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防火门企业信任危机 自查一星期逾20家企业停产

防火门企业信任危机 自查一星期逾20家企业停产

https://www.biud.com.cn 2012年10月23日22:34 家居装修知识网  

  防火门企业遭遇信任危机,永康、武义“断臂”自查短短一星期

  20多家企业停产公安部专门到金华召开整改工作会议,54家企业签署质量承诺书

  有“中国门都”之称的永康,因为一篇报道,陷入了慌乱。

  8月3日《南方周末》刊发《不设防的“防火门”》报道,直指永康、武义的防火门生产企业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检测靠关系等诸多乱象。

  这篇报道在永康、武义等地引发了一场地震。深陷信任危机,当地的防火门企业损失惨重。半个多月来,已有20多家企业因政府部门突击检查停产。几乎每天,都有工人哭着离开工厂另谋他就。

  有消息称,仅永康一地的防火门企业,每天的损失就超过4000万元。

  除了当地政府“断臂”自查,行业整顿也迫在眉睫。

  上周六,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联合金华市公安局、经信委、质监、消防等部门,专门召开了永康、武义地区防火门产品生产企业质量整改工作会议,与会的54家企业签署了质量承诺书。

  永康、武义的防火门,直接影响到中国防火门的质量

  “我们统计了今年1至7月份,市场上销售的防火门产品总量,发现永康、武义两地的防火门产品的使用量已经达到20%。换句话说,就是市场上大家在用的防火门产品中,每5樘门里面,就有一樘是永康、武义生产的。” 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主任东靖飞说。

  以上这些数据也表明,永康、武义的防火门行业,哪怕放在全国,也是重中之重。

  来看一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共有防火门有效认证证书的企业700余家,永康、武义两地就有54家,接近国内获证企业总数的8%;永康、武义地区企业获颁的防火证证书数量共981张,占全国总数的12%。“从某种意义上说,永康、武义地区的防火门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防火门的质量。”东靖飞说。

  政府严查“空前绝后”,20多家企业停产

  在《南方周末》报道见报第二天,8月4日,由金华市消防、经信委等部门组成的检查组,对永康、武义的防火门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为期5天的检查,共收回955张防火证,封存了几千樘防火门成品。

  不到一个星期,就有20余家生产企业停产,而且停产的厂家数量还在不断上升。

  “检查之细,处罚之严,可谓空前绝后。”金华市副市长傅立常说,永康、武义的防火门企业,无论工艺、技术水平还是产品质量,在全国都算好的,“其实,主要存在的问题还是管理不足。”

  一方面是下游经销商在催订单,另一方面,的确有极个别企业使用的原材料低劣,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

  如此大范围的企业停产,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用具体的数字来评估的。对于金华市政府这种“断臂严查”,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主任东靖飞大加赞赏。

  “好在政府态度明确,对于确实存在问题的企业,必须严格停产整顿。但是,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起的还是帮助、教育的作用,希望给企业一个正确的引导,也给企业一个整改的机会。”东靖飞说。

  54家有证企业全部签署承诺书,行业有望走出危机

  上周六,由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牵头,联合金华市公安局、经信委、质监、消防等部门,召集永康、武义54家获证生产防火门的企业,召开质量整改工作会议。

  在会上,54家企业全部签署了产品质量承诺书。

  “各家企业对此很重视,我们原先布置的会场座位不够用,临时加了100多个。”负责会议组织的工作人员说,原本要求每家企业派4人参加,“有家企业,甚至派了20人,老板将整个管理层都带过来了,说是能免费学习一下。”

  会议上,东靖飞鼓励企业认真核查生产和销售记录,主动召回不合格产品,获得了大家的支持。

  对于那些封存的产品,相关部门也进行了“解冻”——如果企业自认产品质量合格,可以在登记后,由有关部门率先进行抽查。检查合格,可以重新上市。

  统计显示,超过60%的与会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的是合格的。其中一位老板说,自己的企业被封存了一两百樘防火门,导致订单不能及时交付,损失很大,“现在,我终于不用再担心了。”

  政府严查,企业自律,金华的防火门行业有望走出危机。

相关知识

防火门企业信任危机 自查一星期逾20家企业停产
防火门市场:一蹶不振or在危机中坚强前行
甲醛门引发信任危机 木门企业加强诚信建设
三、四线市场亟需防火门区域品牌
3.15恐惧症,家庭用品行业备战市场信任危机
济南一写字楼竣工前抽检 两套防火门耐火时间不足
人命关天!关于防火门你不得不知道的几件事
君格门业:防火门行业里的新“独裁者”
保温材料之“珍珠岩防火门芯板”
防火门质量好坏的识别方法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防火门企业信任危机 自查一星期逾20家企业停产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17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