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设计风潮】北京待客之道 呼唤文化回归

【设计风潮】北京待客之道 呼唤文化回归

https://www.biud.com.cn 2012年10月23日22:46 家居装修知识网  
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设计风潮】设计风潮是搜狐家居设计师网打造的一档设计文化栏目,邀请媒体人、设计名人、艺术家、跨界达人、针对设计热点事件、设计话题分享设计观点和争鸣,倡导创意潮流趋势。

  【往期回顾】

  【设计风潮】《大设计》主创团队揭秘访谈

  【设计风潮】晶麒麟奖&中国文化版权保护解读

  【设计风潮】2012末日说下的文明相悖论探讨

  【设计风潮】伦敦奥运会带来的创意文化思考

  嘉宾:

  ACF创始人、设计总监 王昕

  自造社创始人 宋涛

  风生设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 刘峰

  洛可可设计公司创始人 贾伟

  主持人:搜狐家居设计师网 宫素深

  由来:北京待客之道

  【主持人】搜狐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搜狐演播室,今天我们邀请到四位在国内特别著名的设计师,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ACF创始人设计总监王昕;洛可可设计公司创始人贾伟;自由社创始人宋涛;风生水起设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峰,欢迎四位老师的到来。今天请四位老师过来是源自于即将在9月12号上海家具展上北京的设计团队将带来《北京客厅》的主题展,我想请几位老师首先聊一聊是什么原因让几位老师选择这样一个主题,先请王昕老师开始,您是主要的策划人。

ACF创始人、设计总监 王昕
 ACF创始人、设计总监 王昕

  【王昕】我们当时刚刚接到这个邀请的时候在考虑,当时我们跟刘峰聊这个事,怎么给这次展会定位,客厅的产品基本是都有的,所有客厅类的家具包括摆件比较齐全,我们想定位在客厅类的产品是不缺的,最后提出北京客厅这个主题,这个想法特别好,基本是一拍即合,后来这个方案很快定下来了。

  【刘峰】当时也是瞎聊,觉得产品线很多,包括客厅类的家具,另外客厅功能就是开放性的,一个家里最具有开放性的空间。我们和上海的设计师们其实互动的特别多,大家招待来招待去,记得每次去都是晕着的,从这个层面我们觉得其实客厅它界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个物本身并不是我们探讨唯一的话题,更多的我们当时不想在这个展览上弄成简单的产品展示,希望营造一个气场。当时我们在里面提到是不是能够把体验都放在这里面,让人家有一种触觉、听觉、味觉甚至是嗅觉,从闻香、听琴等等把这些因素加在里面,也是大家做设计当时的概念,宋老师家具的设计方向有很多都是反观回来提取一些,不是无中生有的。

  【王昕】我们按照设计之路,基本想法是从明清家具到现代家具,中式、创新到现在,我们提出来几个新概念,品茶、闻香、听琴、赏石,把这几个概念贯穿到活动里。我们当时讨论觉得我们选择产品的时候,虽然朋友圈子人比较多,因为这次活动是集体性质的,很多产品没有放进来,希望找到符合这个主题的产品。为了这个主题最终还是选择适合这个主题的产品,大家全部放弃了自己个人的品牌形象,为北京客厅这个展,没有突出某一个品牌,而是合成北京待客之道。

  【贾伟】北京客厅在我的想象当中应该是非常丰富的,这种丰富包括体验,尤其现代和后现代的体验,在这里面把香檀、琴牌等等放进去,充分表达一个人进入客厅全方位的感受,我们还是希望不仅是一种设计的感觉,而是一种生活的感觉,因为设计是表达生活的,是不是能够静下来抚一抚琴,是不是能够静下心来坐在现代的沙发上看一本书,实际更希望在客厅坐下来。希望来看北京客厅的概念能够像主题待客之道一样,让人坐下来,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真正坐下来我们的心定下来才能感受到北京人的待客之道。

