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设计论坛展开对话

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设计论坛展开对话

https://www.biud.com.cn 2012年11月24日02:03 家居装修知识网  

  

  2012年9月29日,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主体活动之一的北京设计论坛在北京柏悦酒店召开,本届论坛首次与国际主流媒体《纽约时报》中文网形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邀请了8位享誉国际的设计规划专家学者,围绕“建设设计之都,提升城市品质”的主题展开智慧激荡和碰撞,分享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进行北京“设计之都”建设的战略思考。

  在全国领先的科技资源与设计资源使北京已经在城市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时尚设计等领域形成优势,创意设计产业园区等一批产业聚集区不断成长发展,开放包容的深厚人文气质和由设计带动产业转型而形成的巨大商机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设计品牌和专业机构落户首都。

  “设计之都”既是对北京在创新设计领域所取得成就的肯定,同时也为北京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什么样的城市是高品质的城市”成为了摆在北京面前的新课题。来自意大利、荷兰、丹麦、加拿大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8位演讲嘉宾两两组合,分别从古建保存、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园区建设和城市交通四个议题进行剖析演讲和深度对话,以他们的成功经验为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建言献策。

  古建保存关乎一个城市历史脉络的传承,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最具创意智慧的城市之一。散布在城中的古建无不蕴含着天人合一、古典简约的设计理念,启迪着无数设计师的灵感与智慧。来自中国台湾的建筑学者谢英俊在演讲《常民(平民)建筑交互式设计理念与实践》中提出了基于当地历史沿革和生态环境的传统民居设计观,建筑设计师马岩松则在《保护未来》的演讲中,通过介绍北京、罗马等地的老城改造项目,解读不同历史文脉对新建筑赋予的不同态度,试图在与过去的对话中,找到链接历史和未来的契机。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克服了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失衡后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可持续发展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命运。加拿大温哥华城市规划交通环境常务委员会主席安德里亚·雷默女士在演讲中明确指出了应对城市环境政策挑战的四个要素,也正是在这四个要素的推动下,温哥华正向着世界最绿城市的目标迈进。荷兰建筑学会会长奥雷·伯曼与库哈斯并称为“荷兰建筑界两个最优秀的大脑”,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领域,他更加关注年轻设计师在应对城市重大挑战时的潜能挖掘。他认为有创意人才的储备,城市可持续发展才有未来。

  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形成发展是北京作为设计之都的体现之一。在论坛的“文化创意园区建设”环节,全力打造的世界级文化创意园区——香港西九文化区的掌门人、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运营专家连纳智在演讲中分享了如何通过建设一个大型创意产业聚集区,革命性地改变城市的文化景观。另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著名建筑学家夏铸九,以宁波一座千年小镇的现代转型为案例,以小见大讲述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结构中的高端和核心环节,对于城市周边制造业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的带动作用。

  交通是城市品质的直观体现,在包括北京在内的众多超级城市都备受交通拥堵及其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副作用所困扰时,丹麦哥本哈根却经过了40多年对绿色出行的不断推广,成为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佳自行车城市和宜居城市。丹麦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师玛丽亚·伍兹·丹尼尔森带来了哥本哈根致力打造安全高效的绿色骑行战略交通规划的经验,以及为鼓励骑车出行而不断推出的诸如增设城市通勤自行车系统,自行车超级高速公路和专为骑行者修建的自行车库等新举措。城市交通和出行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来自意大利的城市研究专家卡洛·拉蒂依托最前沿的信息可视化技术,来研发可感知的城市流动性系统,使未来的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更加智能,使城市变得更加智慧。

  在北京设计论坛的对话环节中,8位演讲嘉宾站在更为开阔的视野上,从人文建设、城市建设、活力建设三个维度针对北京的设计之都建设提出了更为切实的建议。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从环境到资源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都面临着许多老问题、新情况。北京设计论坛集聚国内外设计智慧,透过设计视角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向,通过对话让北京分享国际城市设计经验、彼此沟通,北京设计论坛将成为助力建设北京设计之都的设计智库。

