时期,选择聚集度比较高的地方组织活动,这些时间、空间定位使得我们轻而易举获得超过700万人受众。在2012年春节期间设计周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合作,推出了贺岁专题片。我们从初三开始到初七首播,加上重播连续四天,每天都占央视一个小时时间,这创造了设计重播的一个记录。2012年我们还和纽约时报合作,在纽约举办设计论坛。9月28号开幕的当天,在全亚洲推出了自己的专辑,这方面我们也在做宣传。作为年轻的设计周,3岁的设计周和53岁的米兰设计周依然存在巨大的无法逾越的一些距离,这些距离绝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而是对待全球市场的价值观认知和经验的问题。我们希望各位家居的同行能够更多的看到我们的努力和诚意。也希望更多的看到设计成为国家的重要力量,更多看到从研发到制造,到宣传到消费过程中有很大的空间。

  各位同仁,在我们回答“设计为谁”的时候,也要认识到:当下的时候既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也是一个本身的问题。无论行业还是企业或者个体,如果我们不知道真实的过去,我们就只能从具体的角度出发,我们就无法构思一个健康可续的发展。如果你关注新闻,关注微博,在这样每天都在发生惊天动地的新闻的时候,在这样变革的大时代,我们的设计,我们的家居行业一定会有更多的作为。在结束我演讲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50年以前,在1968年,在欧洲学生运动风起潮涌的时代,年轻人希望社会有更多的变革。现在中国也处于这个时代,社会运动使得我们的家居设计变得非常轻松,我们看一下这些大的社会变革,如何影响一个小的产品。我们也想在在铺天盖地的变革时代,推出反映当下中国的好设计,谢谢各位!

相关知识

孙群:未来时尚与生活方式消费趋势研究
直播实录:2013中国家居新视角高峰论坛
2013中国家居新视角 打造用户时代的终端影响力
影响终端的力量 2013中国家居新视角论坛
影响终端的力量 2013中国家居新视角论坛即将召开
搜狐设计沙龙第10期:关注当代人居生活方式
曲美半年报解密:三大战略打响生活方式之战!
洞见-2017:中国中产型生活方式与设计研究论坛
海蒂诗五金专注未来生活方式研究 引领设计潮流
伊森艾伦中国行:Christina解读全新生活方式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孙群:未来时尚与生活方式消费趋势研究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212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