  【宋涛】在大环境里面是国内设计师第一次三个地方北京、上海、广州聚集在一起,我把它说成是一个PK。因为三个地方的气质跟表达的内容完全不一样,像广东的生产工艺,工业化设计的东西更强一些,上海可能海派品牌包装更务实一些,北京我觉得是艺术气质包括跟人打交道,北京好的是大家打交道很容易,朋友之间呼朋唤友的那种状态。设计师反观我们的生活怎么来表达我们在北京的生活状态,很重要一点就是待客之道,有朋自远方来到了北京,我特别喜欢在北京这个地方,只要我们来的朋友不管哪儿来的,大家对朋友的那种心,而且让他想把自己好的一面充分展现给朋友,对我们有一个很深的了解,我觉得这是我们北京设计师所特有的一种气质上的魅力。这个气质转化到我们的工作空间生活空间包括到了我们的待客空间,这里面说到商道也好,品茗,听琴,赏石也好,是北京固有文化积淀当中的,只是设计师重新回归找自己文化的时候这是最好的切入点,因为我们骨子里有这些东西看得懂也能解释明白,这是北京客厅,更多是文化意义,而不是只是参加一次展。包括这次展览完全拿作品说事,符合整体的空间,我们是代表北京不是代表一个品牌,整体下来很满意这次整体的面貌体现。广州起一个名字,上海起一个名字,我觉得他们没有一个更好的词表达他们要表达的东西,北京找自己的文化定位包括社会定位,特别容易,一下子就找着脉络,北京一直是这样,思想上的引领包括对整个设计方向的影响。而且北京设计师已经在试图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社会系统和美学,这个是北京客厅第一要表达的。我希望通过这个展之后对今后,因为这次展览有很多年轻设计师过去。大家知道这个方向,大家往这个方向去走,这个最重要。每次展览不知道中国人在设计什么,设计师也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北京这次方向很明确,以前有一个方向,有了方向之后越来越多肯定出现我们自己真正的设计大师,这是我们需要达到的目的。通过展览抛砖引玉,先把概念性做出来。




  延展:东方待客之道

  【主持人】刚才几位老师谈到了待客之道,刘峰老师写的文案我也读了蛮有感触,刚才谈到了待客之道,包括现在东方人待客的方式,几位老师对目前东方的待客状况怎么理解和认识的?

  【王昕】刚才贾伟说“请坐、上座、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我们前面接待待客之道分为三种类型,接待、招待、款待,以前有接待区专门接待朋友,准备区域招待给他们介绍我们的产品,VIP区是款待,迎接好的客户在那个区域做款待,已经把待客的几种方式从产品布置上体现出来。具体东方人的待客之道还是简单质朴。

  【主持人】北京更有北方的豪爽在里面。

  【贾伟】一个客人来到家里面实际需要表达主人的品味,主人本身是一个品牌,北京是一个品牌,北京设计是一个品牌。一个品牌有三个品,一个是品质,我们希望它出好的设计品质作品,包括用产品来待客。第二是品位,选出有品位的真正代表当代中国设计甚至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和现代设计美学相结合的东西。第三是品格,真正好的待客是有礼仪的表达东方人的品位。好的品质、主人的品位加上我们对于人与人交流的东方礼仪的品德,希望我们以一个品牌概念,待客之道希望是一个品牌概念推出来,它表达的是设计作品的品质、设计师的品位乃至中国人的品格。

  【宋涛】今年我跟刘峰去韩国参加展览,有一个设计中心的负责人邀请我们去家里参加他的家宴,我有一个深刻的反省。韩国人用了甚至是延续到宋代这种生活方式跟待客之道,参观他的家跟主人交流包括他的生活品位,从晚宴上专门请人来吟唱,穿宋代的服装吟唱,我第一个反应,他们这些人再来北京我怎么招待人家?因为这个招待不是吃顿饭那么简单,要体现三品,你要有品质、要有品位、最后用品德来服人,就是靠你的各种环境、方式跟你用的器物,包括你的空间,另外文化性的东西怎么传输表达,这个都是中国人的东西都没了。我希望我们这代设计师其实我们更重要的是承担文化传承的任务而不是纯设计东西,这是我们的使命也好、责任感也好,哪怕这是一个起点,从这个开始我们真的有自己的待客之道,这是最重要的,而不只是告诉人家我们只是待客了,但是待客到什么程度,真是让人从心里面佩服以后愿意把你当成好朋友,那才是待客之道。

  另外,日本人请你喝茶、喝好茶有一套礼仪,你会对这个气氛这个人肃然起敬,我们这些都消失了。我们现在不能只拿器物来说事,还有人、还有环境、还有你的仪式。我们这次去上海给大家表演一下什么叫待客之道,这个特别重要。

  【刘峰】这个更像抛出一个问题,未必这次的展览一定会给出一个答案或哪怕是正确的也不是唯一的,待客之道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无论从表达还是从倾听,北京这个城市其实我乐在其中的,它具有宽容性和包容性,那个“糙”劲我更喜欢,它的大气。当初写那段文字我也在想,有时候我们天天抱怨这个城市,很粗糙没有细节等等,有时候反而这种包容在客厅文化里面或者待客文化里面代表一种接纳。刚才提到一个层面待客的表达,表达我们的品牌。另外一个方面作为一种包容的气场也有一种倾听。我们当时想在这个展会上如果很多人不知是摸摸这个椅子看看那个工艺就走了就过去了,现在可以坐下来待一会儿,未必真正上升到什么层面,请大家坐下来开始一些话题或者一种新的关系。像宋老师说的可以延展,接下来我们可能在上上待客之道去哪儿吃吃喝喝,来我们这儿。