  附件:

  Topic 1 古建保存

  谢英俊

  个人介绍

  1. 台湾著名建筑家,1976年毕业于淡江大学建筑系,多次参与各地灾区重建工作。

  2. 1999年至2006年参与台湾921地震灾区重建工作,支持部落社区居民自力建造房屋,并协助推动文化重建、生活重建等。2005年,赴印度尼西亚亚齐南亚海啸灾区,提供家屋重建方案。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参与四川512灾区农房重建。2009年8月至今,参与台湾八八水灾灾区原住民家屋重建。

  3. 至今获奖无数,并参加了多次国内外展览。2005年,入选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项目-“永续建筑架构下的原住民部落重建”。2012年, 入选上海东方早报文汇报中国年度文化人物;荣获国家文艺奖等。2010年,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返台展;2011年,“人民的建筑”北京、深圳、香港、上海、杭州巡回展;2012年,“人民的城市”谢英俊个展等。

  4. 建筑的外行人将谢英俊视为善心人士,媒体为他造神话,部份台湾的建筑专业者认为他的建筑简陋而美学不值一提,国际建筑界惊叹他的建筑作为。那么,谢英俊是浪漫的神,还是实际的『动手做建筑师』?

  5. 有无家可归者的地方,就有谢英俊。他被称为「建筑界的史怀哲」。长年致力于灾区的重建工作. 1999年投入台湾地震灾区,与居民共同完成「921邵族家屋重建案」始受国内外瞩目,对弱势者协力造屋、生态建筑等议题有深入落实的努力。

  6. 提倡自力造屋, 他把所有建筑技术的工法简化,教灾民自己动手盖房子。十年来,有许多部落,透过自力造 屋完成迁村的工作,同样的模式,也跨海来到中国的四川,让汶川大地震的灾民受惠。

  7. 「协力造屋」是谢英俊中心建筑思维之一,强调建筑师、施工者与使用者融合一体的「互为主体性」

  

  演讲主题

  常民建筑(平常百姓家)交互式设计理念与实践

  演讲摘要

  设计者与使用者有同等机会对房屋的设计进行沟通,双方互为主体。复杂多变的空间与形式并非设计者刻意造成,而是互动发展的结果。专业设计者在探讨变化中不变的部分,只针对不变的部分进行设计,而变化的部分则留给家户去丰富、去扩充,让居民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丧失其本该有的创造力与其主体性。

  互为主体的设计建设过程, 简化构法让居民能参与协力造屋,并采用开放建筑的观念至为重要。具体来说,简化构法包括:降低对高级工具的依赖性;露出更多的接点,让连接的方式清晰易懂、易操作和更换。开放建筑是指通过不可变的支撑体和可改变更新的填充体两部分,使建筑的空间配置可以通过填充体的变化弹性调整,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适应不同族群与小区的多样性需求。

  从1999年台湾921地震到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后的今天,谢英俊及其工作室以居民参与协力造屋方式建造的家屋中,没有一栋是一模一样的,这些房子用木或轻钢结构作支撑体,与当地盛产的土、石、竹、木、砖、稻草、麦秆、布、植物编织、面砖、金属等各种材料形成的填充体结合起来,形成开放性的体系,其建筑构件可以抽换,形式也很多变,满足功能的灵活变化,更呈现聚落住宅的丰富性与创造力。

  马岩松

  个人介绍

  1. 新一代建筑师中最重要的声音和代表。

  2. 2004年回国成立MAD建筑事务所以来,作品已广泛在世界各地媒体刊登和展出。曾就读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及美国耶鲁大学并获硕士学位。他曾在中央美院任教。

  3. 获奖无数。2001年,马岩松获得美国建筑师学会建筑研究奖金,并于2006年获得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2008年,他被ICON杂志评选为全世界20位最具影响力的青年设计师之一。2009年,Fast Company把他评为世界10大最具创作才华的建筑师之一。2010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授予他RIBA国际名誉会员。

