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家电维修“四重陷阱”宰你没商量

家电维修“四重陷阱”宰你没商量

https://www.biud.com.cn 2012年11月02日10:03 家居装修知识网  

  在接到读者投诉家电维修的电话后,本刊记者就此展开调查,发现了家电行业中存在的漏洞陷阱。除此之外,很多行业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行业内漏洞百出,陷阱重重,危害群众切身利益。在之后的“热线”栏目中,本刊记者将对求职、装修、网购等更多行业展开调查,为读者分析其中的“陷阱”。同时也欢迎广大读者来电提供线索。

  “原本是几十元就能修好的电视,我花了600元都没有修好!”家住东城区幸福大街的王先生近日给《经济》记者打来电话,述说了让人气愤的维修经历。

  长期以来,家用电器维修行业一直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有的是没有固定维修场所,靠“打游击”为生,有的是租借店铺经营的。但这两类从业者大多未受过专业培训,更没有各种应有的证照,让消费者难以信任。在对家电维修行业进行深入了解调查后,记者发现了家电维修业的几大陷阱,消费者稍不留意就可能掉进重重陷阱之中。

  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已经成为家电维修行业的普遍现象。有些维修工把家电说得毛病百出,或把小毛病说成大故障,以此牟利。比如电视机没声没影了,本来只需几角钱换个保险丝就能解决问题,却被维修工说成是某个主要部件坏了,收取客户几百元;冰箱用久了,一些焊接部位松动,本来只需补焊一下即可,但维修员却要求换主要部件,由此又多收了几百元。

  文章开头的王先生就是掉进了这样的陷阱。本来只需换电容就能修好的电视,却被第一家维修店诊断后要求换六个零件,收费600元。在家电维修业从事多年的李先生向记者透露,现在很多品牌的家电企业的售后服务,都对外承包给了个人或公司。在这种外包维修服务模式下,如果损坏的家电还在保修期内,维修费用就由厂家直接支付给承包商,厂家对承包商的监管和要求也比较严格,其维修行为一般也比较正规。可是,一旦消费者手中的商品超过保修期限,需要消费者自己支付维修费用时,在消费者对家电内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并不清楚的情况下,维修机构就会抓住赚钱的大好时机,给消费者制造各种“陷阱”。

  移花接木

  在记者的走访调查中绝大部分的家电损坏都归因于“某个零件坏了”,要更换新的零部件才能修好。“所谓修理,其实就是换零件。”这句话在修理行业内,已成为一条心照不宣的“维修方法”。在维修时把原来电器上价格昂贵、质量很好、没有损坏的零件换下来,换上廉价的或从旧电器上拆下来的零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挣笔维修费,而且还能弄到一些好零件牟利。而替换下来的配件有的修复后装到新机器上去了,有的则当作新品又换给了消费者。

  赵先生的笔记本电脑在使用时突然黑屏,在第一次到北京中关村的一家维修部进行检修时,维修人员说是显卡烧了,赵先生随即花钱换了显卡,同时交了20元钱维修费。次日开机时,电脑再次“罢工”。这次,维修人员先是换了块显卡,随后又换了“管脚”,电脑才恢复工作。第二次维修又花了100元。可电脑搬回家后相同故障再次发生。在朋友的提醒下,赵先生为电脑更换了电源,这次电脑恢复了正常。之后,赵先生第三次来到维修店,退了更换的显卡,要回原显卡一试,电脑一切正常,显卡并没有烧坏。

  欲擒故纵

  前几年,刘先生给父母买了台空调,可新空调在第二年使用时出现了不制冷的毛病,维修工检查后说要加氟。在维修工为空调加了氟并收取了100元的费用后,空调运转正常。第三年,空调又出现老问题。这次,刘先生找了另一家维修店的工人。“你家空调漏氟,需要加氟。”维修工说。“怎么会总是漏氟呢?”空调连续两年严重漏氟显然不正常,再三追问下,这名维修工才吐露实情:原来这台空调三番两次需要加氟,就是因为连接外机的铜管上一枚螺丝没有拧紧,造成漏氟。

  所谓“欲擒故纵”,就是一些修理工明明已经查出了故障,但却不直接修理。利用消费者不在现场或对家电不了解的机会,随意“制造”故障,“预留”故障,为之后的维修埋下伏笔。让消费者的家电越修毛病越多,同时让消费者觉得找到他就能“手到病除”,不仅可以索要高额维修费,还能落下个技术高明的名声。

  趁火打劫

  在家电维修的过程中,“上门费”、“开机费”已经成为一项必收的费用。维修人员只要上门维修、检查家电就要收取“上门费”。而所谓“开机费”就是只要打开家电外壳进行检查就要收取。不管修还是不修,更不管能否修好,这两种费用是必定不能少的,真可谓是对消费者的“趁火打劫”。

  赵先生的一个名牌MP3坏了,随即送到了指定维修点维修。第二天维修人员电话告知赵先生MP3内的液态硬盘坏了,不能维修只能更换,费用要在500元左右。赵先生说:“这个价钱太贵了,接受不了。”而维修点则回应称,“如果您不修,我们会把机器重新装好。但您得支付200元的开机检查费。”赵先生对此非常不满。

  8月1日起,商务部公布的家电维修服务业首部规章《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许多条款都是针对家电维修市场普遍存在的陷阱与猫腻,并将对违规行为处以最高3万元的重罚。对于维修人员的资质问题,维修过程中的乱收费问题和对违规家电维修经营者的监管、处罚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大家要注意,不正规的维修点大多是自己弄个招牌,没有任何证照。”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海尔家电维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家电出现问题时,大家应首先考虑厂家的售后和大卖场的维修中心。正规的维修中心都是有营业执照,其从业人员也会有相应的资格证书。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员工都定期参加培训。

  一位从事多年家电维修行业的维修工告诉记者:“在维修的过程中,消费者要尽量在现场看着。在维修结束后要索要和保留家电的维修记录。更换零部件后,保留换下的旧部件并开具票据,确保保修单上填有以下项目:维修产品的名称、型号、数量,维修费用,维修时限和保用期限等内容,在出现问题时有据可依。”

相关知识

家电维修“四重陷阱”宰你没商量
装修贴士:买窗帘要多留心 三大陷阱宰你没商量
市消保委揭家电维修“四重陷阱”
辅料竟然贵过主料 购买窗帘陷阱多宰你没商量
解析家电行业的六大陷阱 看看你被潜规则了没
家电修理暗藏“四重陷阱”
入户进行家电维修陷阱多
家居售后服务频设杂费陷阱 商家宰人没商量
光鲜壁纸“山寨版”多 三无产品“骗你没商量”
坑你没商量 空调假售后骗钱技巧揭秘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家电维修“四重陷阱”宰你没商量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180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