  【宋涛】每个人和每个人的理解关系不一样。

  【王昕】这次活动把北京的圈子圈起来,更多的待客之道让我们这些品牌能够多一些互动多一些联系,将来这个展会结束之后我们待客之道能不能作得再深入一点。

  【宋涛】包括延续到更多的范围去宣传、展览也好,现在需要一个整体面貌,而不是每家自己来推,大的面貌特别重要。

  【主持人】大的设计环境大的氛围。

  【王昕】其实好多形式可以商量,这个事结束之后我们会大家在一起商量要不要把这个做成品牌延续下去。

  【主持人】包括后续待客相关的内容。

  【贾伟】更希望真正的靠我们这些设计师和更多的品牌去研发出或者探索出到底当代中国如何待客,实际上可能每个人都不是很清晰如何在待客上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一种品位,包括你和朋友之间的交流,实际中国现阶段真正好的待客是需要我们重新定位、重新梳理的,这个名字起得特别好,因为这里面有特别特别多可以去研发的东西。古代人用琴来待客,弹一首琴,用香来待客、用茶来待客、用酒来待客、用书法待客共同吟诗一首,古代人的待客很风雅,现代人的待客很暴力,喝一顿大酒吃一顿大肉。实际这个待客之道里面有特别特别多的,我去日本看到它的花道绝对是震惊的,看到日本所有的小卖部、家庭所有地方都有花道,而且每个花道的花期都不一样,中国还有花道吗?它的插花,它的花瓶,我们能不能用花来待客?日本的茶道抹茶整个气场,其实待客要有介质的,用什么介质来待客?介质是情感的爆发,情感是通过一个介质像一杯咖啡是一个介质,我的情感注入到咖啡里面,用咖啡来待客,必须要找到好的介质,而这些介质表达了我们的品位,表达了我们的品质,包括表达我们的品格。

  【刘峰】看似大家都是做产品设计的,那只是一个载体,只是大家的鉴定方式,想找到背后的气场。

  【贾伟】设计仅仅是一种语言,日本人用日本话做设计,中国人用中国元素设计,真正设计的内容是我们的文化。待客之道背后就是我们的文化,不是讲设计是讲文化。




  细节:北京待客之产品

  【主持人】几位老师包括刘峰老师抛出一个问题,这是我们全民族应该关注到的,包括从设计师是一个引领者来打开这个门,今年做了一些文化推广的活动来延伸。刚刚谈到待客之道和整个展览的情况,请几位老师单独谈一下自己在这个展览中呈现了哪些作品?

  【王昕】我们明清家具到新装饰主义到现代,我们更多偏重现代这一块,用了一些色彩包括软装来体现现代年轻人的思维模式和待客方式。其实这次待客之道的想法还是更多体现现代年轻人待客的模式。

  【贾伟】我们主要在VIP室里面一些摆件,最后坐到VIP室里面去交流,交流需要有介质刚才说到,我们这两年一直在研发关于新上道、留香道,做一个新的派别,拿出最近相对大家比较喜欢的高山流水,中国有一句话高山流水觅知音,觅到待客之道的知音,包括琴道一把琴也是弹一首高山流水,最终也是觅知音。通过在客厅里面觅到我们想要的知音。

  【宋涛】我们这边是两块,一块是家具的再复制、再重新体现,另外一块是新中式,这次不同的推出一批年轻人,年轻人怎么看待传统文化,传统的样式、风格,他们怎么延续,这次我拿了大量的物件做年轻人新产品的展示,他们对中式文化包括传统家具是怎么理解的,现在都是90后设计师。以前展览我自己的东西更多一些,这次等于是大换血,年轻人把他们到台面上交流有更多的认识,大家有一个接触,这个特别重要,不能老靠老一拨人,这也是一个传承。把你的思想对生活的理解,怎么影响到后面的这拨人,让他们有方向特别重要。我们待客之道提出了一个方向,好的设计师知道中国有方向了,知道往哪个方向设计,这是这次挺期待也特别希望能有一个特别好的交流。

  【主持人】刚才看到年轻90后的设计师对待客之道或者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好,你们觉得他们的状况是什么样的?

  【宋涛】只要中国人在这个土地上生活,很多东西是潜移默化的,在DNA里面,天天看那些东西,有些东西传统文化当中可能平时不在意,没有刻意去学,但是毕竟上了美院、上了大学,基础教育知识面都有,自己就很容易走到这个方面去吸取养分,中国人生存力这种能力特别强。不用说这么多年老西化学别人,一旦自己的文化回来,这些年轻人马上跟上,这个是我最欣慰的。以前觉得后面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愿意学不理解,其实不是的,给了他方向环境他会学得特别好。

  【主持人】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

  【宋涛】真是这样。

  【刘峰】这个东西从里面流出来的,不需要拿一些符号去拼贴。这次我们的作品我穿插其中端茶倒水,阐释待客。这次做了一些接待策划的工作。

  【贾伟】把人气放进去。客厅里面要有主人,他就是主人。我们都是摆件,他是主人,他是灵魂,德的那部分是他表现的。




  影响:北京文化与设计

  【主持人】刚刚我们谈到了北京的待客文化之道,我们跟三位编辑沟通上海、广州、北京地域性的差异,同类骨子里面都是中国人这种大环境下会有一些共性,请几位老师谈一谈在北京这种环境之下对设计的影响会带来哪些?