  演讲主题

  保护未来

  演讲摘要

  当代中国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对自然,历史和人文的忽略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误会,认为现代化进程与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人文环境是一对矛盾,这使得我们在追求一个方面时,总是去责难或伤害另一方面。马岩松将通过讲述MAD的三个城市建筑项目,试图表明一种想象力与历史共生的未来。

  这三个分别在北京、罗马和贵阳的老城区研究和改造项目,在不同的历史文脉中对新建筑赋予了不同的态度,他们试图在与过去的对话中,找到链接历史和未来的契机。

  Topic 2 可持续发展

  安德里亚 雷默(Andrea Reimer)

  个人介绍

  1. 加拿大温哥华市市议员。

  2. 致力于温哥华的绿色经济与环保行动,担任温哥华规划交通环境常务委员会主席,为温哥华绿都市十年行动计划,最环保行动小组(GCAT)一员。

  3. 担任温哥华地铁策划主任,并在地区管理机构参与区域规划、原居民关系和零排污等委员会的工作。

  4. 在被选为议员前,Reimer女士曾担任荒野保护委员会的执行总监10年之久,这是加拿大最大的会员制环境机构。Reimer女士是加拿大国内公认的环保运动领袖。在2007年,她被美国前副总统Al Gore选中接受培训,向当地观众进行An Inconvenient Truth 的幻灯片展示。在此之前,于2002到2005年间,她担任温哥华学校懂事信托人,同时也是加拿大首个以绿党旗号获选的议员。Reimer女士还任职于多个区域董事会和机构,包括CCEC信用合作社,温哥华基金会,加拿大女性选民代表大会等。

  演讲主题

  温哥华2020:最绿城市行动倡议-应对城市环境政策挑战的四大要素

  演讲摘要

  和很多其他城市一样,温哥华正面临关键的转折点。当下世界人口持续攀升,移民不断涌入城市,气候变化难以预料,化石燃料价格高涨,经济前景尚不明朗,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果敢行动,勇于创新。

  2009年新市长Gregor Robertson带领市民投身一项新行动,争取在2020年令温哥华变成世界最绿城市。为此已制定了100多项新政倡议,涉及 10大环境政策领域,包括绿色经济建设,交通模式大转型,支持性土地利用规划,所有居民实现零排废并亲近自然等。为了支持这项工作,在与超过35,000名市民和120多个合作组织等进行磋商后,温哥华市政厅于2011年7月通过了一份行动倡议,其内容多达170点,相当全面。

  如今该项行动成果卓著,收获累累。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温哥华规划交通环境委员会主席,同时也身兼议员的Andrea Reimer,将会谈及应对城市环境政策挑战,影响策划努力成败的四大要素。

  奥雷.伯曼 (Ole Bouman)

  个人介绍

  1. 荷兰建筑学会会长。

  2. <<Volume>>的现任总编。

  3. 现任麻省理工大学的讲师。

  4. 2012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荷兰馆-"重新设置"的主策展人。

  5. 具有多种身分,他是作家、策展人、编辑、项目设计师、和教授。

  6. 文化与建筑史学家。

  7. 他是百科全书《看不见的建筑》的合著者,也出版了"责任建筑"。他发起了许多多媒体活动,像是《虚拟世界中的真实空间》与《时间战争》。另外,他更前后策划了米兰设计三年展、第三届宣言展以及鹿特丹波伊曼•范•布宁根博物馆、与建筑双城双年展。

  8. 奥雷.伯曼的文章曾发表在、《独立报》、《艺术论坛》、《指导论坛》、《哈佛设计评论》、《El Croquis建筑素描》、《Arquitectura & Viva》及《Urban China and Proiekt Russia》等众多刊物上。

  9. 在荷兰建筑界,欧雷·波曼,是一位不是建筑师的建筑界权威。

  演讲主题

  建筑的重要性

  演讲摘要

  人类正面临一系列重大的挑战。在食物、健康、能源、空间、时间、社会关系和(经济)价值等问题上,我们的处理和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正是要扭转这一形势的时候。建筑和空间规划在该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可用于重塑我们的观念,因为对生活环境的设计和规划,都触及到以上提到的挑战。

