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新鸿基近半价卖楼 香港住宅投资风险上升

新鸿基近半价卖楼 香港住宅投资风险上升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02月13日08:06 家居装修知识网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此前曾暗示,房价没有20%的跌幅,不会放松调控。事实上,房价控制也的确是他上任以来为数不多可以拿得出手的政绩之一,因此预计在这一问题上,他不会有太大让步。

新鸿基地产(下称“新鸿基”)本周宣布新盘大降价,成为马年开春以来香港地产界最让人震撼的事件。

这个新盘名为“尔峦”,新鸿基首推约156伙,价格普遍比去年初推时下调,部分单位的每平方米报价比去年低34%,如果计及额外给买家的税收优惠,单价相当于同比下跌近45%。难怪新鸿基副董事总经理雷霆用“笋价”来形容这批楼盘(意即便宜价)。

内地读者或有不知,雷霆在香港被封为“楼神”,因此君多次在地产市况低迷之时,以高价卖出楼盘,并带动市场价格。近年来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在2009年初,全球金融海啸还未消退之时,他以每平方米均价20万的高价,开售旗下“天玺”豪宅,成功启动香港豪宅的“天价战”。随后各区的新盘均参考天玺,以高于市价开盘,且涨幅一浪高过一浪。

新盘价格劲升,带动了同区的二手市场,令住宅交易迅速从金融海啸之后的萧条反弹。到2009年7月,香港另一地产商恒基兆业的“天汇”以每平方米均价70万问鼎全球分层最贵纪录时,整个香港地产市场已完全复苏——虽然“天汇”后来传出有假交易之嫌,但对地产市况已经影响甚微。

回头来看,大家可能会说,“天玺”的成功,离不开2008年11月推出的“2年四万亿”的扩大内需计划,以及金管局紧密维持与美联储的同步低息政策,但是不可否认,在地产价格还在探底的时候,就敢于开出天价扭转市场意向,是极需魄力的举动。

正是“楼神”有如此辉煌的过往,因此当“楼神”也开始降价卖房子的时候,不得不感叹:时过境迁,香港的住宅市场寒意甚浓!

当下香港不少开发商给地产中介的新盘推介佣金率高达近5%~10%,如果新鸿基同样大方,上述新盘相当于半价出售。

价格尚未暴跌

问题是,当“楼神”开始半价出售新盘的时候,香港地产是不是真的跌损过半?如果这样,是否到了合适入场的机会?事实上,笔者不断收到内地朋友发来的类似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大家,香港地产的确有所调整,但绝没有跌损过半。

第一,新鸿基的开盘价同比下降34%,主要反映的是“尔峦”在香港地理位置不佳,以及去年的开价偏高——这也是不少地产代理的“共识”。香港的单价和实际成交价未必一样,在过去一年,由于二手市场价格仍然坚挺,所以地产商完全有理由开出高于同区市价的新盘价格,然后通过提升佣金及提供买家优惠等手段,变相降低实际售价。

其次,此次降价幅度被认为较高,部分原因是新鸿基向买家“返还”75%的买家印花税和双倍印花税。但笔者需要指出,香港特区政府从未明确说“买家印花税”和“双倍印花税”要由买卖的哪一方支付。在楼盘供不应求的时候,以双方互担税赋和买家承担的居多,但是随着地产交投逐步萧条,卖家完全承担税赋的案例在市场上也已屡见不鲜。

如果按买卖互担税赋来看,新鸿基这次的做法就不能完全说是“回馈”,只能说是主动多承揽约25%的税赋负担,但并没有75%这么慷慨。

第三,雷霆表示,未来再推的项目会逐步提价。事实上,先降后升的确是香港地产界惯用的推销新盘的手法之一。有鉴于此,这一楼盘的价格“暴跌”并不反映整个市场的实际情况。

那么,香港地产价格实际下跌多少?最具指标意义的应该是蓝畴屋苑的成交记录。根据中原地产的数据,颇具代表性的港岛太古城屋苑过去一年的成交单价下跌幅度在6%~7%之间。这也是笔者比较真实的感受。

投资住宅风险正在聚积

现在再考虑第二个问题,既然楼价真的开始下跌,是否意味着可以入市?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的看法是暂且按兵不动为佳。一是如果考虑到香港特区政府的印花税限制,目前的跌幅实际上并不足够吸引人。

其次,如今的大环境与2009年完全不同,当时全球央行急着放水,但今天,美联储已经加速了收缩量宽的步伐。香港按揭利率随时有可能出现反弹,届时将会加重住宅投资者的月供负担。

第三,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在“3D政策”尚未松绑之前,人们很难对投资者的实际预期作出真实判断。