  【王昕】现在看家具设计师像你刚才讲的,家具设计师不再关注家具设计本身,家具设计更多的部分关注空间设计、人体工学、美学、工艺品等等很多方面,影响到你对家居设计的理解。我在做一些工作,包括对人体工学的研究,我觉得家庭设计本身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我们现在关注的面更广一点。现在大部分关注家具本身的造型设计比较多,实际上不是一个环节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现在通过你的几个设计来决定家具造型,是一个综合的设计。

  【贾伟】说到北京和上海、广州的差别还是蛮大的,北京和上海比,上海更时尚一些,就是北京没那么时尚,所以北京不管质朴也好还是中国文化味也好,给了我们这些设计师一些机会。因为我们不时尚,所以我们要追求一点远古,我们无法像上海人一样很时尚,我们往回找。说到北京不够精致,没有像台湾那么精致,北京粗犷,因为粗犷所以要给我们这些设计师一些机会,让我们来打造精致。刚刚说到北京很大气,为什么喜欢北京?我刚毕业去了深圳,去了上海,回到北京,坚定的和我的夫人留在了北京,这个地方说不清楚是什么,它是很包容的城市,不需要装,像北京大妞一样,嗓门很冲,感觉很直接。北京给我们的是机会,给我们的是可以让我们往回找,往前去做的机会,北京给我们的是让北京乃至让中国变得很精致。待客怎么样精致,要让人觉得宋涛待客好精致啊,王昕待客好精致啊。举一个例子,我去一个日本寿司几代传承的寿司,拿出吃寿司的那些碗全都是我们国家元青花,在中国淘到这些东西绝对是放到保险箱里面甚至连展都不敢展,人家拿出来让你吃饭,只有最尊贵的客人拿出最尊贵的器皿,不一定都是元青花有可能是宋代的,我说不怕这个东西“呲”了吗?他们说“我这样对待我的客人,我的客人反过来会尊敬我的器物。”每个人拿器物都是深俯身下去,每个器物是那个年代的工匠用心血铸造的,是有故事的,是有文化的,而不是现代大工业制造生产,让我们产生一点麻木。

  【宋涛】北京文化的丰富性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灵感,做设计、做文化艺术也好,这个是最重要的,任何东西要有来源,不是凭空而出的,只有在这个背景下做任何事情生活也好创作也好在一个状态里。设计最重要一点在自己的状态里面才能创造出东西,不在状态里怎么去创作?北京真实,特别在整个亚洲,在世界上真是独一无二的,虽然它的城市面貌变了很大,但是它的文化底蕴骨子里的东西都在。

  【刘峰】我们在北京这个城市生活做设计,设计只是我们从事的行业而已,最主要的是生活的一个状态。我理解设计这个工作是一个生活启发者,启发一些生活的可能性或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其实我们呆的圈子很小,798我一周基本都不怎么出去,在一个小圈子里面生活,喝茶喝酒等等。这个城市让我觉得其实从优点来讲,它缺失了一些上海商业的敏感度或者是它的品牌化操作那种专业程度,但是多了艺术天马行空的不靠谱也可以理解为想象力,这个有点缺陷也可以理解,找到这个点,其实这里面并不是局限你这个城市,其实给了你更大的一种新的可能性。北京的设计品艺术感觉非常敏锐,我认识很多号称产品设计师其实没有几个是专业的,像贾伟专门学产品设计,我学雕塑的,有人也是学艺术的画画的都有这个城市看似混乱,但是更多了一种可能性,看似无秩序更多了一种新的秩序的可能性。这个行业身份也是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如果你要是在一个特别工业化的城市,大家基本都是学工业设计出身的,不认为一个艺术家跨界到这个领域里面可以有一技之长,这个城市的混乱促成了我们今天去做一些,没什么不可能。

  【宋涛】这种跨界是打破条条框框,而不是局限于你学这个的只做这个。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刘峰】也可以让最终延伸的产品线更立体化,不同任的角度去反观生活的器物,不一定是按照设计方法论推出来的这个东西杯子就得这么弄。

  【宋涛】好眼光就可以做设计。

  【刘峰】从绘画的角度生活的角度平面的角度等等很多。

  【王昕】北京艺术的土壤很丰富,可以混在北京。




  揭秘:设计师的私下待客之道

  【主持人】刚才谈到在上海家具展几位设计师的概念,我很好奇几位设计师在家里怎么待客,何以分享一下吗?