  我想聚焦新一代的设计师,他们在这些议题上开展工作,利用自身的潜能探明前行之道。无论他们的建议是切实可行,还是只是乌托邦式的构想,都无一不展现了对未来所满怀的信心。

  Topic 3 文化创意园区建设

  连纳智 (Michael Lynch)

  个人介绍

  1. 目前担任香港西九文化管理局行政总裁,领导并管理由政府助资216亿港币的40公顷土地的规划与发展。

  2. 曾于1998至2002年担任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行政总监。由他带领的团队制定了2001建筑策略计划,此计划解决了悉尼歌剧院未来五十年的资金需求,并相继策划了音乐厅及歌剧院声学的重大改善工程。

  3. 2002至2009年,担任伦敦南岸中心行政总监。此外,他为皇家节日音乐厅(Royal Festival Hall)进行了改造,并负责了重要组织机构的改革计划和新艺术的发展政策及文化项目。此举把南岸中心重建成了重要的世界级文化机构。2009年,迈克尔•林奇委任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董事。

  演讲主题

  从内到外:西九文化区的发展

  演讲摘要

  西九文化区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一项策略性投资项目,以配合长远的基础设施的需求,文化艺术基础设施是世界级城市的经济及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区政府拨款216亿港元支持西九四十公顷土地范围内的建设,其中包括一个占地23公顷的公园,17个文化场所,与休闲、教育、商业和住宅交织相融,为公众提供一个活力持久的文化维港。

  该项目的愿景,不仅在于建设一个巨型文化辖区,更希望通过辖区建设,革命性地改变都市文化景观。这种革命性的改变需要结合软性基础建设 - 周密策划,受众,容量,公众预期与品牌 - 以及场馆建设、配套设施等硬性建设。本次演讲将讲述西九文化区的来龙去脉,以及如何让硬件与软件设施同步发展,让西九成为大家共享的“你我文化新天地”。

  夏铸九

  个人介绍

  1. 新都市社会学家、现任教于台湾大学城乡研究所

  2. 毕业于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建筑博士、美国哈佛大学都市设计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建筑硕士、逢甲工商学院建筑工程学士。

  3. 着力于建筑社会学与都市社会学、规划与设计理论、建筑与都市史、古迹保存等研究。目前担任台北市文化局文化产业委会委员、城市与设计学报总编辑、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等。

  4. 一直活跃于台湾社会的他,秉承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不懈批判政府过失,为台湾社会的民主进程贡献了绵薄之力。

  5. 专长在建筑社会学与都市社会学、规划与设计理论、建筑与都市史、古迹保存、建筑设计、都市设计、都市规划

  6. 1994年至2010年,夏铸九先生编写了《公共空间》、《理论建筑》、《空间、历史与社会论文选》等,并参与编译了《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网络社会只崛起》等读本。2009年12月13日获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9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组委会,颁授“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维特鲁威奖”。

  演讲主题

  游于艺的天工之城——宁波慈城的城镇转化

  演讲摘要

  报告将以宁波慈城近年的城镇转化经验,讨论一种特殊的文化园区建构。慈城经验最主要的轴线在于,一个八世纪的唐代城市,目前不足两万人口的小城镇,在历史空间修复的基础上,如何经由一系列活的博物馆与传统手工艺作坊的经营,逐步提供一个周边制造业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所亟须的,手艺人(工匠师父)、设计师生、企业家、地方居民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对话平台,以及,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与高铁通车之后,建构一个长三角都会区域中的设计产业节点。

  Topic 4城市交通

  玛丽亚-伍兹-丹尼尔森(Maria Wass Danielsen)