什么是“3D”?D是指印花税(Stamp Duty)。3D分别是BSD(买家印花税)、SSD(额外印花税)和DSD(双倍印花税)。

其中,BSD税率约15%,针对非香港永久居民,即限制外地人购房。SSD是按持有房产半年、1年、2年内出售,征收交易额的15%、10%和5%,该税种旨在限制短炒。DSD则是把原先的印花税翻倍征收,主要旨在限制小型楼宇的炒卖——以200万交易额的房子来说,原来印花税只要100元,现在要高达3万元,如果再配合SSD,对于小型楼盘短炒交易绝对是巨大打击。

特区政府希望通过3D政策阻止楼市价格的上升冲动。客观地说,措施的确起到抑制楼价过快上涨的作用,只不过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它的副作用正越来越明显。

首先是限制了二手市场交易量,令真实需求得不到充分反映。在新盘市场上,开发商可以先开高价,再推“税收优惠”,或用高佣金吸引中介推售新盘。但二手市场玩不了这一套,买卖双方通常都不愿负担高额的印花税,因此二手市场交易几近停滞,这造成过去一年香港新楼市场和二手市场“冰火两重天”。金管局披露的二手楼宇新批按揭金额,已经从2012年3月的218亿骤降至2013年12月的73亿港元,缩水三分之二。

有香港媒体研究显示,香港的住宅需求仍然强劲,因为新盘供应和土地无法满足未来的“刚需”;但过去一年,大量香港“刚需”转而持币观望,主要原因不是看空房价,而是不情愿付出太高的税赋。

举例来说,BSD不仅令内地买家却步,也阻止香港本地有钱人的多套房购买意愿。为什么?很多香港有钱人用公司名义购房,除了税务便利,还可以在申请银行贷款时方便操作,避免需要额外的首付款或是接受更严厉的按揭压力测试。但BSD连香港本地注册的公司都不豁免,因此不仅大大提高了内地有钱人的购房成本,同样也提高了香港有钱人的成本。

其次,如同任何行政干预一样,“3D政策”虽然成功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升,但是也让价格信号失灵,令人无法判断后市预期。

如果没有“3D政策”,香港地政署公布的楼盘成交价是最真实的市场价,对于未来的市场价格预期有重要指导作用。但在“3D政策”下,成交价可能包括了买卖双方对于3D税赋的博弈结果,这一结果对于后市的预期效果则要打个大折扣。

举例来说,如果某个物业的成交价显示只温和上升5%,但如果“3D税赋”由卖家负担,却极可能反映楼价下跌10%~20%。由于较难获得每宗交易的税赋分担信息,因此二手市场投资难以从成交价来判断市场的真实预期。

最后,“3D政策”本身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操作风险。香港特区政府的“3D辣招”,是根据“先执行后审议”的程序实施,但事实上立法会至今未通过有关立法,从法律上说,政府还无权征税,只能记录有关交易,待法案通过后再按最初政策公布日追缴款项。

有立法会议员认为,“3D政策”先执行后审议,在程序上有瑕疵,因此不支持法案;还有议员认为,“3D政策”执行迄今,其实成效足够了,没有必要在市场开始逆转的情况下再令它成为法律。

除了立法会,香港特区政府还面临来自地产中介行业的压力。“3D政策”令交易下行,中介行业出现严重萎缩。在太古城一带,不少地产中介铺位已经易主。笔者亲见有经营10多年的中介铺位都无法经营下去,关门大吉。

存活下来的中介代理人又如何?笔者与一些中介代表聊天,他们感叹现在生不如死,因为二手交易几近停滞,而新盘量又不多,常常是10多个人抢一单生意,同行竞争异常激烈,那些客源较少的年轻人已经转行。中介行业的领袖人物正通过各种渠道向特区政府施压,要求尽快取消“3D政策”。

不过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此前曾暗示,房价没有20%的跌幅,不会放松调控。事实上,房价控制也的确是他上任以来为数不多可以拿得出手的政绩之一,因此预计在这一问题上,他不会有太大让步。

可以想象,“3D政策”本身的不确定性极高,这也增加了香港住宅投资的风险。

相关知识

新鸿基近半价卖楼 香港住宅投资风险上升
内地销售放缓 新鸿基重心折返香港
新鸿基大幅降价推盘 香港楼市降价风蔓延至二手房
内乱之后 新鸿基如何富过三代
新鸿基最高降40%降价卖房 香港楼市或牛熊转折
新鸿基折扣45%新盘遭抢购 香港二手楼市“春寒料峭”
新鸿基成都ICC捂地遭质疑 回应称无出售计划
财年内地销售56亿 新鸿基将专注现有项目谨慎拿地
内地销售56亿 新鸿基将专注现有项目谨慎拿地
拿地8年仅开发1/3住宅用地 新鸿基成都ICC项目引质疑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新鸿基近半价卖楼 香港住宅投资风险上升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336825.html