  【王昕】现在家庭越来越私密,以前小时候经常有叔叔阿姨串门,我们经常到别人家串门,现在我们隔壁的人不认识,在一起住了四五年在电梯里面连招呼都不打,现在家庭变成越来越私密的场所。年轻小孩不待客吗?也未必。从小来了客人要叫叔叔阿姨,要削水果,小一点要表演节目。现在年轻孩子不要小看他们,他们有他们待客的理解。现在我们待客的机会越来越少,朋友来了直接出去吃饭了,家里面越来越成为自己私密的场所,我们真的希望通过这次这个活动好好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待客,我们如何待客,如何教下一代人怎么待客。现在确确实实我们家里面除了我爸妈来,朋友来的也很少,非常非常少。朋友也会怕麻烦你,来了之后说吃饭就出去。人与人的距离反而越来越远。

  【主持人】刚才谈到小时候的待客我也很有感觉,吃饭的时候捧着饭碗就溜达到别人家了。

  【王昕】现在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了。

  【贾伟】王昕说的挺对,我也有一个感觉,一个设计师实际在所有的工作中如果能很好把你生活的东西融进去是最好的,我给自己的定义,把我们这个公司或者工作室打造的像家一样,我现在待客基本以我的公司工作室,因为设计师无法把家和公司完全分开,我们的工作就是在生活中感悟,如果八小时内、八小时外分得特别开好像做不到,实际我很多工作在八小时外做的,在家里做的,但是家里很多生活方式又引到公司。我的概念就是把公司和待客放到公司,我们现在也有茶道、香道室做一些会所,一个设计师待客的空间可以由家庭表达的更多元,只有设计师把自己的待客之道空间化、外延化,其他人只能在别人的气场下去做。王昕有自己的待客空间在公司,我没有去他家,但是能够感受到王昕是什么品位。我去宋老师那儿,每一个待客空间都不一样。

  【王昕】把自己的风格带到空间,带到工作当中。

  【刘峰】家的功能在往外延展。

  【贾伟】今天在路上还在商量搞一个北京设计师聚会在我们公司内部空间,大家可以吃肉串听听琴等等,这就是待客。

  【主持人】我去过宋老师那边,有一个VIP室也好会客也好。

  【王昕】我们几个在这块都投入比较多。

  【刘峰】北京这个城市浪费在路上的时间非常非常多,刚才宋老师说的一句话,我想去你家看看。假如我们四个住在一栋楼像样板间一样,打开你家他家一模一样,我没有这个好奇心也没有这个愿望会赶一个时间去你那儿看看。我希望打开门看到另外一个生活方式或者一个空间气场,这是待客空间最根本的,富含在比如王昕的性格属性在里面,有你自己的痕迹,和钱无关。我们小时候生活在大院里面张三、李四家你特别想去介入他的生活,但是现在商业设计让很多楼一模一样,很多家一模一样,其实并不是别人不想去发出邀请,同时你作为一个客人的好奇心被磨灭掉了。为什么设计公司很好玩很好看?没几个像公司的。这个也就引出另外一个话题,大家不太纠结于到底是家还是在家以外的生活空间,只要和你这个人有关系都是可以适当表达你待客之道。

  【贾伟】设计师有资格把待客多元化。

  【主持人】也要符合北京的文化气场。刚刚谈到了待客之道,可以把它表述成我们北京客厅一种情景化的展示方式,刚才谈了那么多文化背景也好或者待客之道也好,怎么让大众或参展的这些人感受到这些文化背后的东西,产生认同感,这个话题几位有什么见解和看法?

  【王昕】首先没有只单纯摆放我的产品,在软装上做一些工作,产品当然只是一个方面。我们在品茶、品茗、闻香这种待客的方法,希望观众来之后体会到我们失去的东西是什么,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有一个新的待客之道模式。古时候的待客比现在讲究多了。

  那时候非常丰富,我们想通过待客让客人体会到我们的热情,能够看到我们的品位。把失去的能够拾回来也许有新的发现,品酒红酒文化非常盛行,这次展会没办法做那么细,回来之后我们商量如何把这块工作做得再细一些,我们做一个品类做足,这样能够再玩一个客厅一直玩下去,把它玩足了,玩的更细。请设计师一块儿开一个北京客厅、茶室,每次请客户来如果约客户来可以做得很足,产品无法体验出来,要靠情境靠附加的文化等等。