  个人介绍

  1. 盖尔建筑师事务所亚洲地区项目负责人

  2. 丹麦科技大学工程科学硕士学位。

  3. 于丹麦科技大学担任讲师10年,讲授城市规划,交通安全与机动化交通的环境影响。

  4. 城市规划家,特别是在交通规画方面,专长是城市重新再造与再设计。

  5. 曾参与多个项目工作,包含整体交通策略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以具体设计方案改善公共空间与行人及骑自行车者的出行条件等。

  6. 目前服务于盖尔建筑师事务所 (Gehl Architects),主要负责亚洲区业务。

  (Gehl Architects是一家丹麦哥本哈根的都市研究与设计的顾问公司。自2008年起,该事务所与北京的能源基金会合作,致力于基金会的可持续城市项目工作,同时也有在重庆、昆明、北京、上海等城市展开项目。)

  演讲主题

  如何为自行车使用者提供城市设计方案?哥本哈根自有妙计。

  演讲摘要

  哥本哈根目标是成为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这也包括了世上最佳自行车城市。而骑自行车也是哥本哈根保健政策的一部分,这座城市愿景成为环保首都,其中一项指标是在2025年前实现二氧化碳中和。事实上哥本哈根已经是一座骑自行车者的城市了,在市民日常生活中,自行车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在超过一半的在本市工作或学习的市民都是骑车上班或上学的。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哥本哈根的交通可是以汽车出行为主的,这座城市到底是怎样完成转型,变成自行车友好的城市呢?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哥本哈根一直致力于打造持续、安全而高效的自行车网络,实行交通以骑自行车者为先,实现战略性交通规划。另外,总体城市规划也变得更加以人为本,旨在通过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环境,提高市区生活质量。一些专供汽车使用的道路也通过重新设计,变得更加行人和骑自行车者友好,而停车场则改造为城市广场,举办活动吸引市民。

  那么哥本哈根又有什么新的创意设计方案,可以鼓励更多人选择自行车出行呢?下面是一些例子:针对骑自行车者的信号灯“绿浪”,网上报告需要维修的自行车道的新倡议,新城市电脑自行车系统,自行车超级高速公路,甚至还有针对骑自行车者的专门车库。

  卡洛 拉蒂(Carlo Ratti)

  个人介绍

  1. 建筑师,工程师及Agit-Prop,创立了都灵Carlorattiassociati工作室和Walter Nicolino&Carlo Ratti工作室,为意大利设计委员会成员,并任波士顿麻省理工大学SENSEable城市实验室主任。毕业于都灵理工大学和巴黎国立桥路学院,并在英国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2. 设计作品曾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巴塞罗那设计博物馆、伦敦科学博物馆、旧金山GAFTA基金会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他为数码水展览馆所设计的作品,还曾被《时代》杂志评为2008年的最好创作。

  3. 获奖无数。2009年被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评选为建筑创新设计师。曾登上《Esquire时尚先生》杂志“2008Best&Brightest”榜单,并被Thames&Hudson选为近60年中的60位最具影响力创新者之一,《Blueprint》杂志评选为25位“影响设计领域的人”之一,《福布斯》杂志评选为“2011你需要知道的人”。《Fast Company》杂志评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设计师”之一。

  4. 曾在2011 TED大会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且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事理事会城市管理分会成员,还是莫斯科Strelka媒体、建筑及设计研究学院项目总监,还曾担任柏林宝马古根海姆实验室展区2012策展人。

  演讲主题

  SENSEABLE MOBILITY 可感知的城市移动

  演讲摘要

  以短片作介绍。

 

  

相关知识

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设计论坛展开对话
2012广州国际设计周开幕
2012杭州国际设计周新闻发布会顺利召开
2012杭州国际设计周南宋御街拉开序幕
2012广州国际设计周 福溢家居专场品鉴
享设计饕餮 2012杭州国际设计节10月9日开幕
2012杭州国际设计节 设计盛宴邀您共赏
[江南名师汇NO.6]杭国际设计周综合业态设计及经营
广州国际设计周多维度打造设计师服务平台
2012首届中国国际设计峰会在京隆重召开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设计论坛展开对话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187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