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知识 > “乌合之众”为何能成就维基百科?

“乌合之众”为何能成就维基百科? 2011-04-24


  

人海战术


  

维基百科假定每位编辑者都会带有良好动机

提供一个平台,让所有人共同参与,真理和谬误不断的交锋中完成去伪存真,不断完善,这并非互联网时期的时兴观点,它源自17世纪弥尔顿、以及密尔的古典自由主义学说。全世界所有人参与进来,共同完善词条,修正观点,正是建立在这个古老法则之上。

但无论是古老法则也好,现代维基理念也罢,都建立在对人类理性思考、良好动机信任的基础之上,维基百科的潜台词是,每位编辑者会对自己所撰写的内容负责,而不是进行简朴的复制粘贴。

词条“DNA”:上千位用户一年修改1780次,当选年度特色条目

带有良好动机的贡献者们,不断地参与进来,对他们感爱好的条目进行编辑修缮,让内容不断丰满起来。这样的例子在维基社区内数不胜数,英语条目DNA在2006年的一系列修订,将“人多力量大”诠释到了极致:这一年里,DNA条目有1780人次参与修订,12月末更是创下单月143次的最高修订记录,让条目在一年的工夫里增加了3倍。这样的修缮每天都在维基社区内发生着。

6000多人的半专业志愿者团队形成,会对英文条目进行进一步修缮

不同版本的维基百科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维基圈”,条目质量较为成熟的英文维基,网站上看到的绝大多数的编辑和修改,来自一个约600到1000多人紧密配合的团队,虽然他们身处各地,在真实世界中未必认识,但他们在网上却都互相认识对方ID。英文维基圈有超过40个内部聊天频道,40个邮件列表。他们相互沟通交流,以至有线下会议和讲座。

遇到观点对立怎么办?


  

早期进化论条目之争:有神论者批评被保留,中立性写作方式被推广

今天维基百科的中立性原则被认为是维基百科条目撰写的重要基石。它的出现与早期有神论支持者与进化论支持者在“进化论”条目爆发编辑争端密切相关。在科学领域被广泛接受的进化论在并非“普世价值”,在很多宗教人士、神创论者眼里依然是“歪理邪说”。

2001年“进化论”条目建立后,几位用户间张开了互相删除内容的编辑战。词条内容改进缓慢,用户间“扯皮”却一再晋级。之后,维基百科的早期创建者们和第一批用户尝试引入新闻写作中常用的中立性法则,在保留对立双方观点的基础上,采用第三方视角的写作方式。从此,为了避免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或政治观的人都能接受,要求呈现各方观点、对事件不同解读的中立性原则(NPOV)就成为了社区指导准则。

伊拉克战争条目:战争评价中“解放”与“入侵”共同保留

伊拉克战争条目算得上是目前英文维基中最具争议性的条目之一。2003年美国进攻伊拉克之前,该条目的编写就随之张开,2005年开始第一次出现对条目内容的讨论意见,对伊拉克战争的负面内容、毕竟是否该运用“入侵”的措辞、是否成功的观点开始进行不断的讨论,最终对美军大唱赞歌的“解放”评价被写入条目,认为英美“赤裸裸”扶植傀儡政府的观点也被记录。23次大规模讨论后,形成了今天的伊拉克战争条目。同时所有修改的历史记录也被保留,在去年被爱好者汇集出版成12册图书,成为市面上关于伊战最为庞大的叙述内容。

有人搞破坏怎么办?


  

05年闻名作家生平曾被“恶搞”,新纳粹分子也试图破坏部分条目

2005年,有匿名用户建立了美国闻名作家、政治家席根塔勒的个人条目,在其不足5句的撰写内容中写道,席根塔勒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及其弟小肯尼迪之死有关。出人意料的是,该内容在4个月内无人修改,最终以席根塔勒出面接受采访、条目撰写者现身道歉而告终,但对维基百科的批评和质疑之声却一时甚嚣尘上。

2009年时,一个新纳粹网站发现了维基百科,认为它是“犹太阴谋的一个网站”,并试图通过号召其用户在维基发起投票来删除部分页面。英文维基管理员及时发现了他们的行动,并最终保护了条目的完整,但却引起了维基人对有组织性破坏的担忧。

多次“信任危机”后,维基社区对内容引用提高要求

2006年后,维基社区一直热衷于提供现实源。针对任何不带注脚的句子,“维基人”会添加标签“需要引证”。“我们已经真正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基础设备一部分,”威尔士先生说,“这是我们的重大责任。”

在中文维基特色条目“胡风事件”中,引用来源和参考占到了近1/3的篇幅,共拥有43条参考注释,即便如此,还有部分语句被热心志愿者要求提供可查证来源。“有据可查”,已经成为了维基人所形成的编辑“潜规则”。

英文社区已经拥有近1000多个页面巡查和修缮程序,被保护页面可在数秒内恢复

机器人程序则是另一种防范恶意修改的利器,在英文社区,有1304个机器人程序,完成对页面大幅度改动、多语言版本链接等工作。其中对页面改动的检测特别飞快,一旦破坏者作出大幅修改或创建动作,该页面就会进入到最近修改的页面中。那个最近修改的页面同样会进入维基管理员的一个聊天平台道, 在那里,维基人监控着各种各样的软件工具。

维基人能收到关于修改的邮件提醒。 然后设定他们自己的个人关注列表。 由于屡遭破坏,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的页面在很多志愿者的关注列表中,所以,经常发生的情况是,有人能很快发现页面的变化,然后只需要用不到半分钟的工夫,就可以恢复页面原来的样子。

相关知识

“乌合之众”为何能成就维基百科?
无忧度假――维基百科式旅游攻略与度假集市一手掌握,轻松创造完美旅程
从大英百科到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十年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维基百科2011年募资目标是多少?
2015年维基百科用户突破10亿?
维基百科是如何发起的?
维基百科与维基解密有关系吗?
维基百科有多少女性贡献用户?
维基百科现有多少词条?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乌合之众”为何能成就维基百科? https://biud.com.cn/zhidao-view-id-9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