  【贾伟】现代是一个体验时代,今天我们说体验时代,乔布斯做的一些产品,真正的待客更多要强调体验。其实古代是很会体验的,这种体验可能是无声的,一句话都不用说,客人觉得好有被尊重感。一种无声的体验,我们更希望在待客之道里面让客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无声的体验,我们用味道不是主人的声音,甚至用我们的陈设来表达一种气质,而这种气质是由客人体验出来的,有点像我们给他一张白纸,而上面所有的东西是由他写出来的,实际我们更希望这种体验是一种交互,它来交互,不是我们灌输给他的。

  【宋涛】待客说到底还是一种生活方式,重新打造自己的生活方式,毕竟是中国人,有那么多金疙瘩、银疙瘩放那儿不用不行。我现在打比喻,日本也好韩国也好,其实就是我们的冰箱,我们有的东西保鲜在那儿存着,到时候拿出来用,我们先把说明书写好,把东西拿过来招待大家。

  【刘峰】这个展览像一种说明书一样。生活方式虽然这个词提的很多,但是它是根上的东西,我把它理解为一种痕迹,所有的人包括主人还是客人能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都会留下痕迹,这个痕迹其实就是物质的一个层面,它会有它的轨迹,使用这个空间介入这个空间的一种方式,希望这次以开放性的他来喝茶或者他有他的方式。比如到我们茶社喝茶的也是我的老师,他会给我阐释这个器皿或者这个茶的另外一个知识体系。王昕在我的茶室里面他的杯子专门是他的杯子,还有专门宋老师的杯子,这就是痕迹。以前我记得小时候生活文化里面是有痕迹的,我去邻居家吃百家饭长大的,有些碗放到他家里面,这个是最潜移默化的,而不是简单的。我们在找各种痕迹,很多不同人、不同文化的中国人外国人,现在全球是通性的需求,从通性需求不同人带来的轨迹交际点也是我们在研究的东西,生活方式这个词是避不开的。

  【王昕】这次上海展览的主题,上海跟广州的文化是什么,我们知道北京的,但是真的不知道上海,广州那边延伸到茶的十几分钟,一套东西这么复杂。实际也可以看看他们是怎么待客的。小到一个区域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待客之道。

  【刘峰】现代人的生活轨迹越来越宽,我们不可避免会带入一个城市,比如我是山东生活在这里,碰撞是避免不了的。比如他就是一个南方人又生活在北京,最有意思是碰撞之后的结果。你肯定刚开始也有不习惯,我们那边有一种招待客人的方式,比如江南那边有一种方式,但是他又生活在北京,这时候的招待方式,碰撞之后没有绝对的答案。刚才的提议非常好,三地其实也算是一个探讨,我们节目安排的已经很紧密了,就那几天,其实就是在冠冕堂皇地说在探讨这个话题。

  




  产品:增加文化附加值

  【主持人】在吃喝玩乐当中把问题解决了。我们谈到文化,生活方式的根源或者根本,几位老师都是做工业设计或者产品设计,这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影响到产品设计上,请几位老师谈谈回归设计的本能对人文服务也好各位老师有自己的见解,也有很多媒体探讨过设计带来什么,怎样增加文化的内容、文化性的理解?

  【王昕】说到设计本身,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设计出来的产品当工艺品去看的时候我觉得设计还是摒弃一些花哨,不能说一来家里家具是最眩目的,所有都被它集中过去,还是以人为主导,人是家里的主人,是为人服务的。很多时候我们做产品设计,产品的舒适度,在家具的颜色或者造型上要更多关注产品本身,户型、房间包括人体工学的设计知之太少,少一点外在花哨的东西,成为为人服务的东西。

  【贾伟】设计为人,我的理解设计为更好的生活。设计是为创造更好的生活,是为人创造更好的生活。设计既然是创造更好的生活,那什么样的生活是最好的?西方人的生活和中国人的生活是不一样的,有文化、有品质的生活是最好的,不同地域的人产生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什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好的生活又是什么?几千年来看看我们的古人很风雅的,在松树下、在溪边、在山里弹琴品茶吟诗等等,曾经在山野里面仍然做到与天地共荣,与自然共荣,敬畏自然。我们现代人又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但是我们也不至于一点都找不到古人的风雅。我们宋老师也可以带着老婆开着车到山野里面弹琴煮山泉水喝茶,也不是不可以,我们只是用现代的方式煮水,用汽车开到山野里面,古人是走到山野里。事实上设计就是为了寻找文化的根,今天的设计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所以我们要寻找,然后再创造美好的生活。

  【宋涛】我希望不要把设计夸大过多的设计,我还是喜欢质朴自然的,在这个概念之下把你自身的文化体现出来,达到我想要的状态。器物是能影响到环境,本身中国人说了器以载道,怎么转化你自己的审美,你的气质怎么转化到物上,物又转化到你的生活上,这些都是息息相通的,设计师要把握这个问题,每人打造一个理想国。

  【刘峰】这个话题设计师每天都想,简话来讲就是两点,一个是要有根据,设计是要有根据的,不能是无中生有的东西,我可以表达任何东西,在艺术领域里面可以,但是设计要接地气。另外不要无病呻吟或者更多强调个人感受,个人体会很重要,但是不能是百分之百,有时候我们过多的完全在一个作品里面讲一百个故事给人家听,人家可听可不听,有些人把设计说明写了无数,一看那个东西没法看。有人话不多,但是他的东西说明了所有,甚至激发我们更多。当下来讲中国发展很快,就是一个过渡发展的速度下我们做适度的升级,如果设计师跟着一块儿过度设计就是在添乱。我对我自己讲,你唯一能做的在不成熟的时候想设计东西,因为你在添乱,除非你找到真正是解决方式。设计是被需要的,无论是情感还是功能层面,这个都可以。你也可以为普通人解决基本的生理需求,也可以解决更高的情感需求,如果不被需要就可以停一停。很多东西给你一个过度的前提,天天新材料、新工艺,设计师当然适度敏感,但是不能完全借助这个东西。一个杯子非常简单,不必很多人生观都贯穿在里面。有很多年轻人做设计很累,为什么说他年轻,他想说的太多了,把一生所有体会全说了。反倒一些老先生觉得没什么,看似没什么,但是越用越有味道,越有越好,生活沉淀下来,废话越来越少,点到为止,那是挺难的,什么叫好?够了就好。什么叫够?这个是很难的一件事。

  【王昕】演变过程是一样的,一开始我们的产品是最好的,设计感很强,跟我们学生差不多,想说的话太多,还是那时候对产品理解不够,必然经过这个阶段,从那个阶段一段一段过来,我们都有年轻过,慢慢沉淀到后来好一些,开始把握度了。




  畅想:设计师心中的好宅

  【主持人】今年会延续以往做一个设计师大赛,今年的主题是中国好宅,听似有点偏建筑,实际这个宅跟生活方式呈现的内容息息相关,几位老师虽然是做产品的,但是产品放在宅子里面放在房间里面共同使用,请几位老师谈一谈你们心目中的好宅或者你们想要的好宅是什么样的。

  【王昕】好宅到底是为什么人服务的,什么是好宅。

  【主持人】首先是为自己。

  【王昕】每个人对好宅的概念都不太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好宅,这跟个人的成长背景,跟受教育程度,跟感受品位都不一样,都有自己对好宅的理解。对于好宅不是一个单纯的商品能够解决的问题,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软装,这一系列的设计决定了这个好宅到底什么叫好宅,我相信他能够把控所有的东西,但是没办法靠一个设计定义什么是好宅,是综合的设计体现。建筑设计是不是很完美,室内、产品设计是不是很完美,是综合考虑的。你心目中的好宅所有觉得都是很平均的,而不是哪一项强,哪一项弱,设计水平都很相当的情况下有可能就是你心目中的好宅。

  【贾伟】我对好宅的理解,好宅要有气场,好宅要有精神,好宅要有味。古人讲气派生天,天地之间因气而生,天地之间有什么?天地之间有人。一个房子有天有地,房子里面活的是人,人活的是气。好宅要有气场,这个宅子的主人能不能有气场贯穿这个房子,有没有他对美的理解,这些东西是好宅。这个宅子可以空无一物,如果有了主人的气场能感觉到像好宅,宅子里面有千金各种各样的东西,那就是铜臭味。现在的宅子要买就是铜臭味,没有味道,就是买最贵的东西,达芬奇家具那叫好宅吗?那叫铜臭味。人没味道宅就没味道,人选的家具,人选的宅子,没有气场的寨子就没有味道,宅子不在大小不在华贵与简陋。中国人讲陋室,这个陋室有精神。好宅是要有主人的,主人的精神代表了宅子的精神,宅子的精神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人决定了宅。

  【宋涛】我自己心目中的好宅最起码是你休息的地方,带来温暖。我在我自己的好宅里面看书,做艺术,安静下来这就够了。刚才说到陋室不在乎空间大小还是在于人的自在。

  【刘峰】这个宅主要认不是多余的就是好宅,现在不叫好宅,叫好的展厅好的样板房,这个好有别的衡量目的,所以很多人的家变成好的展厅展示这个人的经济实力但是不是好宅,好宅是愿意呆在里面,宋老师说的对,他愿意自己呆着的地方。

  【王昕】你愿意呆在那里对你有很大的吸引力很舒服很安全的,这是我心目中的好宅。现在好多附庸风雅的东西没有。

  【贾伟】他们家没有茶几,我们家没有床,孩子太小,床容易掉下来,我们家的宅以孩子为核心的宅,还没有达到我们想象达到的宅,我们给孩子提供两种颜色白色黑色,我们家基本是纯白,沙发是黑的,我想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想像的空间,剩下的颜色由他来定。

  【王昕】我们家六米的墙画的是一个工厂流动图,一个机械结构,我学电子的,小时候的那种图,我们画了整个工厂的图在墙上,六米长。小孩问怎么回事,我可以有机会跟他讲,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我家孩子三岁。

  【宋涛】我孩子比较大,已经上高一了,女孩。我们家一直在我营造的气氛里面,希望把自己家营造书香门第,以前从事艺术的,我就是希望把书的感觉,跟艺术的感觉完整呈现在家里。耳濡目染这种环境里面长大,长大以后你就会有感受。

  【刘峰】我家特轻松,希望还是有故事性的。比如我儿子从墙上抹了一个手脏的那个印我觉得别把它擦干净,还是有痕迹的,没太多规范。我家里因为孩子原因跟他们差不多,没有规规矩矩像常规设计里面这得放什么那得放什么,比较混乱,如果这种混乱我到现在还是很喜欢的,这种混乱里面的故事性很丰富,哪天撞了产生一个什么痕迹很有意思,那是我家。

  【贾伟】我家还有一个特点,有猫,有狗,有鸟,两只狗,一只蟋蟀、猫,每天特热闹。我在家里地位最低,遛狗、遛猫,陪孩子老婆。家里面还得有一些动物为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这个其实很重要的。建议养点小动物,这个孩子和动物亲近完全不一样。其实不麻烦,我们家那只狗养了11年。

  【主持人】四位老师为人之父之后对于设计有没有前后的反差?

  【王昕】最早我们喜欢酷的很冷的不锈钢棱角分明的,有孩子之后看上去基本做成圆的,不锈钢基本不用了,油漆要安全环保,功能性等等,还是有变化的,前后有变化的,以前那种酷慢慢现在开始温暖一点比较柔软,以孩子为中心。

  【贾伟】我的变化其实跟他不一样,我的变化就是没时间做设计。我以前做设计主要是晚上九点到十点这个时间,是灵感最好的时间,很多设计是那时候,白天要做一些管理没时间做设计,他们说你是不是没睡觉?我晚上做事情。现在两个孩子最大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我的改变,我没时间做设计,他们10:30睡觉之后我也不行了,这个是真实的。因为设计师可能要忍受一段时间,生命的一段历程,孩子在闹腾的时候你怎么办。我的很多设计从看书综合来的,我不太喜欢就设计做设计,我喜欢看了一本书看了一个电影看了一个什么有感悟出来,我没时间看电影了,没时间看书了,没时间跟别人交流了,其实这个影响挺大的。但是反过来说,当孩子的时间占据了你设计时间的时候你得到了什么?也有很多得到,让你静下来去想想为什么要做这么多设计。这两年一个感悟,时间少了,这是人生必然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这个感受。

  【王昕】我今年一年做了两个产品,真是没时间,都在飞机上画的。

  【贾伟】空中设计师,八千米的高度。

  【刘峰】有高度的设计师。

  【宋涛】设计越来越简单化。孩子影响不大,主要是孩子大了。反过来你的设计成长跟你的年龄、家庭、孩子成长都是一起成长的,因为你对生活有感受了,设计的方法跟你的理解不一样了。

  【王昕】她现在显现出你的设计对她的影响吗?

  【宋涛】只有她自己独立生活的时候才知道,现在看不出来。

  【主持人】有艺术设计这方面的兴趣吗?

  【宋涛】我不刻意强调,她小时候喜欢画画,我们太多的条条框框需要这个需要那个,我给她完全的自由。人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利。我们付出了代价,也有好结果,但是有些老路既然我们意识到没必要再去走,但是引导性的工作还是要做的。我们从小长大老师家长各种条条框框限制我们。

  【刘峰】对我影响不是很大,多了一个人多了责任感,到了设计上设计的责任感又多了一点,设计做了少了一点,考虑的事多了。做一个东西以前画图就生产了,这个流程比较简单。当另外一个体系这个人责任有的时候,这个东西稍微深度,我做设计的速度因为孩子变慢了,这是好事。

  【主持人】我们非常期待上海家居展为我们呈现待客之道文化的内容,进行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更好的交流,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相关知识

【设计风潮】北京待客之道 呼唤文化回归
【设计风潮】中国好宅之追溯胡同生活文化
【设计风潮】伦敦奥运会带来的创意文化思考
【设计风潮】晶麒麟奖获奖揭秘&中国好宅畅想
【设计风潮】中国设计交易之路 创造品牌价值
【设计风潮】为坐而设计 坐与长者的思考
【设计现场】阅读广场之798广场设计隐私揭秘
导购:成功人士的待客之道 千多多客厅家具
【设计·上海】张之鸿:好产品提升人的生活品质
【设计专栏】萧爱华:拆哪?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设计风潮】北京待客之道 呼唤文化回归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17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